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穿越」成真?科学家造出史上首个「虫洞」,登Nature封面

「穿越」成真?科学家造出史上首个「虫洞」,登Nature封面

作者头像
机器之心
发布于 2022-12-16 09:39:58
发布于 2022-12-16 09:39:58
594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机器之心机器之心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这项史无前例的实验探索了「时空」以某种方式从量子信息中出现的可能性,尽管该工作的解释仍然存在争议。

作为生活在三维世界里的人,我们似乎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时空穿越是可以实现的吗?

1916 年,奥地利物理学家 Ludwig Flamm 首次提出了「虫洞(wormhole)」的概念,1930 年代由爱因斯坦及纳森 · 罗森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黑洞与白洞通过虫洞连接,因此「虫洞」又被称作「爱因斯坦—罗森桥」。「虫洞」被认为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捷径」,物体通过这条捷径可以在瞬间进行时空转移。然而,科学家们一直无法证实虫洞的客观存在。

现在,科学家们创造了有史以来第一个虫洞,研究论文登上了《Nature》杂志的封面。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424-3

虫洞就像一个全息图,由存储在微型超导电路中的量子比特信息或「qubit」组成。该研究通过操纵量子比特,成功通过虫洞发送了信息。

这项研究是由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 Maria Spiropulu 领导的,研究团队使用谷歌的量子计算机 Sycamore 实现了一种新型的「虫洞隐形传态协议」。

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 Maria Spiropulu 。图源:量子杂志。

全息原理是基于黑洞的量子性质提出的一种基本原理,涉及基础物理学、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自 1930 年代以来,物理学家一直在努力调和这些互不相干的理论。1990 年代以来全息原理在两个框架之间提出了数学等价或「对偶性」。全息原理认为广义相对论描述的弯曲时空连续体实际上是一个伪装的粒子量子系统。时空和引力从量子效应中产生,就像 3D 全息图从 2D 模式中投射出来一样。

而 Spiropulu 等人进行的这项新实验证实:我们可以在量子计算机中控制量子效应,可以产生我们期望在相对论中看到的现象——虫洞。

需要明确的是,与普通的全息图不同,虫洞不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虫洞的主要开发者、哈佛大学的共同作者 Daniel Jafferis 认为:虽然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被认为是「真实时空的 filament」传送协议,但它不是我们和 Sycamore 计算机所在的同一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全息原理表明,这两种现实——有虫洞的现实和有量子比特的现实——是同一物理学的不同版本,但如何概念化这种二元性仍然是个谜。

对于研究结果的基本含义,科学界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但至关重要的是,实验中的全息虫洞由与我们所在宇宙的时空不同的时空组成。该实验是否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居住的时空也是全息的,这一点值得商榷。

Jafferis 说:「我认为宇宙中的引力确实是从一些量子比特中产生的,就像这个一维虫洞是从 Sycamore 芯片中产生的一样。但我们还不能完全确定,我们仍在努力探索。」

背景

AdS/CFT 的对应关系是在一系列由问题引起的探究结束时发现的。在一个单一的空间区域内,能容纳的最大信息量是多少?如果有人问工程师,一个数据中心可能储存多少信息,答案很可能是「这取决于其中内存芯片的数量和类型」。但令人惊讶的是,数据中心内的东西最终并不那么重要。如果人们把越来越多的内存芯片和越来越密集的电子设备塞进数据中心,那么它最终会坍缩成一个黑洞,消失在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后面。

当雅各布 · 贝肯斯坦和斯蒂芬 · 霍金等物理学家试图计算黑洞的信息含量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它是由事件视界的面积给出的,而不是由黑洞的体积。这看起来就像黑洞内部的信息被写在了事件视界上。具体来说,一个黑洞的事件视界可以用 A 个微小单位的面积(每个单位称为「普朗克面积」,为 2.6121×10^-70 平方米)来铺设,最多有 A/4 比特的信息。这个极限被称为「贝肯斯坦 - 霍金边界」。

