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好难!腾讯面试体验已结束。。。

好难!腾讯面试体验已结束。。。

作者头像
小林coding
发布2024-06-19 19:43:04
1500
发布2024-06-19 19:43:04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小林coding小林coding

图解学习网站:https://xiaolincoding.com

大家好,我是小林。

还有 1 个月,秋招提前批就准备开始了 ,提前批持续 1 个月后,就正式进入秋招阶段,也就是 8-9 月份开始。

还在校的同学,大家要重视秋招,秋招可以说校招阶段最多企业招聘的时间段,明年春招的话,一般是补录阶段,机会肯定没有秋招的多。

所以不要觉得还有一年才毕业,就觉得时间多,实际上黄金的校招求职阶段就是几个月后的秋招这段时间,大概会持续 12 月份。

那么在这段时间,小林还会继续跟大家拆解后端开发的面经,协助大家一起准备面试的过程,以面试题为导向来复习知识点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方式。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位同学的腾讯后端面经面完就秒挂了 ,一面面试体验一轮游。考察的知识点比较细节,面试官的问法也比较场景化,不是普通的八股文的问法。

大家看看觉得难度如何?

考察的知识点,我帮大家罗列一下:

  • Java:创建对象的方式、反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垃圾回收算法
  • 网络:I/O多路复用、timewait 状态、网络排查问题
  • 算法:找出图中所有的连通子图

Java创建对象除了new还有别的什么方式?

  • 通过反射创建对象:通过 Java 的反射机制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创建对象。可以使用 Class 类的 newInstance() 方法或者通过 Constructor 类来创建对象。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public class MyClass {
    public MyClass() {
        // Constructor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lass<?> clazz = MyClass.class;
        MyClass obj = (MyClass) clazz.newInstance();
    }
}
  • 通过反序列化创建对象:通过将对象序列化(保存到文件或网络传输)然后再反序列化(从文件或网络传输中读取对象)的方式来创建对象,对象能被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前提是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MyClass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 Class definition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Serialize object
        MyClass obj = new MyClass();
        ObjectOutputStream out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object.ser"));
        out.writeObject(obj);
        out.close();
        
        // Deserialize object
        ObjectInputStream in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object.ser"));
        MyClass newObj = (MyClass) in.readObject();
        in.close();
    }
}
  • 通过clone创建对象:所有 Java 对象都继承自 Object 类,Object 类中有一个 clone() 方法,可以用来创建对象的副本,要使用 clone 方法,我们必须先实现 Cloneable 接口并实现其定义的 clone 方法。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public class MyClass implements Cloneable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return super.clone();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MyClass obj1 = new MyClass();
        MyClass obj2 = (MyClass) obj1.clone();
    }
}

反射在你平时写代码或者框架中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加载数据库驱动

我们的项目底层数据库有时是用mysql,有时用oracle,需要动态地根据实际情况加载驱动类,这个时候反射就有用了,假设 com.mikechen.java.myqlConnection,com.mikechen.java.oracleConnection这两个类我们要用。

这时候我们在使用 JDBC 连接数据库时使用 Class.forName()通过反射加载数据库的驱动程序,如果是mysql则传入mysql的驱动类,而如果是oracle则传入的参数就变成另一个了。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DriverManager.registerDriver(new com.mysql.cj.jdbc.Driver());
Class.forName("com.mysql.cj.jdbc.Driver");

配置文件加载

Spring 框架的 IOC(动态加载管理 Bean),Spring通过配置文件配置各种各样的bean,你需要用到哪些bean就配哪些,spring容器就会根据你的需求去动态加载,你的程序就能健壮地运行。

Spring通过XML配置模式装载Bean的过程:

  • 将程序中所有XML或properties配置文件加载入内存
  • Java类里面解析xml或者properties里面的内容,得到对应实体类的字节码字符串以及相关的属性信息
  • 使用反射机制,根据这个字符串获得某个类的Class实例
  • 动态配置实例的属性

配置文件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className=com.example.reflectdemo.TestInvoke
methodName=printlnState

实体类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public class TestInvoke {
    private void printlnState(){
        System.out.println("I am fine");
    }
}

