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下读取文件的过程。linux万物皆文件,任意文件的操作,都是通过统一的函数开始,所以我们就从read函数,分析针对一般文件的读取过程。
int sys_read(unsigned int fd,char * buf,int count){
struct file * file;
struct m_inode * inode;
// 通过fd拿到file和inode结构体
if (fd>=NR_OPEN || count<0 || !(file=current->filp[fd]))
return -EINVAL;
inode = file->f_inode;
...
/*
f_pos表示当前的读取指针,i_size表示整个文件大小
下面代码判断读的长度是否大于剩下的可读长度,是的话只取剩下的部分
*/
if (count+file->f_pos > inode->i_size)
count = inode->i_size - file->f_pos;
// 到底了
if (count<=0)
return 0;
return file_read(inode,file,buf,count);
}
下面是进程结构体和文件系统结构体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ile_read函数是对一般文件进行读取的函数。
int file_read(struct m_inode * inode, struct file * filp, char * buf, int count)
{
int left,chars,nr;
struct buffer_head * bh;
if ((left=count)<=0)
return 0;
while (left) {
// bmap取得该文件偏移对应的硬盘块号,然后读进来
if (nr = bmap(inode,(filp->f_pos)/BLOCK_SIZE)) {
if (!(bh=bread(inode->i_dev,nr)))
break;
} else
bh = NULL;
// 偏移
nr = filp->f_pos % BLOCK_SIZE;
// 读进来的数据中,可读的长度和还需要读的长度,取小的,如果还没读完继续把块从硬盘读进来
chars = MIN( BLOCK_SIZE-nr , left );
filp->f_pos += chars; // 更新偏移指针
left -= chars; // 更新还需药读取的长度
if (bh) {
char * p = nr + bh->b_data;
while (chars-->0)
put_fs_byte(*(p++),buf++); //复制到buf里
brelse(bh);
} else {
// 没有数据则复制0
while (chars-->0)
put_fs_byte(0,buf++);
}
}
// 更新访问时间
inode->i_atime = CURRENT_TIME;
// 返回读取的长度,如果一个都没读则返回错误
return (count-left)?(count-left):-ERROR;
}
上面的函数代码看起来很多,但是逻辑其实比较清晰。他主要是根据当前的读指针位置,算出对应文件内容所在的硬盘块,接着把文件在硬盘中的数据块读进来内存,然后复制到用户空间。所以现在的问题有两个。 1 根据读指针计算文件内容在硬盘的位置。我们知道一个文件对应一个inode。inode里记录了文件内容的一些信息。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看到inode里记录了文件每个数据块的逻辑块号在硬盘中对应的块号。所以我们根据读指针和硬盘逻辑块的大小算出逻辑块号。然后根据逻辑块号从inode的映射表中找到对应的硬盘块号。 2 根据硬盘块号,把数据读取出来。读取函数是bread(block read)。
struct buffer_head * bread(int dev,int block)
{
struct buffer_head * bh;
// 先从buffer链表中获取一个buffer
if (!(bh=getblk(dev,block)))
panic("bread: getblk returned NULL\n");
// 之前已经读取过并且有效,则直接返回
if (bh->b_uptodate)
return bh;
// 返回读取硬盘的数据
ll_rw_block(READ,bh);
//ll_rw_block会锁住bh,所以会先阻塞在这然后等待唤醒
wait_on_buffer(bh);
// 底层读取数据成功后会更新该字段为1,否则就是读取出错了
if (bh->b_uptodate)
return bh;
brelse(bh);
return NULL;
}
我们分三部分分析bread函数。 1 根据设备号和块号从buffer链表中获取缓存的数据,操作系统在硬盘上面实现了一层缓存系统。对于文件的读写进行了缓存处理。比如我们读取了一个文件的某一部分内容,如果下次继续读取这部分内容,则不需要再从硬盘读取,直接从缓存中读取就行。这样就提高了读取的速度,因为我们知道硬盘的读取是非常慢的操作。当然操作系统会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维护(b_uptodate字段等于1说明有效)。 2 如果缓存失效,则调用ll_rw_block函数进行硬盘读取。 3 因为硬盘读取非常慢,所以这时候进程会阻塞。通过wait_on_buffer函数实现进程的阻塞。等到进程被唤醒的时候再次通过b_uptodate字段判断是否读取成功。b_uptodate字段会在数据读取成功的时候设置为1.