这一发现表明,一个区域所能容纳的最大信息量未必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而是与该区域边界的表面积成正比,这暗示了量子信息与我们日常经验中的三维空间世界之间的一种有趣的关系。这种关系已被「它来自量子比特」(It from qubit)这一短语所概括,描述了物质(它)如何从量子信息(量子比特)中出现。

虽然对普通时空来说,正式确定这种关系是困难的,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取得了具有双曲几何的假想宇宙的显著进展,被称为「反德西特空间」(anti-de Sitter space),其中量子引力理论的构建更加自然。

在反德西特空间中,对有引力作用的空间体积的描述,可以被认为是在包围该体积的边界上编码的:空间内的每个物体在边界上都有相应的描述,反之亦然。这种信息的对应关系被称为「全息原理」,这是一个受贝肯斯坦和霍金的观察启发的通用原理。

AdS/CFT 的对应关系使物理学家能够将空间中的物体与表面上相互作用的量子比特的特定集合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边界的每个区域(在量子信息中)都编码了时空中某个区域的内容,这样一来,任何给定位置的物质都可以由量子信息「构建」出来。这使得量子处理器可以直接与量子比特一起工作,同时提供对时空物理学的洞察力。通过仔细定义量子计算机的参数来模拟一个给定的模型,我们就可以研究黑洞,甚至更进一步研究两个相互连接的黑洞——一种被称为「虫洞」的配置,或「爱因斯坦 - 罗森桥」。

实验室中的量子引力

谷歌的研究者计划在 Sycamore 处理器上实现这些想法,他们构建了一个与可穿越虫洞对等的量子系统。通过全息原理从量子信息语言转化为时空物理学,该实验让一个粒子落入虫洞的一边,观察它在另一边出现。

在最近的研究中,Daniel Jafferis、Ping Gao 和 Aron Wall 证明了可穿越虫洞的可能性。虫洞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幻小说的主题,但一个「凭想象」构建的虫洞会在穿过它的粒子上坍缩。

研究者表明:负能量的冲击波,即以光速传播的时空变形,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将虫洞撑开足够长的时间使其可以从中穿越。可穿越虫洞中负能量的存在类似于卡西米尔效应中的负能量,即真空能量将紧密间隔的板块推到一起。在这两种情况下,量子力学允许空间中某一特定位置的能量密度为正或负。另一方面,如果虫洞经历了一个正能量的冲击波,就不会有信息被允许通过。

用全息原理来创造一个虫洞的最简单应用需要很多很多的量子比特——事实上,要想接近理论物理学家给出的铅笔和纸张的解决方案,就需要非常多的量子比特。随着量子比特数量的减少,还需要额外的修正,而这些修正在今天仍然不为人所知。要在数量有限的量子计算机上建立一个可穿越的虫洞,需要新的思路。

研究者之一 Zlokapa 采用深度学习的思路设计了一个小型的量子系统,保留了引力物理学的关键方面。神经网络是通过反向传播进行训练的,这种方法通过直接计算网络各层的梯度来优化参数。为了提高神经网络的性能,防止其对训练数据集过拟合,机器学习研究者采用了大量的技术,比如稀疏化试图通过将尽可能多的权重设置为零来限制网络中的信息细节。

Alex Zlokapa 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他在本科时就加入了虫洞项目。在研究中,他找到了一种方法来简化虫洞协议,使其足以在谷歌的量子计算机上运行。图源:量子杂志。

同样,为了创建虫洞,研究者从一个大的量子系统开始,把它当作一个神经网络。反向传播更新了系统的参数以保持引力特性,而稀疏化减少了系统的大小。他们应用机器学习来学习一个系统,只保留了一个关键的引力特征:使用负能量冲击波的重要性。训练数据集比较了粒子穿越一个用负能量撑开的虫洞和用正能量塌缩的虫洞的动态。通过确保学到的系统保留这种不对称性,他们得到了一个与虫洞动力学一致的稀疏模型。