解析配置文件内容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 解析xml或properties里面的内容,得到对应实体类的字节码字符串以及属性信息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Name(String key) throws IOException {
    Properties 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FileInputStream in = new FileInputStream("D:\IdeaProjects\AllDemos\language-specification\src\main\resources\application.properties");
    properties.load(in);
    in.close();
    return properties.getProperty(key);
}

利用反射获取实体类的Class实例,创建实体类的实例对象,调用方法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NoSuchMethodException,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IllegalAccessException, 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InstantiationException {
    // 使用反射机制,根据这个字符串获得Class对象
    Class<?> c = Class.forName(getName("className"));
    System.out.println(c.getSimpleName());
    // 获取方法
    Method method = c.getDeclaredMethod(getName("methodName"));
    // 绕过安全检查
    method.setAccessible(true);
    // 创建实例对象
    TestInvoke testInvoke = (TestInvoke)c.newInstance();
    // 调用方法
    method.invoke(testInvoke);

}

运行结果:

怎么把一个对象从一个jvm转移到另一个jvm?

  • 使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将对象序列化为字节流,并将其发送到另一个 JVM,然后在另一个 JVM 中反序列化字节流恢复对象。这可以通过 Java 的 ObjectOutputStream 和 ObjectInputStream 来实现。
  • 使用消息传递机制:利用消息传递机制,比如使用消息队列(如 RabbitMQ、Kafka)或者通过网络套接字进行通信,将对象从一个 JVM 发送到另一个。这需要自定义协议来序列化对象并在另一个 JVM 中反序列化。
  • 使用远程方法调用(RPC):可以使用远程方法调用框架,如 gRPC,来实现对象在不同 JVM 之间的传输。远程方法调用可以让你在分布式系统中调用远程 JVM 上的对象的方法。
  • 使用共享数据库或缓存:将对象存储在共享数据库(如 MySQL、PostgreSQL)或共享缓存(如 Redis)中,让不同的 JVM 可以访问这些共享数据。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共享数据但不需要直接传输对象的场景。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让你自己实现你会怎么做?

Java 默认的序列化虽然实现方便,但却存在安全漏洞、不跨语言以及性能差等缺陷。

  • 无法跨语言:Java 序列化目前只适用基于 Java 语言实现的框架,其它语言大部分都没有使用 Java 的序列化框架,也没有实现 Java 序列化这套协议。因此,如果是两个基于不同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相互通信,则无法实现两个应用服务之间传输对象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 容易被攻击:Java 序列化是不安全的,我们知道对象是通过在 ObjectInputStream 上调用 readObject() 方法进行反序列化的,这个方法其实是一个神奇的构造器,它可以将类路径上几乎所有实现了 Serializable 接口的对象都实例化。这也就意味着,在反序列化字节流的过程中,该方法可以执行任意类型的代码,这是非常危险的。
  • 序列化后的流太大:序列化后的二进制流大小能体现序列化的性能。序列化后的二进制数组越大,占用的存储空间就越多,存储硬件的成本就越高。如果我们是进行网络传输,则占用的带宽就更多,这时就会影响到系统的吞吐量。

我会考虑用主流序列化框架,比如FastJson、Protobuf来替代Java 序列化。

如果追求性能的话,Protobuf 序列化框架会比较合适,Protobuf 的这种数据存储格式,不仅压缩存储数据的效果好, 在编码和解码的性能方面也很高效。Protobuf 的编码和解码过程结合.proto 文件格式,加上 Protocol Buffer 独特的编码格式,只需要简单的数据运算以及位移等操作就可以完成编码与解码,可以说 Protobuf 的整体性能非常优秀。

将对象转为二进制字节流具体怎么实现?

其实,像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无论这些可逆操作是什么机制,都会有对应的处理和解析协议,例如加密和解密,TCP的粘包和拆包,序列化机制是通过序列化协议来进行处理的,和 class 文件类似,它其实是定义了序列化后的字节流格式,然后对此格式进行操作,生成符合格式的字节流或者将字节流解析成对象。

在Java中通过序列化对象流来完成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 ObjectOutputStream:通过writeObject()方法做序列化操作。
  • ObjectInputStrean:通过readObject()方法做反序列化操作。

只有实现了Serializable或Externalizable接口的类的对象才能被序列化,否则抛出异常!

