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部署DeepSeek模型,进群交流最in玩法!
立即加群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摇滚首席科学家放大招,AppAgentX让10后学习开挂!十年暗战AI贾维斯

摇滚首席科学家放大招,AppAgentX让10后学习开挂!十年暗战AI贾维斯

作者头像
新智元
发布于 2025-03-27 03:20:40
发布于 2025-03-27 03:20:40
71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新智元新智元

新智元报道

编辑:编辑部 HYZ

【新智元导读】AI如何重塑孩子的未来?听力熊Teeni.AI首席科学家张驰携自进化智能体AppAgentX重磅亮相,要把AI打造成孩子成长路上的「最佳拍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新,更是一场关于如何培养α世代孩子的深刻思考。

AI自主进化的同时,还能成为孩子的「第二大脑」。

最近,AI圈子不太平静,这不听力熊Teeni.AI首席科学家张驰带着全新升级AppAgentX强势亮相。

这款新一代自进化手机智能体,一出场就刷屏了。

它不仅能像人一样操作手机,还能越用越聪明,堪称「数字生产力的核武器」。

早年在腾讯时,张驰提出的AppAgent可以模仿人类点击、滑动等操作,到如今AppAgentX干活学习两不误,效率直接翻倍。

更厉害的是,AppAgentX还盯上了孩子的学习场景。

整理笔记、生成提纲、记忆学习习惯.....,要成为孩子们贴心的助手,学习的第二大脑。

不仅如此,张驰联手听力熊Teeni.AI试图打造一款面向α世代(10后)的全新智能终端,目标是让AI不仅聪明实用,还能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最佳拍档」。

这么硬核又贴心的技术,到底是怎么练成的?AppAgentX的「进化引擎」里藏着什么秘密?

带着这些好奇,我们特别采访了听力熊Teeni.AI的首席科学家张驰,听他聊聊自己和技术背后的故事,以及他对10后如何拥抱AI时代的独到看法。

一位摇滚科学家的诞生

当然,首先还要从张驰自己的经历讲起。

从小学开始,张驰就对电脑非常痴迷。

初中的时候,自己就做了一个类似仙剑奇侠传的RPG游戏。

当时他花了几周时间,把自己学校的地图1:1地重构出来,把老师和主任都变成了boss,把食堂变成卖装备的地方,整个游戏就是一段校园探险。

另外,他还做了许多多媒体恶搞视频,甚至学习了很多黑客技术。

他最为感慨的就是,当你接触一件新事物,又很有热情的话,做事就会极有动力。

在读博时,张驰又有了类似的感觉。做研究和孩子学习的过程很类似,都是探索一个全新的事物。

当你真正处于巨大的热情之中,这件事情就可以既辛苦又轻松。

辛苦,就像张驰当年做游戏一样,可以从中午干到晚上三点;轻松,是自己看到一件新事物,知道自己有办法去解决,因而充满了热情。

做一件事时,好的习惯,好的思考方式,会对做事的感受有很大的影响。

而无论在小学,还是读博期间,张驰始终延续着这种习惯。

在他看来,小孩子也应该培养这种习惯和热情,如果不感兴趣,没有热情,做事就会非常痛苦,家长也跟着痛苦。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从价值、习惯的角度,去给孩子加以引导。

如今的AI技术包括文生图、文生视频、大语言模型,已经非常多,但用怎样的办法,能让小孩子去接触、去使用呢?

这就是做产品的人,需要去思考的事情。

这里的产品,做的不仅仅是单词的翻译、课本的解读,要真正发挥AI的价值,就要把AI作为小孩子思考的一种工具,成为他们的习惯。

现在,AI可以看作是我们身边的一种高等智慧,知道它的存在之后,能否用它来提升自己的思考方式。

在将来,会使用AI的孩子,和不知道AI存在、不会用AI的孩子,思考方式会截然不同。

AI的角色可以比喻成计算机,但影响力会比计算机更大。

作为一个AI研究者,张驰对于AI所有领域的发展都十分感兴趣。

他的经历涵盖了传统的视觉、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到AIGC。

另外,他还在西湖大学开设了一门《大模型导论》通识导论课,希望把AI知识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大家。

读博期间,张驰做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包括各种监督和数据的处理算法,离大众并不近。

但到了腾讯之后,做的东西就开始偏主流,比如生成式AI、AIGC、多模态大模型和智能体,这些都是现在大众视野中的AI。

首次在图形界面中探索智能体

2023年末,还在腾讯的张驰,作为共同一作发表了多模态智能体框架App智能体。

他们首先探索了智能体服务于手机这种场景下的功能,比如用它去操作一个软件,或者去点外卖。

可以说,在图形界面中做智能体,张驰的团队是第一个。

但团队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大模型时代,人机交互是什么形态?

