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input/TeX/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社区首页 >专栏 >雪花算法对System.currentTimeMillis()优化真的有用么?

雪花算法对System.currentTimeMillis()优化真的有用么?

作者头像
秦怀杂货店
发布于 2022-02-17 00:25:10
发布于 2022-02-17 00:25:10
6990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技术杂货店技术杂货店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 💻 剑指Offer & LeetCode刷题仓库:https://github.com/Damaer/CodeSolution
  • 📒 编程知识库:https://github.com/Damaer/Coding
    • 文档地址:https://damaer.github.io/Coding/#/

前面已经讲过了雪花算法 ,里面使用了System.currentTimeMillis()获取时间,有一种说法是认为System.currentTimeMillis()慢,是因为每次调用都会去跟系统打一次交道,在高并发情况下,大量并发的系统调用容易会影响性能(对它的调用甚至比new一个普通对象都要耗时,毕竟new产生的对象只是在Java内存中的堆中)。我们可以看到它调用的是native 方法: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 返回当前时间,以毫秒为单位。注意,虽然返回值的时间单位是毫秒,但值的粒度取决于底层操作系统,可能更大。例如,许多操作系统以数十毫秒为单位度量时间。
public static native long currentTimeMillis();

所以有人提议,用后台线程定时去更新时钟,并且是单例的,避免每次都与系统打交道,也避免了频繁的线程切换,这样或许可以提高效率。

这个优化成立么?

先上优化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package snowflak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Scheduled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AtomicLong;

public class SystemClock {

    private final int period;

    private final AtomicLong now;

    private static final SystemClock INSTANCE = new SystemClock(1);

    private SystemClock(int period) {
        this.period = period;
        now = new AtomicLong(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cheduleClockUpdating();
    }

    private void scheduleClockUpdating() {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 scheduleService =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ScheduledExecutor((r) ->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r);
            thread.setDaemon(true);
            return thread;
        });
        scheduleService.scheduleAtFixedRate(() -> {
            now.set(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0, period, TimeUnit.MILLISECONDS);
    }

    private long get() {
        return now.get();
    }

    public static long now() {
        return INSTANCE.get();
    }

}

只需要用SystemClock.now()替换System.currentTimeMillis()即可。

雪花算法SnowFlake的代码也放在这里: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package snowflake;

public class SnowFlake {

    // 数据中心(机房) id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
    // 机器ID
    private long workerId;
    // 同一时间的序列
    private long sequence;

    public SnowFlake(long workerId, long datacenterId) {
        this(workerId, datacenterId, 0);
    }

    public SnowFlake(long workerId, long datacenterId, long sequence) {
        // 合法判断
        if (workerId > maxWorkerId || work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worker 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 maxWorkerId));
        }
        if (datacenterId > max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datacenter Id can't be greater than %d or less than 0", maxDatacenterId));
        }
        System.out.printf("worker starting. timestamp left shift %d, datacenter id bits %d, worker id bits %d, sequence bits %d, workerid %d",
                timestampLeftShift, datacenterIdBits, workerIdBits, sequenceBits, workerId);

        this.workerId = workerId;
        this.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this.sequence = sequence;
    }

    // 开始时间戳(2021-10-16 22:03:32)
    private long twepoch = 1634393012000L;

    // 机房号,的ID所占的位数 5个bit 最大:11111(2进制)--> 31(10进制)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Bits = 5L;

    // 机器ID所占的位数 5个bit 最大:11111(2进制)--> 31(10进制)
    private long workerIdBits = 5L;

    // 5 bit最多只能有31个数字,就是说机器id最多只能是32以内
    private long maxWorkerId = -1L ^ (-1L << workerIdBits);

    // 5 bit最多只能有31个数字,机房id最多只能是32以内
    private long maxDatacenterId = -1L ^ (-1L << datacenterIdBits);

    // 同一时间的序列所占的位数 12个bit 111111111111 = 4095  最多就是同一毫秒生成4096个
    private long sequenceBits = 12L;

    // workerId的偏移量
    private long work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datacenterId的偏移量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 timestampLeft的偏移量
    private long timestampLeft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 datacenterIdBits;

