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的软件开发领域,AI 工具已经成为架构师工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生成式 AI 技术的成熟,架构师的角色正从传统的 "代码编写者" 转变为 "AI 训练师" 和 "架构引导者"。根据 2025 年腾讯云架构师峰会的最新数据,顶级架构师已经能够利用 AI 工具完成 70% 的常规开发任务,将精力集中在创造性问题解决和战略决策上。
架构师与 AI 工具的协作模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传统的 "人主导设计" 模式正在向 "AI 生成代码 + 人类审核" 的混合模式转变,某些特定领域的代码自动生成率已达到 80%。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开发效率,还改变了架构师的核心竞争力 —— 现在,能够有效引导 AI 工具生成符合个人架构风格和业务需求的代码,已成为架构师的关键能力。
尽管 AI 工具潜力巨大,但架构师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框架适配难题:React、Vue 等传统框架的复杂架构对 AI 工具而言是一种负担。这些框架的组件化架构、状态管理和生命周期钩子等特性,使得 AI 难以准确理解和生成符合框架规范的代码。
代码个性化需求:架构师通常拥有个人偏好的代码结构和设计模式,而通用 AI 生成的代码往往缺乏这种个性化特征,需要架构师进行大量的后期调整。
高级组件复用困境:在私有架构中长期积累的业务高级组件,由于其业务特定性和实现复杂性,难以通过常规 AI 工具实现有效复用。
面对这些挑战,架构师需要转变思维方式,采用新的 AI 工具使用策略:
引导而非替代:优秀的架构师不再将 AI 视为代码生成工具,而是将其视为需要指导的初级开发者。通过清晰的指令和持续的反馈,引导 AI 逐步理解并适应个人的架构风格和业务需求。
分层协作模式:采用 "基础层 SDK 由框架生成,装配部分由 AI 生成,易变部分由大模型处理" 的分层协作模式,既保证代码质量,又提高开发效率。
工具集成推理:结合清华大学提出的 TIR(工具集成推理)方案,将大模型与专业工具深度集成,形成 "AI + 专业工具" 的复合能力,弥补单一工具的局限性。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与 Qoder(AI 编码助手)的实战协作案例,详细阐述架构师如何通过这三种新思维,利用 AI 工具实现 OOD 框架的架构分析、个性化代码生成和高级组件复用,最终构建符合个人架构风格的 AI 协作流程。
在 AI 辅助开发流程中,架构沟通是最基础但也最重要的环节。我与 Qoder 的协作始于 OOD 框架的通知公告组件分析,这一过程充分验证了 "让 AI 预读代码 + 明确核心逻辑" 的有效性。
结构化代码引导:
为了让 Qoder 理解 OOD 框架的设计理念,我首先提供了完整的代码文件包,包括核心组件文件NoticeDesignerAdvanced.js、框架规范文档OOD_APPLICATION_ARCHITECTURE_DESIGN.md,以及相关依赖模块(如apiCaller.js、UI.js)。同时,我给 Qoder 的提示包含明确的分析维度:
// 给Qoder的代码预读提示
请分析以下OOD框架相关文件,重点关注:
1. 通知公告组件(NoticeDesignerAdvanced.js)的现有实现逻辑
2. 组件与OOD框架核心模块(apiCaller、UI组件)的依赖关系
3. 代码中不符合OOD"四统一"规范(样式/模板/行为/数据分离)的地方
4. 组件当前存在的性能或扩展性问题
文件清单:
- NoticeDesignerAdvanced.js(通知公告组件源码)
- OOD_APPLICATION_ARCHITECTURE_DESIGN.md(OOD框架规范)
- apiCaller.js(OOD数据请求模块)
- UI.js(OOD基础UI组件类)
Qoder 在接收文件后,用约 15 分钟完成了代码解析,生成了一份包含 "组件依赖图"" 问题清单 ""规范匹配度评估" 的分析报告。其中,它准确识别出组件存在的 3 个核心问题:① 多余的bindDataSource函数(重复实现 apiCaller 的原生能力);② 手动处理列表渲染(未使用 OOD 的ood.UI.List原生组件);③ 事件绑定不规范(用onClick而非 List 组件的onItemSelected事件)—— 这与我前期发现的问题完全一致,证明 Qoder 已建立对 OOD 框架的基础认知。
关键方法标注与验证:
为进一步确认 Qoder 对 OOD 核心方法的理解,我要求它标注apiCaller和ood.UI.List的关键方法,并说明组件应如何正确调用。Qoder 给出的响应包含清晰的方法说明和调用示例:
// Qoder生成的OOD核心方法标注
1. apiCaller核心方法(数据请求模块):
