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额顶网络:功能、电生理和个体精准定位的重要性

额顶网络:功能、电生理和个体精准定位的重要性

作者头像
用户1279583
发布于 2023-03-08 08:46:17
发布于 2023-03-08 08:46:17
825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思影科技思影科技

前言

人脑在准确、快速地学习新概念和状态间切换同时保持着复杂的规则集的能力上是相较其他物种所独有的。我们采用灵活配置信息处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任务需求的任务集以在一天中从事无数的目标导向任务。在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中,这种意志性目标驱动行为的过程被称为认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认知控制不是由单个脑区或单个脑网络执行的,而是由几个不重叠的脑网络执行的,每个网络由一组相对较大的解剖分布区域组成,包括额顶网络、带状盖网络和突显网络。现在有大量的证据表明,这些网络与下游的加工或注意网络在解剖学上是分离的,无论是在任务态还是静息态。每个网络在包括执行、维持和更新等的认知控制中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注意和认知控制相关的网络映射到Petersen和Posner所勾画的网络上:背侧和腹侧的注意网络支持定向,额顶叶和带状盖网络支持认知控制。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关注控制网络,特别是额顶控制网络。

我们首先总结了额顶网络不同于其他控制和注意网络的证据,包括其作为认知控制的灵活枢纽的特殊作用。然后,我们讨论了在静息状态和任务状态下,额顶网络相互作用的振荡。在此之后,我们将讨论密集抽样个体被试的重要性。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虽然额顶网络的核心区域存在于个体之间,但该网络的拓扑结构中存在关键变体。 最后,我们简要回顾了在青春期出现的几种形式的心理病理学中额顶功能失调的证据,当时额顶网络正在完善它与其他大脑网络的许多相互作用。鉴于额顶网络在个体间的解剖异质性,我们认为在正常状态和疾病状态下向密集采样的个体受试者的补充转变对于理解典型和非典型队列中的额顶网络至关重要。

平行、分割控制网络的证据

最初对认知控制的解剖基础的关注集中在前扣带回皮层和较小程度的前脑岛。这是因为前扣带回在响应多种形式的控制时表现出可靠的激活,包括但不限于:任务转换(task switching)、异常检测(novelty deetection)、焦点注意(focal attention)和错误执行(error commission)。这项早期的工作使Botvinick和同事得出结论,前扣带回通过评估个体行动的结果来促进结果监测,并在任务(即冲突监控)中促进冲突的解决

因此,有人提出前扣带回的作用是警告调节区域,如发挥自上而下的控制作用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从这时起,冲突监控假说开始发展,提倡了背侧前扣带回在传递控制预期值方面的作用。前脑岛与该区域密切合作,构成大脑显著性网络的核心,被认为可以检测显著特征进行额外处理,并被认为是指导其他脑网络的切换中枢(switchboard)。

虽然冲突监控假说认为前扣带回在控制中起核心作用,但另一种双网络观点认为认知控制是由多个解剖分布的脑网络支持的。 该模型是专门研究不同控制信号的结果。虽然显著刺激的探测和冲突解决是认知控制的基本特征,但是人类也需要保持和适应控制。因此,与认知控制相关的信号主要有三个:( i )由于实现实例化控制需要而产生的瞬态信号;( ii )支持控制维持的持续信号;( iii )支持性能反馈的瞬态信号。 Braver和他的同事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 )中的混合组块/事件相关设计,对支持不同控制模式的脑区进行了早期的分离尝试。该研究的结果得出结论,前额叶皮层在控制维持过程中被最可靠地激活,而顶上小叶参与了短暂控制。几年后,Dosenbach和他的同事们对10项混合块/事件相关fMRI研究进行了交叉研究分析,以梳理出贡献于认知控制的主要信号的区域。这些任务包括视觉和听觉刺激,并有许多不同的决策标准,如语义、时间(timing)和相似性判断。他们发现了一组包括前额叶、前岛叶和前扣带回皮层在内的区域在控制维持中表现出更多的激活,而双侧顶内沟和外侧前额叶皮层在任务启动中表现出更多的激活。最后,似乎顶下小叶、背外侧前额叶和外侧小脑的支持了任务反馈(performance feedback)。 在2000年代中期,fMRI分析正在从关注区域对脑功能的贡献转向更广泛的网络水平。关于这种网络层次的方法,一个关键的观察是,静息状态下的共同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任务期间的激活模式。利用这一观察,Dosenbach和他的同事们实施了静息态fMRI来描绘整个大脑网络对大脑控制架构的看法。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了两个基本平行的控制网络。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网络被称为额顶网络和扣带脑盖网络。扣带脑盖网络最初假定的作用是通过在下游感觉运动处理器跨试次的稳定执行任务集来灵活控制目标导向行为,但控制需要维持。相反,额顶网络被设定为支持控制启动的角色,并通过调节控制来响应反馈来提供灵活性。