研究者们对新的量子系统进行了许多测试,以确定它是否表现出超越不同能量冲击波所引起特征的引力行为。例如,虽然量子力学效应能以多种方式在量子系统中传递信息,但在时空中传播的信息——包括通过虫洞——必须是因果一致的。这一点和其他特征在经典计算机上得到了验证,证实了量子系统的动力学与通过全息原理辞典中的引力解释是一致的。

将可穿越虫洞作为实验在量子处理器上实现是一个异常微妙的过程。跨越量子比特的信息传输的微观机制是高度混乱的:想象一滴墨水在水中旋转。当一个粒子落入虫洞时,它的信息会被涂抹在全息图的整个量子系统中。为了使负能量冲击波发挥作用,信息的扰乱必须遵循一种特殊的模式,即所谓的「完美尺寸缠绕(perfect size winding)」。

在粒子撞上负能量冲击波后,混乱的模式有效地反向进行:当粒子从虫洞中出现时,就好像墨滴通过完全撤消其原来的湍流扩散而重新组合在一起。如果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发生了一个小错误,混沌动力学就不会自我撤消,粒子也就无法通过虫洞了。

在 Sycamore 量子处理器上,研究者测量了当应用负能量和正能量冲击波时,有多少量子信息从系统的一侧传递到另一侧。他们观察到两种能量之间有轻微的不对称性,显示出可穿越虫洞的关键特征。由于该协议对噪声的敏感性,Sycamore 处理器的低错误率对测量信号至关重要;即使有 1.5 倍的噪声,信号也会被完全掩盖。

展望

引力只是量子计算机探索复杂物理理论的独特能力的一个例子:量子处理器可以提供对时间晶体、量子混沌和化学的洞察力。这项虫洞动力学的工作,代表了使用量子处理器发现基本物理学的一步。

随着量子设备的不断改进,更低的错误率和更大的芯片将允许研究者们对引力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探测。与记录周围世界引力数据的实验不同,量子计算机提供了一个探索量子引力理论的工具。未来,量子计算机将有助于发展对未来量子引力理论的理解,超越目前的模型。