- request(config):发起API请求,支持自动绑定组件数据源
- bindComponent(component, dataKey):将请求结果绑定到组件指定数据字段
- 注意:无需在组件内重复实现bindDataSource,直接调用apiCaller.bindComponent即可
2. ood.UI.List核心方法(列表组件):
- setData(dataList):设置列表数据源
- onItemSelected(callback):列表项选中事件(替代手动onClick绑定)
- setTemplate(tpl):设置列表项模板(符合OOD模板规范)
// 正确调用示例(通知公告组件应采用的方式)
this.apiCaller = ood.create("ood.APICaller").setConfig({
url: "/api/notices",
method: "GET"
});
// 直接绑定数据源,无需手动实现bindDataSource
this.apiCaller.bindComponent(this, "noticeList");
// 使用List组件渲染,无需手动循环生成DOM
this.listComponent = ood.create("ood.UI.List")
.setData(this.noticeList)
.setTemplate(`<div class="notice-item">{{title}}</div>`)
.onItemSelected((item) => {
this.showNoticeDetail(item.id);
});
这一步验证了 Qoder 不仅能 "读懂" 代码,还能理解 OOD 框架的设计意图 —— 知道哪些方法是原生提供的,哪些是组件应避免重复实现的,为后续重构奠定了基础。
为确保 Qoder 完全理解 OOD 框架的设计理念,我设计了 3 个关键问题进行验证,这些问题直接关联后续重构的核心决策:
// 给Qoder的框架理解验证问题
1. OOD框架的"四统一"规范中,"行为统一"要求组件的事件处理应遵循什么原则?
2. 组件样式应如何设置才能符合OOD设计器的可视化配置要求?(能否抽象为独立CSS类?)
3. 通知公告组件需要支持"已读/未读"状态切换,应如何利用OOD的状态管理机制实现?
Qoder 的回答准确命中了 OOD 规范的核心:① 行为统一要求事件处理优先使用框架原生事件(如 List 的onItemSelected),避免自定义事件名;② 样式需通过setStyle(styleObj)以 KEY:VALUE 方式设置内联样式,不可抽象为独立 CSS 类(否则设计器无法读取配置);③ 状态管理应使用this.setState(key, value),框架会自动同步 UI—— 这些回答完全符合 OOD 规范文档的要求,证明 Qoder 已具备深度理解能力,可进入代码重构阶段。
在确认 Qoder 理解 OOD 框架后,我们进入核心的代码重构阶段。这一过程并非一次性生成,而是通过 4 轮迭代,逐步优化通知公告组件的实现,最终达到符合框架规范且满足业务需求的目标。
初始需求与 Qoder 的首次输出:
我给 Qoder 的首轮需求明确且聚焦:"基于 OOD 规范,重构 NoticeDesignerAdvanced.js,移除冗余代码,正确使用 apiCaller 和 ood.UI.List 组件"。Qoder 在 10 分钟内生成了重构后的核心代码,整体结构符合要求,但存在 2 个细节问题:① 未处理 API 请求异常;② 列表项模板未包含 "未读" 状态的样式逻辑。
反馈与调整:
我针对这两个问题给出具体反馈,要求 Qoder 补充异常处理和状态样式:
// 给Qoder的首轮反馈
1. 需补充API请求异常处理:当请求失败时,应显示错误提示(使用OOD的ood.UI.Toast组件)
2. 列表项模板需包含"未读"状态:未读通知应显示红色圆点,需在模板中通过{{isRead}}判断
// Qoder调整后的代码(关键补充部分)
// 补充API请求异常处理
this.apiCaller = ood.create("ood.APICaller").setConfig({
url: "/api/notices",
method: "GET"
});
this.apiCaller.bindComponent(this, "noticeList")
.onError((err) => {
// 使用OOD原生Toast组件显示错误,符合框架规范
ood.create("ood.UI.Toast").show("获取通知失败:" + err.message);
});
// 补充未读状态样式逻辑(模板与样式统一)
this.listComponent = ood.create("ood.UI.List")
.setTemplate(`
<div class="notice-item">
{{
#if
!isRead}}
<span class="unread-dot"></span>
{{/if}}
<span class="notice-title">{{title}}</span>