目前,对于控制的统一框架(冲突监控)和并行控制网络都有大量的证据。然而,我们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首先,对外侧PFC病变的研究表明这些患者在转换任务的能力上存在缺陷;相反,包括前扣带回在内的中线前额叶皮层的损伤导致了转换任务的能力,但不能维持一个集合。其次,前扣带回皮层和外侧前额叶皮层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时间滞后的证据。在Ploran和同事的一项研究中,噪声的图像被慢慢揭示出来,以追踪感觉证据积累的速率。额顶网络的活动随着证据的积累而缓慢增加,但扣带脑盖网络在围反应期被激活。这些数据表明,扣带脑盖网络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而不是在高阶控制中。第三,电生理研究也指向分离的控制网络,采用工作记忆范式,在记忆阵列之前或维持期间呈现线索来评估工作记忆的前瞻性和回顾性控制。额顶网络对前瞻线索和回溯线索均表现出活动增强,而带状脑盖网络仅在工作记忆维持阶段对回溯线索表现出活动增强。此外,交叉相关分析发现额顶网络活动调节了下游视觉联合皮层的α波段活动,而没有证据表明扣带脑盖网络对视觉网络有自上而下的调节作用,支持了额顶网络在加工网络中偏向感觉信息的作用。

额顶网络的作用:认知控制的灵活枢纽

人类在实例化认知控制时,其灵活程度和速度是独一无二的,并且相当显著。基于人类大脑的刚性解剖结构研探究其是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是一个正在进行的研究领域。鉴于其在任务适应和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一个合理的假设是:额顶网络、或至少额顶网络的一个子集,是一个功能枢纽(也就是说,它与许多其他脑网络存在强烈的协同波动)。事实上,在不考虑功能网络组织的情况下,额顶网络不仅具有高度的功能连接,而且与许多不同的脑网络具有较大程度的连接,这意味着额顶网络在全脑范围内,特别是在分布式连接方面是一个功能枢纽。此外,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与额顶网络耦合分布到其他脑网络的程度呈正相关;特别是,额顶叶和默认网络之间在静息状态下较大的连通性,与更高的智力评分相关。而且,额顶网络的功能整合强度与整体认知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额顶网络与大脑其他部分的功能整合强度对于支持高级认知功能至关重要。鉴于以往证据表明其在任务适应和执行中的作用,额顶网络被假设在实例化和灵活调节认知控制中发挥作用。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Cole和他的同事采用了快速指导任务学习范式,该范式指的是在给定新的指导语(规则)后,能够立即准确地执行新的指导程序。12条任务规则被随机排列以实现64种不同的任务状态。他们创建了12个任务规则来评估三种不同的认知网络(逻辑决策、感觉语义和运动反应)每个域有四个规则。额顶网络的耦合模式在整个任务快速切换过程中的偏移明显大于其他网络,包括其他控制网络,这为证明额顶网络是影响全脑尺度通信以满足任务需求的功能枢纽提供了依据。此外,功能连接的模式具有特异性,即通过额顶网络与其他网络的连接模式来预测正在完成的个体任务。最后,即使在练习任务时,这些预测模式仍然成立。因此,额顶网络(而不是带状盖脑网络)是认知控制灵活协调的其他脑网络中的一个灵活的枢纽,这为分离和平行控制网络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综上所述,额顶网络与其他脑网络高度整合,为其他脑网络的快速灵活调控提供了功能框架。

额顶网络的电生理

fMRI一直是用来了解额顶网络作用的主要工具,其仅对慢振荡( 0.005 ~ 0.1 Hz ;即每分钟约1个周期)敏感。然而,额顶网络支持的认知构念(the cognitive constructs),包括支持认知控制的其他脑网络的灵活整合,发生在更快的时间尺度(即1 ~ 100 Hz)。例如,考虑一个简单的任务,在这个任务中,被试被要求尽可能快速准确地对绿色的十字架做出左手指运动反应和对蓝色的十字架做出右手指运动反应。在任务中,蓝色和绿色线索的呈现是混合的,使得序列是随机的。在线索颜色的每个开关处( 例如,从蓝色到绿色),额顶网络必须发出控制实例化的信号,并动员下游网络,如运动网络,以便做出正确的反应。在任何给定的开关试验上的反应时间都小于1秒,快于一个血氧水平依赖成像( BOLD )振荡的完整周期。因此,人们对控制网络如何动员其他网络以快速准确地响应任务切换(包括时间优先)非常感兴趣。