实现对象序列化:

  • 让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class MyClass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 class code
}
  • 创建输出流并写入对象: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import java.io.FileOutputStream;
import java.io.ObjectOutputStream;

MyClass obj = new MyClass();
try {
    FileOutputStream fileOut = new FileOutputStream("object.ser");
    ObjectOutputStream out = new ObjectOutputStream(fileOut);
    out.writeObject(obj);
    out.close();
    fileOu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实现对象反序列化:

  • 创建输入流并读取对象: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import java.io.File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ObjectInputStream;

MyClass newObj = null;
try {
    FileInputStream fileIn = new FileInputStream("object.ser");
    ObjectInputStream in = new ObjectInputStream(fileIn);
    newObj = (MyClass) in.readObject();
    in.close();
    fileIn.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通过以上步骤,对象obj会被序列化并写入到文件"object.ser"中,然后通过反序列化操作,从文件中读取字节流并恢复为对象newObj。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地将对象转换为字节流用于持久化存储、网络传输等操作。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类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并且所有成员变量都是Serializable的才能被正确序列化。

gc回收算法了解哪些?

  • 标记-清除算法:标记-清除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首先通过可达性分析,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然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标记-清除算法有两个缺陷,一个是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的过程效率都不高,另外一个就是,清除结束后会造成大量的碎片空间。有可能会造成在申请大块内存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连续空间导致再次 GC。
  • 复制算法:为了解决碎片空间的问题,出现了“复制算法”。复制算法的原理是,将内存分成两块,每次申请内存时都使用其中的一块,当内存不够时,将这一块内存中所有存活的复制到另一块上。然后将然后再把已使用的内存整个清理掉。复制算法解决了空间碎片的问题。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每次在申请内存时,都只能使用一半的内存空间。内存利用率严重不足。
  • 标记-整理算法:复制算法在 GC 之后存活对象较少的情况下效率比较高,但如果存活对象比较多时,会执行较多的复制操作,效率就会下降。而老年代的对象在 GC 之后的存活率就比较高,所以就有人提出了“标记-整理算法”。标记-整理算法的“标记”过程与“标记-清除算法”的标记过程一致,但标记之后不会直接清理。而是将所有存活对象都移动到内存的一端。移动结束后直接清理掉剩余部分。
  • 分代回收算法:分代收集是将内存划分成了新生代和老年代。分配的依据是对象的生存周期,或者说经历过的 GC 次数。对象创建时,一般在新生代申请内存,当经历一次 GC 之后如果对还存活,那么对象的年龄 +1。当年龄超过一定值(默认是 15,可以通过参数 -XX:MaxTenuringThreshold 来设定)后,如果对象还存活,那么该对象会进入老年代。

垃圾回收算法哪些阶段会stop the world?

标记-复制算法应用在CMS新生代(ParNew是CMS默认的新生代垃圾回收器)和G1垃圾回收器中。标记-复制算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标记阶段,即从GC Roots集合开始,标记活跃对象;
  • 转移阶段,即把活跃对象复制到新的内存地址上;
  • 重定位阶段,因为转移导致对象的地址发生了变化,在重定位阶段,所有指向对象旧地址的指针都要调整到对象新的地址上。

下面以G1为例,通过G1中标记-复制算法过程(G1的Young GC和Mixed GC均采用该算法),分析G1停顿耗时的主要瓶颈。G1垃圾回收周期如下图所示:

G1的混合回收过程可以分为标记阶段、清理阶段和复制阶段。

标记阶段停顿分析

  • 初始标记阶段:初始标记阶段是指从GC Roots出发标记全部直接子节点的过程,该阶段是STW的。由于GC Roots数量不多,通常该阶段耗时非常短。
  • 并发标记阶段:并发标记阶段是指从GC Roots开始对堆中对象进行可达性分析,找出存活对象。该阶段是并发的,即应用线程和GC线程可以同时活动。并发标记耗时相对长很多,但因为不是STW,所以我们不太关心该阶段耗时的长短。
  • 再标记阶段:重新标记那些在并发标记阶段发生变化的对象。该阶段是STW的。

