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Vibe coding来袭,等死还是重生?一份给码农们的超硬核转型指南!

Vibe coding来袭,等死还是重生?一份给码农们的超硬核转型指南!

作者头像
数智转型架构师
发布2025-11-04 12:01:08
发布2025-11-04 12:01:08
2990
举报

大家好,我是公众号【数智转型架构师】主理人,一位曾经的码农,今天咱们就聊聊“码农”这个可能是过去20年里最有“安全感”的职业。因为就像这句代码if (a > 5) then b = 1一样,输入确定,逻辑确定,输出就一定确定。我们是这个数字世界的“上帝”,用一行行精密的、可控的逻辑,构建出了支撑企业运营的各种业务系统,还有无数个电商平台、数不清的移动APP... ...

但现在,天变了。

过去,你遇到一个需求,是“思考”;现在,你遇到一个需求,是先打开Copilot或ChatGPT,“提问”。

过去,你调试一个Bug,是“单步追踪”;现在,你调试AI给的代码,是“请你再运行一遍,若发现Bug请自行修正”。

你发现AI给你的答案,这次和上次不一样。你开始基于一种“感觉”在编程——“嗯,AI这次回答的好像对了。” 这,就是“Vibe Coding”(氛围编程)。

你发现,它不再是100%的精密推导,它变成了:意图理解+规划执行,Vibe coding的来袭,对我们这群“传统码农”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它直接攻击了我们的“基本功”——对“确定性”和“精密逻辑”的掌控能力,它正在蚕食我们赖以生存的技术能力空间。

当AI能瞬间写出一个你要花半小时才能搞定的函数时;当你发现你不再是“写”代码,而是“审核”AI生成的代码时;当你的价值从“实现”变成了“提问”时……

一个灵魂拷问出现了:我们,还有什么用?

是守着自己那10年Java的“精密逻辑”,眼睁睁看着自己被“Vibe”淹没,慢慢“等死”? 还是砸碎过去的“确定性”,在“可能性”的混沌中,寻找“重生”的机会?

今天,我想给所有焦虑的“同行”们,一份“超硬核”的转型指南。

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面对焦虑的自己,我想说:别慌。你过去10年、20年积累的工程经验,非但不是包袱,反而是你在Vibe coding时代最硬的底牌!


01. 你的“确定性”经验,是Vibe的“刹车片”

我们必须先弄清一个事实:AI不等于“产品”。

Vibe coding能帮你生成一个看起来很炫的算法或函数,但它能保证这个函数在双11零点扛住每秒100万的并发吗?

不能。

AI能Vibe出一个“Hello World”,但它能Vibe出一个高可用、可观测、可扩展、低延迟的生产系统吗?即使它搞出来了,你敢用吗?

不能。

一个AI项目要真正产生价值,从模型到产品,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而这十万八千里的路,全都是Vibe coding的盲区,却是我们码农的“道场”。

  • 模型需要数据吧?数据得清洗、存储、建管道吧?(数据工程师
  • 模型要对外提供服务吧?你得写API接口、做鉴权、管用户、抗高并发吧?(后端工程师
  • 模型需要部署吧?你得用 Docker、Kubernetes (K8s) 吧?(DevOps
  • 模型的“Vibe”胡说八道(幻觉)怎么办?你是不是得在业务逻辑里加“兜底”?(资深工程师

看明白了吗?

AI负责Vibe(生成内容),而你负责Engineering(工程化)。

AI只管炫技,而你要负责落地;AI只管可能性,而你要负责确定性。

你那10年踩过的坑——如何保证系统稳定?如何处理高并发?如何做版本控制?如何写出易于维护的代码?

这些“工程纪律”,是AI最最缺乏的。

Vibe coding的时代,一个只会Vibe的“AI提示词工程师”是廉价的;而一个既懂Vibe,又懂Engineering的“AI架构师”,却是无价的。


02.重生的“新三件”

当然,光有老本行还不够。我们要“重生”,就必须先拥抱Vibe。

你不需要成为数学家,但你必须补上“新三件套”:“一个语言”、“一套概念”和“一种思维”。

1. 一个语言:Python(以及它的生态)

这一点,没得商量。

不管你是写Java的、Go的、还是JS的,Python是当今AI世界的“普通话”。所有的AI框架(TensorFlow, PyTorch)、数据处理库(Pandas, NumPy),几乎都是围绕Python建立的。

对老码农来说,学门新语言的语法,一周足矣。重点是生态。

2. 一套概念:AI/ML的”行话“

你不用会推导公式,但你必须能“行话”。

你至少要概念上理解:什么是“训练”和“推理”?什么是“监督学习”?什么是“大语言模型(LLM)”吧?

