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毛利率 VS 净利率:谁能反映真实的盈利能力?

毛利率 VS 净利率:谁能反映真实的盈利能力?

原创
作者头像
帆软BI
发布2025-07-28 09:25:43
发布2025-07-28 09:25:43
5990
举报

“我这面包店毛利率65%,听着挺好,可最后净利率只有8%!”

最近和一位开餐饮连锁的朋友聊天,他的困惑特别典型:

为什么看着很赚钱(高毛利),实际到手的钱(净利)却不多?这中间的“钱”到底去哪了?

毛利率和净利率,这两个财务人天天打交道的指标,名字只差一个字,反映的赚钱能力却可能天差地别

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搞懂这四个问题:

  • 毛利率和净利率,到底是什么?
  • 为什么高毛利率≠高净利率?
  • 到底是毛利率重要还是净利率重要?谁更能代表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
  • 我们又该怎么正确用好这两个指标?

一、毛利率和净利率,到底是什么?

要把这事聊清楚,首先得搞明白这两个指标的计算逻辑,我一步一步给你拆解:

1.毛利率

先看计算公式:

毛利率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 × 100%

简单来说,就是:

你卖出一件商品,扣除直接成本(原材料、生产时的人工费用等)后,剩下的钱占收入的比例。它反映的是产品本身能带来多少利润空间。

就拿一家生产手机的企业来说:

一部手机售价 5000 元,生产这部手机的原材料(屏幕、芯片等)花了 2000 元,生产线上工人的工资分摊到这部手机上是 500 元,那营业成本就是 2000+500=2500 元。

按照公式算,毛利率就是(5000-2500)/5000×100%=50%。

2.净利率

先看计算公式:

净利率= 净利润 / 营业收入 × 100%

可以看出:

净利润是扣除了所有成本、费用、税费之后剩下的钱。

所以:

净利率反映的是企业整体经营下来,最终的盈利效率。

还是用上面手机企业的例子:

假设这部手机售价 5000 元,营业成本 2500 元,接下来还有:

  • 销售费用800 元,
  • 管理费用500 元,
  • 财务费用200 元,

这些加起来就是期间费用 800+500+200=1500 元。

那么利润总额就是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期间费用 = 5000-2500-1500=1000 元。

假设所得税税率是 25%,那

  • 所得税就是 1000×25%=250 元,
  • 净利润就是 1000-250=750 元。

所以净利率就是 750/5000×100%=15%。

从这两个例子,你会发现:

毛利率只算了生产环节的直接成本,而净利率则把从生产到销售、管理等所有环节的花费都算进去了。

想要做好利率分析,还要同时锻炼自己的经营思维。这里送给大家一套《财务经营五力分析方案》,内含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运用效率分析、成本控制等干货内容,建议想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朋友看看。

二、为什么高毛利率≠高净利率?

很多人一看到高毛利率就觉得是好生意,可实际上,高毛利率的企业亏得厉害的情况,真不少见。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其实就藏在 “期间费用” 和 “非经常性损益” 里。

1. 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包括:

  • 销售费用:为了把货卖出去花的钱;
  • 管理费用:公司日常运营花的钱;
  • 研发费用:搞技术创新花的钱。

这些费用会一点点减少毛利率带来的利润。

这里要注意的是:

毛利率是产品能带来的利润上限,但期间费用能决定这个上限能实现多少。

所以:

一家企业能不能把高毛利率变成高净利率,说到底就是看运营效率怎么样。

2. 非经常性损益

还有一种情况,净利润可能会被一些偶然因素影响。比如:

  • 卖掉公司的闲置土地赚了一笔(资产处置收益);
  • 收到政府给的一笔专项补贴(营业外收入);
  • 投资的其他公司分红分了不少(投资收益)。

这些收益和企业的主营业务没关系,都是一次性的。

但如果:

企业一年靠卖地赚了 2000 万,净利润一下就上去了,但其实它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一直在降,这时候光看净利率,不就被误导了吗?

而毛利率只和主营业务有关,基本不会受这些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

就像一家纺织厂:

就算当年把旧机器卖了赚了钱,它的毛利率还是由布料的售价和棉花的成本决定的。

三、不同行业,看重的指标也不一样

经常有人问我:“到底是毛利率重要还是净利率重要?” 其实吧,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看行业。

1. 高毛利低净利行业:看 “费用控制得好不好”

典型的就是:

  • 医药行业
  • 科技行业
  • 互联网行业

这些行业的特点是:

  • 前期研发要花很多钱,
  • 后期销售也要花不少钱。

这时候:

  • 毛利率,能知道企业的技术有没有优势;
  • 净利率,能知道它能不能把技术优势变成赚钱能力。

所以说:

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和别人不一样(高毛利率),但能不能一直赚钱,就看费用能不能控制好,净利率能不能慢慢提高。

2. 低毛利高净利行业:看 “规模大了之后成本能不能降下来”

零售、物流、制造业就属于这类。

这些行业的特点是:

  • 产品都差不多,所以毛利率本来就低。
  • 但要是规模做大了,固定成本分摊到每一件商品上就少了,期间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也会降,净利率反而能提高。

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 能不能把成本降下来
  • 能不能把规模做大

而能不能赚到钱,就看规模扩大后净利率能不能跟着涨。

3. 高毛利高净利行业:看 “优势能不能一直保持”

白酒、奢侈品、高端制造行业就是这样。

这些行业的特点是:

  • 要么品牌特别响
  • 要么技术别人学不来

所以就:

不用花太多钱打广告,也不用一直投巨额研发。

这时候:

两个指标都不错,但更要关注毛利率稳不稳定。

要是:

某一年毛利率突然降了很多,可能就是品牌影响力弱了,或者技术被别人赶上了,你说是不是?

四、怎么用好这两个指标?

回到开头那位朋友的情况,他的面包店毛利率 65%,净利率却只有 8%。

问题到底在哪呢?

我帮他算了算利润表,发现:

原材料成本占比35%,这没问题,行业平均30%-40%。

但是:

销售费用率高达25%,主要是外卖平台抽成15%+门店租金8%,而且管理费用率8%,包括员工工资+水电。

所以问题很明显:

不是产品不够好,而是"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太高。

这时候应该:

  • 优化外卖渠道,比如自己建个微信群,让老顾客直接在群里下单,减少平台抽成;
  • 或者把门店搬到社区里,租金能便宜点。

而不是总纠结毛利率为什么不高。

结语

说白了,毛利率像是产品“先天”的利润潜力,而净利率则是企业“后天”运营能力的最终结果。

它们不是谁对谁错,而是缺一不可的“黄金搭档”

别只盯着高毛利就高兴,也别因为低净利就灰心。关键是要看懂它们之间的“差距”在哪,找到减少利润的原因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去优化。

下次再看报表,别急着下结论:

  • 先看毛利率,判断产品有没有“赚钱的底子”;
  • 再算净利率,验证企业有没有“把底子变成盈利的能力”。

毕竟,能真正装进口袋的钱,才是企业活得长久的底气。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毛利率和净利率,到底是什么?
    • 1.毛利率
    • 2.净利率
  • 二、为什么高毛利率≠高净利率?
    • 1. 期间费用
    • 2. 非经常性损益
  • 三、不同行业,看重的指标也不一样
    • 1. 高毛利低净利行业:看 “费用控制得好不好”
    • 2. 低毛利高净利行业:看 “规模大了之后成本能不能降下来”
    • 3. 高毛利高净利行业:看 “优势能不能一直保持”
  • 四、怎么用好这两个指标?
  • 结语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