在大模型时代,人机交互终极形态显然不是电脑或者手机。

如果回顾人机交互发展历程,你便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趋势:从最初命令行,到后来的图形用户界面,再到如今大模型和智能体的兴起,每一步都在让技术变得更「亲民」,门槛更低,体验更自然。

想当年,命令行界面必须得是一个懂代码、懂指令专业人士操作。后来,UI出现了,它把复杂的后台操作隐藏起来,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拖拽」「点击」形式。

这本质上,是一次技术门槛的降低——普通人不需要理解技术原理,凭直觉操作就能完成任务。

而大模型和智能体的出现,又把这个进化过程推向了下一步。

这一次,交互的媒介变成了语言,每个人最熟悉、最自然的表达方式。

文字/语言成为交互的最新途径,它不仅让更加复杂的功能抽象化,还把「意图」和「功能」之间的桥梁搭得更牢固。

举个栗子,以前点外卖可能需要多步繁琐的操作:打开APP、选餐厅、挑菜品、下单。现在有了智能体,你只要说一句「我饿了,想吃点东西」,它便能理解你的意图,甚至还能根据场景推荐「要不要来份披萨」。

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从命令到UI,再从UI到语言交互的转变。

语言交互让意图更清晰、更能更抽象,就连复杂任务都能被简化为一句指令,变成「任务托管」的形式。

你只需要做的,就是用最直觉的方式——说话或打字,就能搞定一切。这种趋势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技术彻底融入生活,像空气一样无感却又无处不在。

在张驰看来,未来并不会只有一种交互方式,独霸天下。命令行、UI、语言交互,这三种形态可能会长期并存,服务于不同人群。

他举例称,命令行依旧是程序员和专业人士的「专属」,因为它精准、高效;UI是目前的主流,适用于大多数人,诸如修图这类任务,普通人可以用美图等简单工具,专业人则会用PS等。

而语言交互,未来可能会让非专业需求变得更简单。比如,我想P一张艺术照,不用自己手动调参数,只要一句话,智能体就能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智能体服务的是一个整体的体验,通过语音互动扮演好一个贾维斯,一个什么都能做的超级助理。

它能做到的绝不仅仅是点外卖,而是成为你的好朋友,好伙伴。

除了跟你交流,它还能倾听你的想法,给你建议,帮你解决问题,是服务于整体的一个目标。

张驰和团队研究智能体之后,觉得不能做一个僵硬的智能体工作流,而是让它像人一样越接触越聪明,在智力和效率上都能不断进化。

的确,如果只是做一个能对话的智能体,其实很简单,但要真正把这个东西做好,可以相当复杂。

举例来说,如果这个设备能记住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整理成一个长视频,多模态能力还能把发生的事情整理下来作为记忆,给用户带来的交互体验将会完全不一样。

这时,它就是一个能真正看到你、了解你的伴侣,而不只是基于对话需求键入一个query,然而更聪明地回复你一句话。

在此过程中,就需要去结合智能体的长记忆和短记忆,并且智能体本身的架构也需要能够进化,才让用户在使用智能体时体验越来越好。

技术有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该用在什么方向上呢?

10后,成长在AI爆发的年代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而唯一不变的是孩子们对周遭环境的好奇。

曾经的80后、90后,接触计算机还要穿着鞋套进机房,但如今的小孩却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当中,对于他们而言「环境」的定义已经很不一样了。

有一次,张驰看到自己的外甥正在学少儿编程。

首先要学图形化编程,然后就是Python这类代码编程。他们的学习方式很枯燥,还是过去那种刷题的模式:在纸上给一个编程题,然后直接去做。

对此,张驰感到十分诧异:既然是教编程,不应该是先去电脑搭一个能调试起来的编程环境吗?

