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十年架构演进史:从臃肿war包到云原生,我们终于解放了!

十年架构演进史:从臃肿war包到云原生,我们终于解放了!

原创
作者头像
程序视点
发布2025-09-21 23:53:19
发布2025-09-21 23:53:19
13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程序小小事程序小小事

大家好,欢迎来到程序视点!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安戈!

前言

各位技术人,不知道你们是否和我一样,每次打开一个老项目的代码仓库,看到那些臃肿的war包和错综复杂的依赖关系,都会感到一阵窒息?

十年前,我们还在为如何打包一个完整的war包而绞尽脑汁。今天,却已经站在了云原生的浪潮之巅。

这十年间,架构演进的速度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但仔细想想,这一切变化的背后,其实都在解决同一个问题:如何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业务。

单体到微服务架构服务演化过程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样子。还记得那些年我们部署的war包吗?

所有功能模块都打包在一起,简单粗暴。开发时一个类改动就要重新打包部署,测试时一个小功能变更就要跑全量回归。

那时候的深夜加班,有多少是为了等一个漫长的构建过程?

转折发生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时代。

当用户量突破百万,我们发现单体架构就像一栋没有电梯的摩天大楼 - 你永远不知道加一层会压垮多少承重墙。

于是SOA来了,它像给大楼装上了电梯井,让各个功能模块可以独立运行。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电梯井该怎么管理?服务总线成了新的瓶颈。

2014年,Martin Fowler提出的微服务架构像一场及时雨。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小平房,有自己的门牌号,自己的水电系统。

开发团队终于可以各司其职,不用再为别人的修改买单。但很快我们发现,这些小平房多了,管理起来又成了新难题。

这就是云原生登场的时刻。

云原生不只是技术的升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当Kubernetes帮我们管理容器,当Serverless让我们不用操心服务器,我们突然意识到:原来技术演进的终极目标,是让我们忘记技术的存在

看看现在的新项目吧。开发者只需要关注业务逻辑怎么写,不用想代码放哪里,不用申请服务器资源,甚至不用考虑怎么部署。

这不正是我们十年前梦寐以求的状态吗?从war包到云原生,我们走了十年。这十年,解耦的不只是系统架构,更是开发者的思维束缚。

展望未来

未来的架构会是什么样子?也许就像现在的用电一样自然。我们不需要知道电从哪里来,只要按下开关,灯就会亮。技术终将成为真正的"水电煤",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出更多改变世界的应用。

站在这个时间点上回望,你会发现每一次架构变革,都在让技术更隐形,让业务更凸显。这大概就是技术人最大的浪漫 - 用不断演进的技术,让世界运转得更简单。

最后

现在,我们有站在了AI的起点上~

AI快速发展的时代,原有的生产方式和效率在被颠覆, 需要【有想法】且【懂得利用AI工具】的人才。

无论是GitHub Copilot,还是Cursor AI编辑器,抑或是现在最火的Claude Code,作为程序员,选一个先上车再说!

【程序视点】助力打工人减负,从不是说说而已!

如果你觉得这篇教程有帮助,别忘了【点赞+收藏+关注】三连支持!

后续安戈会持续分享更多开发工具和技巧,敬请期待!如果有其他工具需求,欢迎留言讨论~ 🚀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前言
  • 单体到微服务架构服务演化过程
  • 展望未来
  • 最后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