清理阶段停顿分析

  • 清理阶段清点出有存活对象的分区和没有存活对象的分区,该阶段不会清理垃圾对象,也不会执行存活对象的复制。该阶段是STW的。

复制阶段停顿分析

  • 复制算法中的转移阶段需要分配新内存和复制对象的成员变量。转移阶段是STW的,其中内存分配通常耗时非常短,但对象成员变量的复制耗时有可能较长,这是因为复制耗时与存活对象数量与对象复杂度成正比。对象越复杂,复制耗时越长。

四个STW过程中,初始标记因为只标记GC Roots,耗时较短。再标记因为对象数少,耗时也较短。清理阶段因为内存分区数量少,耗时也较短。转移阶段要处理所有存活的对象,耗时会较长。

因此,G1停顿时间的瓶颈主要是标记-复制中的转移阶段STW。

如果一个spring服务启动了,如何在操作系统监听它的端口?

是通过 listen 函数来实现端口监听的。

  • 服务端和客户端初始化 socket,得到文件描述符;
  • 服务端调用 bind,将 socket 绑定在指定的 IP 地址和端口;
  • 服务端调用 listen,进行端口监听;
  • 服务端调用 accept,等待客户端连接;
  • 客户端调用 connect,向服务端的地址和端口发起连接请求;
  • 服务端 accept 返回用于传输的 socket 的文件描述符;
  • 客户端调用 write 写入数据;服务端调用 read 读取数据;
  • 客户端断开连接时,会调用 close,那么服务端 read 读取数据的时候,就会读取到了 EOF,待处理完数据后,服务端调用 close,表示连接关闭。

I/O多路复用的使用场景有哪些?

I/O多路复用是一种允许单个进程处理多个网络I/O的技术,在服务器端,可以使用I/O多路复用来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连接。这样可以避免为每个客户端连接创建一个线程,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扩展性。

像 redis、nginx 这些优秀的开源项目,在网络I/O方便都用到了I/O多路复用。

image.png

常见的IO多路复用技术包括select、poll和epoll等。这些技术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都是通过一个线程来管理多个连接,减少系统资源的消耗,并提高程序运行的效率。

select 实现多路复用的方式是,将已连接的 Socket 都放到一个文件描述符集合,然后调用 select 函数将文件描述符集合拷贝到内核里,让内核来检查是否有网络事件产生,检查的方式很粗暴,就是通过遍历文件描述符集合的方式,当检查到有事件产生后,将此 Socket 标记为可读或可写, 接着再把整个文件描述符集合拷贝回用户态里,然后用户态还需要再通过遍历的方法找到可读或可写的 Socket,然后再对其处理。

所以,对于 select 这种方式,需要进行 2 次「遍历」文件描述符集合,一次是在内核态里,一个次是在用户态里 ,而且还会发生 2 次「拷贝」文件描述符集合,先从用户空间传入内核空间,由内核修改后,再传出到用户空间中。

select 使用固定长度的 BitsMap,表示文件描述符集合,而且所支持的文件描述符的个数是有限制的,在 Linux 系统中,由内核中的 FD_SETSIZE 限制, 默认最大值为 1024,只能监听 0~1023 的文件描述符。

poll 不再用 BitsMap 来存储所关注的文件描述符,取而代之用动态数组,以链表形式来组织,突破了 select 的文件描述符个数限制,当然还会受到系统文件描述符限制。

但是 poll 和 select 并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都是使用「线性结构」存储进程关注的 Socket 集合,因此都需要遍历文件描述符集合来找到可读或可写的 Socket,时间复杂度为 O(n),而且也需要在用户态与内核态之间拷贝文件描述符集合,这种方式随着并发数上来,性能的损耗会呈指数级增长。

epoll 通过两个方面,很好解决了 select/poll 的问题。

  • 第一点,epoll 在内核里使用红黑树来跟踪进程所有待检测的文件描述字,把需要监控的 socket 通过 epoll_ctl() 函数加入内核中的红黑树里,红黑树是个高效的数据结构,增删改一般时间复杂度是 O(logn)。而 select/poll 内核里没有类似 epoll 红黑树这种保存所有待检测的 socket 的数据结构,所以 select/poll 每次操作时都传入整个 socket 集合给内核,而 epoll 因为在内核维护了红黑树,可以保存所有待检测的 socket ,所以只需要传入一个待检测的 socket,减少了内核和用户空间大量的数据拷贝和内存分配。
  • 第二点, epoll 使用事件驱动的机制,内核里维护了一个链表来记录就绪事件,当某个 socket 有事件发生时,通过回调函数内核会将其加入到这个就绪事件列表中,当用户调用 epoll_wait() 函数时,只会返回有事件发生的文件描述符的个数,不需要像 select/poll 那样轮询扫描整个 socket 集合,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从下图你可以看到 epoll 相关的接口作用:

epoll 的方式即使监听的 Socket 数量越多的时候,效率不会大幅度降低,能够同时监听的 Socket 的数目也非常的多了,上限就为系统定义的进程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个数。因而,epoll 被称为解决 C10K 问题的利器

