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二乘可以说是现代科学与工程的“隐形骨架”,几乎无处不在。比如:
笔者之前对最小二乘问题也只是一知半解,这里就详细学习总结一下。
最小二乘是一种从有误差的数据中寻找最佳拟合模型的数学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让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误差平方和”最小。
比如经典的最小二乘拟合直线的问题:给定一组有噪声的数据点,需要拟合一条直线
,那么不可能所有点都正好在一条直线上,合理的方案是找到最佳的斜率
和截距
,使得所有点到这条直线的竖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最小二乘的数学表达为:
其中:
是第
个观测的残差(residual):
是所有残差组成的向量
是待估计的参数向量
虽然定义出来了,但是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最小二乘用“平方和”而不是“绝对值和”、“四次方和”或其他方式?这背后其实有深刻的数学原理:
不过要说清楚这两点有点麻烦,我们可以先暂时通过高数知识来简单的理解。函数
是一个凸函数,所谓凸函数,直观来说就是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始终在函数图像之上,只有一个“谷底”,这个“谷底”就是全局最小值。这意味着任何局部最小值就是全局最小值,在求解优化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梯度下降等算法收敛到全局最优。
最小二乘问题可以分为线性最小二乘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来讨论。首先,我们先来讨论一个比较本质的问题,什么叫做线性?在《初等线性代数》中,线性指的是可加性和齐次性,例如一个变换
能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突然地引入数学上的定义确实有点难以理解,不过我们只需要明白,线性是一种非常优良的性质。比如说,满足线性的函数/变换显然是连续的、可导的以及光滑的,这意味着这个函数/变换不仅结构简单,也易于预测和控制。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喜欢假设问题的模型是线性的开始研究,即使真实世界的问题模型大多数是非线性的,也会通过数学方法将非线性问题转换成线性问题。因此,要研究最小二乘,首先需要理解线性最小二乘。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问题模型的线性还是非线性,是相对于待定参数
而言的,而不是已知参数
。线性最小二乘的问题模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那么,线性最小二乘的数学表达为:
其中:
:设计矩阵(
,
是数据点数,
是参数数)
:未知参数向量(
)
:观测向量(
)
数学上的概念比较抽象,这里还是结合前面最小二乘拟合直线的例子来理解。给定一组有噪声的数据点:
我们希望拟合一条直线:
其中
是斜率,
是截距。很显然,对于待定参数
和
来说,这个问题模型是线性的,需要使用线性最小二乘来估计参数。
将数据点带入这个问题模型,可得方程组:
将方程组写成矩阵形式:
令:
(
)
(
)
(
)
那么问题模型的残差就是:
线性最小二乘问题可归纳为:
先不谈如何求解最小二乘公式(2)的问题,先说说如何解决方程组(1),毕竟如果能正确求解方程组(1),那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很显然,方程组(1)就是《初等线性代数》中的线性方程组,根据《初等线性代数》中的知识,这种方程个数
比未知数多的线性方程组
是没有解的。但是,归结到具体的显式问题中来说,这个方程组应该要有解:假设所有的数据点
都没有噪声,那么选取任意
组数据即可计算出唯一解。但是真实世界的数据是有噪声的,不能这么做。
回忆《初等线性代数》中的知识,求解线性方程组
最容易理解就是矩阵求逆法,但是这个方程组
要远大于
,明显是没办法求解逆矩阵的。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这个方程组,在两边都乘以相同的矩阵
:
这个方程就是正规方程。
是方阵,在满秩的情况下可以求逆矩阵,其解为:
这个解其实就是最小二乘公式(2)的解,即最小二乘解。
为什么说上文的式(3)恰好就是式(2)的最小二乘解呢?为什么我们会知道在两边都乘以相同的矩阵
呢?这里就来推导一下。
之前已经提到过,最小二乘是“误差平方和”,是一个凸函数,可以求它的极小值。令
根据《高等数学》中的知识,要求函数的极小值,需要对
求导,并令梯度(导数)为 0:
根据矩阵微积分的知识,
的导数是
,因此:
调换位置,也就得到了正规方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对《线性代数》中的矩阵有更深刻的认识:矩阵的列向量张成了一个列空间(Column Space),由该矩阵所有列向量的线性组合所构成。而矩阵与向量相乘的结果,正是这些列向量以向量中对应分量为系数的线性组合。例如,设矩阵 A = \begin{bmatrix} \mathbf{a}_1 & \mathbf{a}_2 & \cdots & \mathbf{a}_n \end{bmatrix} \mathbf{a}_i 是列向量。对于任意向量 \mathbf{x} = \begin{bmatrix} x_1 \ x_2 \ \vdots \ x_n \end{bmatrix} ,有:
这个结果 A\mathbf{x} 显然是矩阵 A 的列向量的一个线性组合,因此它属于列空间。所以,矩阵乘以一个向量的结果,是其列向量的一个线性组合,且这个结果落在矩阵的列空间中。
那么,对于线性最小二乘问题
中来说,观测向量
会落到设计矩阵
的列空间中吗?由于噪声的存在,肯定是不行的,只能尽量寻找一个
,使得
尽量靠近
。那么什么样的
才能满足尽可能接近的要求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做正交投影。形象的解释就是,一个向量
投影平面
的影子
才是最接近
的,并且最接近的投影方式是正交投影,而这个
就是最小二乘解
。
所谓正交投影,指的是一个点向一个平面(或直线)作垂线,垂足就是投影点;也就是说,
应该垂直于
的列空间。这也意味着,
与
的每一个列向量都正交,那么就有
调换位置,同样得到正规方程:
以上推论也说明了一个原理:在欧几里得空间中,点到子空间的最短欧式距离,是通过正交投影实现的,最小二乘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