    // 序列号掩码 4095 (0b111111111111=0xfff=4095)
    // 用于序号的与运算,保证序号最大值在0-4095之间
    private long sequenceMask = -1L ^ (-1L << sequenceBits);

    // 最近一次时间戳
    private long lastTimestamp = -1L;


    // 获取机器ID
    public long getWorkerId() {
        return workerId;
    }


    // 获取机房ID
    public long getDatacenterId() {
        return datacenterId;
    }


    // 获取最新一次获取的时间戳
    public long getLastTimestamp() {
        return lastTimestamp;
    }


    // 获取下一个随机的ID
    public synchronized long nextId() {
        // 获取当前时间戳,单位毫秒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if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System.err.printf("clock is moving backwards.  Rejecting requests until %d.", lastTimestamp);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String.format("Clock moved backwards.  Refusing to generate id for %d milliseconds",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 去重
        if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sequence = (sequence + 1) & sequenceMask;

            // sequence序列大于4095
            if (sequence == 0) {
                // 调用到下一个时间戳的方法
                timestamp = tilNextMillis(lastTimestamp);
            }
        } else {
            // 如果是当前时间的第一次获取,那么就置为0
            sequence = 0;
        }

        // 记录上一次的时间戳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偏移计算
        return ((timestamp - twepoch) << timestampLeftShift) |
                (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Shift) |
                (workerId << workerIdShift) |
                sequence;
    }

    private long tilNextMillis(long lastTimestamp) {
        // 获取最新时间戳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 如果发现最新的时间戳小于或者等于序列号已经超4095的那个时间戳
        while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 不符合则继续
            timestamp = timeGen();
        }
        return timestamp;
    }

    private long timeGen() {
        return SystemClock.now();
        //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nowFlake worker = new SnowFlake(1, 1);
        long timer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 0; i < 10000000; i++) {
            worker.nextId();
        }
        System.out.println(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timer);
    }
}

Windows:i5-4590 16G内存 4核 512固态

Mac: Mac pro 2020 512G固态 16G内存

Linux:deepin系统,虚拟机,160G磁盘,内存8G

单线程环境测试一下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平台/数据量

1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00

mac

5

247

2444

24416

windows

3

249

2448

24426

linux(deepin)

135

598

4076

26388

单线程环境测试一下 SystemClock.now()

平台/数据量

1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00

mac

52

299

2501

24674

windows

56

3942

38934

389983

linux(deepin)

336

1226

4454

27639

上面的单线程测试并没有体现出后台时钟线程处理的优势,反而在windows下,数据量大的时候,变得异常的慢,linux系统上,也并没有快,反而变慢了一点。

多线程测试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int threadNum = 16;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threadNum);
        int num = 100000000 / threadNum;
        long timer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thread(num,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await();
        System.out.println(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timer);

    }

    public static void thread(int num,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 {
        List<Thread> thread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countDownLatch.getCount(); i++) {
            Thread cur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nowFlake worker = new SnowFlake(1, 1);
                    for (int i = 0; i < num; i++) {
                        worker.nextId();
                    }
                    countDownLatch.countDown();
                }
            });
            threadList.add(cur);
        }
        for (Thread t : threadList) {
            t.start();
        }
    }

下面我们用不同线程数来测试 100000000(一亿) 数据量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平台/线程

2

4

8

16

mac

14373

6132

3410

3247

windows

12408

6862

6791

7114

linux

20753

19055

18919

19602

用不同线程数来测试 100000000(一亿) 数据量 SystemClock.now()

平台/线程

2

4

8

16

mac

12319

6275

3691

3746

windows

194763

110442

153960

174974

linux

26516

25313

25497

25544

在多线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mac上没有什么太大变化,随着线程数增加,速度还变快了,直到超过 8 的时候,但是windows上明显变慢了,测试的时候我都开始刷起了小视频,才跑出来结果。而且这个数据和处理器的核心也是相关的,当windows的线程数超过了 4 之后,就变慢了,原因是我的机器只有四核,超过了就会发生很多上下文切换的情况。

linux上由于虚拟机,核数增加的时候,并无太多作用,但是时间对比于直接调用 System.currentTimeMillis()其实是变慢的。

但是还有个问题,到底不同方法调用,时间重复的概率哪一个大呢?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static AtomicLong atomicLong = new AtomicLong(0);
    private long timeGen() {
        atomicLong.incrementAndGet();
        // return SystemClock.now();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下面是1千万id,八个线程,测出来调用timeGen()的次数,也就是可以看出时间冲突的次数:

平台/方法

SystemClock.now()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mac

23067209

12896314

windows

705460039

35164476

linux

1165552352

81422626

可以看出确实SystemClock.now()自己维护时间,获取的时间相同的可能性更大,会触发更多次数的重复调用,冲突次数变多,这个是不利因素!还有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自己定义的后台时间刷新,获取的时间不是那么的准确。在linux中的这个差距就更大了,时间冲突次数太多了。

结果

实际测试下来,并没有发现SystemClock.now()能够优化很大的效率,反而会由于竞争,获取时间冲突的可能性更大。JDK开发人员真的不傻,他们应该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测试,比我们自己的测试靠谱得多,因此,个人观点,最终证明这个优化并不是那么的可靠。

不要轻易相信某一个结论,如果有疑问,请一定做做实验,或者找足够权威的说法。

【作者简介】

秦怀,技术之路不在一时,山高水长,纵使缓慢,驰而不息。个人写作方向:Java源码解析,JDBC,Mybatis,Spring,Redis,分布式,剑指Offer,LeetCode等,认真写好每一篇文章,不喜欢标题党,不喜欢花里胡哨,大多写系列文章,不能保证我写的都完全正确,但是我保证所写的均经过实践或者查找资料。遗漏或者错误之处,还望指正。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10-2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秦怀杂货店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雪花算法 SnowFlake 内部结构【分布式ID生成策略】
雪花算法 SnowFlake 内部结构【分布式ID生成策略】
Java架构师必看
2021/04/30
1K0
雪花算法 SnowFlake 内部结构【分布式ID生成策略】
Java项目实践,分布式系统如何生成ID,重点介绍雪花算法
在分布式系统中,如何在各个不同的服务器上产生数据主键ID值? 比如,有一个订单系统被部署在了AB两个节点上(即两台服务器上),那么如何在这两个节点上各自生成订单ID,并且保证ID值不会冲突? 通常有以
用户1289394
2021/01/06
1.1K0
分布式id生成器
作者:CoderZS juejin.im/post/5d8882d8f265da03e369c063
用户5224393
2019/10/14
9550
分布式id生成器
雪花算法
如上图所述,由1个写库变成3个写库,每个写库设置不同的 auto_increment 初始值,以及相同的增长步长,以保证每个数据库生成的ID是不同的(上图中DB 01生成0,3,6,9…,DB 02生成1,4,7,10,DB 03生成2,5,8,11…)
Dean0731
2021/04/23
9640
雪花算法
雪花算法对System.currentTimeMillis()优化真的有用么?
前面已经讲过了雪花算法,里面使用了System.currentTimeMillis()获取时间,有一种说法是认为System.currentTimeMillis()慢,是因为每次调用都会去跟系统打一次交道,在高并发情况下,大量并发的系统调用容易会影响性能(对它的调用甚至比new一个普通对象都要耗时,毕竟new产生的对象只是在Java内存中的堆中)。我们可以看到它调用的是native 方法:
秦怀杂货店
2021/11/30
4570
探讨面试常见问题雪花算法、时钟回拨问题,java中优雅的实现方式
在大数据量系统中,分布式ID生成是一个关键问题。为了保证在分布式环境下生成的ID唯一、有序且高效,业界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其中雪花算法(Snowflake Algorithm)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布式ID生成算法。本文将详细介绍雪花算法的原理、实现及其处理时钟回拨问题的方法,并提供Java代码示例。
小马哥学JAVA
2024/10/13
4771
面试官:讲讲雪花算法,越详细越好
前面文章在谈论分布式唯一ID生成的时候,有提到雪花算法,这一次,我们详细点讲解,只讲它。
秦怀杂货店
2021/11/15
8320
基于Twitter的Snowflake算法实现分布式高效有序ID生产黑科技(无懈可击)
参考美团文档:https://tech.meituan.com/2017/04/21/mt-leaf.html
爱撸猫的杰
2019/03/28
1.6K0
基于Twitter的Snowflake算法实现分布式高效有序ID生产黑科技(无懈可击)
雪花算法的原理,掌握后去勇闯天涯!
