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eezerFaceNet: Reducing a Small Face Recognition CNN Even More Via Filter Pruning
一直以来,关于AI技术和AI伦理的争辩从未停止,这也是不断有“技术向善”诉求表达出来的社会现实背景。
起步阶段(1950s-1980s),这一阶段的人脸识别只是作为一般性的模式识别问题来研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也是基于人脸几何结构特征的方法。
这家为47家美国最大的警察机构提供摄像设备及软件的公司,这一次竟然割爱,主动放弃了人脸识别这一在安防领域颇具潜力的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从静态人脸识别局限性的提出,对动态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了探讨,介绍其研究背景,工作原理,结果分析,给出了在生活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存在的难题,发展趋势以及在人工智能化潮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A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AI技术应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而人脸识别也成为了最常见的技术应用之一,住酒店、坐飞机高铁、使用政务便民服务等场景中,都可以见到人脸识别的应用。 然而,在新技术带来方便的同时,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不法分子开始利用AI深度伪造技术伪造视频进行传播,扰乱社会秩序;一些地方出现利用伪造视频、假体面具等攻击人脸识别技术的案例。 为把握当前世界网络传播与新技术融合发展方向,积极营造网信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在互联网信息行业发展和治理方面的应用,腾讯联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
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内的布局可以说是畅行无阻,当然这里的人民已经习惯于公权力的监控,李彦宏也说了,“中国人对隐私没有那么敏感”。
近两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引发的数据隐私问题一直备受公众讨伐。仅就2019年而言,全球范围内人脸识别技术使用相关的案件便层出不穷:瑞典数据保护机构(DPA)因当地一所高中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来记录学生出席情况开出金额20万瑞典克朗(约人民币14.6万元)的罚单;美国四个城市相继禁止政府部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微软公司疑似因隐私保护和授权瑕疵方面的原因删除了曾为全球最大的人脸识别数据库MS Celeb;Facebook因人脸识别功能或面临着可高达350亿美元的集体索赔;我国AI换脸软件ZAO因涉嫌侵犯隐私被工信部约谈整改...... 而近两个月,由于BLM运动的影响,人脸识别更是被推至风口浪尖,随着这项技术下沉到各个领域遍地开花,最终到达了一个需要法律深度介入的十字路口。
新年伊始,关心国外动态的同学一定清楚,现在全美最关心的可不是什么新冠疫情,而是全国各地到处在发生的各种歧视黑人的种族歧视游行,尤其是不断有白人警察恶意对待黑人群众的新闻爆出,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不,又有人翻出一起去年发生的案件,但这次被指责的除了白人警察却牵扯上了人脸识别功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案件发生在去年1月,在美国新泽西州伍德布里奇市的一个名为汉普顿的酒店,酒店人员向警方报案,声称有人在酒店礼品店偷了糖果和其他零食。待警方赶到后,嫌疑人提供了一张驾照作为身份证明。 可以清
https://cloud.tencent.com/act/event/iaidemo
今天,也就是 2017 年 9 月 11 日,小米发布了两款手机产品 Note 3 和 MIX 2, 其中,Note 3推出了一项新功能,人脸解锁。 以后,请忘掉密码,忘掉指纹,欢迎走进看脸的时代。 首先,来看看小米 MIX 2 和 Note 3: 小米 Note 3 其实就是大屏版的小米 6,屏幕尺寸升级为 5.5 英寸,处理器则降级为高通骁龙 660 。后置摄像头的配置与小米 6 相同,依旧是 1200 万像素的广角镜头 + 1200 万像素的长焦镜头,前置摄像头则升级到了 1600 万像素,2μm
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发布一份全球人脸识别市场报告,预计2019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为32亿美元,2024年将增长至7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6%。
智能门锁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一方面,舆论鼓吹“百亿市场”潜力巨大,外加资本青睐不断加码;另一方面,经销商大呼不好卖,产品销量终归“雷声大雨点小”。
受弗洛伊德事件影响,6月10日,美国科技巨头IBM宣布正式放弃人脸识别技术,紧接着第二天,亚马逊表示停止对警方提供面部识别技术。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在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当前比较热门的AI人脸识别诈骗、声纹识别欺骗等。
不久前,一则新闻引起巨大震动,三年前弑母案中的嫌疑人吴谢宇在重庆江北机场被抓,有人透露吴谢宇进入机场不到十分钟,警察便找到了他。这场所谓的“完美犯罪”是否完美我们不敢妄下论断,但是带领我们抓捕嫌疑人、走进真相的“天眼系统”,或许并不全是完美。
智能核心是对认知能力的升级革命,从感知、认知到决策执行,目前基础理论层、技术层的发展已经达到认知层面的建模与分析,应用层则体现为利用智能技术解决各种多模态目标识别的速度和精度,本文整理了目前市场上智能识别领域的典型应用进展及部分厂商。
说起产品,很多技术人都爱恨交织。明明是相依为命的关系,却总是因为“需求”而忍不住mmp。
刚刚,清华大学的一条重大发现,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漏洞,“ 15分钟解锁19个陌生智能国产手机 ”的事件,引发无数网友关注。
事实上,从去年十二月开始,新型冠状病毒事件导致的一个重要产业缺口就是口罩,此前文摘菌也对口罩的来源和去处进行了报道,口罩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物件已是不争事实。