<span class="notice-time">{{createTime}}</span>
</div>
`)
// 按OOD样式规范,用setStyle设置内联样式(设计器可识别)
.setStyle({
"notice-item": {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space-between",
"alignItems": "center",
"padding": "12px 16px"
},
"unread-dot": {
"width": "8px",
"height": "8px",
"borderRadius": "50%",
"background": "
#FF4D4F
",
"marginRight": "8px"
}
});
调整后的代码解决了首轮存在的问题,且完全遵循 OOD 规范 —— 异常处理使用原生 Toast 组件,样式通过setStyle设置(确保设计器可识别),模板包含状态逻辑,冗余代码已全部移除。
业务需求深化与 Qoder 的响应:
首轮重构完成了 "合规性" 目标,但还需满足实际业务场景:① 支持 "标记为已读" 功能;② 已读通知应灰色显示;③ 点击 "全部已读" 按钮清空未读状态。我将这些需求明确告知 Qoder,并要求它结合 OOD 的状态管理机制实现。
Qoder 的响应不仅包含代码实现,还附带了 "设计思路说明",解释为何采用这种方式(体现对业务与框架结合的理解):
// Qoder第二轮迭代代码(业务功能实现)
// 1. 状态管理:使用OOD的setState同步UI(符合"数据统一"规范)
setNoticeRead(noticeId) {
// 更新数据状态
const updatedList = this.noticeList.map(item =>
item.id === noticeId ? {...item, isRead: true} : item
);
this.setState("noticeList", updatedList);
// 同步更新列表组件数据
this.listComponent.setData(updatedList);
// 调用API标记已读
ood.create("ood.APICaller").setConfig({
url: `/api/notices/${noticeId}/read`,
method: "POST"
}).request();
}
// 2. 全部已读功能
markAllRead() {
const updatedList = this.noticeList.map(item => ({...item, isRead: true}));
this.setState("noticeList", updatedList);
this.listComponent.setData(updatedList);
ood.create("ood.APICaller").setConfig({
url: "/api/notices/mark-all-read",
method: "POST"
}).request();
// 显示成功提示(使用OOD原生组件)
ood.create("ood.UI.Toast").show("全部通知已标记为已读");
}
// 3. 列表项样式适配:根据isRead状态动态调整样式
this.listComponent.setTemplate(`
<div class="notice-item" style="{{
#if
isRead}}color:
#999
;{{/if}}">
{{
#if
!isRead}}
<span class="unread-dot"></span>
{{/if}}
<span class="notice-title">{{title}}</span>
<span class="notice-time">{{createTime}}</span>
</div>
`);
设计思路说明(Qoder 附带):
1,状态更新采用setState而非直接修改数据:OOD 框架会监听setState,自动同步 UI,避免手动操作 DOM;
2,样式动态调整通过模板内style判断实现:符合 OOD"样式统一" 规范,同时确保设计器可识别状态与样式的关联;
3,API 调用使用临时 APICaller 实例:仅列表渲染需绑定数据源,标记已读为单次操作,无需长期绑定组件,更符合性能优化原则。
这一轮迭代让我意识到,Qoder 不仅能 "写代码",还能结合业务场景给出符合框架设计的思路 —— 它知道何时该用setState,何时该用临时 APICaller,这种 "理解背后逻辑" 的能力,远超简单的代码生成。
后续两轮迭代聚焦于细节优化,解决的问题更贴近实际开发中的 "规范落地":
最终,经过 4 轮迭代,Qoder 生成的代码完全符合 OOD 框架规范:① 无冗余代码,充分利用原生模块;② 遵循 "四统一" 规范,支持设计器可视化配置;③ 包含异常处理、资源清理等细节,可直接投入生产使用。整个过程耗时约 2 小时,相比我独立重构(预计 4-5 小时),效率提升超过 50%。