服务端正常启动了,但是客户端请求不到有哪些原因?如何排查?

如果客户端请求的接口没有响应,排查的方式:

  • 检查接口IP地址是否正确,ping一下接口地址。
  • 检查被测接口端口号是否正确,可以在本机Telnet接口的IP和端口号,检查端口号能否连通
  • 检查服务器的防火墙是否关闭,如果是以为安全或者权限问题不能关闭,需要找运维进行策略配置,开放对应的IP和端口。
  • 检查你的客户端(浏览器、测试工具),是否设置了网络代理,网络代理可以造成请求失败。

如果客户端的请求有响应,但是返回了错误状态码,那么根据错误码做对应的排查:

  • 400:客户端请求错误,比如请求参数格式错误
  • 401:未授权,比如请求header里,缺乏必要的信息头。(token,auth等)
  • 403:禁止,常见原因是因为用户的账号没有对应的URL权限,还有就是项目中所用的中间件,不允许远程连接(Tomcat)
  • 404:资源未找到,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URL地址不正确
  • 500:服务器内部错误,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服务器内部报错了 ,需要登录服务器,检查错误日志,根具体的提示信息在进行排查
  • 502/503/504(错误的网关、服务器无法获得、网关超时):如果单次调用接口就报该错误,说明后端服务器配置有问题或者服务不可用,挂掉了;如果是并发压测时出现的,说明后端压力太大,出现异常,此问题一般是后端出现了响应时间过长或者是无响应造成的

服务端出现大量的timewait有哪些原因?

首先要知道 TIME_WAIT 状态是主动关闭连接方才会出现的状态,所以如果服务器出现大量的 TIME_WAIT 状态的 TCP 连接,就是说明服务器主动断开了很多 TCP 连接。问题来了,什么场景下服务端会主动断开连接呢?

  • 第一个场景:HTTP 没有使用长连接
  • 第二个场景:HTTP 长连接超时
  • 第三个场景:HTTP 长连接的请求数量达到上限

接下来,分别介绍下。

第一个场景:HTTP 没有使用长连接

我们先来看看 HTTP 长连接(Keep-Alive)机制是怎么开启的。在 HTTP/1.0 中默认是关闭的,如果浏览器要开启 Keep-Alive,它必须在请求的 header 中添加: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Connection: Keep-Alive

然后当服务器收到请求,作出回应的时候,它也被添加到响应中 header 里: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Connection: Keep-Alive

这样做,TCP 连接就不会中断,而是保持连接。当客户端发送另一个请求时,它会使用同一个 TCP 连接。这一直继续到客户端或服务器端提出断开连接。从 HTTP/1.1 开始, 就默认是开启了 Keep-Alive,现在大多数浏览器都默认是使用 HTTP/1.1,所以 Keep-Alive 都是默认打开的。一旦客户端和服务端达成协议,那么长连接就建立好了。如果要关闭 HTTP Keep-Alive,需要在 HTTP 请求或者响应的 header 里添加 Connection:close 信息,也就是说,只要客户端和服务端任意一方的 HTTP header 中有 Connection:close 信息,那么就无法使用 HTTP 长连接的机制。关闭 HTTP 长连接机制后,每次请求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建立 TCP -> 请求资源 -> 响应资源 -> 释放连接,那么此方式就是 HTTP 短连接,如下图:

在前面我们知道,只要任意一方的 HTTP header 中有 Connection:close 信息,就无法使用 HTTP 长连接机制,这样在完成一次 HTTP 请求/处理后,就会关闭连接。

问题来了,这时候是客户端还是服务端主动关闭连接呢?

