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起源于1950年代的美国,它于1980年代正式传入国内。
数据库开始从网状数据库(NDBMS)到 层次数据库(HDBMS)再到关系数据库的过程不断进化中。
其深深影响着中国近40年来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管理方式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自主技术的蜕变!
一,1980年代国产数据库的启蒙阶段
1978年 萨师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数据库”三个字,意味着数据库理论正式传入国内。
1982年 萨师煊起草了国内第一个计算机专业本科“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
1985年 第一代大学生将数据库计算应用于国防、军工等领域,成为国家科技成果的奠基者。
1986年 ANSI SQL标准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制定的,旨在统一不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SQL语法和功能。从此学会SQL可以畅行数据库天下。
1988年 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 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于1988 年推出了第一个OS/2版本。
二,1990年代中国信息化破发期
1989年 Oracle 决定进军中国,将Oracle 的中文名注册为“甲骨文”。
1994年 开始税务系统“金税工程”,金税工程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实现税务机关互联互通、相关部门信息共享,采用先进技术,覆盖税收各税种、各管理环节的信息管理系统工程的总称。
1995年 邮电总局在1997年底前实施“九七工程”。
1997年 Oracle 拿下东三省邮电局5期工程大单,中国第一代DBA出现,绝大多数成为了中国电信行业的元老级人物。
1998年 中国数据库的行业格局形成:IBM、DB2、Informix 在金融行业三足鼎立。电信行业 Oracle一统天下。
1999年 数据库社区兴起,成为主要获取技术知识的途径。
三,2000年代国产信息化数据库爆发
2000年 互联网兴起,数据库需求爆发,oracle数据库“贵”开始显露(2000年左右,Oracle的营业额是100亿美元,oracle是一个印钞机)。美国雅虎公司 率先使用开源免费的mysql 数据库,让mysql 成为互联网标配。
2004年 阿里巴巴推行去“IOE”(IBM、Oracle、EMC),使用PC sever、Mysql、中低层存储设备。持续到2009年
四,2010年代大数据及开源数据库兴起
2010年代大数据成为了技术界的新贵,引领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2011年 Mysql 在国内互联网 逐步取代Oracle的江湖地位。诸多企业及技术大神为Mysql开源的贡献力量。使Mysql 之火燎原。
2013年 棱镜门事件曝光:美国情报机构利用微软、谷歌、苹果等9家互联网公司及一些大型通信服务商提供的数据,肆意追踪民众的私人关系与社会活动,对美国国内外进行大规模监听。促使数据库国产化进程加速。
2014年 ProstgreSQL、Redis、MongoDB 和HBase 等开源数据库开始活跃起来。
五,2020年国产数据库遍地开花
2015年 亚马逊发布了自研数据库产品 Aurora。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自研了OceanBase。
2017年 阿里云公布国内首个自研企业级关系云数据库POLARDB技术架构,中国数据库真正走进世界一流行列。
2020年 登记在册的国产的数据库的品牌名字是超过了300个。达梦、金仓、神通、南大 等一批国产数据库得到广泛关注,这些数据库多用于 央企、国家财政、军事等专业核心领域。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