因此,张驰给外甥推荐了大语言模型编程环境,比如用豆包。他建议说,遇到什么题就直接做豆包上问,因为它能把代码解释得非常清楚,还能把错误找出来。

果然,这样做以后,孩子的学习效率立刻高了起来。

将AI融入学习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对人工智慧的运用。有这样的智慧在身边,你对它的边界也相对了解,怎样让它帮助到自己,就是一门学问。

这就像智能体的工作流,每个环节负责不同子部分的目标,在更复杂的多智能体中,则是每个智能体负责一个子任务。我们知道这些智慧擅长什么,该怎么让它们配合好,解决自己的问题。

作为AI从业者,张驰和自己的同事每天看到各类AI新闻,都会觉得非常惊喜和兴奋,对于孩子就更是如此了。

他们希望,中国的孩子对于AI能力的认知上,能够不逊于任何国家的人,也不逊于成年人。

陪伴一个孩子成长

提到学习,就不得不说它的一个副产物——心理问题。

虽然成因千差万别,有刚刚提到的学习压力,有源于家庭环境,还有的是性格使然,但解决方法还是有迹可循。

心理医生能够懂得倾听、设身处地理解,激发人的表达欲望。

同理,智能体产品本质上也在做一件类似的事——成为孩子们的「智慧伙伴」「心灵助手」。

对于α世代孩子们来说,不会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内心。一方面,他们可能缺少倾诉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获取因为内向,不好意思开口,选择默默承受。

张驰表示,「听力熊Teeni.AI智能体提供了一个安全的交流通道,孩子可以在这个虚拟空间里畅所欲言,不用担心被误解、表现尴尬。

这种互动不仅能缓解情绪,还能让孩子学会表达和反思。

更重要的是,智能体不仅仅是一个倾听者。

它还能在生活、教育、兴趣等多个维度,为孩子们提供帮助。

想象一下,就像「钢铁侠」里的贾维斯一样,你和它聊天时,它能随时陪聊;你需要查资料时,它能迅速帮你搞定...

这种「能思考、有执行力」的伙伴,不只是功能性工具,更像是一个贴心的朋友。

当然,要让智能体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伙伴,听力熊Teeni.AI目前仍有许多需要打磨的地方。

比如记忆力,如果孩子昨天向智能体倾诉了一件烦心事,今天再提起时,智能体全然不知那种体验肯定大打折扣。

一个优秀的智能体,应该记得你的喜好、习惯,甚至是你昨天的小情绪,这样才能让互动更自然、更贴心。

除了记忆,幽默感、机智、共情能力同样重要。

孩子可能需要的不只是解决问题,还希望在不开心时被逗笑,在失落时被理解。

再有LLM多模态能力的加持,比如看懂图片、听懂语音,便能让智能体的陪伴更加立体。

张驰表示,我们想要做得更多,比如理解长视频。一个孩子一天的经历,可能包含好几个小时的视频片段,里面有对话、表情、场景的变化,甚至还有语气的起伏。

如果智能体能捕捉到这些细微的情绪,甚至结合上下文理解他为什么开心、为什么失落,那互动就会更有温度。

张驰曾在QQ中做过一次调研,数据显示,小孩和成人中使用产品时,会呈现出许多不一样的点。由此也不难得出,孩子们喜欢的产品形态,显然是和成年人不一样的。

这些让他思考:究竟如何做出小孩子最喜欢的产品?

产品,要做成什么样子的?

虽然如今是技术大爆炸的时代,但技术和用户、产品之间的gap是需要被克服的。

这就涉及到一个本质问题:做这样一个产品,究竟是为谁而做?

选择合适的技术,再做成合适的产品给用户,这中间有一条很长的路。期间,需要公司去很好地洞察人性,发自内心、设身处地地考虑用户需要。

比如曾经一度爆火的Ai Pin,就是一个炫技的产品,并没有很好地考虑用户的需求。

对于青少年来说,像科大讯飞、学而思的AI学习机其实大家都见过很多,但听力熊Teeni.AI「随身智能体」这种形态的产品却比较少见。

一方面,得益于AI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想象力可以更加放飞。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产品的理念——最终,是为了青少年而设计的。

产品带给青少年的,不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教育意义,像平板、学习机那样去教授知识。

