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AD)与脑电图(EEG)异常有关,包括β与θ频率的功率比。与AD相比,轻度认知障碍(MCI)的EEG研究在识别这类异常方面的一致性较低。一个潜在原因是未排除与认知关联性较小的EEG非周期性成分。本研究探讨非周期性和周期性EEG成分在AD或MCI与健康对照(HC)个体中的不同变化,以及基于周期的β/θ比率是否能更好地将MCI与AD和HC组区分开来。
方法
收集了44名HC(平均年龄(SD)=69.1(5.3))、114名MCI(平均年龄(SD)=72.2(7.5))和41名AD(平均年龄(SD)=75.7(6.5))参与者的数据。比较三组间的非周期性和周期性成分以及全频谱EEG。通过逻辑回归分类的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来区分各组。最后,探讨认知表现与基于全频谱或周期频谱的β/θ比率之间的关系。
采集脑电信号时,参与者坐在椅子上,在放松的状态下闭上眼睛,同时避免移动头部或眼睛,或睡觉,在1000 Hz的采样频率下持续10 min。预处理之后作者使用“fooof”(拟合1/f)工具箱对总功率谱进行参数化;对功率谱进行序贯分解,分为其非周期性和周期性成分,采用最小二乘法优化模型谱。随后通过总周期成分的功率(通过周期成分的总功率归一化)来计算周期成分的谱,以考虑个体间的差异,以便计算平均值。基于Welch方法在1-45 Hz的频域中计算EEG数据的总PSD,包括δ(1-4 Hz)、θ(4-8 Hz)、α(8-13 Hz)、β(13-30 Hz)和γ(30-45 Hz)。
结果
图1,HC、MCI和AD参与者的全脑平均相对功率谱密度曲线,包括全功率谱及其周期成分(节律性振荡)和非周期成分(分形背景成分)。
图1全脑平均相对功率谱密度曲线
MCI组与HC组相比,在枕叶区域的β/θ功率比上存在显著差异,MCI组该比率低于HC组,表明枕叶区域的β/θ功率比可能是一个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区分轻度认知障碍和健康状态。
图2,评估HC、MCI和AD组在额叶、颞叶、中央、顶叶和枕叶五个脑区的全功率谱相对功率,包括δ、θ、α、β、γ频段及β/θ功率比。MCI组与HC组相比,在枕叶区域的β/θ功率比上存在显著差异,MCI组该比率低于HC组,表明枕叶区域的β/θ功率比可能是一个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区分轻度认知障碍和健康状态。
图2不同脑区全功率谱分析
图3,与全功率谱分析类似,周期成分分析也显示AD患者在多个频段的相对功率与HC组和MCI组存在差异。同时进一步证实了MCI组与HC组在枕叶区域β/θ功率比上的显著差异,且周期成分分析相较于全功率谱分析能更有效地凸显这一差异,说明排除非周期成分的干扰后,周期成分中的β/θ功率比在疾病区分上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图3不同脑区周期性成分分析
图4,比较基于周期成分和全功率谱的β/θ功率比在区分AD、MCI和HC组参与者时的分类性能,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的分类性能,通过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进行评估。
图4分类性能评估
基于周期成分的β/θ功率比在区分AD与HC组以及AD与MCI时,分类性能优于基于全功率谱的β/θ功率比,其AUC值更高。尽管MoCA总分的AUC值最高,但周期成分的β/θ功率比仍展现出较好的分类效果,提示其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与临床认知评估工具相结合,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图5展示基于周期成分和全功率谱计算的枕叶β/θ功率比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之间的关联。
图5部分回归图
两种回归模型均显示β/θ功率比与MoCA总分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表明β/θ功率比与认知功能表现密切相关。这一发现支持β/θ功率比作为一种潜在的神经生理学标志物,可用于反映认知状态的变化,并可能在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估干预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结论
与全频谱EEG分析相比,基于周期的分析显示MCI个体在β/θ比率上与健康个体不同。在EEG研究中关注周期成分,无论是否结合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都可能产生更可靠的结果,从而将MCI与健康衰老区分开来,这对于设计预防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价值。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