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涨姿势 | 哈佛大学原创的开源软体机器人套件

涨姿势 | 哈佛大学原创的开源软体机器人套件

作者头像
机器人网
发布于 2018-04-13 06:15:01
发布于 2018-04-13 06:15:01
1.5K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机器人网机器人网

神马是软体机器人?

软体机器人是一个新兴机器人学领域。它是由生物学得到启发,利用柔性、可延展材料制成的结构结合而成的机器人。许多动植物都有柔性、弹性的身体结构,以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这些天然生物系统启发我们在软体机器人方面的发展,以此精心设计的零件几何结构使我们能够对复杂动作进行“预编程”处理——即利用了柔性弹性材料本身特性。比起传统刚性机器人来说,柔性材料制成的机械结构,搭配上智能处理使设计者们能简化处理更多复杂的机构和软件控制。而软体机器人天生的适应性是它们在多个领域任务和环境中能发挥所长。比较典型的用处是,它们很适合进行人机交互,帮助人类进行日常活动,处理微创手术等。

那么神马是软体机器人套装呢?

软体机器人套装集合了多个共享资源,用以帮助用户设计、生产、建模、个性化及控制软体机器人设备。套装被设计为教学研究的一部分,由哈佛大学生物设计实验室所主持。套装的最终的目标是拓展软体机器人研究领域,使设计者和研究者们能各自进行对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套装包括一块开源流体控制板、描述各方面零件的细节性技术文档(包括电动执行机构和传感器),以及能被下载的用于设计、生产和操作的相关文档。利用低成本原料及日益成熟的快速成型技术(例如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数控机床等),这个套装得以将软体机器人零件生产简化且经济下来。

在外壳结构上,软体机器人主要分为三层。

内部遇到压力,软体机器人就会卷曲。

有了它直接就能捏碎酒瓶啦。 看完这些激动人心的片段后,小编来解说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首先是外形材料与结构上的。如果一开始就使用刚性材料,哪怕后续程序做得如何出神入化,机械结构转动多么灵活,都不可能产生那么细腻的动作。要知道,即使是人类本身的皮肉也是柔软的。在这方面,软体机器人采用了布料、纤维、硅胶等廉价轻巧的材料进行制作。而且,使用了模具后,还能快速成型。比起传统机器人来说,生产速度得到加快。在应用方面,它能更好地模仿心脏、肌肉,制作出人工心脏、模拟人手的手套之类的产品,并有着原本模仿样本那样的功能与力量。 接着就是变形原理。因为使用了柔性材料,就不需要关节、螺丝、齿轮这些朋克时代的东东,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简单的结构——流体压力系统。它的原理就像生日聚会期间人们吹的卷纸那样,只是倒了过来——压力增大时候卷曲,撤销压力时候恢复平整。要做到这一点,就靠外壳结构上设置了不可延展部分。当机器的外环可以延展,而内环不可延展时,在压力的作用下,自然会卷曲起来了。 轮到控制系统。配合机体上数条螺旋分布的管线,只要控制其中数条产生压力,或制造不同管线之间的压力差,就能控制出软体机器人不同的运动姿态。加上压力和动作传感器的帮助,它回馈的信息控制泵、阀门等进行联动,从而实现体感控制之类的功能。附带一提,它所用的传感器也是柔性传感器,软体机器人就不会摸起来有沙粒般硌着的感觉了。

那么软体机器人套件中主要部件到底具体有何功能?

1、气动弯曲网络驱动器

这是个哈佛大学原创产品。它主要由人造橡胶所构成,里面充满了一系列气囊和通道,在充气放气时产生收缩舒张动作。软体机器人膨胀规模由里面气囊和通道所决定,当不断压缩气体时,它将达到最大尺寸限度值。当然,设计者们可以进行“预编程”——即改变内部排列结构或管壁厚度,以达到自己想要的动作。配合不同材料组合起来,动作种类还可以增多(就是利用了不同材料受力时的膨胀系数不同,中学时候学过的胡克定律f=kx中k的不同导致的结果),产生诸如扭麻花、心机收缩等效果。

