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美团联合发布的《2025中国餐饮连锁化发展白皮书》,中国餐饮行业持续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达到5.5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整体水平。
- 餐饮连锁化率从2021年的18%升至2024年的23%,连锁化趋势持续深化。
- 在业态结构上,小吃快餐依然占据近一半的连锁门店数量,饮品和火锅赛道则保持高速扩张。
- 头部品牌如蜜雪冰城、瑞幸咖啡、肯德基等,已经进入“万店俱乐部”,门店数量同比增长近70%。
- 从增速来看,百店以上规模品牌成为连锁化发展的新主力军,101-1000家门店规模的品牌扩张尤为迅猛。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全国餐饮收入已达 3.65万亿元,同比增长3.6%,说明行业基本盘依然稳固。可以预见,餐饮行业已经进入一个“规模化扩张 + 数字化升级”并行的新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西贝、绿茶、海底捞等连锁餐饮企业需要依靠多种管理系统来支持高速发展的业务。从ERP到OMS,从WMS到BOH,系统已经渗透到门店运营、供应链管理、财务管控和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但系统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数据割裂、流程断点、账号分散、运维复杂。
那么,头部餐饮企业到底在用哪些系统?它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又为什么会出现“系统多≠效率高”的悖论?
连锁餐饮常用的SaaS管理系统
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
- 常见产品:用友BIP、金蝶云、观麦连锁云
- 主要功能:财务核算、采购、成本控制、预算管理。
- 价值体现:保证集团层面的资金链透明,支持多门店财务结算。
WMS(仓储管理系统)
- 常见产品:标杆、巨沃、科箭
- 主要功能:原材料入库、库位管理、配送调度、盘点。
- 价值体现:优化中央厨房到门店的配送链路,降低损耗率。
OA协同系统
- 常见产品:泛微、致远、蓝凌、企业微信、钉钉
- 主要功能:流程审批、文档管理、公告通知。
- 价值体现:提升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效率,减少线下纸质流转。
费控与报销系统
- 常见产品:蓝科、易快报、每刻报销
- 主要功能:费用申请、预算控制、发票合规、报销结算。
- 价值体现:提高财务合规性,防范舞弊风险。
OMS(订单管理系统)
- 常见产品:科脉、客如云、易科订货
- 主要功能:整合堂食、外卖、自提、团餐等多渠道订单。
- 价值体现:统一订单处理,避免订单遗漏,提高客户体验。
HR人力资源系统
- 常见产品:宏景、红海云、同鑫软件
- 主要功能:招聘、排班、考勤、绩效、薪酬。
- 价值体现:缓解餐饮行业员工流动率高、用工高峰波动大的痛点。
BOH(后厨管理系统)
- 常见产品:店易开(千康BOH)、云时通、索亚BOH
- 主要功能:原料领用、菜品标准化、后厨任务分配。
- 价值体现:保持后厨运作标准,保证出品一致性。
总结: 这些系统覆盖了企业从“前端运营”到“后台管理”的全链路。但由于厂商不同、接口标准不一,餐饮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面临系统间协同不畅的问题。
为什么“系统多≠效率高”?
在调研多家连锁餐饮企业时,可以发现一些共性问题:
- 数据孤岛严重:订单系统的数据无法实时同步到ERP;WMS的库存更新延迟导致门店下单与供应链脱节。总部往往需要IT部门通过Excel导出、人工清洗来整合数据。
- 流程割裂:比如外卖订单进入OMS,但财务审核仍需在ERP中手动对账 → 库存扣减则在WMS中单独完成 → 后厨则要依赖BOH的手动录入。一个完整流程被拆散成多个环节,效率低且容易出错。
- 用户体验差:店长或区域经理需要频繁登录多个后台,切换系统处理订单、审批流程、费用报销。账号分散、界面不统一,学习成本高。
- IT和运维压力大:系统数量多,供应商不同 → 版本升级、接口维护、账号管理都很繁琐。每逢节假日高峰,还容易出现系统性能瓶颈。
案例举例: 某主打湘菜的连锁餐饮集团在全国有200多家门店,使用了8个主要系统。总部为了获取完整的“销售-库存-财务”报表,往往要等IT部门花2~3天整合。等报表出来时,很多决策时效已经错过。
趋势:从“多系统”走向“统一底座”
数字化的最终目标不是“系统数量的堆砌”,而是让系统之间形成真正的协同效应。这需要一个能够:
- 打通数据:让ERP、WMS、OMS、BOH的数据标准统一。
- 贯通流程:让采购、订单、库存、财务形成自动闭环。
- 统一入口:员工一次登录即可访问全部系统。
- 简化扩展:当业务有新需求时,可以快速开发轻量化应用,而不是再采购一个新系统。
实践路径:连锁餐饮系统集成的参考方案
集成平台作为连接各业务系统的中枢组件,实现数据、流程、权限的统一管理与自动化协同。
主数据管理(MDM)
- 建立统一的主数据模型,定义商品、门店、供应商等核心数据的标准结构。
- 支持基于事件触发或定时任务,将主数据自动分发至ERP、WMS、POS等下游系统。
- 确保各系统使用一致的数据源,提升数据质量与一致性。
流程集成与自动化
- 提供可视化流程设计工具,支持跨系统审批流、工作流、数据流的编排。
- 实现单据在系统间的自动传递与状态同步,减少人工干预。
- 例如:BOH补货申请 → 自动发起OA审批 → 审批通过后自动生成ERP采购单 → WMS同步备货信息。
- 流程执行时间可从“天”级缩短至“小时”级,错误率显著降低。
流程引擎支持实时监控,查看流程实例的实时状态、执行路径、各节点耗时。
统一身份与权限管理(IAM)
- 集成企业现有用户目录(如AD、LDAP),实现用户信息集中管理。
- 支持第三方系统角色的自动或手动同步,提供细粒度的权限配置与继承机制。
- 通过单点登录(SSO)技术,用户一次认证即可访问所有授权系统,提升安全性与操作便捷性。
多源数据集成与分析
- 支持API接口、数据库直连、SaaS系统对接等多种数据接入方式。
- 提供ETL功能,实现数据清洗、转换、关联,构建统一的数据仓库。
- 支持自助式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报表,为管理层提供实时、准确的经营洞察。
支持数据库、API、文件等跨源数据集模型配置,并直观展示数据血缘关系。
门户工作台与统一入口
- 集成各系统的关键功能模块,如待办事项、审批中心、数据看板、报表查询。
- 支持用户自定义工作台布局,按角色展示相关信息。
- 实现“一次登录,全系统访问”,减少系统切换频率,提升工作效率。
支持单点登录,打造跨系统应用统一入口与个性化工作台,实现一次登录,即可访问多个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总结与展望
在连锁餐饮行业,西贝、绿茶、海底捞等企业使用的管理系统已经非常成熟和多样。但现实告诉我们,系统多并不等于效率高。只有通过构建一个统一的数字化底座,打通数据、流程和权限,才能真正释放这些系统的价值。
集成平台解决方案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餐饮企业的选择。它帮助企业在保持现有系统投资的前提下,实现:
- 统一的数据视角,让总部实时掌握经营全貌;
- 高效的流程协同,降低人工成本和错误率;
- 灵活的扩展能力,让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更加敏捷。
未来,餐饮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菜品和服务上,更体现在数字化运营能力上。谁能率先解决“多系统割裂”的问题,谁就能在规模化扩张的赛道上走得更稳、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