在较快的范围(1~100Hz)内,许多表征神经振荡对大脑功能的具体贡献的工已经在任务态分析中完成。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电生理和BOLD之间的相关性已经进行了研究,这种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在宽频γ活动(40~100 Hz)中得到了一致的研究结果。在这个频率范围内的振荡在实现局部神经元同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较慢的θ / α (4~14Hz)带振荡则被证明对长距离整合是至关重要的。额顶网络内θ / α带振荡的区域间同步与认知控制有关,并且有证据表明其可以改善控制任务的行为表现,且在切换规则集时最为突出。此外,θ / α功率被证明随着控制需求的增加而增强。因此,跨控制区域的慢频率振荡可能是自上而下调节感觉网络的基础。例如,在工作记忆保持和心理想象期间的长程额顶相互作用在θ和α (4~14Hz)频率范围内参与最强烈,并且前额叶皮层被证明在theta波段振荡中领导后顶叶皮层持续视觉注意任务。更慢的频率振荡,通常在θ波段(4~10Hz)被证明组织γ波段的局部神经活动,这样神经元在持续的慢频率振荡的低谷中倾向于有更大的放电频率。因此,慢频率振荡的相位可能对长距离神经活动的协调至关重要,可能是下游感觉运动功能的系统化机制。

与任务态相比,对静息态下BOLD fMRI定义的控制网络的电生理相关性知之甚少。有证据表明静息态BOLD网络与脑磁图测量的α和β频段相关。然而,有证据表明在更慢的频率(4~13Hz)与BOLD的相关性可能更大。最近,Hacker和同事利用皮层脑电记录表征了人类静息态BOLD fMRI和带限频谱(band-limited power)的空间对应关系。他们发现γ频段相关性在整个大脑中很高。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了额顶控制和背侧注意网络之间的分离,如额顶网络表现出更大的θ频段功率(3 ~8Hz)与BOLD的耦合,而背侧注意网络在α频段(8 ~ 12Hz)具有更大的带限功率与BOLD的耦合。总之,额顶网络似乎映射到频率较慢的振荡(4~14Hz),这对于支持其作为协调其他脑网络活动的灵活枢纽的作用至关重要。

精准映射及其对额顶网络的启示

fMRI数据具有众所周知的低信噪比。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人类fMRI成像的标准范式是收集每个受试者的少量数据(静息状态5 ~ 10 min),然后将其平均到数十、数百甚至数千个体,以确定健康和患病队列的中心趋势。该范式在帮助研究者理解脑区和网络水平的大脑组织和功能方面卓有成效。虽然群体平均法揭示了许多功能脑组织的基本原理,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不同个体的大脑在功能神经解剖学上存在差异。当前对理解个体的重视不足限制了fMRI对规范和非典型队列的表征和理解。

为了开始理解功能神经解剖学中的个体差异,单个个体在10个不同的时段进行了总共200分钟的静息态数据扫描,称为精确映射。首先,通过足够长的数据采集时间( ~ 45分钟)可以实现静息态相关性的高可靠性,克服了单个个体fMRI的低信噪比的问题。第二,与群体平均水平相比,个体在功能网络组织中表现出可测量的变异。第三,在个体大脑中,部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双侧包含一个属于带状盖网络的变体,在群体研究中属于额顶网络。

作为单个个体映射的延伸,对10个个体进行了10次共300分钟的静息态数据扫描,称为午夜扫描俱乐部(Midnight Scan Club, MSC)。除了在单个个体中观察到的运动、视觉和带状盖变异外,脑网络中还出现了几种新的空间和组织变异类型。这些新的脑网络包括独特的网络特征和拓扑结构,与结构和任务衍生的大脑特征相对应。例如,即使是一个定义良好的网络,如躯体运动手网络,也显示了受试者之间可测量的可变性,特别是在区块设计运动任务上,他们的任务/休息重叠程度。此外,额区和顶区联合皮层的网络分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来说,在额顶网络方面,被试之间重叠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顶内沟、腹侧颞下叶和外侧前额叶的局部区域。然而,在整个前额叶皮层,被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控制和注意网络的变体位于某些被试的属于额顶网络的额叶皮层区域(图1)。因此,额顶网络在精确的解剖学上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图1 单个额顶叶网络分配(黄色斑块)显示在来自Midnight Scan Club (外环)的左侧半球皮层表面。中央蒙太奇描述了在左右侧和内侧皮层表面有额顶网络分配的被试数量。黄色箭头表示在被试间额顶分配中存在高度重叠的样方斑块。相反,红色箭头显示少数受试者包含额顶网络斑块的样板区域,突出了额顶网络地形图中相对较大程度的异质性。在19074个顶点中,仅有52个顶点( 0.3 % )在所有10名受试者中有重叠,其中1171个顶点( 6.1 % )在8名受试者中有重叠。这种高度的异质性在大片的外侧前额叶皮层中尤为突出。