2、纤维驱动器

这也是哈佛大学原创产品,目的是将橡胶气囊收束限制在一定形状,里层的材料就像气球,当压入气体时,它会尽可能向周围膨胀。而当加上纤维支架后,它只能横向膨胀,不再是毫无目的地延伸。当加上上面提到的不同膨胀系数材料作为底板时,就能产生卷曲扭曲的效果了。

在对比两种驱动功能上,它们各有千秋。动作上,纤维驱动因为结构之间缝隙细密,等于有了类似关节的效果,做出的动作就比较多样,而气动驱动只能完成单一整体的动作,对分段动作无力。但是,制作这样的纤维驱动器工序却比气动驱动器麻烦。同样在3D打印的条件下,后者不需要一小时就能制作完成,而前者却需长达五天,且要动用6个模具。

3、气动人造肌肉

McKibben气动肌肉早在1950年代已被发明出来,用于医疗矫治用途。重量轻巧,制作容易,自我限制(就是有最大收缩尺寸),还有和人类相似的肌肉弯曲曲线。结构上,在编制而成的网眼中有可膨胀支架或管道,两端都被封住。当内部支架充气膨胀时,外围的结构就能将周围辐射状的膨胀方向收束到线性膨胀方式。

人造肌肉能有最大25%的延展率,有些特殊型号甚至能到40%。尽管设计上它们被用作延伸用途,但实际上用处不大,这容易造成肌肉变形弯曲。(就是机械疲劳了) 4、SDM手指

层积成型技术(SDM)是一种快速原型生产方式,它将所有元件在加工件上同时一起装入,使用包括钻洞、镶嵌等工序。在这里,它一次将所有传感器、电机、支撑物等组合成型。这样制作出来的机械手指,拥有广阔的使用领域和动作流畅性,能完成诸如拾起篮球、用钥匙开门之类的动作。

5、介电弹性体致动器

它由电活化聚合物构成。在电场的作用下(比如说两层聚合物之间嵌入电极),这些聚合物产生形变。在作用上,它就像可调电容那样(等于改变了电极正对面积),于是它也被用于产生电能方面。现在它能产生的电能可以点亮LED灯泡。

6、EGaIn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利用液态金属(铟镓共晶合金,又称EGaIn)在可变形的微管道内的形变数据工作。在变形时,几何结构的改变将导致其电阻变化。(就是中学物理说过的,导体越粗越短则电阻越小,而液态金属可以变形,具有可塑性。)得到电阻变化的数据,就能计算得知软体机器人形变的状态。

7、TakkTile传感器

TakkTile传感器价格不贵,敏感度高,容易制作,工作原理基于微电子气压计,有一封闭的气室承受到压力而产生信号。它能探知从一到几十克的碰触压力,而且容易嵌套进橡胶结构内。高级的TakkTile传感器甚至能承受高达25磅(11千克左右)的压力。

