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我,获取更多企业级架构和AI实践与落地的深度指南。
大家好,我是Kenyon,一名在技术领域摸爬滚打快20年的技术老兵。之前跟大家分享过《DevOps平台的架构设计》和《大数据架构的设计》,这次我想跟大家聊一聊互联网公司基础架构的设计与搭建:我们如何构建一套既稳定可靠又能支撑未来业务增长的基础架构?是否一开始就需要像大公司那样采用微服务、K8s、服务网格这些高大上的技术栈?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作为一名在多家互联网公司负责过基础架构的技术专家,我见过太多团队因为架构设计不当,导致后期业务的发展受阻、系统的稳定性差,甚至不得不进行痛苦的重构。今天,就跟大家仔细地探讨一下互联网公司基础架构的设计与搭建之道。
核心观点:架构没有银弹,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互联网公司的基础架构应该根据业务的规模、团队的能力和发展的阶段,根据不同阶段而采用渐进式演进的一个过程。
在开始讨论具体的架构组件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基础架构设计的核心原则。这些原则将指导我们在不同阶段做出合理的架构决策。
基础架构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支撑业务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我还是强调那句:"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脱离业务需求的架构设计,再先进也没有意义。
我曾经见过一个创业公司,研发团队只有10个人左右,却盲目地模仿大厂去搭建了完整的微服务架构,结果一个人要负责好几个微服务,开发时要在不同的项目之间切来切去,导致开发效率反而变低了,同时运维成本也响应变高,最终不得不简化架构。
实践原则:
互联网的业务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用户量和业务量的快速增长。所以系统的基础架构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随着业务的增长快速且平滑的进行扩容和扩展,否则就很容易错失了发展的机会了。
扩展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体验和公司的声誉。一次重大的系统故障,可能会导致大量用户流失、品牌受损,甚至是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要时刻地保持着对线上故障的敬畏之心。
保障稳定性的关键措施:
随着数据泄露事件的频发和隐私保护法规逐渐的完善,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基础架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安全架构参考要点:
不管做任何的技术决策都需要考虑其成本和效益。特别是对于创业公司和成长型公司,一般都是资源比较有限,更需要在技术投入和业务回报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成本控制参考策略:
由于不同的公司规模和其业务的特点,基础架构的组件会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和组合。不过一般大部分的互联网基础架构通常都会包含以下核心组件:
网络架构是整个基础架构的骨架,它基本决定了各个组件之间的通信方式和数据的流向。
核心组成部分:
架构演进的示例:
计算资源管理是指对系统中的计算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调度和监控,以确保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选择合适的计算资源管理方式对系统性能和运维效率至关重要。
主要方案对比:
方案 | 优势 | 劣势 | 适用场景 |
|---|---|---|---|
物理服务器 | 性能好,稳定性高 | 成本高,灵活性差 | 高性能计算,特殊硬件需求 |
虚拟机 | 资源隔离,灵活性好 | 资源开销大,启动慢 | 传统应用,混合云场景 |
容器 | 轻量级,快速启动 | 需要额外的编排工具 | 微服务,持续集成/部署 |
Serverless | 按需付费,无需管理基础设施 | 有使用限制,成本不确定性 | 事件驱动型应用,流量波动大的场景 |
实践建议:
存储系统负责数据的持久化保存,是业务连续性的重要保障。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存储方案。
存储类型与选择:
存储架构设计原则:
消息队列是构建异步架构的重要组件,它可以解耦系统组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弹性。
主要功能:
常用消息队列对比:
消息队列 | 特点 | 适用场景 |
|---|---|---|
RabbitMQ | 成熟稳定,功能丰富 | 企业级应用,复杂路由场景 |
Kafka | 高吞吐量,持久化 | 日志收集,流处理 |
RocketMQ | 高可靠,低延迟 | 金融级应用,交易系统 |
Redis | 简单轻量,内存存储 | 实时性要求高的短消息 |
缓存是提高系统性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非常显著地减少数据库压力,提升用户的体验。
缓存策略:
常用缓存技术:
监控与日志系统是保障系统稳定性的眼睛和耳朵,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定位问题。
监控系统组件:
日志系统架构:
安全架构应该贯穿整个基础架构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而不是事后添加的功能。
关键安全组件:
互联网公司的基础架构肯定是不会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业务发展而不断的演进。下面我将介绍一个典型的架构演进路径:
初创期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快速验证业务的模式是否可行,基础架构应该做到简单而实用,避免过度的设计。
典型特征:
建议架构:
技术栈选择:
随着业务的发展,用户量和订单量也会随之增长,基础架构也需要想办法去提升系统的扩展性和稳定性,支持业务的快速发展。
典型挑战:
架构升级重点:
完整内容已在公众号六边形架构最新文章中更新
进入成熟期后,企业通常要面临更大的业务规模和更复杂的业务需求,基础架构就需要变得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以支持业务的更大范围大扩张。
典型特征:
架构优化重点:
完整内容已在公众号六边形架构最新文章中更新
在我负责过的多个基础架构项目中,总结了一些实战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完整内容已在公众号六边形架构最新文章中更新
互联网公司的基础架构设计和搭建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持续投入的过程,需要根据业务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团队的能力进行合理规划和演进。
给不同阶段企业的行动建议:
完整内容已在公众号六边形架构最新文章中更新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基础架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随着业务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最重要的是保持架构的灵活性和可演进性,能够根据业务变化快速调整。记住,最好的架构不是最先进的,而是最适合当前业务需求和团队能力的。
在架构设计和演进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对业务的敏感度,将技术与业务进行紧密的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基础架构的价值,有效地支撑业务的持续增长。
互动话题:你所在的公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在基础架构方面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解决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
Kenyon,资深软件架构师,15年的软件开发和技术管理经验,从程序员做到企业技术高管。多年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软件架构设计经验,善于帮助企业构建高质量、可维护的软件系统,目前专注架构设计、AI技术应用和落地;全网统一名称“六边形架构“,欢迎关注交流。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授权,如果觉得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转发三连支持!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