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能够提供高级别的软件可扩展性,因此十分流行。尽管大多数组织都能够接受这种架构模式,但是他们也或多或少地遇到了,诸如如何将应用程序分解成为基于微服务的模式等多方面的挑战。
Uber 将其大部分容器化微服务从µDeploy 迁移到一个叫作 Up 的新多云平台,准备将相当一部分计算迁移到云端。Uber 花了两年时间将其许多微服务变得可移植,以便可以在不同的计算基础设施和容器管理平台之间进行迁移。
只需要复制多份pod的副本即可,这也是k8s管理的先进之处,k8s如果进行扩容或者缩容,只需控制pod的数量即可。
本文介绍如何将基于MicroProfile的Java应用程序部署到Bluemix上。首先介绍了MicroProfile的基本概念,然后描述了如何利用Bluemix的Microservice Builder构建新的微服务。接着,本文详细说明了如何将微服务部署到Kubernetes,并提供了示例代码。最后,本文提供了将服务部署到Kubernetes的步骤和示例代码。
近年来,微服务在应用开发和部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将应用开发或者重构成微服务以分离服务,通过 API 以明确的方式来相互“对话”。例如,每个微服务都是自包含(self-contained),各自维护自己的数据存储(这非常有意义),可以独立更新其他服务。
Maven 多模块项目是根据 pom.xml 文件(下面简称 pom)来划分的, Rainbond 对它的识别也是建立在 pom 的基础上的. 主要是识别出具体模块(module)的构建命令和启动命令. 构建命令的作用是指定需要构建的模块, 是类似于 "mvn install -pl 'module name' -am" 的 mvn 命令. 启动命令的作用是在构建完成后, 指定需要执行的 Jar 包, 是类似于 "web: java $JAVA_OPTS -jar *.jar" 的命令.
本人现在工作中负责云原生服务管理平台的研发(主要管理各类云原生基础设施,平台服务和第三方托管应用),但即便如此,常被问起云原生是什么时,我也很难简洁的向人表述清楚,导致自我也经常问一遍,云原生究竟是什么,我又在做什么。
在基于 Kubernetes 的 .NET Core 微服务和 CI/CD 动手实践工作坊中,我们使用一系列脚本,尽可能地对所有环境的安装和配置工作进行了自动化。工作坊中的每一个与会者都只要按照说明,执行几个脚本,就可以自动地准备好自己的一整套 CI/CD 和微服务部署基础设施。
微服务的话题也火了好几年了,各类微服务架构的文章也是非常的多,这里也阐述下个人对微服务系统的见解。
面对在线推理服务使用的GPU资源不断增加、GPU利用率普遍较低的挑战,美团视觉研发团队决定通过模型结构拆分和微服务化进行优化,他们提出了一种通用高效的部署架构,来解决这种常见的性能瓶颈问题。
本书主要介绍关于如何使用微服务构建应用程序,这是本书的第六章。第一章介绍了微服务架构模式,讨论了使用微服务的优点与缺点。之后的章节讨论了微服务架构的方方面面:使用 API 网关、进程间通信、服务发现和事件驱动数据管理。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部署微服务的策略。
Chris Richardson 微服务系列翻译全7篇链接: 微服务介绍 构建微服务之使用API网关 构建微服务之微服务架构的进程通讯 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发现 微服务之事件驱动的数据管理 微服务部署(本文) 重构单体应用为微服务 原文链接:Choosing a Microservices Deployment Strategy ---- 动机 部署一个单体应用意味着运行着庞大应用的多个副本,通常需要 N 台服务器(物理机或虚拟机),在每台服务器上运行 M 个应用实例。部署单体应用一般并不特别直接,但还是比部
kubernetes,简称 K8s,是用 8 代替中间 8 个字符 “ubernete” 而成的缩写,是一个开源的,用于管理云平台中多个主机上的容器化的应用,Kubernetes 的目标是让部署容器化的应用简单并且高效(powerful),Kubernetes 提供了应用部署,规划,更新,维护的一种机制。
