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对经典的阈值分割算法进行回顾,图像阈值化分割是一种传统的最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因其实现简单、计算量小、性能较稳定而成为图像分割中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分割技术。它特别适用于目标和背景占据不同灰度级范围的图像。它不仅可以极大的压缩数据量,而且也大大简化了分析和处理步骤,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图像分析、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之前的必要的图像预处理过程。图像阈值化的目的是要按照灰度级,对像素集合进行一个划分,得到的每个子集形成一个与现实景物相对应的区域,各个区域内部具有一致的属性,而相邻区域不具有这种一致属性。这样的划分可以通过从灰度级出发选取一个或多个阈值来实现。
大津法(OTSU)是图像分割中阈值选取的最佳算法,计算简单,不受图像亮度和对比度的影响,因此在数字图像处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按图像的灰度特性,将图像分成背景和前景两部分。因方差是灰度分布均匀性的一种度量,背景和前景之间的类间方差越大,说明构成图像的两部分的差别越大,当部分前景错分为背景或部分背景错分为前景都会导致两部分差别变小。因此,使类间方差最大的分割意味着错分概率最小。
算法:最大类间方差法,也称大律法,简称OTSU,根据当前图像给出最佳的类间分割阈值。最大类间方差法遍历所有可能阈值,从而找到最佳阈值。背景和目标之间的类间方差越大,说明构成图像前景背景差别越大,当部分目标错分为背景或部分背景错分为目标都会导致两部分差别变小。
图像分割就是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小区域的过程,所谓小区域是某种意义下具有共同属性的像素的连通集合。 基于阈值分割方法实际上是输入图像f到输出图像g的变换: 其中,T为阈值,对于物体的图像元素g
自从发表了用于验证码图片识别的类(C#代码)后,不断有网友下载这个类后,问如何用于一些特定的验证码。总结一下网友们的提问,很多都是不会从复杂背景中提到干净的字符图片来,这主要就是一个去噪问题,即除去图片上的背景、干扰点、干扰线等信息。这当中要用到很多图像学数学算法,首先声明,本人不是学图像学的,以下方法理论说得不对,敬请多批评指正。 1、如何设前景/背景的分界值 UnCodebase类中有一个GetPicValidByValue( int dgGrayValue) 函数,可以得到前景的有效区域,常有
模板匹配是一种最原始、最基本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某一特定对象物的图案位于图像的什么地方,进而识别对象物,这就是一个匹配问题。它是图像处理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匹配方法。模板匹配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它只能进行平行移动,若原图像中的匹配目标发生旋转或大小变化,该算法无效。
每次都想找个权威的图像匹配的综述看看。但看的论文零零散散,每家都说自己方法如何如何的好,其实我都半信半疑的,希望中国的研究学者能够脚踏实地的务实的多做点实事,牛顿说我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我是菜鸟,我希望能站在大鸟的身上,展翅飞翔。
图像对应方向的投影,就是在该方向取一条直线,统计垂直于该直线(轴)的图像上的像素的黑点数量,累加求和作为该轴该位置的值;基于图像投影的切割就是将图像映射成这种特征后,基于这种特征判定图像的切割位置(坐标),用这个坐标来切割原图像,得到目标图像。
OTSU算法又叫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算法,也叫大津算法,是在1980年由日本的大津展之提出,是由最小二乘法推导而来,用于一些简单的阈值确定。
对验证码这一块很少了解,但拜读了别人的文章,忍不住转为AS代码试试。原文:http://www.cnblogs.com/yuanbao/archive/2007/11/14/958488.html 一般都是直接转为灰度图,根据128(中值)做黑白二值化。但是这样有些暗一些或者亮一些的图片,就无法正确分离。。 所以有一些动态方式计算阀值。例如最大类间方差。 对比一下以下两个图:第一个用最大类间方差,第二个用128做固定阀值。 最大类间方差: image.png 固定阀值: image.png p
上篇《C++ OpenCV自适应阈值Canny边缘检测》中,使用的求中值的方式来获取自适应阈值,有小伙伴留言说一般用大津法OTSU来求自适应阈值,所以这篇就来说说大津法,及两个效果的对比。
引言: 机器学习领域中所谓的降维就是指采用某种映射方法,将原高维空间中的数据点映射到低维度的空间中。降维的本质是学习一个映射函数 f : x->y,其中x是原始数据点的表达,目前最多使用向量表达形式。 y是数据点映射后的低维向量表达,通常y的维度小于x的维度(当然提高维度也是可以的)。f可能是显式的或隐式的、线性的或非线性的。 目前大部分降维算法处理向量表达的数据,也有一些降维算法处理高阶张量表达的数据。之所以使用降维后的数据表示是因为:①在原始的高维空间中,包含有冗余信息以及噪音信息,在实际应用例
特征工程本质是一项工程活动,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从原始数据中提取特征以供算法和模型使用。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大部分图像处理任务都需要先进行二值化操作,阈值的选取很关键,Otsu阈值法会自动计算阈值。
一、概念 RF、GBDT和XGBoost都属于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集成学习的目的是通过结合多个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来改善单个学习器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二、关系 根据个体学习器的生成方式,目前的集成学习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即个体学习器之间存在强依赖关系、必须串行生成的序列化方法,以及个体学习器间不存在强依赖关系、可同时生成的并行化方法;前者的代表就是Boosting,后者的代表是Bagging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三、RF 1.1 原理 提到随机森林,
由于本文是基于面试整理,因此不会过多的关注公式和推导,如果希望详细了解算法内容,敬请期待后文。 RF、GBDT和XGBoost都属于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集成学习的目的是通过结合多个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来改善单个学习器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根据个体学习器的生成方式,目前的集成学习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即个体学习器之间存在强依赖关系、必须串行生成的序列化方法,以及个体学习器间不存在强依赖关系、可同时生成的并行化方法;前者的代表就是Boosting,后者的代表是Bagg
