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备案通过后是不是就后顾无忧了? 答案是:不是。
一篇带你了解算法备案通过后需要注意哪些点?怎么做备案后的维系工作?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完成备案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其对外提供服务的网站、应用程序等的显著位置标明其备案编号并提供公示信息链接。违反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予以警告、通报批评,拒不改正的处1-10万元罚款!
需要注意的是:还需要提供公示信息链接,即将备案号超链接到『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以便访客查询公示信息。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 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备案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未及时变更处罚同上。那么哪些信息发生变更时算法备案需要相应做变更呢?
1.主体信息:公司名称、法人、安全责任人等发生变更
2.算法信息:算法功能、应用场景、产品(如新增APP/小程序等)、目的或机制发生重大调整(如调整推荐逻辑等)
3.新增备案:一个算法备案对应一个备案号,引入新模型、算法后需要重新给模型做备案。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 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终止服务的,应当在终止服务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办理注销备案手续,并作出妥善安排。未及时注销处罚同上。
确保算法训练和使用的数据来源合法,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要求,避免使用非法或未经授权的数据;
1.数据脱敏与加密: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
2.数据最小化原则:仅收集和使用必要数据,避免过度采集用户信息等。
如诱导沉迷、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等行为,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审查,设立专门渠道接收客户投诉,并于15个工作日内响应;
1.透明化机制:提供 “关闭算法推荐” 的显性入口(如APP设置页),在隐私政策中清晰说明算法原理及数据使用规则;
2.关注政策动态:关注算法新规,及时调整算法策略。跟踪同类企业处罚案例,针对性优化自身流程。
若算法引发舆情危机(如歧视性内容推荐)、数据泄露或系统故障,需要做什么?
1. 立即暂停相关算法服务;
2.48小时内向属地网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
3.公开事件影响范围及补救措施;
4.预案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算法安全应急演练,模拟极端场景(如模型被恶意攻击)。
算法设计文档、训练数据来源说明、决策逻辑流程图、用户权益保护措施记录和数据安全事件处置报告等;
1.日志留存:完整记录算法决策日志(如推荐理由、用户反馈响应),保存时间不少于6个月;
2.可追溯性:确保日志可关联到具体用户(如通过匿名ID)及操作时间,便于事后审计。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