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分类:A类(大型),B类(中型),C类(小型),D类(组播),E类(保留地址 – 研究时使用)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28 64 32 16 8 4 2 1
IP地址在计算机中是由4字节及32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将其用4个十进制数表示,每个十进制数由小数点分开以表示不同字节数的大小。因为每个十进制数是由一字节及8位二进制数表示。所以每个十进制数的表示范围是0—255。需要声明的是将IP地址由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并不改变数的大小,只是改变数的表示形式,两者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都是一样的,及32个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只是二进制书写比较麻烦,也不易于记忆,所以将其转换成十进制数。
上一篇说了一下浏览器发起http请求后的大致流程,数据报如何进行层层封装之后发出去,以及接收到数据报之后如何进行解析。
1&1 = 1; 1&0 = 0; 0&1 = 0; 0&0 = 0,即只有两者都为1时结果才为1,反之为0。
大学里学的子网掩码的概念都已经生疏了,昨天在工作中又一次接触到了这个概念,便做个整理备忘。
计算机网络中最基础的协议之一就是 TCP/IP 协议,今天复习一下关于 IP 地址的一些东西。大型网络都是基于 TCP/IP 的思路来设计的,就是由一些小的子网,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大的网络。这里的子网可以理解 为用集线器连接起来的几台计算机,我们将它看作一个单位,称为子网。 将子网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网络。
1.92.168.1.0/24 使用掩码255.255.255.240 划分子网,其子网数为( ),每个子网内可用主机地址数为( )
计算出192.168.1.28/26的子网掩码、子网数、可用主机数、网关、广播地址。
IP地址(IPV4)由32位正整数来表示,IP地址在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的方式处理,但为了方便记忆采用点十进制的标记方式(8位为一组,分四组,每一组都转换为十进制)如下:
IP地址分为五类,A类保留给政府机构,B类分配给中等规模的公司,C类分配给任何需要的人,D类用于组播,E类用于实验,各类可容纳的地址数目不同。
0. 前言 对我个人来说,本科的时候,除去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堪称复习难度最大的一门课,其中无穷无尽的 IP 地址的计算、子网划分、路由转发简直就是梦靥。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其实真的不难,只不过
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应用层和传输层的相关概念和原理,了解了进程之间如何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我们知道,传输层的头部包含了进程所使用的端口信息,这是为了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传递到目标进程。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网络层的IP协议,以了解主机之间如何进行通信。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 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用户或者内部网络管理员作为对所有计算机作中央管理的手段,在RFC 2131中有详细的描述。DHCP有3个端口,其中UDP67和UDP68为正常的DHCP服务端口,分别作为DHCP Server和DHCP Client的服务端口;546号端口用于DHCPv6 Client,而不用于DHCPv4,是为DHCP failover服务,这是需要特别开启的服务,DHCP failover是用来做“双机热备”的。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首先要铺垫一些基础知识,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IP地址就是给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或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注意,每个IP地址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人的身份证号码一样。 而IP地址又分为A类、B类、C类、D类和E类地址,其中我们常用的是A、B、C三类,它们是单播地址(一对一通信),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第一个字段是网络号,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第二个字段是主机号,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对主机或路由器来说,IP地址都是32位的二进制代码。为了提高可读性,我们常常把32位的IP地址每个8位插入一个空格(但在机器中没有这样的空格,这样只是为了人们方便记忆),这样一个32位的IP地址就被分成了四个大段,每一段由8位为进制数表示,为了方便记忆(二进制数不好记),我们把这四段二进制分别转换成十进制数,并用点隔开,称其为点分十进制记法,举个例子 (注: 2^0=1 2^1=2 2^2=4 2^3=8 2^4=16 2^5=32 2^6=64 2^7=128)
并非所有网络都需要子网,这意味着网络可使用默认子网掩码。这相当于说IP地址不包含子网地址。下表列出了A类、B类和C类网络的默认子网掩码。
