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深度学习之GoogLeNet解读

深度学习之GoogLeNet解读

作者头像
全栈程序员站长
发布于 2022-09-21 02:30:38
发布于 2022-09-21 02:30:38
3840
举报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提出背景

 始于LeNet-5,一个有着标准的堆叠式卷积层冰带有一个或多个全连接层的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通常使用dropout来针对过拟合问题。  为了提出一个更深的网络,GoogLeNet做到了22层,利用inception结构,这个结构很好地利用了网络中的计算资源,并且在不增加计算负载的情况下,增加网络的宽度和深度。同时,为了优化网络质量,采用了Hebbian原理和多尺度处理。GoogLeNet在分类和检测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最近深度学习的发展,大多来源于新的想法,算法以及网络结构的改善,而不是依赖于硬件,新的数据集,更深的网络,并且深度学习的研究不应该完全专注于精确度的问题上,而更应该关注与网络结构的改善方面的工作。

相关工作

 GoogLeNet参考Robust object recognition with cortex-like mechanisms.中利用固定的多个Gabor滤波器来进行多尺度处理的方法,对inception结构中的所有滤波器都进行学习,并运用至整个22层网络。  GoogLeNet参考Network in network.中对1×1卷积的使用来增加网络深度的做法,GoogLeNet也利用了1×1卷积来进行降维和限制网络尺寸的作用。  GoogLeNet参考Rich feature hierarchies for accurate object detection and semantic segmentation.即R-CNN将整个检测任务分为两个子问题的做法,即首先利用底层特征如颜色,文本等来进行提取与类别无关的proposals,然后将这些proposals放入CNN中进行训练来确定类别信息的做法。GoogLeNet也借鉴这种方式,并对两个阶段都进行了改进,第一个阶段使用多边框预测,第二个阶段则是使用更好的CNN网络结构。

基本思想及过程

 GoogLeNet提出最直接提升深度神经网络的方法就是增加网络的尺寸,包括宽度和深度。深度也就是网络中的层数,宽度指每层中所用到的神经元的个数。但是这种简单直接的解决方式存在的两个重大的缺点。 (1) 网络尺寸的增加也意味着参数的增加,也就使得网络更加容易过拟合。 (2) 计算资源的增加。  因此想到将全连接的方式改为稀疏连接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由Provable bounds for learning some deep representations.提到数据集的概率分布由大又稀疏的深度神经网络表达时,网络拓扑结构可由逐层分析与输出高度相关的上一层的激活值和聚类神经元的相关统计信息来优化。但是这有非常多的限制条件。因此提出运用Hebbian原理,它可以使得上述想法在少量限制条件下就变得实际可行。  通常全连接是为了更好的优化并行计算,而稀疏连接是为了打破对称来改善学习,传统常常利用卷积来利用空间域上的稀疏性,但卷积在网络的早期层中的与patches的连接也是稠密连接,因此考虑到能不能在滤波器层面上利用稀疏性,而不是神经元上。但是在非均匀稀疏数据结构上进行数值计算效率很低,并且查找和缓存未定义的开销很大,而且对计算的基础设施要求过高,因此考虑到将稀疏矩阵聚类成相对稠密子空间来倾向于对稀疏矩阵的计算优化。因此提出了inception结构。

