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down -r now 或 reboot 或 init 6
shutdown -h now 或 init 0
ctrl+l 或 clear
pwd
man #查找内容
whatis #查找内容
whereis #查找位置
ls -a #显示所有文件和目录(包括隐藏文件和隐藏目录)
ls -i #显示每个文件或目录的inode
ls -m #以“,”作为分隔
ls -R #递归显示所有子目录
ls -l #使用长格式显示文件内容(可以简化为“ll”)
ll -t #以时间降序排列
ll -t|tac #以升序排列
touch 文件名
mkdir 目录名
mkdir -p a/b/c
mkdir -m 755 目录名
cp 源文件 目标文件
cp -R 目录 目标位置
rm -r 目录
rm -f 文件
rm -rf 文件或目录
mv 源文件 目标文件
cat file.log | grep "test"
more -c -10 +100 file.log #显示文件file的内容,每10行显示一次,而且在显示之前先清屏。从100行开始
less file.log
user:该文件的拥有者对文件的操作权限 group:跟拥有者同组的其他用户对该文件的操作权限 other:其他用户对该文件的操作权限
a)对于文件而言: r:可读 w:可写 x:可执行
b)对于目录而言: r:可以用ls命令查看目录中的内容 w:表示可以在该目录下建立或删除文件及子目录 x:表示可以用cd命令进入该目录
chmod [ugo][+-][rwx] 文件
chmod u=rwx 文件
chmod -R 755 目录
chown 用户名 文件名
chown -R 用户名 目录
chgrp 用户名 文件名
chgrp -R 用户名 目录
chgrp -R 用户名:用户名 目录
wget URL:下载单个文件
wget -O xxx.zip URL:下载并重命名
wget –limit-rate=300k URL:下载限速
wget -c URL:断点续传
wget -b URL:后台下载
wget –spider URL:测试下载链接
wget -i 文件:下载多个文件 (文件中含多个URL)
wget –mirror -p –convert-links -P ./LOCAL URL :下载整个网站到本地
wget –reject=gif url:过滤指定格式下载整个网址
wget -r -A下载指定格式文件:下载整个网址指定格式文件
find / -name file :从 '/' 开始进入根文件系统搜索文件和目录
find / -user yunfan:搜索属于用户 'yunfan' 的文件和目录
find /home/yunfan -name \*.bin:在目录 '/ home/yunfan' 中搜索带有'.bin' 结尾的文件
find /usr/bin -type f -atime +100:搜索在过去100天内未被使用过的执行文件
find /usr/bin -type f -mtime -10:搜索在10天内被创建或者修改过的文件
du -h:显示文件大小
du -H:显示文件大小(K,M,G是以1000为换算单位)
du -c:统计总和
du|sort -nr|more:按照空间大小排序
du -h --max-depth=1:子目录所占的空间
du -sh ./*:统计当前路径的所有目录大小
su - root #普通用户->超级用户
su 用户名 #超级用户->普通用户
passwd + 用户名 #超级用户
passwd #普通用户
useradd 用户名 #新增用户:
useradd -m -d 路径 用户名 #新增用户时,指定主目录
userdel 用户名 #删除用户
userdel -r 用户 #删除用户,同时删除宿主目录
/etc/passwd #存放用户的密码信息
/etc/shadow #用户密码的影子文件
/etc/group #用户的组文件
/etc/gshadow #组的影子文件
这四个文件一般都不用手工更改,都是通过命令来实现。
压缩:gzip 文件名 或 gzip -r 目录
解压缩:gunzip 压缩文件 或 gzip -d 压缩文件
压缩:zip 压缩文件 源文件1 源文件2 ….
zip -r 压缩文件 源文件1 源文件2….
