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联系的是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通过电缆),万维网联系的是网上的各种各样资源(通过超文本链接),如静态的HTML文件,动态的软件程序······。由于万维网的存在,处于因特网中的每台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消息交流、文件资源交流······。基于因特网的帮助,我们可以在web客户端(如浏览器等)通过HTTP访问或者下载web服务端(如网站服务器)上面的web资源。
因特网由TCP/IP统筹,在TCP/IP的基础上进行HTTP活动。HTTP位于TCP/IP的应用层。了解HTTP是为了让爬虫程序模拟客户端的行为去请求服务器数据和反爬虫。
通过在开发者工具里查看分析网页客户端(浏览器)HTTP的请求报文,获得网页HTTP的请求URL、请求方法、请求头、cookie······,爬虫程序可以完备的模拟浏览器去爬取网站的资源;通过查看分析服务器(网站)返回的HTTP响应报文,了解响应状态,响应主体······,爬虫程序就可以根据这些响应内容去实现程序逻辑、处理响应内容、提取目标信息······
通常我们说的网址就是一个URL,URL是URI的一个子集,URN也是URI的一个子集,URL和URN存在交集,大概率的情况都是URI=URL,关系如下:
当我们在web客户端浏览器输入网址(URL)的时候,如果网址无误,通过HTTP就能得到web服务端的响应。URL语法如下:
了解这些是有用的,其中的一个用途就是在爬虫中构建自己的URL请求参数。例如书上所说的如果要爬取作者新的浪微博,由于微博是是ajax的方式加载,需要在开发者工具才能看到ajax请求和服务器的响应,所以请求url需要在开发者工具里查找,经过查找分析,发现xhr(可以查看ajax的请求和响应信息)中的请求URL传入了4个参数(问号后面的即为查询传入的参数),前面三个是不变的,而变化的是最后一个,我们可以利用urllib模块中的urlencode模块来传递这些参数,链接如下:
https://m.weibo.cn/api/container/getIndex?type=uid&value=2830678474&containerid=1076032830678474&page=2
代码如下:
import requests
from urllib.parse import urlencode
base_url = 'https://m.weibo.cn/api/container/getIndex?'
headers = {
'Host': 'm.weibo.cn',
'Referer': 'https://m.weibo.cn/u/2830678474',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2_3)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58.0.3029.110 Safari/537.36',
'X-Requested-With': 'XMLHttpRequest',
} # 模拟请求头
def get_page(page):
params = {
'type': 'uid',
'value': '2830678474',
'containerid': '1076032830678474',
'page': page
}
url = base_url + urlencode(params)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return response.json() # 由于内容是由ajax加载,响应的内容是json的形式
if __name__ == '__main__':
for page in range(1,3):
result = get_page(page)
print(result)
再如要要抓取今日头条一些街拍的图片,在搜索框输入“街拍”二字之后回车便进入到街拍页面,看下网页的url是:https://www.toutiao.com/search/?keyword=%E8%A1%97%E6%8B%8D,但是直接拿这个去爬取图片是不成功的,因为这些数据是ajax加载,不存在网页源代码文件中,为之奈何?和前面的处理方法一样啊,其中可变参数是offset,这是构造的关键,其中链接的形式如下:
https://www.toutiao.com/search_content/?offset=20&format=json&keyword=%E8%A1%97%E6%8B%8D&autoload=true&count=20&curtab=1&from=search_tab
代码如下:
import requests
from urllib.parse import urlencode
def get_page(offset):
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compatible; MSIE 9.0; Windows NT 6.1; Win64; x64; Trident/5.0;"
" .NET CLR 3.5.30729; .NET CLR 3.0.30729; .NET CLR 2.0.50727; Media Center PC 6.0)",
}
params = {
'offset': offset,
'format': 'json',
'keyword': '街拍',
'autoload': 'true',
'count': '20',
'cur_tab': '1',
'from': 'search_tab',
}
base_url = 'https://www.toutiao.com/search_content/?'