 inception结构的主要思想在于卷积视觉网络中一个优化的局部稀疏结构怎么样能由一系列易获得的稠密子结构来近似和覆盖。上面提到网络拓扑结构是由逐层分析上一层的相关统计信息并聚集到一个高度相关的单元组中,这些簇(单元组)表达下一层的单元(神经元)并与之前的单元相连接,而靠近输入图像的底层相关的单元在一块局部区域聚集,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一块单一区域上聚集簇来结尾,并且他们能在下一层由一层1×1的卷积层覆盖,也即利用更少的数量在更大空间扩散的簇可由更大patches上的卷积来覆盖,也将减少越来越大的区域上patches的数量。  为了避免patch对齐问题,因此限制了inception结构中滤波器的大小为1×1,3×3,5×5。由于inception结构中都是互相堆叠的,因此输出相关统计信息一定不同:为了在高层能提取更抽象的特征,就要减少其空间聚集性,因此通过增加高层inception结构中的3×3,5×5卷积数量,捕获更大面积的特征。  在上述inception结构中,由于滤波器数量的增加,加上池化操作使得5×5大小的滤波器的计算开销非常大,池化层输出与卷积层输出的合并增加了输出值的数量,并且可能覆盖优化稀疏结构,处理十分低效,引起计算爆炸。因此引出下面这个inception结构。

 inception结构中有很多嵌套,低维嵌套包含了大量的图片patch信息,且这种嵌套表达了一个稠密且压缩的信息的形式,但我们想要表达的更加稀疏,并且只在大量聚集的时候才对信号进行压缩,因此考虑利用在3×3和5×5卷积操作前进行1×1卷积来进行降维处理,1×1不仅降维,而且还引入了ReLU非线性激活。实际发现,只在高层中使用inception结构对整个网络更加有利。  inception结构的好处在于在没有计算复杂度不受控制的计算爆炸时,可以增加每个阶段的单元个数,也就是网络的宽度,当然还有深度;同时这种结构也类似于图像中多尺度处理之后将处理结果聚集在一起以便于下一个阶段能同时提取不同尺寸下的特征。  由于稀疏结构的计算量大的问题,所以采用1×1的卷积来减少参数的计算,其中1×1 卷积解释为: 在3×3和5×5层前,各自增加一个1×1的卷积操作。1×1的卷积(或者网络层中的网络),提供了一个减少维度的方法。比如,我们假设你拥有一个输入层,体积是100x100x60(这并不定是图像的三个维度,只是网络中每一层的输入)。增加20个1×1的卷积滤波器,会让你把输入的体积减小到100x100x20。这意味着,3×3层和5×5层不需要处理输入层那么大的体积。这可以被认为是“池特征”(pooling of feature),因为我们正在减少体积的高度,这和使用常用的最大池化层(maxpooling layers)减少宽度和长度类似。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这些1×1的卷积层后面跟着的是ReLU 单元,这肯定不会有害。  有了上面的这种结构形式,叫inception:这个inception模型由一个网络层中的网络、一个中等大小的过滤卷积、一个大型的过滤卷积、一个操作池(pooling operation)组成。网络卷积层中的网络能够提取输入体积中的每一个细节中的信息,同时5×5的滤波器也能够覆盖大部分接受层的的输入,进而能提起其中的信息。你也可以进行一个池操作,以减少空间大小,降低过度拟合。在这些层之上,你在每一个卷积层后都有一个ReLU,这能改进网络的非线性特征。基本上,网络在执行这些基本的功能时,还能同时考虑计算的能力。这篇论文还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推理,包括的主题有稀疏和紧密联结。

 上图为GoogLeNet的网络框图细节,其中“#3×3 reduce”,“#5×5 reduce”代表在3×3,5×5卷积操作之前使用1×1卷积的数量。输入图像为224x224x3,且都进行了零均值化的预处理操作,所有降维层也都是用了ReLU非线性激活函数。