解压缩:unzip 压缩后的文件
压缩:bzip2 文件名
解压缩:bunzip2 压缩文件 或 bzip2 -d 压缩文件
tar -cvf file.tar a b c d
tar -xvf file.tar
tar -zcvf file.tar.gz a b c d
tar -zxvf file.tar.gz
tar -tf file.tar
cat /proc/cpuinfo| grep "physical id"| wc -l
cat /proc/cpuinfo | grep "cpu cores" | uniq
cat /proc/cpuinfo | grep 'model name' |uniq
cat /proc/cpuinfo| grep "processor"| wc -l
cat /proc/meminfo | grep MemTotal
fdisk -l #看到的是物理磁盘大小(包括swap分区的物理大小)
df -h #看到的是文件系统使用状况(不包括swap分区)
[root@localhost ~]# free -h -s 3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1.7G 835M 67M 568K 831M 748M
Swap: 0B 0B 0B
top可以查看CPU总体消耗,包括分项消耗,如User,System,Idle,nice等。
[root@localhost ~]# top
top - 01:30:19 up 83 days, 55 min, 1 user, load average: 0.00, 0.01, 0.05
Tasks: 79 total, 1 running, 78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2 us, 0.2 sy, 0.0 ni, 99.7 id, 0.0 wa, 0.0 hi, 0.0 si, 0.0 st
KiB Mem : 1776244 total, 69352 free, 855920 used, 850972 buff/cache
KiB Swap: 0 total, 0 free, 0 used. 766020 avail Mem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23712 mysql 20 0 1894384 505420 9084 S 0.3 28.5 241:46.61 mysqld
1 root 20 0 43420 2712 1480 S 0.0 0.2 3:54.43 systemd
第一行:01:30:19 up 83 days, 1 user, load average: 0.00, 0.01, 0.05:01:30:19 系统时间,up 83 days 运行时间,1 user 当前登录用户数,load average 负载均衡情况,分别表示1分钟,5分钟,15分钟负载情况。
第二行:Tasks: 79 total, 1 running, 78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总进程数79,运行数1,休眠 78,停止0,僵尸进程0。
第三行:%Cpu(s): 0.2 us, 0.2 sy, 0.0 ni, 99.7 id, 0.0 wa, 0.0 hi, 0.0 si, 0.0 st:用户空间CPU占比0.2%,内核空间CPU占比0.2%,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CPU占比0%,空闲CPU占比99.7,IO等待占用CPU占比0%,硬中断占用CPU占比0%,软中断占用CPU占比0%,当前VM中的cpu 时钟被虚拟化偷走的比例0%。
第四和第五行表示内存和swap区域的使用情况。
第七行表示:
[root@localhost ~]# sar -u 3
Linux 3.10.0---------- _x86_64_ (2 CPU)
01:34:13 AM 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01:34:16 AM all 0.17 0.00 0.17 0.00 0.00 99.67
01:34:19 AM all 0.17 0.00 0.17 0.00 0.00 99.67
01:34:22 AM all 0.17 0.00 0.00 0.00 0.00 99.83
01:34:25 AM all 0.00 0.00 0.17 0.00 0.00 99.83
01:34:28 AM all 0.17 0.00 0.17 0.00 0.00 99.67
01:34:31 AM all 0.00 0.00 0.00 0.00 0.00 100.00
01:34:34 AM all 0.00 0.00 0.17 0.00 0.00 99.83
[root@localhost ~]# ps -Lp 20379 cu
USER PID LWP %CPU NLWP %MEM VSZ RSS TTY STAT START TIME COMMAND
yunfan 20379 20379 0.0 27 9.5 2948364 170444 ? Sl Jan22 0:00 java
yunfan 20379 20390 0.0 27 9.5 2948364 170444 ? Sl Jan22 0:01 java
yunfan 20379 20391 0.0 27 9.5 2948364 170444 ? Sl Jan22 1:54 java
yunfan 20379 20392 0.0 27 9.5 2948364 170444 ? Sl Jan22 0:00 java