完成通知公告组件重构后,我进一步让 Qoder 参与 OOD 高级组件库的扩展 —— 目标是将通知公告组件抽象为可复用的 "行业组件",并指导 AI 如何从 OOD 现有组件中选择基础类,实现快速扩展。
OOD 框架的私有组件库中,已有absList(抽象列表组件)作为基础类,我需要 Qoder 将通知公告组件抽象为absList的子类,使其具备可复用性。首先,我要求 Qoder 分析absList的核心抽象方法,以及通知公告组件应如何继承和扩展:
// Qoder生成的absList抽象类分析与继承方案1
// Qoder生成的absList抽象类分析与继承方案
1. absList抽象类核心方法(OOD抽象列表组件):
- abstract getDataSourceConfig():抽象方法,子类需返回数据源配置(API地址等)
- abstract getItemTemplate():抽象方法,子类需返回列表项模板
- 已实现的通用方法:setPageSize、onPageChange(分页)、filterData(数据过滤)
2. 通知公告组件(NoticeList)继承方案:
- 继承absList,实现getDataSourceConfig和getItemTemplate抽象方法;
- 扩展"标记已读"相关方法(markRead、markAllRead),作为行业特有功能;
- 保留absList的通用分页、过滤功能,无需重复实现。
// 抽象后的组件代码(Qoder生成)
ood.Class("ood.Industry.OA.NoticeList", ["ood.absList"], {
Instance: {
// 实现抽象方法:数据源配置(子类必须实现)
getDataSourceConfig: function() {
return {
url: "/api/notices",
method: "GET",
pageParam: "page",
pageSizeParam: "pageSize"
};
},
// 实现抽象方法:列表项模板(子类必须实现)
getItemTemplate: function() {
return `
<div class="notice-item" style="{{
#if
isRead}}color:
#999
;{{/if}}">
{{
#if
!isRead}}
<span class="unread-dot"></span>
{{/if}}
<span class="notice-title">{{title}}</span>
<span class="notice-time">{{createTime}}</span>
</div>
`;
},
// 行业特有方法:标记已读(扩展absList的功能)
markRead: function(noticeId) {
// 实现逻辑(复用之前的代码,略)
},
// 行业特有方法:全部已读(扩展absList的功能)
markAllRead: function() {
// 实现逻辑(复用之前的代码,略)
}
}
});. absList抽象类核心方法(OOD抽象列表组件):- abstract getDataSourceConfig():抽象方法,子类需返回数据源配置(API地址等)- abstract getItemTemplate():抽象方法,子类需返回列表项模板- 已实现的通用方法:setPageSize、onPageChange(分页)、filterData(数据过滤)2. 通知公告组件(NoticeList)继承方案:- 继承absList,实现getDataSourceConfig和getItemTemplate抽象方法;- 扩展"标记已读"相关方法(markRead、markAllRead),作为行业特有功能;- 保留absList的通用分页、过滤功能,无需重复实现。// 抽象后的组件代码(Qoder生成)ood.Class("ood.Industry.OA.NoticeList", ["ood.absList"], {Instance: {// 实现抽象方法:数据源配置(子类必须实现)getDataSourceConfig: function() {return {url: "/api/notices",method: "GET",pageParam: "page",pageSizeParam: "pageSize"};},// 实现抽象方法:列表项模板(子类必须实现)getItemTemplate: function() {return `<div class="notice-item" style="{{#if isRead}}color:#999;{{/if}}">{{#if !isRead}}<span class="unread-dot"></span>{{/if}}<span class="notice-title">{{title}}</span><span class="notice-time">{{createTime}}</span></div>`;},// 行业特有方法:标记已读(扩展absList的功能)markRead: function(noticeId) {// 实现逻辑(复用之前的代码,略)},// 行业特有方法:全部已读(扩展absList的功能)markAllRead: function() {// 实现逻辑(复用之前的代码,略)}}});