原文链接:https://ai.googleblog.com/2022/11/making-traversable-wormhole-with.html

© THE 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投稿或寻求报道:content@jiqizhixin.com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12-0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机器之心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史上第一个虫洞,被谷歌量子计算机造出来了 | Nature封面
就在刚刚,全息虫洞研究登上Nature封面,还被Quanta Magazine称为“有史以来创造出的第一个虫洞”。
量子位
2022/12/09
3430
史上第一个虫洞,被谷歌量子计算机造出来了 | Nature封面
7 Papers & Radios | Hinton前向-前向神经网络训练算法;科学家造出「虫洞」登Nature封面
论文 1:The Forward-Forward Algorithm: Som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s
机器之心
2022/12/16
7330
7 Papers & Radios | Hinton前向-前向神经网络训练算法;科学家造出「虫洞」登Nature封面
什么是粒子?
它被认为有很多东西:一个点状物体,一个场的激发,一个切入现实的纯数学。但物理学家对粒子的概念从未像现在这样发生过更大的变化。
量子发烧友
2023/02/24
1K0
什么是粒子?
用量子理论凭空生成能量:物理学家学会使用零点能
选自量子杂志 作者:Charlie Wood 机器之心编译 编辑:泽南、陈萍 直接提取真空零点能是在造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现在有人通过从远处「借用」的方法实现了突破。 这是一件人们无法想象的事,物理学家已经实现用量子等价物从接近真空中凭空变出能量,这一壮举似乎违背了物理定律和常识。 「你不能直接从真空中提取能量,因为那里没有任何东西,」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 William Unruh 在描述标准思维方式时说。 但 15 年前,日本东北大学理论物理学家堀田昌宽(Masahiro Hotta)
机器之心
2023/02/23
3960
用量子理论凭空生成能量:物理学家学会使用零点能
时光旅行成真?人类或可通过虫洞抵达「时空边缘」,量子AI会让机器产生意识
最近,一位著名的理论计算机科学家最近发布了一篇惊人的物理学预印本论文,为「人类是否可以使用虫洞穿越宇宙」的激烈话题又添了一把火。
新智元
2021/11/25
4020
关于生命、宇宙和万事万物的42个终极问题
我们的宇宙是否稳定,黑洞熵的起源和温度是什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标准场论总是有效的吗,时空几何中是否存在奇异的性质,化学、应用物理和科技的极限是什么……“在达到完全开悟的道路上,这42个基本问题必须得到解答。”
钱塘数据
2019/11/27
8460
谷歌量子计算机造出时间晶体:跳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永动机」出现了?
和人们想象中的永动机一样,时间晶体在各状态之间永久循环而不消耗能量。物理学家声称已经在量子计算机中构建了这种全新的物相。这可能是近几十年来最为重大的一次物理发现。
机器之心
2021/08/06
5160
主宰宇宙宿命的法则:揭秘物理世界的四大定律
大数据文摘作品,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其他机构、自媒体转载,务必后台留言,申请授权。 素材来源:《星际穿越》 揭秘物理世界的四大定律 从17 世纪开始,物理学家们就在努力探索物理定律是如何构造并控制宇宙
大数据文摘
2018/05/21
1.9K0
史上最烧脑物理学科普,看完瞬间涨姿势!
这是一部壮丽的物理史诗,这是一串光耀后世的姓名。他们是:牛顿,高斯,黎曼,麦克斯韦尔,爱因斯坦,杨振宁,拉马努金,霍金,维藤……(且慢,最近十年,我们只能在娱乐版看到的杨老师,居然可以和那些大师比肩吗?可以的!以杨老师和他的学生命名的杨-米场,即所谓标准模型,成功地解释、整合了四种自然力中的三种。)那么,这些智慧的头脑到底有多智慧?
钱塘数据
2018/12/05
1.1K0
为什么物理学家在一百年后仍然无法完全理解量子理论?
量子分形艺术家维克托·马津(Wiktor Mazin)使用量子计算机生成的分形图像丨图片来源:@wiktormazin_quantum_art
小腾资讯君
2025/03/12
1370
宇宙是模拟的,我们都是NPC!物理学家称可证明但还差160万,网友:急需外挂
最近,来自朴茨茅斯大学的物理学家Melvin Vopson准备做一个试验,来测试我们是不是生活在计算机程序之中。
新智元
2023/01/08
5370
宇宙是模拟的,我们都是NPC!物理学家称可证明但还差160万,网友:急需外挂
最美的理论(中篇)
