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OpenHarmony(鸿蒙南向开发)——小型系统芯片移植指南(一)

OpenHarmony(鸿蒙南向开发)——小型系统芯片移植指南(一)

原创
作者头像
小帅聊鸿蒙
发布2025-06-23 20:47:38
发布2025-06-23 20:47:38
2600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鸿蒙开发笔记鸿蒙开发笔记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移植须知

本文详细介绍如何将OpenHarmony小型系统的linux和LiteOS-A内核移植到新的开发板上,要求读者具有一定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经验。建议先查看 入门指导 ,以了解OpenHarmony软件架构、目录结构、内核子系统和驱动子系统相关知识。当前小型系统已适配的开发板如下表所示:

表1 OpenHarmony小型系统已适配的开发板

开发板

内核

arch

ROM

RAM

文件系统

Flash 类型

hispark_taurus

LiteOS-A和linux-4.19

ARM cortex-a7

8G

1GB

VFAT、EXT4

eMMC4.5

hispark_aries

LiteOS-A

ARM cortex-a7

16M

512M

JFFS2

SPI NOR

表1中的开发板可作为待移植开发板的参考,当前LiteOS-A和linux-4.19支持的arch、ROM占用、支持的文件系统和支持的Flash类型如下表所示:

表2 OpenHarmony小型系统内核移植信息表

内核

支持的arch

ROM

文件系统

Flash类型

LiteOS-A

ARMv7

 2M

VFAT、JFFS2、YAFFS2

SPI NOR、NAND、EMMC

linux-4.19

ARM, ARM64、 MIPS、 X86等

 5M

VFAT、JFFS2、YAFFS、EXT/2/3/4、NFS等等

NOR、NAND、EMMC等

编译构建

编译环境搭建

首先请搭建OpenHarmony基础环境,相关操作请参考 快速入门环境搭建章节 。用户态和LiteOS-A的内核态编译均使用llvm编译器编译,安装方法在搭建基础环境中已提供。若选择移植linux内核,请执行如下命令安装gcc-arm-linux-gnueabi交叉编译工具链,用于编译linux内核态镜像:

代码语言:shell
复制
sudo apt-get install gcc-arm-linux-gnueabi

编译构建系统介绍

编译构建流程、编译脚本编写、目录规则、独立编译单个组件、独立编译芯片解决方案等介绍请见 编译构建子系统介绍。

新建芯片解决方案

了解编译框架和搭建完编译环境后,请参考如下步骤新建芯片解决方案:

  1. 新建目录

芯片解决方案的目录规则为:device/{芯片解决方案厂商}/{开发板}。以海思的hispark_taurus开发板为例,在代码根目录执行如下命令建立目录:

代码语言:c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mkdir -p device/hisilicon/hispark_taurus

代码语言:shell
复制
    device                                      
    └── company                         # 芯片解决方案厂商
        └── board                       # 开发板名称
            ├── BUILD.gn                # 编译脚本
            ├── hals                    # OS南向接口适配
            ├── linux                   # 可选,linux内核版本
            │   └── config.gni          # linux版本编译配置
            └── liteos_a                # 可选,liteos内核版本
                └── config.gni          # liteos_a版本编译配置

以hispark_taurus移植linux内核为例,目录树应该如下:

代码语言:c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device                  
    └── hisilicon             
        └── hispark_taurus          
            ├── BUILD.gn    
            ├── hals        
            ├── ......      
            └── linux    
                └── config.gni  

目录树建立后开发板相关的源码放到hispark_taurus目录下。

  1. 配置开发板编译选项

步骤1中的config.gni可配置开发板相关的编译选项,编译构建框架将会遵照该配置文件中的参数编译所有用户态OS组件。其中关键的字段说明如下:

代码语言:c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kernel_type:            开发板使用的内核类型,例如:“liteos_a”, “liteos_m”, “linux”。
    kernel_version:         开发板使用的内核版本,例如:“4.19”。
    board_cpu:              开发板CPU类型,例如:“cortex-a7”, “riscv32”。
    board_arch:             开发板芯片arch, 例如: “armv7-a”, “rv32imac”。
    board_toolchain:        开发板自定义的编译工具链名称,例如:“gcc-arm-none-eabi”。若为空,则使用默认为ohos-clang。
    board_toolchain_prefix:编译工具链前缀,例如:“gcc-arm-none-eabi”。
    board_toolchain_type:  编译工具链类型,目前支持gcc和clang。例如:“gcc” ,“clang”。
    board_cflags:          开发板配置的c文件编译选项。
    board_cxx_flags:       开发板配置的cpp文件编译选项。
    board_ld_flags:        开发板配置的链接选项。