【新智元导读】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创业创新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基于与高校实验室紧密的合作,商汤走出了一条自主研究核心算法的道路,连续在ImageNet等国际大赛上刷新图像识别准确率新高。他们打造了1207层神经网络,提出被认为是行业标准方案的106个标注点人脸识别。人脸识别准度到达99%后,技术上还有哪些难点?如何看待深度学习的“深度”问题?商业模式和落地方向上,商汤有哪些不一样?新智元专访商汤科技CEO徐立,为你解开疑惑。 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浪潮中,计算机视觉技术(CV)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火热的方向,呈遍地开花
苹果一改传统,以新闻稿和网络商店更新的方式推出了春季新品。此次新品发布的方式虽为低调,但新品质量可一点都不含糊,大红色的iPhone7/plus、采用视网膜显示屏的9.7英寸的iPad,难道你就不心动
一分钟AI 北京市首个自动驾驶车辆封闭测试场正式启用!落户海淀。百度、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恒润经纬、禾多科技等正式启动在海淀基地内的研发测试。 Uber与Waymo握手言和:后者获赔2.45亿美元股
春风瑟瑟,华夏大地一片复苏。 尽管还在疫情之中,但春天已经逐渐出现生机,复工已经一个多月,复学也近在眼前,每天坐地铁上班的小E,已经找不到座位了,甚至去商场吃饭,也需要等位一个多小时…… 虽然中国哪里都是人山人海,但国外总感染人数已经超过50万了,这可让游学在外的留学生吓坏了,他们四处劝告放飞自我的歪果仁带口罩,在朋友圈宣传、出门派口罩、甚至微信头像也不放过…… 小E的留学生朋友,纷纷求会P图的小姐姐帮忙给微信头像P上口罩,但小姐姐拼尽全力,极限也只是10分钟P一张头像,根本应付不了姐妹们迫切的需求,
一直以来,大家都在盛传深度学习是工程师的风口,但是对于深度学习和行业的联系却很少被提及。
AI科技评论按:21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百度以人脸识别技术获得提名。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林元庆会后举行了一场媒体沟通会,详细阐述了百度在人工智能,特别是人脸识别方面的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并透露了百度国家级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部分计划。雷锋网对沟通会内容进行了整理。 百度人脸识别获评MIT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科技,林元庆面对媒体的开场演讲: 其实人脸识别在2016年还是非常突破性的,中国有很多公司,包括百度,也花了非常大的研发的力量和市场推广在人脸识别上面。2016年我们看到技术报
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而计算机视觉是这个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在有着“AI黄埔军校”之称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了12年计算机视觉的危夷晨如今是旷视科技上海研究院负责人,且听他详尽阐述如何用数据科学实现计算机视觉的应用。
提到国产化, 我们总能看到一些耀眼与刺眼的存在! 前段时间有一则报道,记忆犹新: “东欧土地上骤然开启的冲突,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限制风潮,比如开源软件限制开发者访问。” 在近些年的国际风云变幻中,“卡脖子”事件频频发生,国内众多行业、企业面临的各种“限制”早也屡见不鲜。 而近日某设计软件突然禁用中国某企业的行为不仅引起了众多企业的担忧,也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国产软件自主可控的审视与讨论。 01 软件应用国产化,中国AI有底气 众所周知,“缺芯少魂”一直是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长期面临的心头之痛。 然而
近日,由雷锋网 & AI 掘金志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峰会,在杭州正式召开。
「人工智能也许会是人类的终结者」,闻名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生前曾对人工智能技术抱有十分警惕的态度。
1.谷歌机器人联合创始人离职,加盟丰田实验室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大会上宣布,谷歌机器人联合创始人James Kuffner辞职,加入丰田公司新成立的人工智能研究实
来源:知乎本文约5400字,建议阅读10分钟本文简要概述在当前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如何在信贷风控场景下的常见应用。 似乎一夜之间,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在对外的宣传稿中都会提及自己使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一时间成为了近几年来最炙手可热的名词,不谈机器学习、大数据似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高新技术的了。 百度搜索指数:机器学习 百度搜索指数:大数据 上图来自最近7年来这两个词的百度搜索指数,可以看到从2013年开始一直在稳步攀升,在2017年的时候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这些都与我们的感知类同。 机器学习与人
编辑导语 智齿客服:智能客服的改造者; 时代拓灵孙学京:VR再好,也需要声音来衬托; TuSDK:刷脸时代来临,人脸识别先行; TalkingData 联合 Kochava发布移动广告监测国际版SDK
