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补充:
链路(Link)
:指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数据链路(DataLink)
:指把实现通信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帧
为单位传输和处理数据。1️⃣封装成帧
2️⃣差错检测
3️⃣可靠传输
1️⃣共享式以太网的
媒体接入控制协议CSMA/CD
2️⃣802.11局域网的
媒体接入控制协议CSMA/CA
工作原理如图:
封装成帧
:指数据链路层给上层交付的协议数据单元添加帧头和帧尾使之成为帧。
帧定界限
。透明传输
:指数据链路层对上层交付的传输数据没有任何限制,就好像数据链路层不存在一样。
1️⃣面向字节的物理链路使用字节填充实现
2️⃣面向比特的物理链路使用比特填充实现
为了提高帧的传输效率,应当使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尽可能大些。
考虑到差错控制等多种因素,每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上限,即最大传送单元MTU (Maximum Transfer Unit)。
比特差错
: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差错即1可能会变成0,而0也可能变成1。
误码率BER
: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
。
使用差错检测码来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比特差错,是数据链路层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检错码只能检测出帧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但并不能定位错误
,因此无法纠正错误。
"1”的个数为奇数(奇校验)或偶数(偶校验)
。奇数个位
发生误码,则奇偶性发生变化,可以检查出误码;偶数个位
发生误码,则奇偶性不发生变化,不能检查出误码(漏检) ;生成多项式G(x)
;计算出差错检测码(冗余码)
,将其添加到待传输数据的后面一起传输;通过生成多项式来计算
收到的数据是否产生了误码
;如果是判断传输是否误码,那第4步检查余数时:
无误码
;产生误码
。循环冗余校验CRC有很好的检错能力
(漏检率非常低),虽然计算比较复杂,但非常易于用硬件实现,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数据链路层
。
差错检测技术
(例如循环冗余校验CRC),检测是否产生了误码(比特错误)。数据链路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类型
1️⃣不可靠传输服务
仅仅丢弃有误码的帧,其他什么也不做2️⃣可靠传输服务
想办法实现发送端发送什么,接收端就接收什么。有线链路的误码率比较低
,为了减小开销,并不要求
数据链路层向上提供可靠传输服务。即使出现了误码,可靠传输的问题由其上层处理。无线链路
易受干扰,误码率比较高,因此要求
数据链路层必须向上层提供可靠传输服务。比特差错
只是传输差错中的一种分组丢失、分组失序以及分组重复
。一般不会出现在数据链路层
,而会出现在其上层。可靠传输
。取决于应用需求
。停止等待
就是每发送完一个分组就停止发送,等待对方的确认。在收到确认后再发送下一个分组。
注意事项
停止-等待协议的信道利用率很低
,若出现超时重传,则信道利用率更低。
回退N帧协议GBN(Go-Back-N):在流水线传输的基础上
,利用传输窗口,来限制发送方和连续发送分组个数。
GBN协议的发送方和接收方:
选择重传SR协议在 GBN 协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它通过让发送方仅重传那些它怀疑在接收方出错(即丢失或受损)的分组而避免了不必要的重传。选择重传协议只重传真正丢失的分组
。
SR协议的发送方和接收方:
用户如何接入因特网呢? ⬇ 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点对点数据链路层协议。
★该方法是为在点对点链路传输各种协议数据报所提供的。
封装成帧
)LCP
用于建立、配置以及测试数据链路的连接NCPs
其中的每一个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帧格式:
1️⃣面向字节
的异步链路使用字节填充法
(插入转义字符)2️⃣面向比特
的同步链路使用比特填充法
(零比特填充)如何协调媒体接入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1️⃣信道复用
复用(Multiplexing)是通信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复用
就是通过一条物理线路同时传输多路用户的信号
。
当网络中传输媒体的传输容量大于多条单一信道传输的总通信量时,可利用复用技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建立多条通信信道来充分利用传输媒体的带宽。
2️⃣频分复用FM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同时占用不同的频带资源并行通信。
3️⃣时分复用TDM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4️⃣波分复用WDM
5️⃣码分复用CDM
码分复用CDM是另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实际上,由于该技术主要用于多址接入,人们更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复用的应用举例
2️⃣CSMA/CD协议
载波监听多址接入/碰检测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
3️⃣争用期(碰撞窗口)
4️⃣最小帧长
5️⃣最大帧长
6️⃣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7️⃣ 信道利用率
8️⃣CSMA/CA协议
(1) 源站在发送数据帧之前先发送一个短的控制帧,称为请求发送RTS(Request To Send),它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以及这次通信(包括相应的确认顿)所需的持续时间。 (2) 若目的站正确收到源站发来的RTS帧,且媒体空闲,就发送一个响应控制帧,称为允许发送CTS(Clear To Send),它也包括这次通信所需的持续时间(从RTS帧中将此持续时间复制到CTS帧中)。 (3) 源站收到CTS帧后,再等待一段时间SIFS后,就可发送其数据帧。 (4) 若目的站正确收到了源站发来的数据帧,在等待时间SIFS后,就向源站发送确认帧ACK。
除RTS帧和CTS帧会携带通信需要持续的时间,数据帧也能携带通信需要持续的时间,这称为802.11的虚拟载波监听机制
。
由于利用虚拟载波监听机制,站点只要监听到RTS帧、CTS帧或数据帧中的任何一个,就能知道信道被占用的持续时间,而不需要真正监听到信道上的信号,因此虚拟载波监听机制能减少隐蔽站带来的碰撞问题。
关于MAC地址、IP地址以及ARP协议的简要了解:
MAC地址
是以太网的MAC子层所使用的地址;物理地址
。★注意:这并不意味着MAC地址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物理层!
IEEE 802局域网的MAC地址发送顺序
字节发送顺序:第一字节----->第六字节
字节内的比特发送顺序:b0------>b7
1️⃣单播MAC地址举例
2️⃣广播MAC地址举例
3️⃣多播MAC地址举例
IP地址
:指因特网(Internet)上的主机和路由器所使用的地址,用于标识两部分信息: 1️⃣网络编号:标识因特网上数以百万计的网络口
。 2️⃣主机编号:标识同一网络上不同主机
(或路由器各接口)。IP地址与MAC地址的变化情况
1️⃣数据包转发过程中
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保持不变; 2️⃣数据包转发过程中
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逐个链路(或逐个网络)改变。
逐段链路或逐个网络使用
。CSMA/CD协议
。物理层
。此时的前提条件: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也包括物理层)添加冗余链路
可以提高以太网的可靠性生成树协议STP
(Spanning Tree Protocol)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在增加冗余链路来提高网络可靠性的同时又避免网络环路带来的各种问题。由于巨大的广播域会带来弊端,因此需要分割广播域,有以下两种方法:
1️⃣使用路由器隔离广播域
路由器的成本较高,因此虚拟局域网VLAN也就应运而生
2️⃣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内的设备划分成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的技术。
1️⃣IEEE 802.1Q帧
注意
802.1Q帧是由交换机来处理的,而不是用户主机来处理的。
2️⃣交换机的端口
交换机的端口有三种类型:
Access、Trunk、Hyb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