 如上图用到了辅助分类器,Inception Net有22层深,除了最后一层的输出,其中间节点的分类效果也很好。因此在Inception Net中,还使用到了辅助分类节点(auxiliary classifiers),即将中间某一层的输出用作分类,并按一个较小的权重(0.3)加到最终分类结果中。这样相当于做了模型融合,同时给网络增加了反向传播的梯度信号,也提供了额外的正则化,对于整个Inception Net的训练很有裨益。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70453.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1亿美元】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开放融资,让人类变身AI
【新智元导读】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已融资2696万美元,马斯克要让人类变成AI,投资人已经准备好让这一科幻成为现实。 Elon Musk想将你的大脑直接连接
新智元
2018/03/22
1K0
【1亿美元】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开放融资,让人类变身AI
马斯克最疯狂的公司 Neurallink,重新定义未来人类:人机同体,成为AI
这是一篇非常非常非常长但是读起来却不会枯燥的文章,尤其关于进化和人脑的部分,图文并茂,由浅入深,生动详实,绝对值得细读,绝对受益匪浅,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IT阅读排行榜
2018/08/16
6660
马斯克最疯狂的公司 Neurallink,重新定义未来人类:人机同体,成为AI
​马斯克带着 Neuralink 的猴子又来搞事情了
作者 | 凌霄 责编 | 寇雪芹 出品 | AI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说到埃隆·马斯克,你会想到什么呢? 是Technoking of Tesla (特斯拉电音之王)、Imperator of Mars(火星之王)?还是特斯拉,SpaceX,火星计划呢?马斯克一次又一次颠覆了人类的想象,最近他带着Neuralink又来搞事情了! Neuralink是一家由埃隆·马斯克创立的公司,公司的研究对象为“脑机接口”技术。那什么是“脑机接口”呢?“脑机接口”指的是在大脑和外部机器之间构建接口和互
AI科技大本营
2023/05/08
2170
​马斯克带着 Neuralink 的猴子又来搞事情了
终结 l 逆天了!马斯克的最终幻想,人类将变为超人还是奴隶?
近日,我们在以全网最完整的编译、全网最迅速的动作,为读者带来科技人气王Tim Urban的Neuralink长文。 第一篇我们仔细剖析了神经网络的进化史; 第二篇则重点讲解最为复杂的神经网络——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第三篇我们径直进入大脑——以了解人们如何捕获并控制大脑信号; 第四篇,马斯克终于说出了他究竟要对你的大脑动什么手脚; 第五篇为我们设想到了脑对脑直接交流的具体场景。 今天,我们将探讨脑对脑交流给整个人类及社会所带来的种种影响,看人类个体是能进化得更有能力,还是终将沦为机械母体的奴隶?
AI科技大本营
2018/04/26
1.2K0
终结 l 逆天了!马斯克的最终幻想,人类将变为超人还是奴隶?
全网首发 | 你以为你是高高在上的人类?别傻了,你的脑子已经被机器侵蚀很久了…(Neuralink系列编译之三)
这两天,我们以全网最快的速度、最完整的编译,为读者带来了科技人气王Tim Urban的长篇文章《Neuralink》前两章。 其中,第一篇作为开胃汤,从历史的角度剖析了生物神经网络的进化史,而第二篇则重点介绍了作为在神经网络占据顶端的人类,其大脑结构到底如何。 既然大脑结构已明了,下一个要谈的,当然就是这套结构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OK,今天,我们将正式进入正餐,品尝第一道热菜——大脑到底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以及截至目前,人类到底使用了哪些技术来打通机器跟人脑。 这篇文章至关重要,因为它是通往下一道