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可知,想要使用Docker部署应用,就要先在应用中编写Dockerfile 文件来构建镜像。同样,在微服务项目中,我们也需要为每一个服务编写Dockerfile文件 来构建镜像。构建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每一个镜像使用docker run或者docker service create命令创建并启动容器,这样我们就可以访问容器中的服务了。 微服务架构中:涉及的服务数量巨多。 虽然使用上述方式可以部署微服务项目,但考虑到微服务项目可能有多个子服务组成, 并且每个服务启动过程中都需要配置额外的参数(如-e配置环境变量、--network指定网 络、磁盘挂载等等)。这种情况下,每次更新微服务后,都要手动运行指令来重新启动 容器,这就显得相当麻烦了。针对这种多服务部署的情况,Docker提供了Docker Compose编排工具来对多服务应用进行统一部署。Compose是Docker的服务编排工 具,主要用来构建基于Docker的复杂应用,Compose 通过一个配置文件来管理多个 Docker容器,非常适合组合使用多个容器进行开发的场景。 通过该编排工具,可以使用yml(或yaml)文件来配置应用程序服务,然后只需要一条简 单的服务部署指令就可以从配置中创建并启动所有服务。
今天为大家带来Rainbond 5.1系列第三个更新版本,本次版本更新的关键是降低Rainbond学习门槛,我们不仅增加了新用户指导任务来指引用户学习Rainbond的线路,同时在通过源码批量创建服务、通过Docker镜像批量智能创建服务等多个方面增加了大量改进来方便用户。
本文是在云平台架构实践(参考这里)中对于如何拆分微服务的一些经验总结。 业务原则 单一责任原则:对于一个微服务而言,具有有限的业务范围,可以帮助我们满足服务开发和交付的敏捷性; 适当的边界:关注微服务的功能范围,一个服务的大小应该等于满足某个特定业务能力所需要的大小; 业务分层: 从整体规划上把业务分层,形成单向依赖,避免微服务之间的网状依赖关系; 颗粒度递增:设计初期先把业务划分到尽可能细,然后依据其它原则合并到适当颗粒度; 非唯一依赖:至少被2个以上其它微服务依赖的功能模块,才有必要独立成一个微服务。
动机 部署单体应用程序意味着运行多个通常是单个大型应用程序的相同副本。您通常会提供N个服务器(物理或虚拟)并在每个服务器上运行M个应用程序的实例。部署单体应用程序并不简单,但它比部署微服务应用程序要简单得多。 微服务应用程序由数十甚至上百个服务组成。服务由各种语言和框架编写。每个应用程序都是具有自己特定部署、资源、扩展和监视要求的小型应用程序。例如,您需要根据该服务的需求运行一定数量的每个服务的实例。此外,每个服务实例必须提供相应的CPU、内存和I / O资源。除了复杂性外,更具挑战性的是部署服务必须快速,
作者简介:Chris Richardson,世界著名的软件架构师,经典著作《POJOS IN ACTION》的作者,cloudfoundry.com 的创始人 微服务目前正受到大量的关注,成为文章、博客、会议讨论的热点。与此同时,也有人质疑微服务并非新事物,只是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ure)的二度封装。无论是追捧还是质疑,微服务架构拥有巨大的优势,尤其是让敏捷开发和复杂的企业应用支付成为可能。 本系列包含7篇文章,介绍了微服务架构的各个因素,了解微服务模型的优劣,以此来指
基于Spring Cloud的企业级微服务框架。设计是分离前后端,提供快速开发部署,学习简单,功能强大,提供快速接入核心接口能力,其目标是帮助企业搭建一套类似百度能力开放平台的微服务框架;
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浅析 在之前的文章中和大家分享过一些关于Spring Cloud微服务开发相关的文章,内容比较侧重于框架有关的开发技巧,没有读过的朋友可以在文末的推荐阅读中进行查看。而在后续的系列文章中小码哥打算分享一些关于Spring Cloud微服务运维方面的内容,而今天这篇文章中要和大家分享下的就是在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模式中被运维小哥用的很爽的一个工具Consul Template 在具体介绍Consul Template是个什么东西之前,我们先来整体看一张微服务模式
部署一个单体式应用意味运行大型应用的多个副本,典型的提供若干个(N)服务器(物理或者虚拟),运行若干个(M)个应用实例。部署单体式应用不会很直接,但是肯定比部署微服务应用简单些。 一个微服务应用由上百个服务构成,服务可以采用不同语言和框架分别写就。每个服务都是一个单一应用,可以有自己的部署、资源、扩展和监控需求。例如,可以根据服务需求运行若干个服务实例,除此之外,每个实例必须有自己的CPU,内存和I/O资源。尽管很复杂,但是更挑战的是服务部署必须快速、可靠和性价比高。 有一些微服务部署的模式,先讨论一下每个主机多服务实例的模式。
1.视觉模型服务部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GPU服务性能优化实践案例 3.通用高效的推理服务部署架构
