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这面包店毛利率65%,听着挺好,可最后净利率只有8%!”
最近和一位开餐饮连锁的朋友聊天,他的困惑特别典型:
为什么看着很赚钱(高毛利),实际到手的钱(净利)却不多?这中间的“钱”到底去哪了?
毛利率和净利率,这两个财务人天天打交道的指标,名字只差一个字,反映的赚钱能力却可能天差地别。
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搞懂这四个问题:
要把这事聊清楚,首先得搞明白这两个指标的计算逻辑,我一步一步给你拆解:
先看计算公式:
毛利率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 × 100%
简单来说,就是:
你卖出一件商品,扣除直接成本(原材料、生产时的人工费用等)后,剩下的钱占收入的比例。它反映的是产品本身能带来多少利润空间。

就拿一家生产手机的企业来说:
一部手机售价 5000 元,生产这部手机的原材料(屏幕、芯片等)花了 2000 元,生产线上工人的工资分摊到这部手机上是 500 元,那营业成本就是 2000+500=2500 元。
按照公式算,毛利率就是(5000-2500)/5000×100%=50%。
先看计算公式:
净利率= 净利润 / 营业收入 × 100%
可以看出:
净利润是扣除了所有成本、费用、税费之后剩下的钱。
所以:
净利率反映的是企业整体经营下来,最终的盈利效率。
还是用上面手机企业的例子:
假设这部手机售价 5000 元,营业成本 2500 元,接下来还有:
这些加起来就是期间费用 800+500+200=1500 元。
那么利润总额就是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期间费用 = 5000-2500-1500=1000 元。
假设所得税税率是 25%,那
所以净利率就是 750/5000×100%=15%。

从这两个例子,你会发现:
毛利率只算了生产环节的直接成本,而净利率则把从生产到销售、管理等所有环节的花费都算进去了。
想要做好利率分析,还要同时锻炼自己的经营思维。这里送给大家一套《财务经营五力分析方案》,内含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运用效率分析、成本控制等干货内容,建议想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朋友看看。
很多人一看到高毛利率就觉得是好生意,可实际上,高毛利率的企业亏得厉害的情况,真不少见。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其实就藏在 “期间费用” 和 “非经常性损益” 里。
期间费用包括:
这些费用会一点点减少毛利率带来的利润。

这里要注意的是:
毛利率是产品能带来的利润上限,但期间费用能决定这个上限能实现多少。
所以:
一家企业能不能把高毛利率变成高净利率,说到底就是看运营效率怎么样。
还有一种情况,净利润可能会被一些偶然因素影响。比如:
这些收益和企业的主营业务没关系,都是一次性的。
但如果:
企业一年靠卖地赚了 2000 万,净利润一下就上去了,但其实它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一直在降,这时候光看净利率,不就被误导了吗?
而毛利率只和主营业务有关,基本不会受这些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
就像一家纺织厂:
就算当年把旧机器卖了赚了钱,它的毛利率还是由布料的售价和棉花的成本决定的。
经常有人问我:“到底是毛利率重要还是净利率重要?” 其实吧,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看行业。

典型的就是:
这些行业的特点是:
这时候:
所以说:
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和别人不一样(高毛利率),但能不能一直赚钱,就看费用能不能控制好,净利率能不能慢慢提高。
像零售、物流、制造业就属于这类。

这些行业的特点是:
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而能不能赚到钱,就看规模扩大后净利率能不能跟着涨。
像白酒、奢侈品、高端制造行业就是这样。
这些行业的特点是:
所以就:
不用花太多钱打广告,也不用一直投巨额研发。
这时候:
两个指标都不错,但更要关注毛利率稳不稳定。
要是:
某一年毛利率突然降了很多,可能就是品牌影响力弱了,或者技术被别人赶上了,你说是不是?
回到开头那位朋友的情况,他的面包店毛利率 65%,净利率却只有 8%。

问题到底在哪呢?
我帮他算了算利润表,发现:
原材料成本占比35%,这没问题,行业平均30%-40%。
但是:
销售费用率高达25%,主要是外卖平台抽成15%+门店租金8%,而且管理费用率8%,包括员工工资+水电。
所以问题很明显:
不是产品不够好,而是"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太高。
这时候应该:
而不是总纠结毛利率为什么不高。
说白了,毛利率像是产品“先天”的利润潜力,而净利率则是企业“后天”运营能力的最终结果。
它们不是谁对谁错,而是缺一不可的“黄金搭档”。
别只盯着高毛利就高兴,也别因为低净利就灰心。关键是要看懂它们之间的“差距”在哪,找到减少利润的原因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去优化。
下次再看报表,别急着下结论:
毕竟,能真正装进口袋的钱,才是企业活得长久的底气。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