还以海思的hispark_taurus开发板为例,对应的device/hisilicon/hispark_taurus/config.gni内容如下:

代码语言:c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 Board CPU type, e.g. "cortex-a7", "riscv32".
    board_cpu = "cortex-a7"

    # Toolchain name used for system compiling.
    # E.g. gcc-arm-none-eabi, arm-linux-harmonyeabi-gcc, ohos-clang,  riscv32-unknown-elf.
    # Note: The default toolchain is "ohos-clang". It's not mandatory if you use the default toochain.
    board_toolchain = "mips-linux-gnu-gcc"

    # The toolchain path installed, it's not mandatory if you have added toolchain path to your ~/.bashrc.
    board_toolchain_path = 
        rebase_path("//prebuilts/gcc/linux-x86/arm/arm-linux-ohoseabi-gcc/bin",
                    root_build_dir)

    # Compiler prefix.
    board_toolchain_prefix = "arm-linux-ohoseabi-"

    # Compiler type, "gcc" or "clang".
    board_toolchain_type = "gcc"

    # Board related common compile flags.
    board_cflags = [
    ]
    board_cxx_flags = [
    ]
    board_ld_flags = []

    # Board related headfiles search path.
    board_include_dirs = []
    board_include_dirs += [ rebase_path(
            "//prebuilts/gcc/linux-x86/arm/arm-linux-ohoseabi-gcc/target/usr/include",
            root_build_dir) ]

    # Board adapter dir for OHOS components.
    board_adapter_dir = ""

    # Sysroot path.
    board_configed_sysroot = ""

    # Board storage type, it used for file system generation.
    storage_type = "emmc"
DD一下:欢迎大家关注工粽号<程序猿百晓生>,可以了解到以下知识点。
代码语言:erlang
复制
欢迎大家关注工粽号<程序猿百晓生>,0取以下学习清单:
1.OpenHarmony开发基础
2.OpenHarmony北向开发环境搭建
3.鸿蒙南向开发环境的搭建
4.鸿蒙生态应用开发白皮书V2.0 & V3.0
5.鸿蒙开发面试真题(含参考答案) 
6.TypeScript入门学习手册
7.OpenHarmony 经典面试题(含参考答案)
8.OpenHarmony设备开发入门【最新版】
9.沉浸式剖析OpenHarmony源代码
10.系统定制指南
11.【OpenHarmony】Uboot 驱动加载流程
12.OpenHarmony构建系统--GN与子系统、部件、模块详解
13.ohos开机init启动流程
14.鸿蒙版性能优化指南
.......
  1. 编写开发板编译脚本

步骤1中的BUILD.gn为新增的开发板的编译入口,主要用于编译开发板相关的代码,主要为设备侧驱动、设备侧接口适配(媒体,图形等)和开发板的SDK等等。

海思的hispark_taurus开发板的device/hisilicon/hispark_taurus/BUILD.gn可写成:

代码语言:c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 group名称建议与开发板名称一致
    group("hispark_taurus") {   
      deps = [ "//kernel/linux/patches:linux_kernel" ] # 拉起内核编译
      deps += [
      ...... # 开发板其他编译单元
      ]
    }
  1. 编译调试

在开发板目录下执行hb sethb build即可启动芯片解决方案的编译,编译框架会以开发板下的BUILD.gn为入口启动编译。

写在最后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还蛮有帮助,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小忙:

  • 点赞,转发,有你们的 『点赞和评论』,才是我创造的动力;
  • 关注小编,同时可以期待后续文章ing🚀,不定期分享原创知识;
  • 想要获取更多完整鸿蒙最新学习知识点,可关注B站:码牛课堂;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移植须知
  • 编译构建
    • 编译环境搭建
    • 编译构建系统介绍
    • 新建芯片解决方案
    • 写在最后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