8、流体控制板

软体机器人的流体控制板是开源的,能够控制气动驱动器和纤维驱动器。这个部件主要用于教学用途,使学生们很快能上手控制软体机器人的动作。 控制板包括一个泵(泵入或泵出流体)和一套螺线管阀门(用来开关控制流入系统内的流体)。控制板可手动控制(就是开启开关和阀门)或利用Arduino控制器来自动编程控制。 在视频中可以知道,机械臂通过压力而产生形变,进而得到人类所需的动作,例如抓取、捅、螺旋前进等。弱弱地说一句,蛮适合给做“日用品”的,大人用品店老板应该懂的吧?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4-12-2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机器人网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仿生巨头 Festo 为机械臂安上 AI ,习得技能立即同步所有机械臂
AI 科技评论按:每年以 2 - 3 件仿生机器人生产速度不停扩张仿生产品线的 Festo ,是一家德国自动化技术供应商,近年来以外观精巧夺目的仿生机器人频频登上科技新闻热搜榜。近日,由其发布的一款最新仿生产品——气动机械臂,更是引入了强化学习及大规模并行学习等 AI 技术,使得仿生机器人的技能习得与技能同步变得更加便捷。
AI科技评论
2019/05/08
7770
仿生巨头 Festo 为机械臂安上 AI ,习得技能立即同步所有机械臂
【重磅】Nature:首个完全柔性章鱼机器人,无需电力气体驱动
【新智元导读】Nature今日刊文,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用硅胶制作了一个章鱼形的柔性机器人 Octobot(材料费一只总价不到 3 美元),无需电力驱动,使用微流控技术,首次实现了机器人身体全部都由柔性材料构成。这项研究成果未来有助于研发能够感知周围环境,与人类互动的自动机器人。本文后半部分编译了意大利机器人技术研究者 Barbara Mazzolai 和 Virgilio Mattoli 发表在 Nature 的对这项研究的评论。 Nature 今日发表文章,哈佛大学 Wyss 生物启发工程学研究所的 Rob
新智元
2018/03/23
1.8K0
【重磅】Nature:首个完全柔性章鱼机器人,无需电力气体驱动
耶鲁开发“进击的黏土”!穿两层衣服就变身机器人:给自己捏形状,还能越障
除了施瓦辛格的那句经典台词,“I will be back”,看过第二部的小伙伴应该都记得这个经典的场景。
大数据文摘
2019/08/26
7750
耶鲁开发“进击的黏土”!穿两层衣服就变身机器人:给自己捏形状,还能越障
哈佛和MIT都在研究的柔性机器人,还有哪些技术难点有待突破?
有这样一种神奇的机器人,它可以做到这样, 像藤蔓一样自生长,柔软的身体延伸运动到各种角落; 或者像章鱼一样,整个身体没有任何硬性的结构组织,就像《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 当然也有模仿其他鱼类生物的水下
镁客网
2018/05/30
2.4K0
打造属于机器人的触觉感官,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做到了更快、更轻、更准
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工业机器人、家用机器人等。机器人成为了人类功能的延伸,而在对智能机器人的长期追求中,人们设想赋予机器人类人的五感,即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尤以视觉和触觉最为重要。过去几十年,计算机视觉和图像传感器等技术在机器人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触觉能力相对落后。
机器之心
2022/12/16
1.3K0
打造属于机器人的触觉感官,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做到了更快、更轻、更准
DARPA资助研发的软体机器人“肌肉” 应用前景初显
来源:国防科技信息网,作者: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孙棕檀 【[据本站综合报道】过去十年里,软体机器人技术突飞猛进。各国研究人员均在尝试采用各种材料和设计,让原本僵硬不平整的机器人能以模仿生物体的方式弯曲和收缩,并更自然地与生物体进行互动。但软性材料通常强度或刚度性能不理想,应用受到限制;此外,软性材料的设计、制造和实现往往受到材料成本、工作原理、可扩展性和单自由度收缩驱动等因素的限制。 近日,在DARPA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下,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和哈佛大学威斯研
企鹅号小编
2018/03/05
9050
哈佛大学华人团队提出新一代可延展的脑机接口系统