AI科技大本营
2018/04/27
1.1K0
全网首发 | 你以为你是高高在上的人类?别傻了,你的脑子已经被机器侵蚀很久了…(Neuralink系列编译之三)
全网首发 | 科技超人马斯克的第四次惊天创举,这一次,他将拿人脑开刀(一)
这是一篇让科技迷们等了大半年的文章。 Tim Urban每每出一篇文章,总能引起科技迷们的狂热追捧。 Sorry,不止科技迷,没有任何基础的路人们,也能一口气读完,毫无压力。 将复杂的问题,用最简单、最有趣的语言写出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站在上帝视角,将科技的全景图尽收眼底,引发无限的兴趣和无尽的思考。这就是Tim Urban干的最牛逼的事。 是的,马斯克又发新招了。 在他的前三次创举中,他整出了全球最酷的电动车特斯拉,太阳能源公司Solar city,以及带领地球人移民火星的Space X,如
AI科技大本营
2018/04/27
7520
全网首发 | 科技超人马斯克的第四次惊天创举,这一次,他将拿人脑开刀(一)
全网首发 | 告别语言交流,欢迎来到意念传输的时代(下)
这几天,我们在以全网最完整的编译、全网最迅速的动作,为读者带来科技人气王Tim Urban的Neuralink长文。 第一篇我们仔细剖析了神经网络的进化史; 第二篇则重点讲解最为复杂的神经网络——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第三篇我们径直进入大脑——以了解人们如何捕获并控制大脑信号; 第四篇,马斯克终于说出了他究竟要对你的大脑动什么手脚。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把大脑直接连上网络后,你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上半部分,我们将告别语言,告别声音,直接将意念由大脑传给另一个大脑。 下半部分,我们将一一剖析脑对
AI科技大本营
2018/04/27
1.2K0
全网首发 | 告别语言交流,欢迎来到意念传输的时代(下)
NeuraLink植入式系统解读
我先说结论,就目前倾注的资源来看,达到电影里面装一个芯片就变的屌屌的不太行。因为本质上没有改变,就是并没有清楚的知道植入部分和控制行为之间的关系。但是NeuraLink的牛逼之处在于,提高了通道数,以及给出了完整的植入系统,从设计到植入到控制,就算是demo,也是牛逼的demo。
云深无际
2024/08/21
3160
NeuraLink植入式系统解读
全网首发 | 马斯克的挑战(下)
这几天,我们在以全网最完整的编译、全网最迅速的动作,来为读者带来科技人气王Tim Urban的Neuralink长文。 我们用第一篇仔细剖析了神经网络的进化史,第二篇则重点讲解最为复杂的神经网络——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第三篇我们径直进入大脑——以了解人们如何捕获并控制大脑信号。 了解过大脑和脑机接口后,你真的需要在大脑上插满电极吗?接上电脑之后你的学习速度真能变快吗?我们离尼奥那样把功夫下载进大脑有多远? 今天下半部分的内容,让我们看看马斯克怎么回答这些问题。 由于该系列单篇篇幅仍过长,我们将单篇
AI科技大本营
2018/04/27
7900
全网首发 | 马斯克的挑战(下)
刚刚,马斯克切脑全场震撼!插脑只要1.5秒,26年治愈失明,28年全人类变AI
他带着脑机接口Neuralink团队,开了1小时发布会,整个过程亮点满满,全程高能。
新智元
2025/06/29
1500
刚刚,马斯克切脑全场震撼!插脑只要1.5秒,26年治愈失明,28年全人类变AI
美军拟研发可用于“电子战士”的脑机交互技术
2016年1月19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表示将着手启动“神经工程系统设计”(NESD)项目。据美国《计算机世界》网站文章称,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可以植入战士大脑的脑机交互芯片,使得战士大脑能直接从计算机系统中获取敌情信息,进而打造战斗力更强的“电子战士”(soldier cyborgs)。 DARPA正在向外界征询在受试动物和人体内进行神经接口系统设计、构建、展示和验证等方面的创新研究方案,要求实现:能够记录一百万个神经元的活动信息,同时能对十万个神经元进行相关刺激,并至少能对人类感觉
