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R语言进行统计分析时,group_by
后跟lm()
与仅使用lm()
可能会导致P值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lm()
:当你直接对整个数据集应用lm()
函数时,模型会考虑所有观测值,并基于这些观测值计算回归系数及其P值。group_by
后跟lm()
:当你使用group_by
函数对数据进行分组,然后对每个组分别应用lm()
函数时,实际上是在每个组内分别拟合一个线性回归模型。这样会导致每个组的回归系数和P值是基于该组内的观测值计算的,而不是基于整个数据集。lm()
:模型基于整个数据集的观测值进行拟合,样本量是固定的。group_by
后跟lm()
:每个组的样本量可能不同,这会影响回归系数的估计及其P值。较小的样本量可能导致更大的标准误差和较高的P值。lm()
:模型假设所有观测值共享相同的回归系数,忽略了组间的异质性。group_by
后跟lm()
:每个组的回归系数是独立估计的,可以捕捉到组间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可能导致某些组的回归系数显著,而在整个数据集中不显著。假设我们有一个数据集df
,包含变量x
、y
和group
,我们想要拟合一个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x
和y
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不同组的结果。
library(dplyr)
# 示例数据集
set.seed(123)
df <- data.frame(
x = rnorm(100),
y = rnorm(100),
group = sample(c("A", "B"), 100, replace = TRUE)
)
# 仅使用lm()
model_all <- lm(y ~ x, data = df)
summary(model_all)$coefficients
# 使用group_by后跟lm()
models_group <- df %>%
group_by(group) %>%
summarise(model = list(lm(y ~ x)))
# 提取每个组的模型结果
results <- lapply(models_group$model, summary) %>% lapply(`$`, `coefficients`)
results
在这个示例中,model_all
是基于整个数据集拟合的模型,而results
包含了每个组的模型结果。你会发现,每个组的回归系数和P值可能与整个数据集的结果不同。
使用group_by
后跟lm()
与仅使用lm()
时的P值不同,主要是因为数据结构的变化、样本量的变化以及异质性的考虑。在实际应用中,你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