额顶网络的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无论是认知控制还是支持它的功能脑网络,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都表现出缓慢的发育。儿童青少年能够进行认知控制。因此,发育的特征不是认知控制的出现,而是认知控制的细化。与这一概念平行的是,有证据表明大脑的控制网络在2岁时是显而易见的。控制网络在2岁以下的婴儿中可以观察到,并且被认为是发育后期可以识别的不成熟的控制网络形式。在整个儿童期和青春期,大脑的控制网络与其他大脑网络变得更加融合,这可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带状盖网络和突显网络的整合增加支持了抑制控制参与的成熟。最近,Chai和其同事的研究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额顶网络的表达在强度和灵活性上都增加了。因此控制网络的发育和认知能力增长并行。

认知控制通常包含在许多形式的精神病理学中,其中许多在青少年时期出现,而此时控制正在被完善。很可能在导致这些不同形式的精神病理学的神经网络功能障碍中存在共享机制。额顶网络等弹性脑网络的异常发育可能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特征,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焦虑等。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表现出相对较低的认知控制水平,患者往往早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来。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许多认知任务中表现出额顶叶和带回-状盖网络区域内和区域间的BOLD活性和连通性降低。这些发现强调了精神分裂症可能表现为广泛的认知缺陷,涉及跨认知域的类似神经生物学机制。

涉及认知控制的疾病可以大致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控制障碍。原发性控制障碍直接影响控制网络,如精神分裂症,其中大量的细胞和分子改变发生在外侧前额叶皮层,可能潜在的改变在人类观察到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全脑连通性。继发性控制障碍,如焦虑和抑郁,是那些表现为不直接影响控制网络的疾病。对于这些疾病,认知控制被认为是一种缓冲器(buffer),高控制能力可以缓解症状,而低控制能力不能补偿下游的异常。因此,发育早期明显的较低的认知控制能力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形式的精神病理学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提出,额顶叶连接可以通过认知训练来增强,如心理治疗。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通过认知训练调节额顶叶交互对改善精神病理症状的贡献。此外,准确地描述个别受试者的额顶网络地形可能对针对这些区域的治疗至关重要,通常使用经颅磁刺激。

