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在线支付,大家一定不陌生,毕竟这个行业发展了快20年了。但绝大多数人对支付的了解应该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做为支付行业从业者,今天来带大家看看冰山下面的部分:欢迎走进“资金管理”这个神秘领域。
这里的“资金管理域”可以看做是一个黑盒子,因为支付总要和钱打交道,可以理解为与“钱”相关的都在这个黑盒子里,不妨先把这个黑盒子称为“资金平台”(或“资金中台”),我会带着大家一步步解密这个黑盒子的内容。
既然能叫“中台”,说明在这上面至少要能支撑多种不同的业务,我们就以相对而言较复杂的跨境业务为例来聊一聊,如果跨境业务都能搞得懂,那境内业务自然不在话下。
正式说资金平台之前,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跨境业务的复杂性,来看看为什么值得大费周章去建立一个“资金平台”?
在这样的复杂性下,把相对通用又复杂的资金业务抽象出来就十分有必要了,来看看资金平台应该怎样支撑一个跨境支付业务。
接下来就正式进入这一趟“解密之旅”。举一个跨境支付的例子,小明去韩国旅游,进711买了一瓶矿泉水,价格是1000韩元(KRW),拿着微信扫码,随着“滴”的一声,付款成功5人民币(CNY)。
为了便于说明,这里用了大家较为熟悉的微信支付作为例子,实际上本文所述内容与微信支付业务没有关联。
这个图粗看可能没问题,但仔细推敲会发现,在跨境业务中,上面的场景设置过于粗糙了,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得补充一些必要的假设:
关于“发卡”、“收单”、“网联清算”等,如感兴趣可以看这一篇:一文看懂收单支付40年的风起云涌
把上面的图扩展一下,逻辑上的关系大概像这样:
首先还是要回答这个问题:钱是怎么从用户银行卡转到711的?
银行当然不会直接对接711,中间需要经过微信支付进行中转。这还要分境内和境外。
境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第三方支付的资金都需要受到两联(银联、网联)监管,微信支付需要在央行开设一个备付金账户,所有未结算的资金都会沉淀在备付金账户里。
境外:需要遵照每个国家的监管要求。但通常情况下会把备付金账户开设在国际大银行下,例如汇丰(HSBC)、渣打(SCB)、花旗(CITI)等
参考:
资金平台需要负责对备付金账户进行管理,说细一点就是要管理备付金账户的生命周期,包括:
实际上一家支付公司不可能只开一个备付金账户,在断直连以前账户都是直接开在商业银行的,断直连后也仍有许多场景需要在商业银行开户。理论上说只有开在央行的账户才叫备付金账户,大家平时交流说习惯了会把普通账户也叫做备付金账户。
不管怎么样,这些账户里都是有存钱的,都是物理账户。为了便于管账,每一个物理账户还会在公司内部开设一个虚拟“影子户”或者叫“头寸户”。
小明做为微信支付的用户,在微信支付里有个钱包账户,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这个:
每个用户在资金平台内都有一个“余额户”,充值、收到红包时账户就会加钱,使用余额支付时账户就会扣钱。 小明买水如果用银行卡支付,就不涉及余额户的变动;如果用余额支付,则余额-5。 在商家这一侧,每一个在微信支付入驻的商户也会有个“商户余额户”。
所谓“客户账户”(简称客户账)就是指提供给客户使用的账户,包括个人用户和商户。
与“客户账”对应的叫做“内部户”,内部户不需要开放给客户使用,只用于内部记账,在下面“记账”的章节会再详细介绍。 至此,我们可以用一张图描述资金账户体系:
这里的账户体系所包含的,都是企业自己需要管理的账户。像小明自己在工商银行开设的账户则不属于管辖范围。
物理账户和内部账户都有了,接下来就要回答:资金从小明的银行卡到711商户要分几步?咱们来一步步分析:
所以完整的资金通路可能是这样(境内兑换):
或这样(出境后兑换):
现实情况可能比这还复杂的多,因此资金平台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把资金链路打通,某些情况下或许有不止一条资金通路,那就还需根据资金时效性、资金成本、监管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决策,选一条最合适的资金通路。
小明支付的5CNY必须经过外汇兑换(FX:Foreign Exchange)才能转成KRW。但如果要展开聊外汇,估计一篇文章都写不下,这里还是聚焦说一说在支付关键链路下外汇的核心流程。
我们以上面的资金通路二进行说明:
大致上外汇的核心流程是这样的:
与境内业务的网联清算不同,境外业务并没有统一的清算机构。那咋办呢?自己做呗!