人工智能快报
2018/03/13
7620
马斯克说10年内让人们用上脑机交互?别信他!
唐旭 安妮 编译自 TechnologyReview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上周五,WaitButWhy创始人Tim Urban在采访了半个Neuralink的创始团队后,在网站上发布了一篇长达36400字的博文,文章详尽地介绍了Neuralink正在着手解决的事情,或者说,一些设想。这其中包含了一些非常大胆甚至疯狂的想法,而马斯克说,某些想法可能在几年之内就会成为现实。 然而看了文章,《MIT科技评论》生物医学栏目的高级编辑的Antonio Regalado表示有话要说。在这篇题为《
量子位
2018/03/30
7210
马斯克说10年内让人们用上脑机交互?别信他!
马斯克的Neuralink科学家遭质疑:他不是第一个让猴子用大脑控制计算机的人
在周四发布的视频中,Neuralink展示了在灵长类动物上测试的结果。在视频中,一只名为Pager的猕猴(Neuralink声称已经将一种芯片植入了他的大脑长达6周)可以玩乒乓球的游戏。
新智元
2021/04/15
5040
全网首发 | 告别语言交流,欢迎来到意念传输的时代(上)
这几天,我们在以全网最完整的编译、全网最迅速的动作,为读者带来科技人气王Tim Urban的Neuralink长文。 第一篇我们仔细剖析了神经网络的进化史; 第二篇则重点讲解最为复杂的神经网络——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第三篇我们径直进入大脑——以了解人们如何捕获并控制大脑信号; 第四篇,马斯克终于说出了他究竟要对你的大脑动什么手脚。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把大脑直接连上网络后,你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上半部分,我们将告别语言,告别声音,直接将意念由大脑传给另一个大脑。 下半部分,我们将一一剖析脑对脑交
AI科技大本营
2018/04/26
8790
全网首发 | 告别语言交流,欢迎来到意念传输的时代(上)
全网首发|如何不费吹灰之力就搞懂大脑的运行原理?这是有史以来最深入浅出的一篇科普文章了(《Neuralink》编译系列二)
昨天,我们全网首发了Tim Urban所撰写的,关于马斯克新公司Neuralink的科普文章的第一部分。 不过,那仅仅是个开胃汤,真正的热菜还没端上桌。 今天,我们也还不打算上热菜,而是来一个餐前小凉菜,挑动您的味蕾,激起您对热菜的无限期待。 是的,昨天,我们来了一场时间轴上的旅行,从最早的原始生物到复杂的人类系统,给出了一副神经网络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全景图。 今天,我们将抓住人类的大脑不放,带您深入这个旅行终点站,一览其中的神奇之处。 准备好了吗?那就让我们钻进大脑,在导游的带领下,用全新
AI科技大本营
2018/04/27
1.6K0
全网首发|如何不费吹灰之力就搞懂大脑的运行原理?这是有史以来最深入浅出的一篇科普文章了(《Neuralink》编译系列二)
脑机交互有多难?五位顶级科学家剖析马斯克的Neuralink
唐旭 陈桦 编译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言出必行——这是伊隆·马斯克留给世人的印象。我们的意思是,不管他会提出多么疯狂的计划,比如用于火星探测的可回收火箭,或是横贯大陆、速度比飞机还
量子位
2018/03/22
8510
脑机交互有多难?五位顶级科学家剖析马斯克的Neuralink
【马斯克:从宇宙到人脑的征程】若AI攻占地球,猎鹰可带领人类移民火星
新智元编辑部 【新智元导读】马斯克的猎鹰重型火箭载着特斯拉跑车进入了星辰大海,他狂热探索太空探索的同时,也对人工智能显示出警惕,他还成立了OpenAI扮演监督式角色。为了不被超级人工智能统治,马斯克认
新智元
2018/03/20
1.2K0
【马斯克:从宇宙到人脑的征程】若AI攻占地球,猎鹰可带领人类移民火星
成功!马斯克官宣首个Neuralink脑机接口人类,意念操控鼠标,全民机器人时代来了?
就在刚刚,马斯克宣布,第一个植入Neuralink的人类患者,已经可以通过思考移动计算机鼠标了!