结论

额顶网络是区别于突显网络和带状盖网络的控制网络,通过与其他控制和加工网络的灵活交互来快速实例化新的任务状态。定义它的慢频率BOLD成分与对电生理记录敏感的频率范围内( θ / α频段)的相对缓慢振荡相关,可能支持其在协调全脑网络活动中的作用。与其他控制网络一样,额顶网络表现出一个缓慢的发育,可能使它容易受到如精神分裂症这种与认知控制缺陷有关的各种形式的精神病理学的影响。由于其在个体内解剖位置的异质性,未来的研究应寻求密集的样本个体,分别绘制额顶网络,随后比较和对比正常和疾病状态,以进一步了解。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3-01-3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思影科技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宏观人脑功能网络的通用分类
过去十年中,旨在描述人类连接组特征的研究的激增。这些项目使用非侵入性神经成像方法和先进的分析技术,绘制了大规模系统的大脑区域。虽然人脑是由多个宏观功能网络组成的这一观点在认知神经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用户1279583
2022/11/14
1.3K0
宏观人脑功能网络的通用分类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关于静息态功能连接和脑网络分析方法
‍ 自诞生之初,人类就对大脑中发生的事情充满好奇。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有助于无创地检查、定位和探索大脑的语言、记忆等功能。近年来,神经科学研究的焦点明显转向了“静息态”下的大脑研究。重点是在没有任何感官或认知刺激的情况下大脑内部的内在活动。对静息态下大脑功能连接的分析揭示了不同的静息态网络,这些网络描述了特定的功能和不同的空间拓扑结构。虽然不同的统计方法被引入到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连接性的研究中,但得到了一致的结果。在本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概念,然后讨论了三种最广泛使用的分析方法、描述了几种具有脑区特征的静息态网络及相关认知功能、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本综述旨在强调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连接性研究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强调其与基于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互补性质。本文发表在The Neuroradiology杂志。
用户1279583
2022/02/28
5K0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关于静息态功能连接和脑网络分析方法
World Psychiatry|精神分裂症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当前证据、方法学进展、局限性和未来方向
摘要:功能神经影像学的出现为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提供了基本的见解。然而,它面临着挑战,最明显的是缺乏临床转化。本文对精神分裂症中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特别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批判性总结。我们首先通过历史视角回顾了精神分裂症和临床高风险阶段的fMRI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以及最近的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预测神经影像学特征。然后回顾了阴性症状以及神经认知和社会认知缺陷的fMRI研究结果。这些症状和缺陷的功能性神经标志物可能代表了精神分裂症的有希望的治疗靶点。接下来,我们总结了与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干预以及神经刺激相关的 fMRI 研究,包括治疗反应和耐药性、治疗机制和治疗靶向。我们还回顾了fMRI和数据驱动方法在剖析精神分裂症异质性方面的效用,以及方法学的考虑和进展。最后,讨论了该领域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我们的综述表明,为了使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具有临床价值,研究应解决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常规的潜在可操作临床决策,例如应开哪种抗精神病药物或特定患者是否可能具有持续性功能障碍。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潜在临床效用受成本和可及性因素的影响,必须权衡。未来对fMRI在治疗反应研究中的效用评估可以考虑包括健康经济学分析。
悦影科技
2024/07/09
4120
从组水平到个体水平的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无创脑刺激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SSDs,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患者经常经历持续的社会认知障碍,并伴有较差的功能结果。目前还没有已被批准的治疗方案来治疗这些症状,当前我们非常需要新的治疗策略。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工作阐明不同的社交过程中SSDs患者的认知障碍的潜在神经回路,此外,一些研究指出这些神经环路可以使用神经刺激手段予以调节。此外,功能连接映射和电场建模的进展可能被用来确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脑刺激对社会认知网络的影响。
用户1279583
2022/02/28
6100
从组水平到个体水平的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无创脑刺激