static inline void wait_on_buffer(struct buffer_head * bh)
{
cli();
while (bh->b_lock)
sleep_on(&bh->b_wait);
sti();
}
我们继续分析ll_rw_block函数,看看操作系统是如何对硬盘的数据进行读取的。
void ll_rw_block(int rw, struct buffer_head * bh)
{
unsigned int major;
if ((major=MAJOR(bh->b_dev)) >= NR_BLK_DEV ||
!(blk_dev[major].request_fn)) {
printk("Trying to read nonexistent block-device\n\r");
return;
}
// 新建一个读写硬盘数据的请求
make_request(major,rw,bh);
}
ll_rw_block函数的逻辑非常简单,直接调用make_request。分析这个函数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struct request结构体和一些硬盘读取的内容。硬盘对应上层的读写操作,维护了一个结构体struct blk_dev_struc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结构体记录了请求硬盘操作的任务队列和处理函数。struct request结构体则记录了请求硬盘任务的一些上下文。比如操作的类型(读或写),读取的扇区、扇区数、保存读写数据的指针。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make_request函数。
static void make_request(int major,int rw, struct buffer_head * bh)
{
struct request * req;
int rw_ahead;
...
// 请求队列1/3用于读,2/3用于写
repeat:
if (rw == READ)
req = request+NR_REQUEST;
else
req = request+((NR_REQUEST*2)/3);
/* find an empty request */
while (--req >= request)
// 小于0说明该结构没有被使用
if (req->dev<0)
break;
// 没有找到可用的请求结构
if (req < request) {
// 预读写则直接返回
if (rw_ahead) {
unlock_buffer(bh);
return;
}
// 阻塞等待可用的请求结构
sleep_on(&wait_for_request);
// 被唤醒后重新查找
goto repeat;
}
req->dev = bh->b_dev;
req->cmd = rw;
req->errors=0;
req->sector = bh->b_blocknr<<1; // 一块等于两个扇区所以乘以2,即左移1位,比如要读地10块,则读取第二十个扇区
req->nr_sectors = 2;// 一块等于两个扇区,即读取的扇区是2
req->buffer = bh->b_data;
req->waiting = NULL;
req->bh = bh;
req->next = NULL;
// 插入请求队列
add_request(major+blk_dev,req);
}
该函数就是生成一个struct request节点插入到请求硬盘操作的队列中。继续看add_request
static void add_request(struct blk_dev_struct * dev, struct request * req)
{
struct request * tmp;
req->next = NULL;
cli();
if (req->bh)
req->bh->b_dirt = 0;
// 当前没有请求项,插入队列,开始处理请求
if (!(tmp = dev->current_request)) {
dev->current_request = req;
sti();
(dev->request_fn)();
return;
}
// 如果已经在处理队列中的请求,那么使用电梯算法插入相应的位置,等待处理。
for ( ; tmp->next ; tmp=tmp->next)
if ((IN_ORDER(tmp,req) ||
!IN_ORDER(tmp,tmp->next)) &&
IN_ORDER(req,tmp->next))
break;
req->next=tmp->next;
tmp->next=req;
sti();
}
不管是第一个任务节点还是后续的任务节点。都由request_fn对应的函数逐个进行处理。硬盘操作对应的处理函数是do_hd_request。do_hd_request函数根据request结构体中的上下文,对硬盘控制器发送操作命令,比如需要读取的操作类型、读取的扇区等。并且设置回调函数read_intr(因为我们分析的是读取操作)。这时候进程就阻塞了。等到硬盘控制器从硬盘中读取数据成功后,会触发中断。在中断处理函数中会执行刚才我们设置的回调read_intr。read_intr函数从硬盘控制器的数据寄存器中把数据读取进来。如果还没读取完毕,则继续等待后续硬盘中断。如果全部读取成功则唤醒进程。
// 读写数据成功,数据有效位置1
CURRENT->bh->b_uptodate = uptodate;
unlock_buffer(CURRENT->bh);
看一下unlock_buffer做了什么。
inline void unlock_buffer(struct buffer_head * bh)
{
if (!bh->b_lock)
printk(DEVICE_NAME ": free buffer being unlocked\n");
bh->b_lock=0;
// 唤醒等待的进程
wake_up(&bh->b_wait);
}
至此,文件的读取整个过程就分析完了。最后顺便说一下文件写入的过程,其实和读取的过程很类似。如果是修改文件之前的内容,则先把这块内容读取到内存,然后修改内存的数据,最后回写硬盘。如果是追加性写入,则先在硬盘申请一个新的数据块,并且修改位图、inode信息。然后把新块读取到内存,接着修改内存数据,最后回写到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