新智元
2024/02/26
1700
成功!马斯克官宣首个Neuralink脑机接口人类,意念操控鼠标,全民机器人时代来了?
Nature 重磅: 3D 人类皮层类器官(hCO) 与在体鼠脑的成功融合!- MedChemExpress
今年 9 月,Neuron 发表了这样一项有趣的研究:体外神经元在模拟游戏世界中能够学习并表现出感知能力。在这项研究中,Kagan 和他的团队开发了 DishBrain 系统 (一种在结构化环境中能利用神经元固有的自适应计算能力的系统)。研究者们将 hiPSC 或 E15.5 小鼠胚胎的原代皮层细胞中提取的神经元电镀到高密度多电极阵列 (HD-MEAs) 芯片上,并通过 DishBrain 系统嵌入到类似街机游戏的 “Pong” 中。DishBrain 系统可以从神经培养中 “读取” 信息 (记录神经元在培养中的电活动),又能将感官数据 “写入” 到神经培养中 (即给神经元提供非侵入性的 “感觉” 电刺激)。并通过改变感官信息的模式,创造了不同的 “DishBrain” 环境,使神经元做出不同的响应 (类似于神经元网络中活动产生的动作电位)。
MedChemExpress
2022/12/26
4850
Nature 重磅: 3D 人类皮层类器官(hCO) 与在体鼠脑的成功融合!- MedChemExpress
猴子脑控玩电子游戏,马斯克的Neuralink又搞「大」动作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张倩、小舟 继在猪身上做实验之后,Neuralink 又在猴子的大脑中成功植入了脑机接口。 今日,Neuralink 在 YouTube 上发布了一段新的视频,视频中一只猕猴仅用其大脑就能控制光标在屏幕上移动。 据报道,视频中的猕猴名叫 Pager,今年 9 岁。在视频拍摄的 6 周前植入了脑机接口。最初,研究团队教 Pager 使用游戏手柄玩电子游戏,并通过金属吸管喂香蕉奶昔奖励它。 在这一阶段,Neuralink 的设备会记录哪些神经元被激活。从本质上来说,这是通过记录神经系统中
机器之心
2023/03/29
3120
猴子脑控玩电子游戏,马斯克的Neuralink又搞「大」动作
推荐阅读
【1亿美元】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开放融资,让人类变身AI
1K0
马斯克最疯狂的公司 Neurallink,重新定义未来人类:人机同体,成为AI
6660
​马斯克带着 Neuralink 的猴子又来搞事情了
2170
终结 l 逆天了!马斯克的最终幻想,人类将变为超人还是奴隶?
1.2K0
全网首发 | 你以为你是高高在上的人类?别傻了,你的脑子已经被机器侵蚀很久了…(Neuralink系列编译之三)
1.1K0
全网首发 | 科技超人马斯克的第四次惊天创举,这一次,他将拿人脑开刀(一)
7520
全网首发 | 告别语言交流,欢迎来到意念传输的时代(下)
1.2K0
NeuraLink植入式系统解读
3160
全网首发 | 马斯克的挑战(下)
7900
刚刚,马斯克切脑全场震撼!插脑只要1.5秒,26年治愈失明,28年全人类变AI
1500
美军拟研发可用于“电子战士”的脑机交互技术
7620
马斯克说10年内让人们用上脑机交互?别信他!
7210
马斯克的Neuralink科学家遭质疑:他不是第一个让猴子用大脑控制计算机的人
5040
全网首发 | 告别语言交流,欢迎来到意念传输的时代(上)
8790
全网首发|如何不费吹灰之力就搞懂大脑的运行原理?这是有史以来最深入浅出的一篇科普文章了(《Neuralink》编译系列二)
1.6K0
脑机交互有多难?五位顶级科学家剖析马斯克的Neuralink
8510
【马斯克:从宇宙到人脑的征程】若AI攻占地球,猎鹰可带领人类移民火星
1.2K0
成功!马斯克官宣首个Neuralink脑机接口人类,意念操控鼠标,全民机器人时代来了?
1700
Nature 重磅: 3D 人类皮层类器官(hCO) 与在体鼠脑的成功融合!- MedChemExpress
4850
猴子脑控玩电子游戏,马斯克的Neuralink又搞「大」动作
3120
相关推荐
【1亿美元】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开放融资,让人类变身AI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