这是在做网络题时总结的一些经验和见解,略显粗糙,主要是记一下常用的ABC3类地址和相关的子网号,主机号的计算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正是因为有了IP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因此,IP协议也可以叫做“因特网协议”。
本次我将从以下5个方面介绍IP地址(由于篇幅的问题,本篇我只介绍分类编址,无分类编址将在下一篇介绍)
经过子网划分的描述,现在介绍 7个特殊的I P地址,如图3 - 9所示。在这个图中, 0表示所有的比特位全为0;- 1表示所有的比特位全为 1;n e t i d、s u b n e t i d和h o s t i d分别表示不为全0或全1的对应字段。子网号栏为空表示该地址没有进行子网划分。
A 类IP地址:一个 A 类地址由1 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形成 B 类 IP地址:一个B类地址由2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字节的主机地址形成 C 类 IP 地址:一个C 类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形成
我们创建子网的时候,一定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创建的,这个要求就是我们实际的网络需求。一般我们按如下步骤来明确我们的网络需求:
当前使用的IP地址有4个字节(32)组成,即IPV4编码方式。每个IP地址包换两部分:网络号和主机号。当分配给主机号的二进制位越多,则能标识的主机数就越多,相应地能标识的网络数就越少,反之亦然。
这其中除了段0和段127之外,还有一些IP地址因为有其他的用途,是不可以用作普通IP的。还有一部分被用作私有IP地址。
去掉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即为可用地址。 一、IP地址:(32位,4字节) 逻辑地址,也就是IP网络地址。采用的是“网络地址+主机地址”(网络号 + 主机号)的形式表示的,4字节,以 . 分隔,用十进制
0.0.0.0 是一个特殊的 IPv4 地址, 那个作为源地址使用, 表示”在本网络上的本主机”, 封装有 DHCP Discovery 报文的 IP 分组源地址使用 0.0.0.0
头部是可变长的,20字节的固定长度+ 选项部分 IP数据报的载荷部分(body): 也就是数据部分。 16bit identifier: id表示 ; flgs ;fragment offset; 中间这三个字段是分片用的 ttl(time to live):最大剩余段数,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减一。 upper layer :将载荷部分交给上层的哪个协议(TCP/) Internet CheckSum : 校验和 ,校验数据报的头部 Options 经过路由器的时候,交换节点会将option打在ip之中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网际协议地址,常读写为IP,有IPV4,IPV6(现在的主流依然是IPv4)所有的IP地址都由国际组织NIC(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负责统一分配,目前全世界共有三个这样的网络信息中心。 InterNIC:负责美国及其他地区。 ENIC:负责欧洲地区。 APNIC:负责亚太地区——-我国申请IP地址要通过APNIC,APNIC的总部设在日本东京大学。申请时要考虑申请哪一类的IP地址,然后向国内的代理机构提出。 作用:网络层内容,为互联网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这个地址在同一个网络内必须是唯一的,使得主机之间有序及有目的通信。 类比:IP地址类似于人名—-人的名字是由姓+名组成,IP地址是由网络号+主机号组成的。
TCP/IP网间网技术产生于大型主流机环境中,它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当初的设计者们始料未及的。网间网规模的迅速扩展对IP地址模式的威胁并不是它不能保证主机地址的唯一性,而是会带来两方面的负担:第一,巨大的网络地址管理开销;第二,网关寻径急剧膨胀。其中第二点尤为突出,寻径表的膨胀不仅会降低网关寻径效率(甚至可能使寻径表溢出,从而造成寻径故障),更重要的是将增加内外部路径刷新时的开销,从而加重网络负担。
IP地址 是逻辑地址 用来确定一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或者一个设备 两台主机通信,必须要有IP地址,32位二进制数,为了便于记忆,转换成10进制数,如 192.168.1.1 ,并且用点号分割,也称为点分十进制数 ---- 进制转换:二进制可以转10进制,10进制也能转二进制 第一种:余数定理 用168来除以2,等于为84,那么84显然可以被2整除,所以余数为0 再除以2,等于42,也可以整除,余数为0 再除以2,等于21,不可以被整除,那余数为1,21-1=20吧 那就20除以2,等于10,
大刘的电脑 A 和小美的电脑 B 可以通过网线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网络。A 发出来数据,B 都能接收到。反之 A 可以接收 B 发出来的所有数据。
IPV4的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由网络ID和主机ID两部分组成,用来在网络中唯一的标识一台计算机。IP地址通常用四组3位的十进制数表示,中间用.分割,例如:192.168.0.1。
有的说英语,有的说中文,有的说德语,说同一种语言的人可以交流,不同的语言之间就不行了
上一篇了解了IP协议的各个字段的作用,以及提到了特别重要IP地址,在网络世界中作为通信识别的唯一寻址信息,让两台终端通信知道如何去跟回,其实网络世界更像我们现实世界的缩影,很多能在现实中找到相似的影子,特别在于寄信件的时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地址信息,这个能是去往目的地的关键信息,现实中通过各个省份、城市、区县、区域来定位到具体位置,并且,这个地址是唯一的,不能出现重复,否则信件就不知道如何发送了,而在TCP/IP通信的网络世界中,为了保证正常通信,也是一样,需要有一个唯一并且能够寻址功能定位到目的地在哪的地址信息,这就是IP地址,所以每个设备都需要正确的IP地址,否则无法实现正常的通信,那它在网络世界中如何表示的呢?怎么去保证唯一性呢?
