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上午,娃在80中附近参加完一个活动,中午想去附近星级酒店吃自助餐。美好生活小帮手,吃住行游购娱,我自然想到了上美团,然后...
【1】我非常自然的想到...
1. 进入美团APP首页;
2. 搜索“五星酒店自助餐”;
3. 选择“离我最近”;
搜索结果如下:
搜索结果有点出乎意料:
1. 所有的召回结果共6条,候选结果很少;
画外音:我以为会有“分页”or“下拉刷新”呈现更多的召回结果。
2. 6条中有1/3是跨品类推荐(酒店);
画外音:莫非,是通过strstr(query)来识别用户意图的?
3. 并不是距离排序的;
4. 6条搜索结果之外,紧接着是搜推模块,也清一色的是跨品类推荐(酒店);
跨品类推荐,以及搜推一般是在召回结果集很少的时候才会上这样的策略。这样的搜索结果,用户显然是难以接受的,不知道是搜索产品策略的问题,还是搜索算法的问题,又或者是搜索工程架构的问题?
我仔细一想,首页的大搜可能更多考虑的是满足用户的“广泛”需求,“垂类”需求美食业务应该能满足得更好,于是乎...
【2】我自以为聪明的...
1. 进入“美食”垂直品类;
2. 搜索“五星酒店自助餐”;
3. 选择“距离优先”;
搜索结果如下:
果然没有跨品类推荐了,但搜索结果依然:
1. 召回结果共4条,其中1条折叠;
2. 这次是按照距离排序了;
3. 召回质量来看:
- 第一条结果与“平台搜索”相同
- 总召回条数少于“平台搜索”
- 其他几条召回结果甚至不符合“星级酒店”
4. 5条搜索结果之外,紧接着也是搜推模块,同品类搜索,也不符合“星级酒店”;
画外音:初步看,似乎是用item-CF做的。
不是很理解,“垂类搜索”的结果还不如“平台搜索”。而且不管哪一种,召回item的数量太少了,用户几乎没有选择。
那怎么办呢?我又想到了...
【3】没办法了,试试deepseek吧...
看下自然语言搜索+全网非结构化数据+AI,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我在北京八十中,想去附近五星酒店吃自助,请给我推荐结果,按照距离排序”
画外音:我没有选择深度思考,也没有选择联网。
这个搜索结果,初步看上去还行,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幻觉。
怎么判断搜索结果是不是幻觉呢?
我又想到了美团。
果然,有这个酒店自助餐,可以满足我的需求。
【4】有点尴尬...
那么问题来了,美团的“平台搜索”和“美食垂类搜索”,为什么出不来这个结果呢?
我TM想M人了...
当然,吐槽只是情绪的出口,并不能解决问题,如何能推进问题的解决呢?
我想了一个解决方案:
1. 把中间的搜索策略,推荐策略全部去掉;
2. 把地理位置,用户query,用户需求(例如:按照距离排序),组合成prompt;
3. 直接使用deepseek获取item-list;
4. item-list去商家库匹配POI,给用户呈现结果;
要是人工搜索/推荐策略做不好,人工搜索/推荐算法做不好,那么,就交给AI呀...
这样的话:
1. 我至少能够在美团完成需求闭环,不用切换APP至deepseek;
2. 搜索策略产品+运营+技术,推荐策略产品+运营+技术,可以活水去做AI;
3. 顺便可以借势PR一波“全面拥抱AI”;
似乎好处多多呀。
【5】不开玩笑了...
我是一个美团的忠实用户,黑金会员:外卖,到餐,共享单车,民宿酒店,旅游门票,买药,电影,大宝剑… 基本上都在美团,可以说,美团已经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
这里面能够复盘的地方很多:
1. 用户需求是如何被理解的?
2. 平台和品类是如何分工,如何协同的?
3. 搜索策略,搜索算法,搜索工程,是如何协同的?
画外音:搜索结果足够丰富,其实不需要推荐兜底。
4. 推荐策略,推荐算法,推荐工程,是如何协同的?
5. 用户体验指标,有没有人盯,产品/运营/技术,谁为指标负责?
6. 体验监控体系,有没有做,谁在负责?
...
美团又是一个最讲方法论的公司,我就不再越俎代庖了。
我上面说这么多,
是因为,
我对这个平台仍抱有很高的期望。
希望,
美团能够重视用户体验,
也希望美团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