成名已久 爱因斯坦发现,近太阳下的时空的曲率可以很好的解释水星的行为。在同时期的授课中,这是他唯一可以指出的,以前科学无法解释,但是广义相对论可以解释的现象。很多科学家认为这个理论在“树立爱因斯坦更卓越,任何他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都无法激发他的动力”方面没有价值,马丁·里斯,英国皇家天文学家是其中一位。他简单的凭借自己的观察认为,万物都必须是某种重力,都需要用数学之美来描述。 广义相对论发表后,爱因斯坦开始通过观测,寻找可以验证的方式。其中一个是当太阳日食的时候,对天空中同一个区域,位置确定的恒星,对比不
Peter Lu
2018/06/20
8370
物理学家重写了与我们的宇宙相冲突的量子规则
一个巨大的鸿沟撕裂了现代物理学。一边是量子理论,它将亚原子粒子描述为概率波。另一方面是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理论,即空间和时间可以弯曲,导致引力。90年来,物理学家一直在寻求和解,一种对现实的更基本的描述,包括量子力学和引力。但这项任务遇到了棘手的悖论。
量子发烧友
2023/02/24
5260
物理学家重写了与我们的宇宙相冲突的量子规则
140亿岁的宇宙,多少文明存在又消亡过,为何没有文明通过虫洞找到我们?
可观测宇宙的直径大约有900亿光年。至少有1000亿个星系,每个星系拥有大概1000亿到10000亿颗恒星。
钱塘数据
2018/07/30
6440
140亿岁的宇宙,多少文明存在又消亡过,为何没有文明通过虫洞找到我们?
黑洞信息悖论:进入黑洞的信息去了哪里
大数据文摘作品,转载具体要求见文末 编译团队 | 小浪 邱猛 杨捷 作者 | Sabine Hossenfelder 黑洞可以吞噬宇宙万物,但若想再次获取信息仍然不易。图片来源:ESO, ESA/Hubble, M. Kornmesser. 据谷歌数据指出,史蒂芬霍金是当今在世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如果你对物理有所了解,那么你应该知道他最著名的理论就是黑洞信息悖论。在霍金之前,黑洞并不是自相矛盾的,如果你扔一本书到黑洞,你将再无法阅读到这本书。这是因为外界无法触及从黑洞视界(event horizon)穿过
大数据文摘
2018/05/25
8540
谷歌量子计算登上Nature封面,首次实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式突破
它或许标志着量子计算正在走向实用化:谷歌已经利用一台 54 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实现了传统架构计算机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世界第一超算需要计算 1 万年的实验中,量子计算机只用了 3 分 20 秒。
机器之心
2019/10/24
4640
最美的理论(下篇)
在蓝海中纠缠 这些愉悦的意外还在继续。在1997年,胡安·马尔达西那,一位阿根廷理论学家,现在也在IAS工作显示,在量子立场中,共形场论的公式和称为反德西特空间(原源自Willem 德西特,和宇宙膨胀解相思,但是精致,而且深受弦理论学家的喜爱)爱因斯坦的方程式之间有一个深刻的联系。虽没有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解释,但他们之间的联系让物理学家在量子力学中重新处理棘手的问题,将其转为广义相对论下发现的方程式种类,从让让他们可以更容易的破解。 在材料科学中这个方法开始有效的使用来解决问题,吵到和量子计
Peter Lu
2018/06/20
1K0
另一个角度看量子计算:与弹球碰撞的惊人关联
在科学和数学领域,许多看似无关的主题之间存在某些共同的特质。这样的相似性有时能同时为这两个领域带来重大的进展,不过很多时候这样的相似性只是单纯地很有趣。
机器之心
2020/10/09
6270
另一个角度看量子计算:与弹球碰撞的惊人关联
灵界的科学丨一、灵界在哪里?
二十世纪末的一九九八年时,两组天文学者宣布了一项石破天惊的发现:我们的宇宙充满了一种能量可以抵抗银河间的万有引力,导致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这股能量叫做暗能(dark energy),被当年科学上最重要的期刊之一《科学》(Science)选为当年度「科学的突破」(The Break of Science)。五年以后的二○○三年,美国的威尔金森微波非等向性探测卫星(WAMP)[1]以探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得的数据,再配合其他数据如史隆数位巡天计画(SDSS)[2]所得的上百万个银河的资料,再度证实宇宙具有大量的暗能,也被二○○三年《科学》期刊选为当年度「科学的突破」。
ApacheCN_飞龙
2022/11/24
2.9K0
灵界的科学丨一、灵界在哪里?
赶超谷歌!世界最大时间晶体刷新破纪录,量子计算机再创奇迹
---- 新智元报道   编辑:桃子 拉燕 【新智元导读】2021年7月,谷歌联合几十位物理学家首次用自家量子计算子造出了时间晶体。现在,来自墨尔本大学的物理学家称,已经打造出由57个量子粒子组成的时间晶体,是谷歌的2倍多。 今天,时间晶体再次迎来新秀,登上了Sceince子刊。 时间晶体就像「永动机」一样,在各种状态之间能够永久往复地不断消耗能量。 科学家称,「我们已经用IBM量子计算机造出迄今为止最大的时间晶体,还是谷歌的2倍多。」 就连2016证明时间晶体存在的凝聚态物理学家Chetan Nay
新智元
2022/03/04
2900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史上第一个虫洞,被谷歌量子计算机造出来了 | Nature封面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