教育更大的目标,是育人。产品更大的意义,是陪伴一个孩子成长。这就涉及到了价值的传递、习惯的培养。

比如,培养一种好奇心驱动的思考方式。这,就是「随身智能体」和其他产品的最大差异。

在产品设计上,听力熊Teeni.AI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天性:他们不一定喜欢过去很传统的读文字、读书,而是天性喜欢去玩、去探索。

从功能上讲,张驰希望,使用听力熊Teeni.AI产品的青少年能接触到最前沿的AI技术。因此,产品需要极有生命力,不断更新内容。

这种情况下,能有一个类似贾维斯或者哆啦A梦的虚拟伙伴陪在身边学习、解答问题,往往是孩子最能接受的一种形态。

DeepSeek,让更多人能够接触AI

如今,DeepSeek的出现,不仅让人们见识到了现阶段AI的强大之处,也希望主动去拥抱AI;而且也让让各家公司都能够借助AI加速迭代产品,也包括教育硬件类的公司。

但是,张驰再次强调,「技术和产品,从来都不是强绑定的关系」。

若想做好一件产品,真正需要的是将技术需求和产品完美融合,只有这样的公司最后才能成功。

接入大模型,就能让AI教育硬件脱胎换骨吗?

从用户体验上,肯定会有提升,比如翻译更准确,理解意图更精准,输出结果更优质等等。

但问题在于,这种技术能力的进步,能不能真正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答案是,不一定。

技术只是工具,产品才是用户最终接触的形态。如何把LLM智慧变成用户手中的价值,这中间的转化过程,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不同公司在这方面的表现,往往会拉开差距。

也就是说,一家公司如果过去在LLM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有对目标用户群体有深刻的洞察,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做出更贴合需求的产品。

十年磨一剑,智能体全新探索

十年磨一剑的听力熊Teeni.AI团队,始终深耕人工智能硬件领域。

从2015年推出首款C端家庭陪伴机器人「布丁s」,到2017年为B端市场提供千万级出货量的ROS.AI解决方案,再到2020年打磨出颠覆行业的听力熊便携终端——这支「爆品制造机」从未停止进化。

2025年2月,搭载哪吒AI角色的听力熊终端实现28亿token大模型调用量,登顶国内青少年硬件赛道。

「做适合青少年的、专业的、专属的AI产品」,团队的初心在大模型时代愈发坚定。

随着张驰的加入,听力熊与AI的绑定从「技术加持」升维为「基因融合」——与其说用AI升级硬件,不如说以硬件为容器,将前沿AI技术具象化为可感知的陪伴。

据透露,听力熊新一代产品的设计初衷,是打造贾维斯般的智能伙伴。相较专注听力训练、英语学习等单一场景的T系列「功能机」,新一代产品开启了智能体的全新维度,目标是与电脑、相机一样,自然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

张驰对其愿景是,帮助孩子建立一种对AI的态度,它可以是你依赖的伙伴,但最终的价值,还是由你自己创造。

这一点,对于α世代孩子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几乎是从0开始构建对AI的认知。

「我们不是在教他们『用』AI,而是在教他们如何在AI时代下,思考、表达和生活。

可以说,这个产品是一个打开AIGC前沿的大门,把最新的技术带给孩子们。

AI的意义,被低估了

在采访最后,张驰表示,AI的意义如今被低估了。

有很多人喜欢把AI的革命比作计算机的革命,但前者显然意义更大。因为计算机革命的周期很长,如今很多年长的领导人还不会用计算机,但他们在工作中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但AI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显然会高很多。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智慧,但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当你身边有一个更智慧的「人」帮你解决问题、思考问题,会让人和人的差距变得非常大,而到了小孩子身上,这个问题就会被放大更多。

