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篇开始,介绍下敏捷工具和技术中常用工具和方法。
在产品的其实阶段,包中你的产品是被客户强烈需要的,那么你就迈向了产品成功的第一步,如何能准确的定位到目标顾客以及套门最强烈的痛点? 今天来介绍下这一阶段的最佳实践之一:用户画像。
首先,我们看下例子:
每年的微信生活白皮书中,微信官方都会公布典型的用户的一天:工作日每天7点起床刷朋友圈、7:45出门路上读文章。。。。。很多用户看了表示这完全是自己啊!不过也有不少人吐槽:我也是微信重度用户,但这个典型的一天跟我的怎么完全不符合?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截然相反的反馈?原来是这些人吧【典型用户】跟【用户画像】概念弄混了。因为以上描述典型用户这些特点,只是把用户特征抽象出来,组合在一起,事实上典型用户是虚构的,并不真实存在。而用户画像是把用户以标签形式表现出来,每个真实存在的用户都有对应的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又称为用户角色,作为一种勾画目标用户、联系用户诉求与设计方向的有效工具,用户画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再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以最为浅显和贴近生活的话语将用户的属性、行为与期待结合起来。作为实际用户的虚拟代表,用户画像所形成的用户角色并不是脱离产品和市场之外所构建出来的,形成的用户角色需要有代表产品的主要受众和目标群体。
【用户画像】有两个英文词,一个叫【PERSONA】,这是Allen Cooper提出来的一种通过调研和问卷获得的典型的用户模型,用于产品需求挖掘与交互设计的方法。
做产品怎么做用户画像,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首先它是基于真实的,它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另外一个是根据目标的行为观点的差异区分为不同类型,迅速组织在一起,然后把新得出的类型提炼出来,形成一个类型的用户画像。一个产品大概需要4-8种类型的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的PERSONA七要素:
P代表基本性(Primary):指该用户角色是否基于对真实用户的情景访谈;
E代表同理性(Empathy):指用户角色中包含姓名、照片和产品相关的描述,该用户角色是否引起同理心;
R代表真实性(Realistic):指对哪些每天与顾客打交道的人来说,用户角色是否看起来像是真实人物;
S代表独立性(Singular):每个用户是否是独特的,彼此很少有相似性;
O代表目标性(Objectives):该用户角色是否包含与产品相关的高层次目标,是否包含关键词来描述该目标;
N代表数量性(Number):用户角色的数量是否足够少,以便设计团队能够记住每个用户角色的姓名,以及其中的一个主要用户角色;
A代表应用性(Applicable):设计团队是否能使用用户角色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进行决策。
用户画像的优点:用户画像可以使产品的服务对象更加聚焦,更加专注。在行业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做一个产品,期望目标用户能涵盖所有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专家小白,文青屌丝......通常这样的产品会走向消亡,因为每个产品都是为特定目标群的共同标准而服务的,当目标群基数越多,这个标准就越低。换言之,如果这个产品适用于每个人,那么其实它是为最低的标准服务的。这样的产品要么毫无特色,要么过于简陋。纵览成功的产品案例,他们服务的目标用户通常都非常清晰,特征明显,体现的产品上就是专注、极致、能解决核心问题。比如豆瓣,专注文艺事业十多年,只为文艺青年服务,用户粘性非常高,文艺青年在这里能找到知音,找到归宿。所以,给特定群体提供专注的服务,远比给广泛人群提供低标准的服务更接近成功。
其次,用户画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品设计人员草率的代表用户。代替用户发声是在产品设计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产品设计人员经常不自觉的认为用户的期望跟他们是一致的,并且还总打着“为用户服务”的旗号。这样的后果往往是:我们精心设计的服务,用户并不买账,甚至觉得很糟糕。
而另一个单词,叫:Profile,是利用已经获得的数据,用来勾勒用户需求,用户偏好的数据分析方法。
这两个词,都可以翻译成【用户画像】,但是第一种,用于产品调研与交互设计,第二种,用于运营与数据分析。
我们今天主要介绍的是Persona,用户画像的常用模板如下:
用一个案例来讲一下用户画像怎么做的:
1.角色形象:UX思想家朱蒂
2.个人信息:
性别:女
年龄:35岁左右
家庭:已婚,一个孩子
教育:设计专业硕士
工作经历:10年
3.环境/行为:
1)刚加入一家国际银行,有8年的UX工作经验;
2)聚焦在企业产品上;
3)带领一个10人团队
4.个人特点:
1)每天召开多大8个会(70%的工作时间)
2)每周给直接下属一对一每人开一个小时的沟通会;
3)举行每周部门设计评点会;
4)保持最潮的UX用户体验最佳实践;
5)为下属设定考核指标并跟踪进度。
5.问题/痛点:
1)现存的旧体系阻碍了创新
2)没有标准的设计流程,会引起混乱
3)很难吸引到真正的人才
4)瀑布式流程阻碍了协同
5)外地设计师的项目管理能见度低
6)要花很多时间解决设计师、开发工程师和产品团队之间的问题
6.需求/目标:
1)为一个产品系列的5个产品创造一致的用户体验
2)将产品开发的工程师文化转向设计思维
3)保障设计师的好心情和满意度
4)按照时间表交付很棒的产品
5)达到产品副总定的每月业务指标
6)梳理她在公司内部的用户体验思想领袖形象
通过绘制Persona来帮助团队更好的理解用户的特征和行为,从而更准确的判断他们面临的问题和真正的痛点。更重要的是,Persona把抽象的用户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人,当我们纠结于产品的某个功能点时,尤其是在做一些感性的判断的时候,Persona也会提醒我们谁是产品背后的人,他们的日常生活如何、锁边对的挑战是什么。
Persona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真正目的是让设计师理解目标用户所处的情景,而真正理解情景,必须走入到真正的世界中,而不是用户理想化的用户画像让人【倾向于相信】。
Persona是一种有效的设计工具,可以用来客服项目成员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需求分析阶段:确定产品功能以及用户行为的优先级,辅助场景设计,让产品更为聚焦。
产品设计阶段:协助与项目成员以及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交流,就设计意见达成共识和承诺。提高设计效率。
用户调研阶段:许多其他的用户研究环节对于用户的招募以及研究内容确定都需要依据Persona。
产品策划阶段:明确市场推广方向、预估市场规模,更准确的为产品做决策以及定位市场。
好的产品必定是解决了某一类人的疼点,但当“这类人”定义不清的时候,“好产品”便无从谈起,你的产品将面对的用户群是哪些?是否是一个清晰的用户画像?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