(建议:找一门吴恩达的入门课,花20小时扫盲。

3. 一种思维:掌控Vibe——从“确定性”到“可能性”

这是最难,也是“重生”的关键。

传统码农活在一个确定性的世界里,而AI活在一个可能性(概率)的世界里。你问它问题,它是在“猜”你最想听的下一个词。

这,就是“Vibe coding”的本质。

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习惯了“精确控制”的程序员非常难受。你必须调整你的思维:

  • 你的任务,不再是“编写完美的逻辑”。
  • 你的任务,是“管理好这个聪明的、但不稳定的实习生(AI)”。

你要学会:

  • “喂”它好数据:垃圾进,垃圾出。
  • “框”住它:用好的提示词引导它。
  • “检查”它:给它的输出建立一套“兜底”和“质检”逻辑。

(记住:“重生”后的你,是一个“AI驯兽师”,千万别再当一个“代码工人”。


03. 重生的硬核指南:七大黄金赛道

补齐了短板,我们往哪走?下面就是我为大家精心挑选的7条黄金赛道,与大家分享:

赛道一:AI数据工程师
  • 这是AI的“粮草官”,是所有AI项目的地基。
  • 适合谁?传统的“后端开发工程师”(特别是做过ETL的)、“DBA”或“数据仓库工程师”。
  • 如何做?
    • 如果AI模型是“猛兽”,数据就是“饲料”。你的工作就是为这头猛兽“准备高品质、源源不断的饲料”。
    • 你需要构建数据流水线,把“脏数据”清洗、转换、标注后,“喂”给大模型。
  • 重生定位:“工程 + 数据”。所以在这个赛道,你的工程经验将成为你的巨大优势。
赛道二:AI算法工程师
  • 这是最接近“炼丹”的岗位。
  • 适合谁? 数学/统计专业出身的,或者对数据和算法有浓厚兴趣的程序员。
  • 如何做?
    • 你不用发明新算法。你更像个熟练工,精通TensorFlow/PyTorch这些“工具包”。
    • 你的任务是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现成模型,用“饲料”去“喂”它,然后“调参”。
  • 重生定位:“数据 + AI”。(这条路确实需要一点数学天赋,但80%的工作是“调参”和“工程实践”,别怕。)
赛道三:AI应用开发工程师
  • 这是未来需求最大新赛道,没有之一。80%的岗位都在这。
  • 适合谁? 传统的“后端开发工程师”、“全栈工程师”或“业务开发”。你精通Java/Go/Python/JS。
  • 怎么做?
    • 你就是那个“造车”的人。或者说,AI模型是“发动机”,你负责把发动机装进车里,并造出方向盘、轮子、座椅。
    • 你的日常工作是:“调用”AI
    • 你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AI的Vibe(不确定性)封装成可靠的功能,比如,要懂如何设计Prompt模板。
  • 重生定位:“业务 + AI”。你是离业务最近的人,你的价值是:用AI解决业务问题。
赛道四:MLOps工程师
  • 这是AI时代的“新基建”岗位,技术含量高,非常“硬核”。
  • 适合谁? 传统的“运维工程师(DevOps)”、“后端架构师”。你精通Linux, K8s, Docker, CI/CD。
  • 你要做什么?
    • 你是那个“管AI工厂”的人。算法工程师“炼”出了模型,而你负责让这个模型“稳定、高效、可规模化”地跑起来。
    • MLOps = ML(机器学习) + DevOps(开发运维)
  • 重生定位:“工程 + AI”。你的价值是:把AI搞稳定,因为这是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赛道五:AI技术架构师
  • 这是AI项目的“总设计师”,资深码农的“升维”首选。
  • 适合谁? 资深的“后端架构师”、“系统架构师”或“Tech Lead”。
  • 做什么?
    • 你需要做技术选型:这个需求,是用OpenAI的API,还是自己私有化部署一个开源模型?数据存在哪?
    • 你需要设计一个“笼子”,把Vibe关进去,让它既能发挥作用,又不会跑出来搞破坏。
  • 重生定位:“架构 + AI认知”。你不需要精通“炼丹”,但你必须精通AI的能力边界和工程代价。
赛道六:AI产品经理
  • 这是AI时代的“领航员”,懂技术的码农转型PM有天然优势。
  • 适合谁? “善于沟通”的程序员、“项目经理(PM)”或“业务分析师(BA)”。
  • 你要做什么?
    • 传统的PM是定义功能,AI PM是“定义智能”。
    • 你要回答:AI的不确定性对用户体验是好事还是坏事?用户“调戏”AI怎么办?AI的幻觉(胡说八道)你要采取什么“兜底”方案?
  • 重生定位:“技术 + 业务”。你懂技术,又懂业务,所以你不会接受“让AI预测下一期彩票”这种离谱需求。
赛道七:AI技术顾问 / 讲师
  • 这是AI时代的“布道者”和“教练”。
  • 适合谁? “资深开发者”、“技术总监”或“架构师”。不仅技术好,而且特别能说、特别能写。
  • 你要做什么?
    • 现在80%的企业和80%的员工都想转型AI,但“不知道怎么转”。你的价值就是引导、教会和赋能他们。
  • 重生定位:“技术 + 影响力”。这是把你的隐性经验显性化、货币化的绝佳路径。