因此,AI的意义,应该从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上就开始强调。

如果在未来几年,AGI真的能很轻松地打败人类,人和人的差距就会更明显。

因此张驰发自内心地希望,不仅是自己公司的产品,全社会的产品都能让中国的孩子不落后于世界,去更早地接触AI。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3-2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新智元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10岁是个分水岭!根治英语头疼病,这支笔了解一下
---- 新智元报道   编辑:David 好困 【新智元导读】大热天的,别整天抱着单词本不放了,找个新朋友陪读陪聊陪作业,它不香么? 大家先来猜猜,这个「赛马场巨头」是什么? 没错,是「The Lord of the Rings」指环王。 显然,「赛马场巨头」主要是错误地理解了「Ring」的含义。其实,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Ring是指拳击台,所以「正确」的译名是:拳皇。(开个玩笑) 不过讲道理,你不太能苛求一个上世纪90年代的翻译。 但是在互联网发达的现在……烧烤「丈夫」就不太合适了吧。 以及,
新智元
2022/06/27
8.4K0
10岁是个分水岭!根治英语头疼病,这支笔了解一下
鹅厂用游戏教海淀学生机器学习?北师大评测:计算思维提升超80%
全程不需要上机操作,在老师引导下,通过角色扮演、小组互助解决剧情中隐藏的一个又一个趣味任务,潜移默化理解机器学习原理——怎么给AI数据打标签,AI如何分类、识别数据。
量子位
2023/09/19
2830
鹅厂用游戏教海淀学生机器学习?北师大评测:计算思维提升超80%
万字长文,全面解读小孩学编程?
有一天小码匠跟我说,学编程有助于锻炼她的逻辑思维,每次写算法,她都会先思考逻辑,想明白了才动手写,
小码匠
2022/06/16
7930
万字长文,全面解读小孩学编程?
腾讯教育携AI考官、虚拟助教、电子陪练亮相厦门教育装备展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诸多教育场景以及行业生态正在被重构:试想一下,AI当考官,虚拟人做家教,还有随叫随到的电子陪练……这些只在科幻小说中才有的角色如今已变为现实。 4月23日, 90000多名观众和1300多家参展商汇聚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参加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腾讯教育首次作为独立参展商、携旗下众多智能教育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180平的展区,从智慧管理、智慧考试、智慧教学、智慧辅导四大维度,全面展示了腾讯教育自主研发的近20余个教育科技产品,通过场景化的互动,让参观者全面领略“科技+教育”的无穷魅力。
鹅老师
2021/04/25
1.8K0
我的4年学习心得:AI 应该是一个整体!
本文涉及到的思考从我 2017 年接触人工智能就开始萌芽了,由于个人经历关系,我一开始是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开始自己的工程师生涯的,看的论文也更偏向如何构建真正的人工智能。比如,Few-Shot 或 One-Shot Learning、因果推理、快速思考、学习如何学习,甚至开始思考语言学以及究竟什么是智能。很自然地也熟知了图灵、冯诺依曼、维特根斯坦。直至现在依然对这些理论相当沉迷,这是我当初下定决心从事 AI 的原因。
Datawhale
2021/12/01
3870
我的4年学习心得:AI 应该是一个整体!
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携手中国航天,5位科学家分享探日探火等最新突破
前言:腾讯多媒体实验室光影焕新技术智能修复钱学森的珍贵影像,以超清4K画质重现,让青少年如同回到66年前的峥嵘岁月。 9月19日,2022全国科技活动周轮值主场活动“科学向未来”——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活动由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办公室、腾讯公司联合主办。为庆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活动聚焦“大航天”, 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及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中科院国家天文
腾讯多媒体实验室
2022/09/22
6740
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携手中国航天,5位科学家分享探日探火等最新突破
这周末,清华迎来了最小的学生和最牛的老师,Science都点赞的那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浙江台州的一个连电都没有的小村庄,一个少年沉迷于一本人物传记——
量子位
2021/06/17
3450
【Ericsson:2016 十大趋势】AI终结屏幕时代/虚拟成真
方法 这份报告展示了从2015年Ericsson消费者实验室(ConsumerLab)的许多研究结果中获得的启示。 其中最宽泛的趋势可以代表24个国家的11亿人口,而最狭隘的趋势可以代表10个主要城市中的4600万智能手机用户。每一页的信息来源都会单独标明。 为了这份报告,我们还特别在2015年10月又进行了一项对于全球13个主要城市智能手机用户的在线调查。回答者包括了6649名在市区的iOS/Android智能手机用户,分布于伊斯坦布尔、约翰内斯堡、伦敦、墨西哥市、莫斯科、纽约、巴黎、旧金山、圣保罗、上海
