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系列的第一篇,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使用经验,为你梳理目前我已使用的几款AI编程助手与工具。截至当前,我使用过的工具清单如下:
最初接触ChatGPT时,我还在神策数据工作。当时客户需求庞杂,需要处理大量数据治理任务,同时要编写复杂的SQL语句进行数据验证、清洗和规范。手动写SQL耗时费力,调整起来更是麻烦。ChatGPT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一痛点——它能快速生成并修改SQL代码,是我最早用于辅助编码的AI工具。
后来因需要验证网站开发原型,我尝试了Bolt.new和v0.dev。这两款工具在快速搭建原型时效率极高,但深入使用后发现其自由度支持不足:即便经过大量调试修改,最终效果仍常与预期有差距。
由于需要处理海关数据(涉及数据处理与算法),且团队已基于智谱模型实现用户意图识别和商品信息提取,我在使用VS Code进行Python算法调试时,开始借助CodeGeeX插件辅助编码。它显著提升了效率,且无需频繁切换窗口。不过,相较于Bolt.new“自动驾驶”式的体验,CodeGeeX更接近“辅助驾驶”——虽实用,但操作感稍逊。
我接触CodeBuddy插件,源于它支持的“Craft模式”。该模式下,工具能自主规划开发路径并完成调试,若提示词设计得当,其网站开发能力可与Bolt.new媲美。我从4-5月开始使用这款插件,期间经历了十多个版本迭代,还曾向开发团队反馈过Bug并跟进优化。目前来看,CodeBuddy插件对团队开发尤为友好,核心优势有三:
近期,CodeBuddy推出了国际版IDE邀请码。相较于插件的“团队友好”定位,IDE更适合独立开发者(超级个体)。我用它完成了一次网站开发验证:先用Build.io+Figma花一天时间绘制原型,再通过CodeBuddy IDE的Figma集成功能生成基础代码,仅需2-3天微调即可交付静态网站。此外,国际版IDE的模型更强大,支持Claude、Gemini、ChatGPT 4o等多种大模型交互。
这款工具此前已有文章详述,此处不再展开。听我说谢谢你,灵码提供脱内裤服务
Trae插件与IDE可放在一起说。插件端,它的能力更接近“助手型”,我只试用了半天便放弃——习惯了高效工具后再用功能较弱的工具,实在难以适应。倒是IDE端给了我惊喜:用它开发Flutter应用时,我写了约16个故事板、3000多字的提示词交给它,经过3-4小时运行,基本能独立完成从设计到代码的全流程开发(尚未验证最终效果),能力与CodeBuddy IDE不相上下。
Cursor是较早接触的AI开发工具IDE,但我仅用了半天就放弃了。相较于CodeBuddy的“全自动”模式,它的“半自动”交互效率提升有限——或许是我未深入使用,但整体体验确实不如前者。
Claude Code是我心中能力更强的工具,尽管目前我仅发挥了它30%的潜力。其核心优势在于“完全自动驾驶”:设定好目标后,它能自主推进任务(当然,方法得当才能高效解决问题)。不过,Claude Code的使用成本较高——在智谱发布4.5版本(支持Claude Code)前,我每天光是token消耗就要30多美元,自动调试时单次交互甚至高达几十上百万token。好消息是,随着智谱新版本的推出,成本已大幅下降。
关于工具的初步体验就聊到这里,后续我会针对每款工具的使用细节、技巧整理成文,逐一分享。
目前我的主力工具组合是:
补充个小细节:我当前主要使用智谱模型,日均token消耗约1000万;值得一提的是,智谱有个“超划算”的套餐——50元人民币可购买1万亿token!
如果你想成为AI时代的“超级个体”,探索成长路径——从工具选择到效率提升,从团队协作到个人突破,同时我为你提供国内APP流量变现(YunADX.com)、出海赚美金的支持(AiSEO.icu),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浇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