url = base_url + urlencode(params)
try: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if response.status_code == 200:
print(response.status_code)
return response.json()
except requests.ConnectionError:
return None
if __name__ == '__main__':
for offset in range(20, 60, 20):
result = get_page(offset)
print(result)
GET方法和POST方法是HTTP中最常用的方法。它们能够访问和下载和访问网站服务器资源,这些网页就是我们要爬取并摘取数据的资源,爬虫程序模拟了浏览器实现这种HTTP的GET或者POST等方法去获取资源。
GET 方法用来请求访问已被 URI 识别的资源。指定的资源经服务器端解析后返回响应内容。也就是说,如果请求的资源是文本,那就保持原样返回;如果是像 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通用网关接口)那样的程序,则返回经过执行后的输出结果。如图:
POST 方法用来传输实体的主体。
虽然用 GET 方法也可以传输实体的主体,但一般不用 GET 方法进行传输,而是用 POST 方法。虽说 POST 的功能与 GET很相似,但POST 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获取响应的主体内容。如图:
HTTP报文是指客户端和服务器用于HTTP交互的的信息,客户端的HTTP报文称为请求报文,服务器端的报文称为响应报文。需要爬虫某网页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开发者工具里面查找并分析这些报文以了解客户端的HTTP请求及URL等,从而模拟客户端去进行数据爬取。
HTTP报文大致可以分为报文首部和主体,两者由最初出现的空行(CR+LF)来划分,如图:
请求首部由请求行(HTTP请求方法、URL、HTTP协议版本)和首部字段(请求首部字段、通用首部字段、实体首部字段)及其他内容组成,以下是请求头部结构和请求实例,其中请求头User-Agent是爬虫在模拟HTTP方法请求网页资源时常常需要添加的一个参数。
响应首部则由状态行(HTTP协议版本、响应状态码(数字和原因短语))和HTTP首部字段(响应首部字段、通用首部字段、实体首部字段)组成,以下分别是响应头部结构和响应实例
HTTP 是无状态协议,它不对之前发生过的请求和响应的状态进行管理。也就是说,无法根据之前的状态进行本次的请求处理。为解决此矛盾,Cookie技术通过在请求和响应报文中写入Cookie信息来控制客户端的状态。Cookie会根据从服务端发送过来的报文内的一个叫Set-Cookie的首部字段信息,通知客户端保存cookie。当下次客户端再向此服务器发送请求时,客户端会自动在请求报文加入值后再发过去给服务端。服务端接收到客户端发送过来的cookie之后,会检查这个cookie究竟是从哪一个客户端发送过来,然后对比之前的服务记录,最后得到之前的状态信息。爬虫中也会模拟这种带cookie的HTTP请求来实现反爬虫或使得抓取的数据更全面等,如图
因特网由TCP/IP统筹,所以万维网间接由它统筹。由于HTTP位于TCP/IP协议簇的应用层,了解TCP/IP协议簇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HTTP。CP/IP协议族里重要的一点就是分层,分层的好处在于,当互联网需要改动时,分层之后只需把变动对应的层替换掉即可,设计也变得相对简单。TCP/IP协议族按层次分别分为以下4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如图:
TCP/IP协议族内预存了各类通用的应用服务。比如FTP(File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和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服务就是其中两类。HTTP协议也处于该层。
在传输层有两个性质不同的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网络层用来处理在网络上流动的数据包。数据包是网络传输的最小数据单位。该层规定了通过怎样的路径(所谓的传输路线)到达对方计算机,并把数据包传送给对方。与对方计算机之间通过多台计算机或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时,网络层所起的作用就是在众多的选项内选择一条传输路线。
用来处理连接网络的硬件部分。包括控制操作系统、硬件的设备驱动、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适配器,即网卡),及光纤等物理可见部分(还包括连接器等一切传输媒介)。硬件上的范畴均在链路层的作用范围之内。
利用 TCP/IP 协议族进行网络通信时,会通过分层顺序与对方进行通信。发送端从应用层往下走,接收端则往应用层往上走。如图:
首先,客户端在应用层(HTTP协议)发出一个想看某个网页的HTTP请求,接着为了传输方便,传输层(TCP协议)把从应用层接受到的数据(请求报文)进行分割,并在各个报文上打上标记序号和端口号发送给网络层,在网络层(IP协议),增加作为通信目的地的MAC地址发送给链路层,至此,发往服务器的通信请求就准备齐全了
接着服务端在链路层接收到客户端发来的请求,然后按序一直往上发送到应用层,当请求传到应用层服务端才算真正接收到客户端发送过来的HTTP请求。发送端在层与层之间传输数据时,每经过一层时必定会被打上一个该层所属的首部信息。反之,接收端在层与层传输数据时,每经过一层时会把对应的首部消去。这种把数据信息包装起来的做法称为封装(encapsulate)
TCP处于HTTP协议的传输层,三次握手的目的在于保证请求信息的有效性,防止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被服务端接收,从而产生错误。关于三次握手网上很多有趣的解释
本文叙述的是一些与Python爬虫相关的HTTP内容,主要参考自《HTTP权威指南》、《图解HTTP》和《Python3网络爬虫开发实战》,仅仅是个人理解,望指正。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