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使用DeepSeek问各种问题,让我惊讶的是,你可以看到DeepSeek的小九九,它会自问自答,这个和人脑的思维过程很像:
比如昨天的博客(魔镜魔镜告诉我:GWAS分析中为何不用性染色体),主要内容使用DeepSeek生成的,感觉很有道理:
好的,我现在要思考用户的问题:“GWAS分析中,为何不用性染色体的基因型数据。”首先,我需要了解GWAS(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流程。GWAS主要用于寻找与特定性状或疾病相关联的遗传变异,通常关注的是常染色体上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用户想知道为什么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的数据在GWAS中不常被使用。
首先,我应该回顾GWAS的一般做法。通常,GWAS研究集中在常染色体上,因为性染色体的结构和遗传模式与常染色体不同,可能导致分析上的复杂性。例如,女性的X染色体有两条(XX),而男性只有一条(XY),这可能导致基因剂量效应和统计分析的困难。此外,Y染色体上的基因较少,且主要与性别决定有关,可能对复杂性状的影响较小。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性染色体在GWAS中的具体问题。例如,X染色体的剂量补偿机制(如X失活)可能影响表型的表达,使得关联分析更加复杂。另外,性染色体的连锁不平衡(LD)模式可能与常染色体不同,需要不同的统计模型来处理。还有,性别作为一个协变量可能会引入混杂因素,尤其是在分析性染色体时,需要更谨慎地控制性别的影响。
然后,我应该想到数据质量和数量的因素。性染色体上的SNP可能覆盖较少,基因分型的准确性和覆盖率可能不如常染色体,这会降低统计效力。此外,GWAS通常需要大样本量,而性染色体上的变异频率可能较低,导致检测真实关联的能力不足。
另外,统计方法上的挑战也是一个关键点。例如,处理X染色体的隐性或显性遗传模式需要特定的分析方法,而常规GWAS软件可能默认只处理常染色体的二倍体数据。对于男性来说,X染色体是半合子的,而女性是二合子的,这种差异需要特别的处理,比如剂量校正或分层分析,这可能增加分析的复杂性。
还可能存在生物学上的考虑。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与性别相关的性状更为相关,但许多GWAS关注的性状是性别中性的或在两性中的表现不同,因此可能需要分别分析性别亚组,这会减少样本量和统计功效。此外,性染色体的重组率较低,导致更大的LD区块,可能增加假阳性结果的风险。
用户可能的深层需求是想了解在GWAS中如何处理性染色体数据,或者是否有可能在分析中包含性染色体以发现新的关联。因此,我需要解释为什么不常用,但也要提到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性染色体,并提供相关的分析方法或注意事项。
最后,总结时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性染色体的遗传模式复杂、数据处理的挑战、统计方法的不足以及生物学意义的考量。同时,可以建议在特定情况下(如性别特异性性状)如何适当处理性染色体数据,以补充用户的知识。
上面的红字是DeepSeek的思考过程,逻辑层次分明,而且考虑各种可能,最后给出结论。
之前用ChatGPT只给出答案,有时候思考过程更能启发人,对于收集整理资料,提高各种可能性,DeepSeek非常棒,之前的博客(2025年,用DeepSeek开启你的AI工具库!)提到,工具的好处是: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速度,为我们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
人的能力只有与工具叠加,才能产生效果倍增。而在AI时代,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DeepSeek这样的工具,学习效率远高于视频、博客、书籍等传统方式,能更快地找到答案,甚至提供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为我们留出更多时间思考。
人工智能AI的时代,我认为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个是问问题,问问题就是思考的过程,AI大大加快查资料和展示结果的速度,之前提出一个问题10分钟,查找资料验证要60分钟,现在重要的是问问题。
第二个是判断力,AI的搜索结果和之前浏览器搜索结果类似,都是信息的罗列,但是AI给的结果更准确以及展示思考过程,这样我们由问题到答案的路径大大降低了,而且AI给出很多可能的结果,这需要我们有判断力。
我觉得判断力随着问题提问和解决,这个过程足够多,判断力也会训练的足够高。
很早很早之前,人类进化了,标志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现在又是一个拐点,是否能高效AI,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另外,DeepSeek官网最近有些卡,自己搭建需要硬件配置比较高,推荐一个超算平台搭建的DeepSeek,版本是:32B,非常流畅,可以作为替代。
网址:https://chat.scnet.cn/#/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