毫无疑问,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原则和核心话题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也是打算从零基础开始构建微服务架构需要事先考虑、规划的。一个好的产品、应用能否稳定运行,持续开发,满足业务需求,能否经得起现实的考验,就需要在设计阶段考虑很多、很多,以确保它的健壮性。
分布式关注的是服务分开部署,也就是如何将单一服务部署,变为多服务部署(垂直+水平拆分)。 微服务关注的是服务拆分力度,即:一个服务要拆分到多大的维度合适
单体项目的特征 1.集中式管理,开发简单直接,基本不会重复开发 2.没有分布式的管理和调用开销 单体项目的缺点 部署不灵活 稳定性不高 扩展性不够 代码维护低 开发效率低 微服务项目: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提倡将单一应用程序划分为 一组小的服务,每个服务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互相调用以及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 服务之间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通常是基于http/de RESTful API) 每个服务围绕着具体的业务构建 对具体的 服务应根据业务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语言,工具对齐进行构建,可以有
2020年8月14日-15日,GIAC 2020 全球互联网架构大会于上周五正式在深圳开幕。 GIAC(GLOBAL INTERNET ARCHITECTURE CONFERENCE)是长期关注互联网技术与架构的高可用架构技术社区和msup推出的,面向架构师、技术负责人及高端技术从业人员的年度技术架构大会,是中国地区规模最大的技术会议之一。 第六届GIAC,将从互联网架构最热门的前沿技术、技术管理、系统架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移动开发和语言、架构相关等领域,分享有典型代表的技术创新及研发实践的架构案例。
服务发现 所有的表现形式都是ip+端口的形式。 传统服务 服务比较少的话,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如果服务很多的话,基本运维人员都崩溃死了。 微服务 服务太多的话,需要一种服务发现的机制。 客户端的发现
平台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时候,所以采用微服务化将服务进行拆分,通过网络服务进 行通信,尽管网络通信的带宽己经很宽,但是还会有性能方面的损耗,在这种场景下,可 以让 不同的微服务共享一些资源,例如:缓存、数据库等,甚至可以将缓存和数据在物理拓扑上与 微服务部署在 一个物理机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通信带来的性能损耗,我们将这种 方法称为 “单元化架构”。
今天的中国互联网,正加速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数字化变革逐渐渗透到每一个具体产业,弹性算力已变成各行各业的水电煤,从底层驱动产业变革。以区块链、IoT、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代表,新的云原生基础设施已经就绪并将继续演进,同时也会伴随着与之配套的技术和管理范式的演进。DevOps 作为数字化时代 IT 研发和管理范式,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要的组成部分。
微服务应用的生产环境中,通常需要部署多个应用实例以保证应用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这样做可以确保当某个实例出现故障或负载过高时,其他实例可以接替其工作,从而保证应用的正常运行。
微服务间如何通讯? 从通讯模式角度考虑 一对一还是一对多? 一对一 同步:请求响应模式,最常见 异步:通知/请求异步响应 一对多 异步:发布订阅/发布异步响应 从通讯协议角度考虑 REST API
笔者在部署mall项目的过程中其实踩了两个典型的坑,花了不少时间才解决,这里笔者也记录下来,为在部署过程中遇到相同报错的读者朋友提供解决方案。
application.properties或者yml文件都可以,我这里用的properties