SnowFlake 算法,是 Twitter 开源的分布式 id 生成算法。其核心思想就是:使用一个 64 bit 的 long 型的数字作为全局唯一 id。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ID 引入了时间戳,基本上保持自增的,后面的代码中有详细的注解。
二哥聊运营工具
2021/12/17
3070
雪花算法的原理,掌握后去勇闯天涯!
聊聊mybatis-plus的DefaultIdentifierGenerator
本文主要研究一下mybatis-plus的DefaultIdentifierGenerator
code4it
2024/05/11
2070
凛冬已至,雪花算法会了吗?
算下来,已有半月之久没写文章,都是在吃老本,再不写估计就要废了,下班回来告诉自己就算通宵也要把这篇写完。
一条coding
2021/11/16
6170
凛冬已至,雪花算法会了吗?
雪花算法,原理及Java版实现
是 Twitter 开源的分布式 id 生成算法。其核心思想就是:使用一个 64 bit 的 long 型的数字作为全局唯一 id。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ID 引入了时间戳,基本上保持自增的,后面的代码中有详细的注解。
架构精进之路
2021/03/15
3340
聊聊mybatis-plus的DefaultIdentifierGenerator
本文主要研究一下mybatis-plus的DefaultIdentifierGenerator
code4it
2024/05/13
3330
聊聊mybatis-plus的DefaultIdentifierGenerator
冷饭新炒:理解Snowflake算法的实现原理
上图是Snowflake的Github仓库,master分支中的REAEMDE文件中提示:初始版本于2010年发布,基于Apache Thrift,早于Finagle(这里的Finagle是Twitter上用于RPC服务的构建模块)发布,而Twitter内部使用的Snowflake是一个完全重写的程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Twitter上的现有基础架构来运行。
Throwable
2020/08/11
1.2K0
冷饭新炒:理解Snowflake算法的实现原理
雪花算法Snowflake
该算法通过二进制的操作进行实现,单机每秒内理论上最多可以生成 _ 1000 (2^12),_* 即 409.6 万个ID
ruochen
2021/11/23
1.3K0
雪花片算法的实现原理
?一般雪花大约有10的19次方水分组成。在雪花形成的过程中,会形成的不同的结构分支,大自然当中不存在两片完全一样的雪花。由此引申而来。
用户9184480
2024/12/07
1340
分布式id生成算法-snowflake算法
snowflake 算法是 twitter 开源的分布式 id 生成算法,采用 Scala 语言实现,是把一个 64 位的 long 型的 id,1 个 bit 是不用的,用其中的 41 bit 作为毫秒数,用 10 bit 作为工作机器 id,12 bit 作为序列号。
Li_XiaoJin
2022/06/10
3400
分布式id生成算法-snowflake算法
给你 2 万条数据,怎么快速导入到 MySQL?
分库分表后涉及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主键如何保证唯一且自增。以前单库单表的时候只需要利用数据库特性进行自增即可,现在因为是各自独立的库表,数据库之间的主键自增无法进行交互,比如数据库1的订单明细表主键自增到了1001,数据库2的订单明细表主键现在是1000,如果现在往数据库2的订单明细表中插入一条数据,这个时候获取到的主键ID会是1001,这样就会造成业务上的主键冲突。
熬夜的花斑狗
2022/08/19
7790
分布式ID生成算法-雪花算法
为什么需要分布式全局唯一ID以及分布式ID的业务需求?集群高并发情况下如何保证分布式唯一全局Id生成?
彼岸舞
2021/11/16
1.2K0
雪花算法到底是啥原理?附 Java 实现!
其核心思想就是:使用一个 64 bit 的 long 型的数字作为全局唯一 ID。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 ID 引入了时间戳,基本上保持自增的,后面的代码中有详细的注解。
Java技术栈
2021/05/11
1.1K0
相关推荐
雪花算法 SnowFlake 内部结构【分布式ID生成策略】
更多 >
领券
社区富文本编辑器全新改版!诚邀体验~
全新交互,全新视觉,新增快捷键、悬浮工具栏、高亮块等功能并同时优化现有功能,全面提升创作效率和体验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
查看详情【社区公告】 技术创作特训营有奖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