前文我们已经为容器替换了新的根文件系统,但是由于我们启动容器的时候是在一个新的网络命名空间,目前的容器还不能访问外部网络,我们需要在这一节,让容器能够访问外部网络,并且能够实现同一个主机上的容器能够网络互通。
事出有因,前段时间老大让小姐姐在测试环境搭建一个ELK。我说我搭好了,但Kibana端口不知为啥没暴露出去,其他机子访问不了我的Kibana但确可以ping通这台机子...一个小伙伴马上用netstat命令确定到我把Kibana IP绑到127.0.0.1上了,然后我就收到了组内一堆 “ ..... ” 的回复。。
前段时间,有读者希望我写一篇关于 IP 分类地址、子网划分等的文章,他反馈常常混淆,摸不着头脑。
1. 版本(4位) 2. 首部长度(4位) 单位4字节,为什么? 3. 区分服务(8位) 以前叫做服务类型,说明此IP数据报对路由器的要求,但很少使用。最后两位为ECN,由RFC 3168规定,是路由器对接收计算机的显式拥塞通告。 4. 总长度(16位)。 单位为字节,死亡之ping,ping –l命令。 5. 标识(16位)、6.标志(3位)、7.片偏移(13位) 这3个字段用于分片与还原。MTU(最大传输单元):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如果IP数据报超过此值,则需要分片,分片可以发生在发送计算机,也可以发生在路由器,在最终的接收机还原。 分片只分数据部分。 标识:每发送一个IP数据报就加1,若干分片的此字段相同,可以知道属于同一IP数据报。 标志:左边一位未用,中间一位DF(1:不能分片,0:能分片),右边一位MF**(1:后面还有分片,0:后面没有分片了,这是最后一片)。** 片偏移:指明分片在原IP数据报中的位置。单位是8字节,为什么? 例子:原数据报20+3980字节。
一、常用设备简介 1.中继器 网络物理层的连接设备,本质上是一个信号的放大器 2.集线器 本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但只有一条信道,容易引发信号冲突 解决方式:IBM令盘环技术、CSMA/CD-带冲突检测的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技术。但网络速率都不高 3.网桥/桥接器 较前两种设备增加了多信道的功能,在内部通过ARP地址解析协议获得并更新ARP列表/MAC地址表,得到端口号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4.交换机 由于网桥的路径需
网络位占8位,主机位占24位,且以“0”开头的 范围为:0 0000000——》0 1111111 因为0000 0000 为“本地网络”,0 1111111为127开头的地址,属于本地软件回环地址,所以这两个地址不能进行使用 A类地址能够使用的网络号的数量为:(2^7-2)个,范围为1.0.0.0—126.255.255.255
1991年8月6日,在瑞士日内瓦的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的英国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正式提出了World Wide Web,也就是如今我们非常熟悉的www。
首先发送一个TTL为1的UDP探测报文,源IP是本地,目的IP比如是114.114.114.114
子网划分在网络中是一个重点,作为一名网络工程师必须学会,子网划分共有三种方法,在此重点讲述第一种方法,剩余的两种方法略作介绍。
IP地址:是网络层的概念,IP地址长度为32位,分为四个8位,用点分十进制来表示,每部分范围0~255(0~255 . 0~255 . 0~255 . 0~255)。一个可有2的32次方个IP地址。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