yunfan 20379 20393 0.0 27 9.5 2948364 170444 ? Sl Jan22 0:00 java
yunfan 20379 20394 0.0 27 9.5 2948364 170444 ? Sl Jan22 0:00 java
yunfan 20379 20395 0.0 27 9.5 2948364 170444 ? Sl Jan22 1:09 java
yunfan 20379 20396 0.0 27 9.5 2948364 170444 ? Sl Jan22 0:28 java
yunfan 20379 20397 0.0 27 9.5 2948364 170444 ? Sl Jan22 0:00 java
yunfan 20379 20398 0.0 27 9.5 2948364 170444 ? Sl Jan22 33:32 java
yunfan 20379 20403 0.0 27 9.5 2948364 170444 ? Sl Jan22 1:22 java
看TIME列可以看出那个线程耗费CPU多,根据LWP列可以看到线程的ID号,但是需要转换成16进制才可以查询线程堆栈信息。 获取线程id的十六进制码
[root@localhost ~]# printf '%x\n' 20398
4fae
使用jstack获取堆栈信息
[root@localhost ~]# jstack 20379 | grep -A 10 4fae
"VM Periodic Task Thread" os_prio=0 tid=0x00007f31e40ef800 nid=0x4fae waiting on condition
JNI global references: 987:
[root@localhost ~]# jstack -l 20379
2021-03-21 02:05:24
Full thread dump Java HotSpot(TM) 64-Bit Server VM (25.131-b11 mixed mode):
"Attach Listener" #33 daemon prio=9 os_prio=0 tid=0x00007f31b8002800 nid=0x4251 waiting on condition [0x0000000000000000]
java.lang.Thread.State: RUNNABLE
Locked ownable synchronizers:
- None
"http-nio-8080-exec-11" #32 daemon prio=5 os_prio=0 tid=0x00007f31b4314800 nid=0x1b7b waiting on condition [0x00007f31cf9f8000]
java.lang.Thread.State: WAITING (parking)
at sun.misc.Unsafe.park(Native Method)
[root@localhost ~]# iostat
Linux 3.10.0----------- _x86_64_ (2 CPU)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9.97 0.00 0.12 0.02 0.00 89.89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vda 3.77 5.27 22.17 37802473 159078788
">":输出重定向,将本来输出在屏幕上的内容输出到文件中,会将以前的内容清空。
">>":追加重定向,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追加,保持原有内容不变,新增加内容。
"<":输入重定向,相当于从一个文件中读取内容。
"2>":错误重定向输出符号,覆盖原文件内容。
"2>>":错误重定向输出符号,有文件内容追加的功能。
wc -l:统计行数
wc -w:统计字数
wc -c:统计字节数
wc -m:统计字符数
wc -L:打印最长行的长度
wc -help:显示帮助信息
wc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ifconfig #查看Linux的IP地址
ping 主机地址 #检查网络之间的逻辑连通性
命令1|命令2:将前一个命令的结果作为后一个命令的输入
命令1;命令2:依次执行命令1和命令2
命令1 && 命令2:只有命令1执行成功后命令2才能执行
命令1 || 命令2:命令1执行没有结果时才执行命令2
echo $HISTSIZE:查看命令历史记录的个数值 该值可以在/etc/profile中进行设置
~/.bash_history:用户所敲过的命令存放的位置
!n:执行历史中的第几条命令
!!:执行最后一条命令
!str:执行历史记录中以str开始的命令
查看进程:ps -aux、ps -le、top
杀掉进程:kill 进程号
前后台切换:
(1)xclock &:时钟后台执行
(2)ctrl+z:暂停正在执行的后台进程
(3)fg:切换到前台
(4)bg:切换到后台
#本地到远程服务器(文件夹,则增加-r)
scp -P 端口号 local_file remote_username@remote_ip:/remote_folder
#远程服务器到本地
scp -P 端口号 remote_username@remote_ip:/remote_folder local_file
mount /data /share:挂载一个叫做data的盘
umount /data:卸载一个叫做data的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