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候变化加剧、流域治理需求升级的背景下,传统水文监测模式正面临智能化水平不足、数据孤岛突出、环境适应性弱等多重挑战。为此,星图云开放平台推出的依托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智慧水文站系统解决方案应运而生,该方案旨在通过全要素感知、全流程智能、全场景融合,来重塑水文监测体系,为流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传统业务痛点
智能化水平不高
传统的水文站数据采集需要人工操作,数字化程度,耗时耗力;传输方式多为有线传输,导致数据传输不稳定且作业流程依赖纸质资料,限制了水文监测工作的效率。
高新技术应用不足
多数水文站系统和业务融合不深入,水文业务系统整体支撑力不足,应用效果不强、前沿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高新信息技术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应用效果不等明显。
监测数据分散
数据孤岛多、各要素联动困难。同时,测、整、汇各环节割裂、原始及中间数据无存储平台。
环境适应性差
传统水文站系统对环境适应性差,易受恶劣天气和环境影响,如高温、低温、潮湿、干旱等,容易出现设备损坏或数据采集异常的情况。
方案介绍
智慧水文站系统解决方案以水文测站为管理单元,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结合电子地图技术与信息技术,打造全要素、全量程、全自动智慧水文平台;基于数据底板实现物理场景与孪生场景的映射还原,借助视频融合技术达成视频和孪生体一体化融合管理,同时通过共享现有数据资源,实现在线水位接入、流量推算、测验断面套绘、冲淤计算、历年特征值展示、多渠道视频监控及AI辅助定线,将实时水雨情信息与历史资料统计信息相结合,全面提升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为水文及防汛人员提供全面、可靠、连续的实时水情信息和分析统计信息。
为让智慧水文测站系统的功能落地到实际业务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该方案针对水文监测的核心业务场景进行了精细化设计,通过智能化手段覆盖雨量、水位等关键要素的全流程管理,具体应用如下:
雨量测验与观测
气象站、水文站等站点通过雨量计等设备,持续记录降雨的起止时间、降雨量等信息,并分析检查记录的雨量数据是否存在偏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最后雨量资料整编对原始雨量数据进行整理、审核、统计,形成规范的资料,方便后续用于水文分析、防汛决策等工作。
水位相关
在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设置观测点,用仪器测量并记录水位的变化,分析水位数据的准确性,将零散的水位观测数据系统化处理,编制成连续、准确的水位资料,为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
水质相关
定期采集水体样本,检测水中的污染物含量、pH值、溶解氧等指标,了解水体的质量状况,对水质测验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形成水质报告,为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气象要素相关
观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并将观测到的气象要素数据进行整理、校验和统计,形成完整的气象资料,用于气象预报、气候研究等。
蒸发相关
通过蒸发器等设备,测量水体的蒸发量,了解水分蒸发的情况,并对比不同蒸发器的测量结果,确定折算系数,使测量数据更准确,最后对蒸发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规范的资料,用于水资源评估、农业灌溉等领域。
流量相关
测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河流、渠道等水体横断面的形状和尺寸,并测验流速,建立水位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进行定线推流,最后再整编流量资料。
方案优势
测量成果实时监控
构建数字孪生水文站场景,在虚拟水文站中显示监测设备实时数据情况、测站基本情况、测站沿革、发展历程等,实现水文站运行的可视化实时掌控。
全要素全量程自动监测
全面覆盖降水、蒸发、水位、气象、水温、流量、水质、泥沙等各类水文要素,通过自动化手段完成数据接入与分析,实现水文信息的全方位、全量程感知。
AI辅助定线
实现高中低水不同量程下最优算法推求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及断面冲淤计算,另可实现数据质量自动监控。
流场分布分析及测验方案推荐
根据不同测次的走航ADCP采集的各单元流速数据,直观展示河道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流速方向与大小,深入分析各点平均流速的分布规律,为优化测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典型案例
吉林省大安市大赉水文站
大赉水文站隶属于吉林省水文资源局白城分局,位于嫩江流域嫩江河上。该站是嫩江下游控制站,重点产沙区代表站,被列为国家重要水文站,担负着收集基本水文信息,为国家长期积累基础信息,为松花江流域防洪调度提供水文情报预报,为嫩江区提供水资源监测信息和考核评价依据等。
智慧水文站系统解决方案的落地,不仅是对传统水文监测模式的革新,更构建了“感知-分析-决策-服务”的闭环体系。从吉林大赉水文站等典型案例的实践来看,其通过全要素自动化监测、数字孪生场景还原、AI智能辅助等技术,有效破解了数据分散、效率低下、环境适应性差等痛点,为防洪调度、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提供了精准数据底座。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星图云开放平台将推动智慧水文站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深化业务融合,成为守护江河安澜、支撑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智慧神经中枢”。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