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丘脑-皮层静息态fMRI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情绪和知觉的脑回路异常。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病理学包括丘脑。丘脑是一个关键的皮层下回路中枢,也是一个重要的皮质活动调节器。但丘脑是一个高度异质性的结构,由几个核团组成,各自有着不同的输入和皮质连接。传统的神经影像学方法的局限性和充满争议的尸检脑研究结果,导致学界很难确定精神分裂症的丘脑病理学,即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学基础到底是广泛涉及于丘脑还是局限于特定的丘脑皮质回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了解大规模的大脑功能组织和研究与精神疾病有关的神经回路方面已被证明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总结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丘脑-皮层功能连接的静息态fMRI研究,特别注意了丘脑-皮质网络功能障碍的发展过程,诊断特异性,和临床相关性。本文发表在Schizophrenia Research杂志。
用户1279583
2021/06/10
1.3K0
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丘脑-皮层静息态fMRI研究
幻听中语言网络、听觉网络和记忆网络的交互障碍
听觉言语幻觉(AVH,也就是幻听)在精神病患者中出现,但也作为其他病症的一种症状,甚至在健康人中也存在。目前关于AVH起源的几种理论趋于一致,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语言、听觉和记忆/边缘网络具有特殊的相关性。然而,这些理论与实验证据间的统一性是缺失的。也就是说,影像学发现的证据是零散的,并未与系统的理论之间构成严密的逻辑关系来支撑或者反对某种理论。
用户1279583
2020/02/24
1.6K0
Biological Psychiatry:为精准精神病学定义个体化功能神经解剖
比较不同群体的研究表明,许多精神疾病都涉及到分散的大规模大脑网络的中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功能连接技术有望揭示这些中断,提供预后和诊断性生物标志物以及治疗干预的目标。然而,迄今为止,fMRI方法的临床转化进展有限。在这里,我们认为这种有限的转化是由被试间异质性和标准fMRI技术在个体水平上相对较低的可靠性共同驱动的。我们回顾了这些限制的潜在解决方案:使用新的精确fMRI方法,通过使用扩展的数据获取策略,将分析的重点从群体转移到单个个体。我们首先讨论fMRI功能连接方法在提高我们对功能性神经解剖学和精神障碍的理解方面的潜在优势。然后,我们讨论了未来的精确功能磁共振成像领域和从这项工作中获得的发现。我们证明,精确的fMRI可以提高功能连接测量的可靠性,同时显示出对个体差异的高稳定性和敏感性。我们通过讨论这些方法在临床环境中的应用来结束。
悦影科技
2022/02/05
2780
Schizophrenia Bulletin|首发精神病的自发性脑活动改变:fMRI研究的荟萃分析
背景与假设:多项研究表明,精神病患者的大脑自发活动,包括总低频振幅(tot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IFF)、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ReHo)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 ReHo)均发生改变。然而,神经影像学结果显示出高度异质性。因此,我们收集了关于首发精神病(FEP)患者自发性脑活动的现有文献,而长期治疗和慢性疾病的影响很小。
悦影科技
2024/03/13
2270
Neuron:精神病学中的功能神经成像和失败案例
精神疾病包括复杂的认知和情感异常,是最使人衰弱和对了解最少的疾病之一。目前的治疗主要依赖于针对大脑功能(药物)或学习过程(心理治疗)的干预措施。关于这些干预措施如何介导其治疗效果的机制仍不清楚。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无创功能神经成像,加上认知神经科学的平行发展,似乎标志着精神病学以神经生物学为基础的诊断和治疗的新时代的到来。然而,尽管进行了30年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我们仍然缺乏任何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解释。同样,功能性神经影像学在临床决策中不起作用。在此,我们对这一僵局提出了批判性评论,并建议该领域如何更好地发展,并提供有影响的神经生物学见解。
悦影科技
2023/02/28
4960
默认网络:最新的解剖、生理研究及其研究发展过程中的新观点
默认网络是近年来静息态研究中最典型的研究发现,但该网络最初的发现却是来源于任务态研究。可以说,默认网络在连接静息态研究和任务态研究成果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脑科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研究者对该网络都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力度。例如,思影科技公众号在之前为大家带来的Marcus E. Raichle教授关于默认网络所写文章,直接点击即可阅览:
用户1279583
2019/09/29
2.1K0
默认网络:最新的解剖、生理研究及其研究发展过程中的新观点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大脑的动作模式网络
大脑始终保持着内源性活动,以高能耗状态在全局功能模式间循环切换。清醒状态下的大脑模式与特定行为状态相对应。当执行目标导向行为时,大脑会进入"行动功能模式"。该模式下,觉醒水平提升,注意力外向聚焦,行动方案被制定并转化为目标导向动作,同时根据疼痛等反馈信号持续调整。本文整合经典与最新的人兽研究证据,揭示这种行动模式由我们先前基于解剖结构命名为"扣带-岛盖网络"的行动模式网络(AMN)所创建和维护。我们论证:相较于沿用解剖命名,将该网络功能标注为"大脑行动模式控制系统",既能强化其与毗邻神经网络的区分度,又能涵盖AMN多样化的功能谱系——包括提升觉醒度、指令线索加工、任务通用启动瞬态、目标持续维持、行动规划、调控生理与内脏的交感驱动(与肾上腺髓质连接),以及处理物理疼痛、错误信号和内脏感觉等自下而上的行动相关信号。在清醒大脑的功能模式连续谱中,AMN驱动的行动模式与处理自我参照、情绪及记忆的"默认模式"形成阴阳平衡,默认模式网络与AMN构成相互拮抗的功能对偶体系。