这种抽象方案的优势在于:① 保留了 absList 的通用功能(分页、过滤),避免重复开发;② 行业特有功能(标记已读)作为扩展方法,符合 OOD 的 "扩展不修改" 原则;③ 其他 OA 行业组件(如待办列表)可基于同样的模式继承 absList,实现组件库的一致性。
为了让 Qoder 掌握 OOD 组件库的扩展逻辑,我进一步要求它:"假设需要开发 OA 行业的 ' 待办列表组件 '(TodoList),应如何选择 OOD 基础类并扩展?" 这一问题考验 Qoder 能否将通知公告组件的抽象逻辑迁移到新场景。
Qoder 给出的响应完全符合预期,它正确选择了 absList 作为基础类,并清晰区分了 "通用方法复用" 和 "行业功能扩展":
// Qoder生成的TodoList组件扩展方案
1. 基础类选择:ood.absList(与NoticeList一致,符合OA组件库一致性)
- 理由:TodoList同样是列表类组件,需要分页、过滤等通用功能,无需重新实现。
2. 抽象方法实现(必须实现的absList方法):
getDataSourceConfig: function() {
return {
url: "/api/todos",
method: "GET",
params: {
status: this.todoStatus // 待办状态过滤(复用absList的参数传递能力)
}
};
},
getItemTemplate: function() {
return `
<div class="todo-item">
<input type="checkbox" {{
#if
completed}}checked{{/if}}
onclick="this.parentComponent.markCompleted('{{id}}')">
<span class="todo-title">{{title}}</span>
<span class="todo-deadline">截止:{{deadline}}</span>
</div>
`;
}
3. 行业特有功能扩展(TodoList独有的方法):
- markCompleted(todoId):标记待办为已完成;
- filterByStatus(status):按状态过滤待办(复用absList的filterData方法,但增加业务逻辑);
- 注意:无需重复实现分页逻辑,直接使用absList的onPageChange方法。
// 核心代码示例
ood.Class("ood.Industry.OA.TodoList", ["ood.absList"], {
Instance: {
Initialize: function() {
this.constructor.upper.prototype.Initialize.call(this);
this.todoStatus = "pending"; // 默认显示"未完成"待办
},
// 实现absList抽象方法(数据源)
getDataSourceConfig: function() { /* 代码略 */ },
// 实现absList抽象方法(模板)
getItemTemplate: function() { /* 代码略 */ },
// 行业特有功能:标记已完成
markCompleted: function(todoId) {
// 实现逻辑(调用API+更新状态,类似NoticeList的markRead)
},
// 行业特有功能:按状态过滤(复用absList的filterData)
filterByStatus: function(status) {
this.todoStatus = status;
// 调用absList的filterData方法,传入状态过滤逻辑
this.filterData(item => item.status === status);
}
}
});
这一结果证明,Qoder 已掌握 OOD 组件库的扩展逻辑 —— 它知道如何根据组件的业务类型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如何区分 "必须实现的抽象方法" 和 "可扩展的行业功能",甚至能联想到通知公告组件的实现模式,确保新组件与现有组件库的一致性。这种 "迁移学习" 的能力,正是 AI 工具助力组件库扩展的核心价值。
回顾与 Qoder 的整个协作过程(OOD 框架分析→通知公告组件重构→OA 组件库扩展),我认为其价值远超 "快速生成代码",更重要的是它能与架构师保持 "架构对齐"—— 理解框架设计理念,遵循规范,甚至能将单一组件的逻辑迁移到新场景,成为真正的 "架构协作伙伴"。
不仅能读取代码,还能理解框架的设计意图(如 OOD 的 "四统一" 规范、原生模块的职责边界);
能识别 "冗余代码"(如重复实现的 bindDataSource),知道哪些功能应依赖框架原生模块,避免 "造轮子"。
从通知公告组件到待办列表组件,Qoder 能迁移抽象逻辑,保持组件库的一致性,证明其具备 "长期记忆" 而非单次生成。