脑机接口(BCI)--允许大脑与外部计算机直接通信--在神经科学、医学和虚拟现实领域有潜在的应用。然而,目前的方法是基于传统的刚性电子学,并受限于其内在的机械和几何形状不匹配的脑组织。柔性电子产品具有与大脑兼容的机械特性,可以解决这些限制,并用于创建新一代BCI。本文探索在BCI开发中使用柔性电子器件。研究了这种接口中柔性、可延展性和软(低模量性)电子的独特优势,并考虑了该技术对神经科学、神经义肢控制、生物电子医学以及大脑和机器智能集成的潜在影响,以及在材料、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方面需要解决的挑战,以开发BCI的灵活性和普遍适用性。
脑机接口社区
2023/03/09
7340
哈佛大学华人团队提出新一代可延展的脑机接口系统
牛津大学团队采用先进机器人技术,推动「人造肌腱」实际应用
大数据文摘授权转载自机器人大讲堂 你知道“肩袖撕裂”吗?它是肩关节炎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作为肩袖撕裂损伤中最为常见的肌腱损伤,每年世界范围内的患者高达几千万人。该病痛给患者带来巨大疼痛,甚至导致肢体功能丧失,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由于肌腱愈合与再生能力差,手术是恢复肌腱功能的首选治疗方法,该类手术也是运动医学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据统计,美国民众每年在肌腱治疗手术上花费约为15亿美元。然而,现有缝合线在肌腱修复中因力学和生物学性能不佳而导致的再撕裂及炎症感染时有报道,超过40%
大数据文摘
2023/04/10
3990
牛津大学团队采用先进机器人技术,推动「人造肌腱」实际应用
软体机器人接触压力分析
机器人技术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勘探勘测、医疗服务、军事侦察等领域,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刚体机器人主要由硬质基体(金属、塑料等)和刚性运动副构成,能够快速、精确地完成工作任务,但这种传统的机器人运动灵活性有限,环境适应能力很低,只能在结构化环境下工作,限制了刚性机器人在动态、未知、非结构化的复杂环境领域的应用,如军事侦察、灾难救援以及科学探测等。
联远智维
2022/01/20
3190
软体机器人接触压力分析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部件、材料、构形与控制系统
一、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组成部分 1、机器人驱动装置 概念:要使机器人运行起来, 需给各个关节即每个运动自由度安置传动装置 作用:提供机器人各部位、各关节动作的原动力。 驱动系统:可以是液压传动、气动传动
机器人网
2018/04/12
3.8K0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部件、材料、构形与控制系统
像毛毛虫一样爬上墙,上交大新型软体机器人可以水平垂直过渡移动
这些看似奇特的机器人大多是受自然生物启发而设计的。本文的主角是下面这位:一条机器人,是的,一条。
机器之心
2021/12/22
6110
像毛毛虫一样爬上墙,上交大新型软体机器人可以水平垂直过渡移动
中科大团队打造“象鼻”机器人,开门、擦玻璃、会给女朋友拧瓶盖的那种
跟以往普遍应用于深海研究、医疗康复、制造等领域不同的是,它主要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量子位
2021/04/23
3330
中科大团队打造“象鼻”机器人,开门、擦玻璃、会给女朋友拧瓶盖的那种
攻城狮必读 | 一文详解,工业机器人结构、驱动及技术
此文将工业机器人结构、驱动及技术指标描述很为详尽,值得细看! 一、常用运动学构形 1、笛卡尔操作臂 优点:很容易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容易达到高精度。 缺点:妨碍工作, 且占地面积大, 运动速度
机器人网
2018/04/25
1.3K0
攻城狮必读 | 一文详解,工业机器人结构、驱动及技术
哈佛机器人研究全景图:超越想象,完爆科幻
原作:Alvin Powell 唐旭 夏乙 编译整理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推动机器进入新的时代。他们使用最前进的材料、廉价传感器、3D打印和功能强大的计算机
量子位
2018/03/02
1K0
哈佛机器人研究全景图:超越想象,完爆科幻
模拟变色龙,软体机器人也能实时根据背景变色!依赖温度实现,研究登上Nature子刊
有科学家从蜻蜓大脑中看到了未来导弹防御的高效应用,有科学家从蝙蝠超声波中受到启发,研发出了新的扫描系统,用来检测输油管道的腐蚀情况……
大数据文摘
2021/08/25
6360
机器人技术2015年展望:协作、连接、融合(上)
---- 模糊的界限。机器人产业最重要的变革时期将降临在我们身上。这将会是一个合作、连接和融合的阶段,将我们推入生活中各个方面都充满着自动化的世界。它已经以很多形式存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所有的车用传感器。只是我们将这些视之为理所当然。 未来,智能家居和智能办公也将不足为奇。 就像台式电脑让位给笔记本,平板电脑也正在模糊我们工作和家庭生活。机器人将无处不在,用途广和适应性强。自动化将一如既往做该做的事情。让一切变得更快、更简单、更美好。 工业化,需要协作,需要服务机器人。差异化将变得微不足道。最先