API 网关是用于实现完整 API 托管的服务,用于协助开发者轻松完成 API 的创建、维护、发布、监控等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通过 API 网关,您可以封装后端各种服务,以 API 的形式,提供给各方使用。同时,API 网关协助您完成 API 文档管理、API 测试和 SDK 生成等。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基于 Go 语言 并遵从 Apache2.0 协议开源。
模块化的由小的组件或服务组成的应用程序,即所谓的微服务,正在取代传统的单一应用程序。尽管微服务的做法非常适合云,但微服务所拥有的优缺点是所有企业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基于微服务应用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它们往往比传统的应用程序更有效地利用计算资源。这是因为它们通过扩展组件来处理功能瓶颈问题。这样一来,开发人员只需要为额外的组件部署计算资源,而不需要部署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的全新迭代。最终的结果是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提供给其它任务。 微服务应用程序的另一个好处是,它们更快且更容易更新。当开发者对一个传统的单体应用程序进
前面历史文章中我们有说过关于微服务的注册和发现,并以 etcd 作为简单例子简单阐述了关于服务注册和发现的应用
在这之上构建我们的微服务体系,包括k8s、中间件、微服务、监控系统、CI/CD系统。
如今,微服务是软件体系结构领域中最受欢迎的热门词汇之一。有许多材料都在介绍微服务的基本原理以及它的好处,但教你如何在企业场景中使用微服务的资料就十分少了。
Spring Cloud的企业级微服务框架?基于layui+springcloud的企业级微服务框架(用户权限管理,配置中心管理,应用管理,....),其核心的设计目标是分离前后端,快速开发部署,学习简单,功能强大,提供快速接入核心接口能力,其目标是帮助企业搭建一套类似百度能力开放平台的框架;
随着技术体系的不断革新,基于原有的模式或思路使得软件的架构越来越难以维护,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软件行业,都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依据各大主流技术论坛或者商业网站,目测,全球大约有85%以上的企业计划使用或者正在使用微服务体系生态。毕竟,原有的单一架构体系难以继续开发和持续维护,而基于微服务生态则允许使用较小的目标服务来实现更大的敏捷性收益。
导读 腾讯云微服务平台(Tencent Service Framework,简称TSF),是一个围绕应用和微服务的 PaaS 平台,提供一站式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注册治理、APM、微服务网关等企业级能力。在享受TSF强大功能之前,很多客户都面临如何改造业务系统,以完成对TSF适配的技术难题。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我们将演示如何通过TSF最新的“云原生应用”能力,以最小的成本,帮助客户将Spring Cloud应用部署到TSF,快速体验产品的高阶功能。 背景介绍 Spring Cloud提供了微
牛顿有曰: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学习前人的成果,就是先努力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掌握前人的成果是前进的必要过程。有些人不学就懂了,直飞“巨人的肩膀”,很牛逼,为了更好体现天才的价值,该往更远处看看了。然而很多人,刚摸到“巨人的脚”,在爬“巨人的大腿”上,甚至有些人巨人在哪呢还没找到。
本文将以一个使用Ollama部署的ChatGPT为背景,主要还是介绍和学习使用 go-zero 框架,开发个人Ollama-Chat的服务器后端,使用Docker部署网站到公网,体验和了解微服务架构,发布微服务到网站的具体流程。
Spring Cloud 提供了大规模部署微服务所必需的支持。为了获得像云服务环境一样的能力, 微服务实例也应该能够根据流量的规模来自动扩展,也称自动缩放( Auto-scaling)。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