面对业务需求,能结合框架规范给出最优解,而非简单堆砌代码。
基于本次实战,我总结出一套与 AI 工具(如 Qoder)的高效协作模式,可复用于 OOD 及其他框架的开发:
协作阶段 | 架构师职责 | AI 工具(Qoder)职责 | 核心目标 |
---|---|---|---|
架构沟通 | 提供框架文档、核心代码,设计验证问题 | 解析代码、标注关键方法,回答验证问题 | 让 AI 理解框架规范与设计意图 |
代码迭代 | 明确需求边界、提供反馈(指出问题 + 改进方向) | 生成代码、补充细节、优化实现 | 逐步逼近符合规范的代码 |
组件复用 | 定义组件库扩展原则,提供基础类信息 | 选择基础类、实现抽象方法、扩展行业功能 | 确保新组件与现有库一致性 |
这一模式的关键在于:架构师专注于 "定义规则和边界"(框架规范、组件库原则),AI 工具专注于 "在规则内实现细节"—— 双方各司其职,既发挥架构师的战略决策能力,又利用 AI 的高效代码生成能力。
结合与 Qoder 的实战协作,我提炼出架构师使用 AI 工具的 3 条核心最佳实践,这些实践不仅适用于 OOD 框架,也可迁移到其他技术栈:
模糊的指令只会导致 AI 生成 "能用但不符合规范" 的代码,而精准的指令应包含三要素:
// 精准指令示例(给Qoder的TodoList组件开发指令)
1. 框架规范:基于OOD框架,继承ood.absList抽象类,必须实现getDataSourceConfig和getItemTemplate;
2. 业务需求:OA待办列表,支持标记已完成、按状态过滤(待办/已完成)、截止日期显示;
3. 输出要求:包含完整组件代码+抽象方法说明+使用示例,标注哪些是absList复用的方法,哪些是扩展方法。
这种指令的优势在于:① AI 明确知道 "必须遵循什么规范",避免偏离框架;② 业务需求清晰,AI 无需猜测;③ 输出要求明确,减少后续调整成本。根据实测,包含三要素的指令可使 AI 首次生成的代码可用率从 40% 提升到 70%。
在给 AI 反馈时,避免使用 "代码不符合规范" 这类笼统描述,而应具体指出 "哪个部分不符合哪条规范,应如何修改"。例如,在通知公告组件的首轮迭代中,我给出的反馈是:
// 具体的反馈示例(而非笼统的"不符合规范")
1. 不符合OOD资源管理规范:组件销毁时未取消API请求,应在onDestroy生命周期中调用apiCaller.abort();
2. 不符合样式统一规范:未使用setStyle设置样式,应将CSS类转换为KEY:VALUE格式的styleObj;
3. 修改方向:补充onDestroy方法,将.styleSheet改为this.setStyle({...})。
这种具体的反馈能让 AI 快速定位问题并准确调整,避免反复试错。实战中,具体反馈使迭代轮次从预期的 6 轮减少到 4 轮,效率提升 33%。
当需要用 AI 扩展组件库时,应先让 AI 理解 "抽象基础类" 的设计,再进行具体组件开发。例如,在 OA 组件库扩展中,我先让 Qoder 分析 absList 的抽象方法,再开发 NoticeList 和 TodoList—— 这种 "抽象先行" 的策略确保了组件库的一致性,避免后续出现 "各组件各一套逻辑" 的混乱局面。
从与 Qoder 的实战协作来看,AI 工具正从 "代码生成器" 向 "架构协作伙伴" 演进。未来,我认为架构师与 AI 工具的协同将呈现两大趋势:
当前 Qoder 已能理解 OOD 这样的轻量级框架,未来的 AI 工具将具备更强的架构分析能力:① 能自动识别复杂架构(如微服务、DDD)的边界和依赖关系;② 能基于业务需求推荐合适的架构模式(如何时用单体、何时用微服务);③ 甚至能发现架构设计中的潜在风险(如循环依赖、性能瓶颈),给出优化建议。
随着 AI 工具的能力增强,架构师的核心工作将从 "写代码" 转向 "训练 AI":① 定义架构规范和组件库原则,让 AI 在规则内工作;② 设计 "验证问题" 和 "反馈策略",确保 AI 的输出符合预期;③ 总结行业最佳实践,将其转化为 AI 可理解的指令,实现 "一次训练,多次复用"。
与 Qoder 的实战协作让我深刻体会到:AI 工具不是架构师的 "替代品",而是 "放大器"—— 它能将架构师从繁琐的代码编写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有价值的架构设计、规范定义和组件库规划。
在 OOD 框架的协作中,Qoder 不仅帮助我高效完成了通知公告组件的重构,更重要的是,它通过 "理解 - 实现 - 扩展" 的全流程,验证了 AI 工具在架构对齐和组件库扩展中的价值。这种协作模式,正是 AI 时代架构师提升效率、保证质量的关键。
未来,随着 AI 工具的不断进化,我相信架构师与 AI 的协同将创造出更高效、更一致、更具扩展性的软件系统 —— 而架构师的核心竞争力,也将从 "会写代码" 转变为 "会用 AI 写符合架构的代码"。对于每一位架构师而言,学会与 AI 工具协作,已不再是 "选择题",而是 "必修课"。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