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IMEC:106GHz带宽, 6nA暗电流,0.93A/W响应度GeSi波导光电探测器

IMEC:106GHz带宽, 6nA暗电流,0.93A/W响应度GeSi波导光电探测器

作者头像
光芯
发布2025-07-12 16:31:50
发布2025-07-12 16:31:50
219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光芯前沿光芯前沿

(原文标题:Beyond 100 GHz, High Responsivity,  Waveguide-Coupled Deeply Recessed  Germanium on Silicon Photodiode )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1. 技术背景

      硅光子学技术在光通信、高性能计算、量子信号处理等领域应用广泛,锗(Ge)因在近红外光谱的优异光吸收特性及与硅基制造工艺的兼容性,成为硅光子系统中高性能光电探测器(PD)的核心材料。

      随着数据速率需求提升,需光电(OE)带宽超100GHz以支持200Gbaud甚至400Gbaud的符号速率。

锗PD的带宽受两大因素限制:锗本征层载流子渡越时间、RC寄生效应。现有技术(如电感peaking、电极设计优化)在提升带宽时,存在降低响应度或增加制造复杂度的问题。

2. 研究目标

      本工作通过简单集成工艺,无电感peaking下制备出带宽超100GHz且高响应度的硅基锗光电二极管(Ge/Si PD),解决现有技术中“带宽提升与响应度/制造复杂度”的矛盾。

二、器件结构与制造

1. 核心结构

图片
图片

      该器件在硅衬底的深凹槽中直接生长窄Ge吸收区,采用简单集成工艺制成。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其Ge吸收区结构紧凑,平均宽度约200nm,底部窄至150nm,硅表面处宽达269nm,厚度为193nm,且大部分凹入硅衬底中。

      这种窄Ge宽度与深凹槽设计,能减少渡越时间带宽,在给定电压下使Ge内部产生更高电场,促使吸收的载流子以饱和速度移动。

2. 制造工艺

      基于imec的300mm硅光子学平台,采用220nm绝缘体上硅(SOI)晶圆(底层为2μm埋氧层);在SOI层注入N/P掺杂并退火后,在硅片内形成窄而深的凹槽,选择性生长锗吸收区。

三、器件性能测试结果

      研究测试了三种不同锗宽度的器件(200nm、300nm、400nm,分别命名为Ge_width_200/300/400),关键性能参数如下:

1. 暗电流

- 测试条件:反向偏压下无光照,波长1310nm,通过TE优化光栅耦合器耦合光信号。

- 结果:-2V偏压下,暗电流分别为20nA(200nm)、6nA(300nm)、4nA(400nm),均处于低水平;

- 晶圆一致性:对晶圆上10个管芯的测试显示,暗电流波动小(箱线图验证),证明制造工艺的均匀性。

图片
图片

2. 响应度

- 计算方式:光电流/到达器件的光功率(光功率经光栅耦合器损耗校准后为0.35dBm)。

- 结果:-2V偏压下,响应度分别为0.88A/W(200nm)、0.93A/W(300nm)、0.98A/W(400nm);

- 偏压影响:响应度随反向偏压增加而提升(0V时0.55A/W→-2V时0.88A/W),表明-0.5V以下电场不足,载流子易复合。

3. 带宽

图片
图片

- 测试方法:采用Keysight 110GHz网络分析仪和Thorlabs 110GHz调制器,测量归一化S₂₁曲线并拟合带宽。

- 结果:-2V偏压下,200nm和300nm器件带宽均为106GHz,400nm器件降至85GHz;

- 晶圆一致性:6个管芯测试显示,300nm和400nm器件带宽波动小,200nm器件在-1V/-2V时存在少量异常值(可能受RC寄生效应限制)。

图片
图片

四、基准测试与结论

1. 与现有技术对比(表1)

      与目前报道的高带宽Ge/Si光电探测器相比,该器件在3-dB带宽方面性能相当,且无需借助电感peaking技术,同时暗电流低、 响应度高,可应用于200GBd及以上的场景。

2. 核心结论

- 本研究的Ge/Si PD在-2V偏压下实现106GHz带宽,同时具备高响应度(0.93A/W)和低暗电流(<10nA),且制造工艺简单、晶圆一致性好。

- 性能无妥协(带宽超100GHz的同时保持高响应度和低暗电流),可支持200GBd及以上速率的应用。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7-1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光芯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