悦影科技
2025/09/18
660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重磅综述:大规模人脑网络的结构-功能耦合
大脑的解剖结构如何精确地产生一系列复杂功能仍未完全理解。从结构到功能的映射中一个有前途的表现是大脑区域的功能活动依赖于潜在的白质结构。在这里,我们回顾了研究宏观尺度结构和功能连接之间的联系的文献,并建立了结构-功能耦合(SFC)如何比单独的特征提供更多有关大脑基本运作的信息。我们首先定义SFC,并描述用于量化它的计算方法。然后,我们回顾了研究异质SFC表达的经验研究,跨不同大脑区域、不同个体、在执行认知任务的背景下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及其在促进灵活认知中的作用。最后,我们调查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耦合在神经学和精神疾病中受到的影响,并报告了异常SFC与疾病持续时间和疾病特定认知障碍的关联。通过阐明大脑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动态关系在神经学和精神疾病存在时如何改变,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病因,还要将SFC确立为疾病症状和认知表现的新敏感标记。总的来说,这篇综述汇总了关于神经典型和神经非典型个体的人类大脑宏观结构和功能之间区域相互依赖的当前知识。
悦影科技
2024/11/25
7140
NPP: 重复经颅磁刺激产生抗抑郁效果的基础:全脑功能连接与局部兴奋度变化
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 是重度抑郁症 (MDD) 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是我们对经颅磁刺激产生抗抑郁效果的机制了解甚少。此外,我们也缺乏能够用以预测和追踪临床效果的大脑信号,而这些信号能够帮助进行分层与优化治疗。本研究中,我们进行了随机、假性对照的临床试验,在rTMS前后分别测量电生理、神经成像和临床变化。患者(N=36)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有效刺激或伪刺激的,针对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的rTMS干预,为期20个连续工作日。为捕捉由rTMS驱动的大脑连接与因果兴奋性上的变化,我们在干预前后均对患者进行了静息态fMRI和TMS/EEG数据采集。通过同时进行的TMS/fMRI,可以评估抑郁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大脑因果连接基线的差异。相比伪刺激组,我们发现rTMS引起了:
用户1279583
2020/04/01
1.1K0
读文万卷019期:内部控制信念在结果评估期间塑造积极情绪以及相关的神经动力学研究;多发性硬化症的应激性脑活动、脑萎缩和临床残疾
欢迎关注思影科技的读文万卷栏目,希望读文万卷栏目可以伴随思影的读者们共同成长,如果能给我们一个转发,一定是对思影的莫大帮助和鼓励,谢谢!
用户1279583
2020/05/25
6030
读文万卷019期:内部控制信念在结果评估期间塑造积极情绪以及相关的神经动力学研究;多发性硬化症的应激性脑活动、脑萎缩和临床残疾
人类眶额皮层、vmPFC和前扣带回的有效连接:情绪、记忆和行动
人类眶额皮层、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FC)和前扣带回参与奖赏处理,因此参与情绪,也与情景记忆有关。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区域,我们在来自人类连接体项目的172人中测量了360个皮层区域和24个皮层下区域之间的有效连接,并补充了功能连接和扩散束造影。眶额皮层从味觉、嗅觉和颞叶视觉、听觉和颞极皮层区域都有有效连接。眶额皮层与前扣带回膝部和海马体系统有连接,并提供了用于记忆和目标导航的奖赏反映。眶额皮层和扣带回膝部与上前扣带回有连接,该皮层投射到中扣带回和其他运动前皮层区域,并提供行动-结果学习,包括肢体退缩或对抗厌恶和非奖励刺激。外侧眶额皮层有输出到额下回的语言系统。内侧眶额皮层连接到Meynert基底核和上前扣带回连接到隔膜,这些皮层区域的损伤可能通过破坏新皮层和海马体的胆碱能功能而导致记忆障碍。
悦影科技
2023/04/11
1.9K0
大脑内在网络的振荡机制
摘要:无创神经影像学已经揭示了人类大脑在静息状态下基于特定网络的动态特征,但其潜在的神经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我们对42名受试者采用了颅内脑电图技术,以表征默认模式网络(DMN)、额顶叶网络(FPN)和突显网络(SN)中的局部场电位。我们发现,在DMN中,低频段(θ和α波段)的网络内相位相干性更强;而在FPN中,高频段(γ波段)的网络内相位相干性更强。隐马尔可夫模型表明,DMN表现出对低频相位耦合的偏好。相位-振幅耦合(PAC)分析显示,DMN中的低频相位调制了FPN的高频振幅包络,这表明静息状态下内在脑网络的特征具有频率依赖性。这些发现为支持人类大脑内在组织网络模型提供了颅内电生理证据,并揭示了大脑网络在静息状态下进行通信的方式。
悦影科技
2024/12/19
3550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在工作记忆任务中共同和独特的fMRI反应
工作记忆 (WM) 障碍是精神疾病的常见特征。进行了一项系统的荟萃分析,以确定 SZ 患者和 MDD 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 (HC) 在执行 WM 任务期间的常见和疾病特异性脑 fMRI 反应。 34 项已发表的SZ 患者 WM 的 fMRI 研究和 18 项已发表的 MDD 患者 WM 的 fMRI 研究,包括相关的 HC,被纳入荟萃分析。在 SZ 和 MDD 中,右侧内侧前额叶皮层 (MPFC) 和双侧前扣带皮层 (ACC) 的 fMRI 反应普遍更强,它们是默认模式网络 (DMN) 的一部分。SZ 的影响比 MDD 更大,特别是在前额-颞-扣带-纹状体-小脑区域。此外,相对于 HC,在 MDD 的右额中回 (MFG) 中观察到疾病特异性较弱的 fMRI 反应。对于 SZ 和 MDD,在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相对于 HC 的偏侧 fMRI 反应之间观察到显着相关性。这些发现表明,在 SZ 和 MDD 的 WM 缺陷中可能存在常见且明显的脑功能异常,这可能作为潜在的基于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具有支持临床诊断、测量疾病严重程度和评估疗效的价值,在大脑水平上治疗 SZ 和 MDD。