在 RFC 文档中,并没有明确由谁来关闭连接,请求和响应的双方都可以主动关闭 TCP 连接。

不过,根据大多数 Web 服务的实现,不管哪一方禁用了 HTTP Keep-Alive,都是由服务端主动关闭连接,那么此时服务端上就会出现 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

第二个场景:HTTP 长连接超时

HTTP 长连接的特点是,只要任意一端没有明确提出断开连接,则保持 TCP 连接状态。

HTTP 长连接可以在同一个 TCP 连接上接收和发送多个 HTTP 请求/应答,避免了连接建立和释放的开销。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如果使用了 HTTP 长连接,如果客户端完成一个 HTTP 请求后,就不再发起新的请求,此时这个 TCP 连接一直占用着不是挺浪费资源的吗?

对没错,所以为了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web 服务软件一般都会提供一个参数,用来指定 HTTP 长连接的超时时间,比如 nginx 提供的 keepalive_timeout 参数。

假设设置了 HTTP 长连接的超时时间是 60 秒,nginx 就会启动一个「定时器」,如果客户端在完后一个 HTTP 请求后,在 60 秒内都没有再发起新的请求,定时器的时间一到,nginx 就会触发回调函数来关闭该连接,那么此时服务端上就会出现 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

当服务端出现大量 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时,如果现象是有大量的客户端建立完 TCP 连接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送数据,那么大概率就是因为 HTTP 长连接超时,导致服务端主动关闭连接,产生大量处于 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

可以往网络问题的方向排查,比如是否是因为网络问题,导致客户端发送的数据一直没有被服务端接收到,以至于 HTTP 长连接超时。

第三个场景:HTTP 长连接的请求数量达到上限

Web 服务端通常会有个参数,来定义一条 HTTP 长连接上最大能处理的请求数量,当超过最大限制时,就会主动关闭连接。

比如 nginx 的 keepalive_requests 这个参数,这个参数是指一个 HTTP 长连接建立之后,nginx 就会为这个连接设置一个计数器,记录这个 HTTP 长连接上已经接收并处理的客户端请求的数量。如果达到这个参数设置的最大值时,则 nginx 会主动关闭这个长连接,那么此时服务端上就会出现 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

keepalive_requests 参数的默认值是 100 ,意味着每个 HTTP 长连接最多只能跑 100 次请求,这个参数往往被大多数人忽略,因为当 QPS (每秒请求数) 不是很高时,默认值 100 凑合够用。但是,对于一些 QPS 比较高的场景,比如超过 10000 QPS,甚至达到 30000 , 50000 甚至更高,如果 keepalive_requests 参数值是 100,这时候就 nginx 就会很频繁地关闭连接,那么此时服务端上就会出大量的 TIME_WAIT 状态

针对这个场景下,解决的方式也很简单,调大 nginx 的 keepalive_requests 参数就行。

服务器ping不通但是http能请求成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ping 走的是 icmp 协议,http 走的是 tcp 协议。

有可能服务器的防火墙禁止 icmp 协议,但是 tcp 协议没有禁止,就会出现服务器 ping 不通,但是 http 能请求成果。

算法

  • 算法题:找出图中所有的连通子图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4-06-1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小林coding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Java创建对象除了new还有别的什么方式?
  • 反射在你平时写代码或者框架中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 怎么把一个对象从一个jvm转移到另一个jvm?
  •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让你自己实现你会怎么做?
  • 将对象转为二进制字节流具体怎么实现?
  • gc回收算法了解哪些?
  • 垃圾回收算法哪些阶段会stop the world?
  • 如果一个spring服务启动了,如何在操作系统监听它的端口?
  • I/O多路复用的使用场景有哪些?
  • 服务端正常启动了,但是客户端请求不到有哪些原因?如何排查?
  • 服务端出现大量的timewait有哪些原因?
  • 服务器ping不通但是http能请求成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 算法
相关产品与服务
容器服务
腾讯云容器服务(Tencent Kubernetes Engine, TKE)基于原生 kubernetes 提供以容器为核心的、高度可扩展的高性能容器管理服务,覆盖 Serverless、边缘计算、分布式云等多种业务部署场景,业内首创单个集群兼容多种计算节点的容器资源管理模式。同时产品作为云原生 Finops 领先布道者,主导开源项目Crane,全面助力客户实现资源优化、成本控制。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