04. 写在最后:Vibe已至,你选哪条路?

在汽车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全世界最焦虑的,是那些马车夫。

有的马车夫选择抵制,天天堵在汽车工厂门口,说这玩意不安全、污染环境。——选择这么做的人,其实是选择了“等死”。

有的马车夫,他看到了汽车“跑得快、拉得多”这个本质。 于是,他卖掉了马,去考了驾照。他成了第一代汽车司机。 后来,他发现光开车不行,他还得懂点维修(MLOps)。 再后来,他还设计了公交路线(AI架构师)。最后,他开了个出租车公司(AI产品经理)。——选择这么做的人,才是“重生”。因为他们看到危机的同时,也看到了新的机会!

Vibe coding就是那辆汽车。我们,就是那些马车夫。我们改如何选择?

我在我的内训课上经常说,未来淘汰你的不是AI,而是学会用AI工作的人,同样,AI不是来消灭程序员的,它是来消灭那些拒绝学习、只会重复劳动、死守“确定性”的程序员的。

你过去的经验,是你最大的财富。现在,你需要做的是:抓紧去考一张AI时代的“驾照”。

未来的世界,不需要“只会写代码”的码农,也不需要“只会聊概念”的AI专家。未来需要的,是“既懂业务、又懂工程(确定性)、还会驾驭Vibe(可能性)”的超级个体。

而你,我的“码农”同行们,天生就站在这个“超级个体”的起跑线上。

Vibe coding 已经来袭,是“等死”还是“重生”,这张硬核指南,就是你的“重生”导航图。


今日互动:

看完了这7条“重生”黄金赛道,你觉得哪一条最适合你?

对于Vibe coding,你现在是焦虑观望,正在学习,还是已经开始驾驭了?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或困惑。

如果觉得这篇“硬核指南”击中了你的“痛处”,恳请你点个【赞】,并【转发】给你身边每一位正在焦虑的同行朋友们。

本公众号聚焦实战,拆解最新的AI工具与商业案例。不讲空话,直接讲透如何解决实际业务问题、驱动公司业务成长。我们的目标:让您读到的每一次思考、每一个案例,都能带来启发,拿来就能用。若您有意进一步探讨相关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以便我们更充分地沟通学习,一起提升!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11-0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数智转型架构师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01. 你的“确定性”经验,是Vibe的“刹车片”
  • 02.重生的“新三件”
  • 03. 重生的硬核指南:七大黄金赛道
  • 补齐了短板,我们往哪走?下面就是我为大家精心挑选的7条黄金赛道,与大家分享:
    • 赛道一:AI数据工程师
    • 赛道二:AI算法工程师
    • 赛道三:AI应用开发工程师
    • 赛道四:MLOps工程师
    • 赛道五:AI技术架构师
    • 赛道六:AI产品经理
    • 赛道七:AI技术顾问 / 讲师
  • 04. 写在最后:Vibe已至,你选哪条路?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