新智元
2018/03/13
7170
【Ericsson:2016 十大趋势】AI终结屏幕时代/虚拟成真
3亿人养老靠机器人?这家公司要在2030年实现,有谱
---- 新智元报道   编辑:桃子 好困 【新智元导读】14亿人口大国正面临一个全新挑战,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社会难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14亿人口大国的一个新挑战。 《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人口净增20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45%。 从人口年龄结构数据可以看出,65岁及以上人所占比例超出0-14岁人口比例。 另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同样反应了这一现象。 随着60岁以上老年人口
新智元
2022/03/14
7520
商汤下棋机器人「元萝卜」,人工智能+生活的一次「碰撞」
2016年,阿尔法狗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引爆人们对AI的关注。无数棋艺爱好者,在目睹了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之后,无不想与之对弈,亲自感受来自人工智能的神秘力量。
AI掘金志
2022/11/08
7700
商汤下棋机器人「元萝卜」,人工智能+生活的一次「碰撞」
AI到底是个什么鬼?
现在全社会,恨不得每个犄角旮旯都在讨论一个高大上的名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如果你不随大流,瞎掰扯几句,人都会用看待手握保温杯的中年大叔的眼光,鄙视死你! Hold on,这种感觉似曾相识啊!N年前的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然后的机器学习,到最近的大数据。好像都是这个感觉啊。就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你要是不跟人瞎扯几句大(嘴巴长大)——数据,会被鄙视死!你要再加一句:我是统计学教授,顿时会把人笑得人仰马翻:“统计学,就是
企鹅号小编
2018/01/25
9980
MIT科学家用AI设计「好奇心」算法:基于元学习探索奇妙世界
瓦特对烧水壶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因为好奇,成就了「昆虫界的荷马」法布尔。因为好奇,德莱斯发明了自行车。
新智元
2020/05/19
7770
MIT科学家用AI设计「好奇心」算法:基于元学习探索奇妙世界
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基于生成式AI的机器人智能控制及大模型和AGI发展思考
10 月 26 日,在 2023 CCF CTO Summit 上,腾讯首席科学家、腾讯 AI Lab 及腾讯 Robotics X 实验室主任张正友博士发表了报告《迈向具身智能以及对大模型和 AGI 的一些思考》。
小腾资讯君
2023/11/07
1.6K0
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基于生成式AI的机器人智能控制及大模型和AGI发展思考
4亿、7万、1.5万...我们数了数腾讯教育的果实
小超(化名)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生活的缺失,使得他“性格或者成绩,都存在一些问题。在校时,他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小超的班主任说。 腾讯教育“班级圈”的功能,改变了这一切。2018年,学校引进了腾讯智慧校园,老师们把孩子们在学校的情况上传到班级圈中,家长通过“班级圈”,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状态。以前可能一年才回家一次,打电话不知道能跟小孩聊什么,也不知道小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通过这样的工具平台,双方的沟通盲区正在逐渐缩小。 “小超性格慢慢活泼开朗了,跟同学、老师之间的沟通越
鹅老师
2020/06/10
1.2K0
CCF杰出会员、科学家、科普大咖王元卓要来CNCC开论坛!
众所周知,CNCC是面向计算领域专业人士的年度盛会,今年更是论坛数量创下历史之最,涉及到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游戏AI、计算艺术等32个热门领域共113个。然而,在这些技术论坛中,有一个面向“非专业”人士,甚至是孩子都可以来听的特色论坛,这就是CNCC2021科普论坛【洞见未来的计算世界】,也是本届CNCC唯一面向青少年和大众群体的特色论坛。(本论坛免费直播,可在大会官网免费观看) 这个论坛的组织者也很“特别”,因为他同时还是CNCC2021的18位特邀报告讲者之一。他就是CCF计算机科学普及工作委员
AI科技评论
2023/04/12
3520
CCF杰出会员、科学家、科普大咖王元卓要来CNCC开论坛!
农场上的AI教育,温州瓯海走出人工智能教育新范式
你有没有想过,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做到识别人脸,也可以用来识别“虫脸”? 在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为了保卫自己的小小农场,学生们设计了一款“虫脸识别”小程序,只需把摄像头对准昆虫进行拍照识别,便可以得知这只小虫子是否属于常见的数十种害虫种类之一。 “虫脸识别”小程序是学校人工智能暑期实践活动的成果之一。为了给学生学习人工智能打造真实情境,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将人工智能课程与学校的“巴学园农场”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农场种植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灵活运用科学技术知识解决问题,将人工智能教室“搬”到了地头田