其实清算也不复杂,具体可以参考:跟着小帅学账务(3) 清算
清算和对账是兄弟,通常放一起说,清算负责资金的流转,对账负责保证资金流转的正确性。具体可以参考:跟着小帅学账务(4) 资金对账
清算的重点就是分清参与清算的双方是谁,谁是主动清算,谁是被动清算。
阶段一:清分,主动清算的一方负责算账,算好了给对方出一份清算文件,被动清算的一方要明细对账,以免对方算错了。
阶段二:清偿,根据清分的结果进行打款。主动清算方通过调拨把钱转入被动清算方账户。这时双方的银行发生动账,会各自收到银行的账单通知,还需要进行一次账单对账。
清算和对账的大体流程如下:
实际上这里的复杂性并不来自于清算流程,而是对清算关系的分析。我们以上面的资金通路二为例,来捋一捋整个链路中所有机构间的清算关系:
这里有几点稍做解释
说到这里,你应该对实体资金流比较了解了,但资金平台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管理虚拟资金流,也就是记账。
说记账之前又得先说一个名词:主体(Entity),或叫法人主体(Legal Entity),可以理解为在法律上独立注册的一家公司,享有法人权利和义务,例如签订合同等需要法人主体来签订。
还有一个词叫核算主体或会计主体(Accounting Entity),因为稍微大一点规模的公司,不会只做单一业务,不同业务的账需要分开管,而核算主体就是为了管账而设计的,我们平时说的“你这笔账要记到哪个主体下面?”这里就是指核算主体。
与境内支付单主体、单币种不同,跨境支付涉及到跨主体、多币种。为了能够说清一笔跨境支付,我虚拟出了3个主体(微信支付中国 WPCN,微信支付香港 WPHK,微信支付韩国 WPKR),假设每个主体只做单一业务,也就是只有一个核算主体。
记账的要求是每个核算主体、每个币种都要有单独的账本。
OK,下面就到了资金管理领域最最最最最最难理解的部分了,我会把大致资金流画出来,但我并不打算立刻解释为什么账要这么记,设置这些账户的目的是什么。这部分需要比较深的业务背景和账务知识,外行看起来会很晦涩枯燥,或许(跟着小帅学账务(2) 资金流)这一篇文章可以先带着入门,我还会单独开一篇文章写一写记账的用途和资金流设计范式之类的(又挖一个坑😂)
资金流并不是只有唯一一种画法(与业务流程设计有关),这里以资金通路二为例,仅供参考:
是不是很晕?没关系,对于没有账务背景的同学,目前只需知道两点就够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一笔支付的钱怎么收进来,怎么结出去,怎么通过记账、对账来防范和识别风险,还有什么没做的吗?
确实还有一件事:如果账记错了怎么办?不仅会影响资金风险防控的效果,财务报表也会不准确,影响经营决策。
在会计上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方式来验证账本是否有问题。
讲到这其实已经和支付的主流程没什么关系了,会计核算完全是面向财务的一个领域,但做为资金平台不可缺少的一块重要拼图,我还是打算用很小的篇幅简单介绍一下。
简单来说,会计核算就是在做核对和统计。有这么几件事:
如果要详细了解会计核算和日切,可以看这一篇跟着小帅学账务(9) 会计核算 更进一步可以自行搜索【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本文就不再继续延伸了。
先问问看AI,什么是流动性(Liquidity)管理 ?
资金流动性管理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对其资金流动性进行监控、分析和优化的过程,以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获取足够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以满足短期的财务需求和运营支出。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平衡流动性风险与收益,确保企业在任何时候都能履行其财务义务。
害~这种专业术语,就是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问完也是一脸懵🙄🙄🙄
还是我来说吧。我们先来看看在支付业务,尤其在跨境支付中为什么需要用到流动性管理?
不管是上述哪种场景,都是需要识别出哪些环节可能存在资金短缺,并及时通过其他手段(如资金调拨)填补短缺资金,以确保业务运营的稳定性,这就是流动性管理。
要达成这一点,我们就需要做到:
我们来总结一下,把资金平台这个黑盒子打开,看看里面到底长啥样。
实际上资金业务是非常复杂的,本文也只是走马观花,把主流程大致盘点了一下。这里面有很多细节,将来都值得再展开聊一聊。
这里技术的同学可能会关心,为什么没有技术架构的说明?
这与我的个人写作风格有关,我觉得业务类和技术类文章关注点不一样,读者群体也不一样,讲业务就专注于把业务讲好,至于技术上是怎么实现的,将来可能会从另一个视角切入剖析,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