机器人网
2018/04/19
7490
机器人技术2015年展望:协作、连接、融合(上)
又软又轻更高效,还能无线通讯,NUS用新金属材料折出软体机器人
50年前,第一个工业机器人手臂Unimate成功安排了一次简单的早餐,它成功将烤面包、咖啡和香槟送达。它的动作看起来像是一个无缝的壮举,但其动作的每一个位置都是经过仔细考虑的。
大数据文摘
2019/12/18
7330
又软又轻更高效,还能无线通讯,NUS用新金属材料折出软体机器人
Meta 推出《头号玩家》中触觉手套原型,伸向元宇宙的“触手”出现了
从收购Oculus VR至今,Facebook已经走过7年。这一路走来,公司将VR“游戏世界”扩容为“虚拟世界”,用“元宇宙”的名号叫出响来,并将Meta扶持为公司大icon,力证7年之路,若非暗痒,则为裂动。触觉手套落眼于2030年,旨在解决元宇宙的核心挑战之一:我们将如何接触虚拟世界? 作者 | 吴彤 编辑 | 青暮 在Meta之前,许多玩家都想做出真正通往虚拟世界的“触手”,它不仅是VR眼镜,还有更加真实感的、超越视觉与听觉的新方式:触觉反馈手套! 从今年3月开始,Meta(原名Facebook)的
AI科技评论
2023/04/26
3610
Meta 推出《头号玩家》中触觉手套原型,伸向元宇宙的“触手”出现了
软体机器人或可由“喷墨打印”制造
美国普渡大学的科研人员日前利用喷墨打印技术制造出液体合金设备,这一新工艺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柔性可伸展导体,直至软体机器人。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4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将于4月18日发表在《先进材料》杂
机器人网
2018/04/13
5420
软体机器人或可由“喷墨打印”制造
以折纸为灵感的中式浪漫,南开大学新型软体机器人斩获国际大奖!
大数据文摘授权转载自机器人大讲堂 如果给你一张纸,你可以叠出什么? 折纸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其内涵丰富的空间构型,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五百多年。同时,这门古老的艺术也为科研人员研发智能机器人系统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近日,南开大学师生提出一种基于折纸结构的软体机器人,并探索了该软体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系统建模,让折纸艺术“活”了起来! ▍新成果斩获国际大奖 该项研究工作以论文“折纸连续体机器人的设计与分析”(“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Yoshimura
大数据文摘
2023/04/10
3890
以折纸为灵感的中式浪漫,南开大学新型软体机器人斩获国际大奖!
推荐阅读
仿生巨头 Festo 为机械臂安上 AI ,习得技能立即同步所有机械臂
7770
【重磅】Nature:首个完全柔性章鱼机器人,无需电力气体驱动
1.8K0
耶鲁开发“进击的黏土”!穿两层衣服就变身机器人:给自己捏形状,还能越障
7750
哈佛和MIT都在研究的柔性机器人,还有哪些技术难点有待突破?
2.4K0
打造属于机器人的触觉感官,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做到了更快、更轻、更准
1.3K0
DARPA资助研发的软体机器人“肌肉” 应用前景初显
9050
哈佛大学华人团队提出新一代可延展的脑机接口系统
7340
牛津大学团队采用先进机器人技术,推动「人造肌腱」实际应用
3990
软体机器人接触压力分析
3190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部件、材料、构形与控制系统
3.8K0
像毛毛虫一样爬上墙,上交大新型软体机器人可以水平垂直过渡移动
6110
中科大团队打造“象鼻”机器人,开门、擦玻璃、会给女朋友拧瓶盖的那种
3330
攻城狮必读 | 一文详解,工业机器人结构、驱动及技术
1.3K0
哈佛机器人研究全景图:超越想象,完爆科幻
1K0
模拟变色龙,软体机器人也能实时根据背景变色!依赖温度实现,研究登上Nature子刊
6360
机器人技术2015年展望:协作、连接、融合(上)
7490
又软又轻更高效,还能无线通讯,NUS用新金属材料折出软体机器人
7330
Meta 推出《头号玩家》中触觉手套原型,伸向元宇宙的“触手”出现了
3610
软体机器人或可由“喷墨打印”制造
5420
以折纸为灵感的中式浪漫,南开大学新型软体机器人斩获国际大奖!
3890
相关推荐
仿生巨头 Festo 为机械臂安上 AI ,习得技能立即同步所有机械臂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