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法律挑战,包括刑事责任、隐私权保护以及就业问题。作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给现有的法律体系带来了不少挑战。对于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应该加强法律研究,对现有法律体系进行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要提高公众对于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的认识,加强法治教育,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以保障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除了早已使用多年的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近期兴起的人脸识别技术被用于公司打卡、软件系统登录、家庭或公共场所的安防等多个场景,而语音识别技术的用途更是广泛,机器人、智能家居产品、无人车等等。 随着相关算法的精进,以上生物识别技术的准确率已经可以与人类相媲美。而在这些识别技术愈加成熟之时,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放在另外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上——声纹识别。 什么是声纹识别技术? 声纹识别,也称作说话人识别,是一种通过声音判别说话人身份的技术。人在讲话时使用的发声器官舌、牙齿、喉头、肺、鼻腔在尺寸和形态
商汤过去、现在及未来持续会做的是:在算法精度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拓展智慧城市从1到N的业务边界、促进2D感知到3D世界的落地,以及场景现实到虚拟现实的融合。
人脸识别在LFW超越人的识别能力之后,就很少有重大的突破了,逐渐转向视频中人脸识别或人脸属性学习等方向。CV顶级会议的接受论文量也出现了逐渐平稳的趋势。 而行人重识别(Person re-identification)也称行人再识别,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判断图像或者视频序列中是否存在特定行人的技术。广泛被认为是一个图像检索的子问题。 给定一个监控行人图像,检索跨设备下的该行人图像。旨在弥补目前固定的摄像头的视觉局限,并可与行人检测/行人跟踪技术相结合 ,可广泛应用于智能视频监控、智能安保等领域。 行人重识
【新智元导读】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正在构建世界上最大人脸识别系统,系统目标是使面部和身份证件照匹配的准确率达 90%。该系统核心数据集涵盖了每个中国公民的肖像信息,约 13 TB 大,能在 3 秒内识别 13 亿人口中的任何一人。 中国正在构建世界最大人脸识别系统,3秒内识别13亿人口中的任何一人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正在构建世界上最大人脸识别系统,可在3秒内识别13亿人口中的任何一人。该系统的目标是使面部和身份证件照匹配的准确率达 90%。 公安部于 2015 年推出了这项计划,目前正与上海的一
如今一个攻城狮就能搞定人脸的深度进修算法,这要多感激打动国外开源框架,虽然达不到旷世face++和诸多人脸公司的深度,可是实际应用已经没有太大压力。下图就是tensorflow写的人脸5点定位加情感测试。
8月底,2019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山城重庆闭幕。与往年一样,今年的智博会依旧汇集了多领域最新的技术和各大前沿公司的加盟。在今年智博会上,智能制造、智能技术与产品、智能化应用、智慧生活等六个展区,充分展示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云计算、5G、区块链等为核心的前沿技术与产品。
为全面分析人脸识别市场现状、面临的风险隐患及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顶象近日发布《人脸识别安全白皮书》。该白皮书重点对人脸识别组成以及人脸识别安全面临的阿全风险进行了详细介绍与分析。
编辑导语 电话邦完美对接IOS 10 Siri SDK,终结iPhone骚扰电话; UCloud与科大讯飞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人脸识别服务;Siri SDK仅支持六大类应用,未来将扩展更多应用;APICloud荣登Gartner 2016 Cool Vendors,获得国际认可;有米SDK获2016腾讯社交广告铂金KA服务商殊荣。 电话邦完美对接IOS 10 SiriSDK,终结iPhone骚扰电话 一直以来,受iOS系统限制,骚扰电话一直是iPhone用户吐槽的老大难问题,即使安
今年7月份,两大银行接连爆出多名储户的数百万存款被异地“刷脸”盗取,引发全社会关注。其实,因人脸安全问题导致资金被盗、被贷款安全事件已不是新鲜事。
为全面分析人脸识别市场现状、面临的风险隐患及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顶象近日发布《人脸识别安全白皮书》。该白皮书对保障人脸信息安全、提升人脸识别算法精准度和保障人脸识别系统安全三方面给出了具体指导建议。
人脸识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非常常见,手机解锁需要通过人脸识别,进入学校图书馆、宿舍门禁也需要人脸识别,在付款的时候同样可以利用人脸识别进行线上支付。人脸识别方便了大家的生活,也让很多人在出门的时候甚至连手机都不用带,只需要靠着一张脸就可以轻松完成“衣食住行”,造就出真正的“靠脸的社会”。那么人脸识别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它背后的安全性又是如何的呢?
近日,顶象发布《人脸识别安全白皮书》。该白皮书共有8章73节,系统对人脸识别的组成、人脸识别的内在缺陷、人脸识别的潜在安全隐患、人脸识别威胁产生的原因、人脸识别安全保障思路、人脸识别安全解决方案、国家对人脸识别威胁的治理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及重点分析。
导读: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接触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人脸识别。之所以熟悉,是因为人脸识别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例如火车站刷脸验票进站、手机人脸解锁等;之所以陌生,是因为我们可能并不了解人脸识别的原理,不了解人脸识别的任务目标、发展历程与趋势。
中兴智能视觉大数据报道: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人脸识别的应用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同时结合中间值处理的理论与实现,是生物特征识别的最新应用,其核心技术的实现,展现了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化。人脸识别在国内广为人知始于近几年,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人脸识别就已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应用,作为新兴技术,人脸识别搭载“高科技”标签,广为产品厂商和用户喜爱。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