鹅老师
2022/09/13
4900
农场上的AI教育,温州瓯海走出人工智能教育新范式
DeepMind 首席科学家 Oriol Vinyals 最新访谈:通用 AI 的未来是强交互式元学习
整理|李梅 编辑|陈彩娴 自 2016 年 AlphaGo 在围棋中击败人类以来,DeepMind 的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探索强大的通用人工智能算法,Oriol Vinyals 就是其中之一。 Vinyals 于 2016 年加入 DeepMind,目前任首席科学家,领导深度学习小组。此前他曾在 Google Brain 工作。他的博士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获得 2016 年 MIT TR35 创新者奖。他在 seq2seq、知识蒸馏以及 TensorFlow 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应用于谷歌翻译、文转到
AI科技评论
2022/08/26
3220
DeepMind 首席科学家 Oriol Vinyals 最新访谈:通用 AI 的未来是强交互式元学习
十问“AI陪伴”:现状、趋势与机会
10年之后,ChatGPT等强AI的出现,似乎让我们依稀看到了“Her”的影子:我们开始有了“AI助手”,有了“AI陪聊”,有了“AI心理咨询”……Character.ai, 星野这类“AI虚拟角色”的APP甚至开始向我们描绘"AI男友/女友"的万花筒,以及在这背后的资本狂欢与崩溃……
小腾资讯君
2024/10/25
2610
基辛格:刚刚,AI 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三种方式
2023年,ChatGPT引爆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关注。科技界、知识界和产业界,围绕着AI(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影响冲击等展开激烈争论。ChatGPT本身正引发一系列深刻的连锁反应,席卷各个行业、企业、国家乃至个人。
大数据文摘
2023/08/08
3060
基辛格:刚刚,AI 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三种方式
腾讯与NOC达成战略合作 联合举办“扣叮创意编程”“AI创想家”两大赛事
12月20日,腾讯与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组委会在腾讯北京总部举办战略签约,自2022年起将联手举办全国性中小学编程及人工智能赛事,共同助力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NOC大赛主办单位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华平,NOC大赛主办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成林,NOC大赛全国组委会副主任、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社长李维福,NOC大赛全国组委会秘书长、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任晓姮,腾讯教育副总裁王涛,腾讯互娱用户平台部总经理、腾讯未成年人保护
鹅老师
2021/12/21
1.1K0
推荐阅读
10岁是个分水岭!根治英语头疼病,这支笔了解一下
8.4K0
鹅厂用游戏教海淀学生机器学习?北师大评测:计算思维提升超80%
2830
万字长文,全面解读小孩学编程?
7930
腾讯教育携AI考官、虚拟助教、电子陪练亮相厦门教育装备展
1.8K0
我的4年学习心得:AI 应该是一个整体!
3870
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携手中国航天,5位科学家分享探日探火等最新突破
6740
这周末,清华迎来了最小的学生和最牛的老师,Science都点赞的那种
3450
【Ericsson:2016 十大趋势】AI终结屏幕时代/虚拟成真
7170
3亿人养老靠机器人?这家公司要在2030年实现,有谱
7520
商汤下棋机器人「元萝卜」,人工智能+生活的一次「碰撞」
7700
AI到底是个什么鬼?
9980
MIT科学家用AI设计「好奇心」算法:基于元学习探索奇妙世界
7770
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基于生成式AI的机器人智能控制及大模型和AGI发展思考
1.6K0
4亿、7万、1.5万...我们数了数腾讯教育的果实
1.2K0
CCF杰出会员、科学家、科普大咖王元卓要来CNCC开论坛!
3520
农场上的AI教育,温州瓯海走出人工智能教育新范式
4900
DeepMind 首席科学家 Oriol Vinyals 最新访谈:通用 AI 的未来是强交互式元学习
3220
十问“AI陪伴”:现状、趋势与机会
2610
基辛格:刚刚,AI 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三种方式
3060
腾讯与NOC达成战略合作 联合举办“扣叮创意编程”“AI创想家”两大赛事
1.1K0
相关推荐
10岁是个分水岭!根治英语头疼病,这支笔了解一下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