悦影科技
2025/06/30
1010
​PNAS:alpha频率经颅电刺激调控大脑默认网络
默认模式网络(DMN)是最重要的内在连接网络,是大脑功能组织的关键架构。相反,失调的DMN是主要神经精神疾病的特征。然而,该领域仍然缺乏对DMN调控的机制和对DMN调控失调的有效干预。目前的研究通过操纵神经同步来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α(8-12Hz)振荡,这是一种主要的内在振荡活动,在功能和生理上与DMN越来越相关。使用高分辨率α-频率经颅交流电流刺激(α-tACS)刺激皮层α振荡源,结合同时脑电图和功能MRI(EEG- fMRI),我们证明了α-tACS(与伪对照相比)不仅增强了脑电图α振荡,还增强了DMN核心内的fMRI和(源水平)α连接。重要的是,α振荡的增加介导了DMN连接的增强。因此,这些发现确定了α振荡和DMN功能之间的机制联系。经颅α调制可以上调DMN,进一步强调了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干预,以使各种疾病中的DMN功能正常化。
悦影科技
2022/08/04
4500
相位相关TMS对脑电皮层运动网络的影响
已有研究对经颅磁刺激(TMS)应用于大脑振荡,观察磁刺激对大脑状态的影响。然而,没有人研究相位相关的TMS是否可能调节属于同一网络的同源远端脑区连接。在网络靶向TMS的框架下,我们研究了对持续的大脑振荡的特定相位的刺激是否有利于刺激目标的远端网络节点出现更强的皮质-皮质(c-c)同步。在24名健康个体的实验中,TMS脉冲刺激刺激初级运动皮层(M1),间隔1个月,重复两次。考虑到TMS脉冲是在μ频率振荡的正(峰)或负(谷)相位时发出,刺激效应取决于在感觉运动网络的同源区域内c-c同步。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研究感觉运动网络中的c-c连接,并识别与刺激点连接的对侧区域。根据应用TMS脉冲的时间(峰或谷),其对脑内神经网络同步性的影响有明显的变化。研究发现,谷刺激试次与峰值刺激试次相比,在μ频带进行TMS脉冲后(0-200ms)的M1-M1相位锁值同步更高。本文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杂志。
用户1279583
2022/02/28
1K0
相位相关TMS对脑电皮层运动网络的影响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重磅综述:认知和行为的灵活性-神经机制和临床考虑
摘要:认知和行为的灵活性允许思想和行为的适当调整,以响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在对动物进行药理学和损伤研究的同时,利用非侵入性神经成像和行为方法对人类的大脑机制进行了检查。这项工作已经确定了包括侧脑区、眶额顶叶区、中扣岛区和额纹状体区在内的大规模功能性大脑网络,这些区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支持灵活性。在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青春期出现的临床症状和老年痴呆症中,灵活性可能会受到损害。我们严格评估通过认知训练、身体活动和双语体验来增强灵活性的证据。
悦影科技
2021/11/11
9030
推荐阅读
宏观人脑功能网络的通用分类
1.3K0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关于静息态功能连接和脑网络分析方法
5K0
World Psychiatry|精神分裂症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当前证据、方法学进展、局限性和未来方向
4120
从组水平到个体水平的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无创脑刺激
6100
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丘脑-皮层静息态fMRI研究
1.3K0
幻听中语言网络、听觉网络和记忆网络的交互障碍
1.6K0
Biological Psychiatry:为精准精神病学定义个体化功能神经解剖
2780
Schizophrenia Bulletin|首发精神病的自发性脑活动改变:fMRI研究的荟萃分析
2270
Neuron:精神病学中的功能神经成像和失败案例
4960
默认网络:最新的解剖、生理研究及其研究发展过程中的新观点
2.1K0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大脑的动作模式网络
660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重磅综述:大规模人脑网络的结构-功能耦合
7140
NPP: 重复经颅磁刺激产生抗抑郁效果的基础:全脑功能连接与局部兴奋度变化
1.1K0
读文万卷019期:内部控制信念在结果评估期间塑造积极情绪以及相关的神经动力学研究;多发性硬化症的应激性脑活动、脑萎缩和临床残疾
6030
人类眶额皮层、vmPFC和前扣带回的有效连接:情绪、记忆和行动
1.9K0
大脑内在网络的振荡机制
3550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在工作记忆任务中共同和独特的fMRI反应
1010
​PNAS:alpha频率经颅电刺激调控大脑默认网络
4500
相位相关TMS对脑电皮层运动网络的影响
1K0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重磅综述:认知和行为的灵活性-神经机制和临床考虑
9030
相关推荐
宏观人脑功能网络的通用分类
更多 >
领券
一站式MCP教程库,解锁AI应用新玩法
涵盖代码开发、场景应用、自动测试全流程,助你从零构建专属AI助手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