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t 浏览器体验
👉 划线高亮 观点批注
在 Discord 社区 接到体验 Comet 浏览器的任务,起初并不清楚 Comet 是什么,搜索了解后也不以为然,AI 浏览器似乎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半年前阿里旗下的 夸克浏览器,就率先喊出了AI浏览器的口号,实际使用下来和网页版的AI对话工具,并无二异。
Comet 是一款浏览器 AI 工具,可以智能搜索、摘要网页、提问并做个人知识管理,适合技术学习、行业情报、工作流优化等场景。
夸克AI浏览器与Comet浏览器在自动化和AI能力上有显著差异。Comet着重自动化操作与AI智能体(Agent)深度集成,支持跨网站任务自动执行与复杂流程控制;而夸克主打信息检索、内容生成和多模态服务,在AI能力的广度和深度集成不同于Comet。
能力 | 夸克AI浏览器 | Comet浏览器 |
|---|---|---|
自动化类型 | 信息检索、内容生成自动化 | 浏览器端操作与任务自动化 |
核心AI引擎 | 通义多模态大模型 | Perplexity LLM+Agent引擎 |
面向场景 | 检索、写作、图片/PPT生成 | 跨网页深度流程、RPA、自动控制 |
操作方式 | 结构化输入、专家模式 | 自然语言指令、细粒度授权 |
特色功能 | 专家信息保障、极简体验 | 页面级自动化、任务串联控制 |
自动流程灵活性 | 有限(主要为内容层) | 极高(可控页面任意元素) |
Comet在自动化和AI智能体层面优势明显,适合有自动化操作和高效流程需求的场景;夸克更适合信息检索、内容创作和多模态集成类任务。
Note
因此 Comet 是更类似前段时间火爆的 Manus 自动化工具,差异点是 Manus 作为独立的APP,基于后端Agent工具实现互联网信息检索、加工,而Comet 本身就是浏览器,Agent可以基于浏览器本身做信息加工、自动化操作,具备很强的自动化能力。
市面上AI工具,零零星星都接触过,Comet 初体验,并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持续使用下来,叠加浏览器的基础场景,由衷的感受到:或许未来使用浏览器也要交订阅费了。
核心一点是记忆,尽管现在还没做到,但随着交互变多,总有一瞬间会觉得它比其他AI对话工具更特别,当浏览器掌握用户对话和使用习惯的记忆之后,辅助以Agent自动化能力,未来有潜力成为人机交互的第一界面,学习探索、行程安排、比价购物,这是早期对话工具远做不到的。
停下来一想:好像很久没打开,单纯的AI对话工具了,除了带着问题要使用DeepResearch时会打开。
那么 Comet 怎么用呢?
如果习惯AI网页对话,那么默认的首页将直接满足需求,类似其他AI工具,可以直接提问。

支持选择不同后端模型来加工检索源数据,可以把这个界面理解成原生RAG交互。
前面提到,Comet 本身定位是 Agent 工具流,类似 Manus,因此非常方便用来做一些定期信息源检索工作,它会拉取全网最新信息,并按要求做数据加工。

每当遇到一篇好文章,不忍卒读之余还想提炼一些关键信息让自己有所收获,这时候就可以在调出侧边AI助手,不论是全文要点总结、还是出一组测试题,或者闪记卡,通过交互的方式,让读者记住更多关键信息。

通过邀请链接[1] ,访问后注册账号,官方说能免费获得1个月Pro权限,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没有后面介绍另外一种方法,本来就是薅羊毛,没薅到也不要生气哈。
下载 Comet 过程中通常会遇到额外网络问题,为方便大家测试,提前放在国内网盘里[2],需要的自取。
安装后,登录账号,就可以测试了。
如果Pro 权限官方没有兑现,可以在闲鱼上找个代工,一杯奶茶的钱,兑换1年的Pro权限。

最后想说的是:AI对话工具已经并不稀奇,Comet 的出现也绝不是把Claude搬到浏览器上这么简单,Agent应用的呼声甚嚣尘上,Comet 就是一个很好的工程实践案例。
我们可以一起,拭目以待!
#Comet浏览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