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企业里搞数据分析的人都知道一个“老梗”:
“数据做得再详细,业务也不看。” “表拉得再全,老板还是问一句:所以呢?”
但等你把表格换成图,反而效果就来了:
你就说奇不奇怪?明明表格信息更全,但大家就更喜欢图。原因也很简单:
业务不是缺数据,是缺“能一眼看出问题”的视角。
那问题来了:
不是随便做个图大家都买账,图表做得不好反而更误导;
业务数据可视化,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既好看、又有用”?
今天我们就从销售、采购等业务角色出发,结合实际使用场景,好好聊一聊这事儿。

咱们先把核心认知拉齐。
很多数据团队会抱怨:“我都把表做得这么全了,业务怎么就不看?”但你换个角度想一想:
业务看数据的最大诉求,其实是两个字:“直观”。
图,是为了让人一眼就看到重点、发现问题、做出反应。 表,是信息密集,但需要耗认知处理——大家忙的时候根本看不进去。
所以,图表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要帮业务快速获取“问题信号”。

销售是最结果导向的角色。别跟他说太多公式和计算逻辑,他要的是:我有没有达成?客户有没有掉?订单有没有问题?



核心思路:销售图表是“目标驱动型”,要围绕进度、落地、差距、客户结构去做。
采购要的不是一堆品类明细,而是——成本有没有变?供应商是不是稳定?下手是不是晚了?


核心思路:采购图表是“风险监控型”,要帮他们看到哪里涨了、哪里不稳、哪里该补货了。
很多报表团队学了一堆图表类型,最后做出来的东西业务还是不看。为什么?
因为你只是把表换了个形状,业务还是看不出重点。
所以,不管你是给销售、采购,还是财务、人资做图,都要遵循这三条基本设计原则:
比如,不要在一张柱状图上加三条折线,再套个表格数据汇总,还做可下钻。这不是看图,这是解密图。
你要问自己:
“这张图最想告诉业务什么?”
然后把次要的信息藏起来,只留下关键的可视判断点。

图表不是拼图,是有“引导”的:
你不是在给他们看Excel,而是在引导他们“看什么”。

最经典的问题:“这图是好看,但我要看啥?”
图表不是交作业,要配一句话,告诉读者:“这图说明了啥”“你该留意什么”。
比如:
图 + 结论 = 真正能落地的可视化。
如果企业已经上了BI平台,这里给你几个通用模块建议,方便优先落地:




这些看板模块不需要一次搭全,但一开始就要围绕“用的人是谁”“看完要干嘛”去设计。
数据本身没有价值,是被看懂之后才有价值;图表本身不是成果,是推动动作的引子。
很多时候业务不看图,不是他们不懂,而是我们没有给出他们“看得懂、用得上、能行动”的图。
记住这三句话,可能会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是数据分析师、报表产品经理、业务支持岗,能把这些图表逻辑建好,不只是“做分析的人”,而是“懂业务的搭档”。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