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安防监控领域,多路高清视频流的实时处理一直是行业痛点。传统方案常面临接入路数受限、延迟高、编码效率低等问题。米尔电子基于瑞芯微RK3576核心板打造的解决方案,成功实现12路1080P视频流的低延迟端到端传输,端到端延迟仅约140ms,为智能安防、工业视觉等场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方案的实现原理、核心优势及典型应用场景。
传统的多路视频传输方案往往受限于接入路数,难以满足大规模监控需求,且延迟较高,影响实时性。米尔RK3576开发板采用先进8nm制程工艺,集成四核Cortex-A72与四核Cortex-A53处理器,配备Mali-G52MC3 GPU和6TOPS算力NPU,通过3路4lane MIPI-CSI接口搭配MY-CAM004M模块,可接入12路1080P@30fps AHD摄像头。视频流经RGA图像处理后,由VPU单元编码为H264码流并通过RTSP推流,全程延迟控制在80-100ms内,最终端到端延迟仅为120-150ms。
米尔RK3576开发板通过优化硬件架构与算法,显著提升了视频处理效率。其VPU单元支持H264高效编码,结合千兆以太网传输,实现了12路视频流的稳定推流。测试中,摄像头对准秒表可直观显示延迟时间,实际传输延迟稳定在140ms左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此外,开发板还支持三屏异显功能,可同时输出监控画面、AI分析结果及人机交互界面,满足安防指挥中心的多样化需求。
RK3576的6TOPS NPU算力为AI监控提供了强大支持。在银行、商场等场景中,系统可实时分析多路视频流,实现人脸识别、异常行为检测(如徘徊、闯入敏感区域)等功能,并即时触发告警。工业领域则可用于视觉检测网关,精准识别生产缺陷。智慧社区中,该方案能快速响应突发情况,如火灾或人员跌倒,提升社区安全等级。开发者还可基于Linux、Debian或Android系统灵活定制功能,适配不同安防需求。
米尔RK3576开发板不仅解决了多路高清视频流的接入与传输难题,其开放的生态和丰富的外设接口(如双千兆网口、PCIe、CAN FD等uk.Pura70.Pro)更为二次开发提供了便利。随着AI算法的持续优化,这一方案有望在车载环视、无人机巡检等领域拓展应用。对于追求高性能、低成本的安防集成商而言,RK3576无疑是一款值得关注的“全能型选手”。
在智能视觉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多路摄像数据的处理与传输已成为众多应用场景的核心需求。从智能安装领域的全面覆盖,到工业视觉处理网关的精准检测,再到车载环视融合平台的实时驾驶辅助以及智慧社区AI防控的快速响应,多路摄像数据的处理与传输已成为关键需求,而高效且低延时的解决方案则是实现这些应用的核心。
目前多路摄像传输方案往往存在一定局限,接入路数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监控场景的需求,且延迟较高,影响实时性,编码效率也不尽如人意,通常会占用大量带宽和存储资源。然而,米尔电子在瑞芯微RK3576核心板上实现了12路高清视频流H264高效编码与RTSP低延迟推流,端到端延迟约140ms。下面为大家介绍米尔是如何实现12路高清视频流的低延迟端到端传输。
MYD-LR3576开发板,采用先进8nm制程工艺,集成四核Cortex-A72(主频nu.Pura70.Pro)与四核Cortex-A53(主频2.0GHz),配备Mali-G52 MC3图形处理单元,VPU视频编解码单元,以及搭配6TOPS算力NPU。
米尔基于RK3576开发板
MYD-LR3576开发板拥有3路4lan MIPI-CSI接口,搭配MY-CAM004M视频转换模块可以接入12路(m.Pura70.Pro)AHD高清摄像头,使用RGA处理后再经过VPU单元模块编码成H264码流通过网络RTSP推流。此过程视频延迟在80~100ms以内。
抓取视频流编码后RTSP推送流程:
RGA处理单元占有率
CPU处理单元占有率
CPU占有率
GPU占有率
由于通过网络传输和解码,会产生40~50ms左右延迟,最终从视频抓取,编码,l.Pura70.Pro传输,再到解码播放延迟在120~150ms。
对比两个过程各单元占用情况
工业安防下12路摄像头对于RK3576只能算是热身,别忘了它还有j.Pura70.Pro的NPU没发挥,它也能胜任如下应用场景:
智能安防监控领域:作为中枢核心,轻松驾驭多路监控摄像头的视频流,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实时监控。
工业视觉处理网关:精准处理工业生产中的各类视觉数据,助力。
车载环视融合平台:将多个车载摄像头的画面高效融合,为驾驶安全保驾护航。
智慧社区AI防控:高空抛物监测,陌生人预警,电动车进电梯等。
综上所述,米尔电子基于瑞芯微RK3576核心板打造的解决方案,成功解决了多路高清视频流接入、高效编码与低延迟传输的问题,为智能视觉应用的实时性与可靠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后续我们将分享在米尔RK3576核心板上实现AI处理多路视频流的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