由于本文是基于面试整理,因此不会过多的关注公式和推导,如果希望详细了解算法内容,敬请期待后文。
由于本文是基于面试整理,因此不会过多的关注公式和推导,如果希望详细了解算法内容,敬请期待后文。 RF、GBDT和XGBoost都属于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集成学习的目的是通过结合多个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来改善单个学习器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根据个体学习器的生成方式,目前的集成学习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即个体学习器之间存在强依赖关系、必须串行生成的序列化方法,以及个体学习器间不存在强依赖关系、可同时生成的并行化方法;前者的代表就是Boosting,后者的代表是Bagging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Otsu方法又称最大类间方差法,通过把像素分配为两类或多类,计算类间方差,当方差达到最大值时,类分割线(即灰度值)就作为图像分割阈值。Otsu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即它完全基于对图像直方图进行计算,这也使他成为最常用的阈值处理算法之一。
RF、GBDT和XGBoost都属于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集成学习的目的是通过结合多个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来改善单个学习器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根据个体学习器的生成方式,目前的集成学习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即个体学习器之间存在强依赖关系、必须串行生成的序列化方法,以及个体学习器间不存在强依赖关系、可同时生成的并行化方法;前者的代表就是Boosting,后者的代表是Bagging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1、RF 1.1 原理 提到随机森林,就不得不提Ba
我们有时候需要求取某一个物体重心,这里一般将图像二值化,得出该物体的轮廓,然后根据灰度重心法,计算出每一个物体的中心。
RF、GBDT和XGBoost都属于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集成学习的目的是通过结合多个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来改善单个学习器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根据个体学习器的生成方式,目前的集成学习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 个体学习器之间存在强依赖关系、必须串行生成的序列化方法; 个体学习器间不存在强依赖关系、可同时生成的并行化方法; 前者的代表就是Boosting,后者的代表是Bagging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1、RF 1.1 原理 提到随机森林,就不得不提Bagg
otsu法(最大类间方差法,有时也称之为大津算法)使用的是聚类的思想,把图像的灰度数按灰度级分成2个部分,使得两个部分之间的灰度值差异最大,每个部分之间的灰度差异最小,通过方差的计算来寻找一个合适的灰度级别来划分。 所以可以在二值化的时候采用otsu算法来自动选取阈值进行二值化。otsu算法被认为是图像分割中阈值选取的最佳算法,计算简单,不受图像亮度和对比度的影响。因此,使类间方差最大的分割意味着错分概率最小。
你知道如何为你的分类问题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吗?当然,如果你真正关心准确率,那么最佳方法是测试各种不同的算法(同时还要确保对每个算法测试不同参数),然后通过交叉验证选择最好的一个。但是,如果你只是为你的问题寻找一个“足够好”的算法,或者一个起点,这里有一些我这些年发现的还不错的一般准则。 你的训练集有多大? 如果训练集很小,那么高偏差/低方差分类器(如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要优于低偏差/高方差分类器(如k近邻分类器),因为后者容易过拟合。然而,随着训练集的增大,低偏差/高方差分类器将开始胜出(它们具有较低的渐
2. 投影思想:找出最能够代表原始数据的投影方法。被PCA降掉的那些维度只能是那些噪声或是冗余的数据。
王小新 编译自 Medium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在调整模型更新权重和偏差参数的方式时,你是否考虑过哪种优化算法能使模型产生更好且更快的效果?应该用梯度下降,随机梯度下降,还是Adam方法? 这篇文章介绍了不同优化算法之间的主要区别,以及如何选择最佳的优化方法。 什么是优化算法? 优化算法的功能,是通过改善训练方式,来最小化(或最大化)损失函数E(x)。 模型内部有些参数,是用来计算测试集中目标值Y的真实值和预测值的偏差程度的,基于这些参数,就形成了损失函数E(x)。 比如说,权重(W)
1、因子筛选应与所用模型相匹配,若是线性因子模型,只需选用能评估因子与收益间线性关系的指标,如IC、Rank IC;若是机器学习类的非线性模型,最好选用能进一步评估非线性关系的指标,如 Chi-square 及 Carmer's V 等;
IT派 - {技术青年圈} 持续关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 聚类是一种涉及数据点分组的机器学习技术。给定一个数据点集,则可利用聚类算法将每个数据点分类到一个特定的组中。理论上,同一组数据点具有
本文是使用python进行图像基本处理系列的第四部分,在本人之前的文章里介绍了一些非常基本的图像分析操作,见文章《使用Numpy和Opencv完成图像的基本数据分析Part I》、《使用Numpy和Opencv完成图像的基本数据分析 Part II》及《使用Numpy和Opencv完成图像的基本数据分析 Part III》,下面我们将继续介绍一些有关图像处理的好玩内容。 本文介绍的内容基本反映了我本人学习的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内容,并不会加入任何工程项目中的图像处理内容,本文目的是尝试实现一些基本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出于这个原因,本文继续使用 SciKit-Image,numpy数据包执行大多数的操作,此外,还会时不时的使用其他类型的工具库,比如图像处理中常用的OpenCV等: 本系列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part I、part II、part III及part IV。刚开始想把这个系列分成两个部分,但由于内容丰富且各种处理操作获得的结果是令人着迷,因此不得不把它分成四个部分。系列所有的源代码地址:GitHub-Image-Processing-Python。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导读】2020 年的三月春招要来了,现在想要 Get 一个算法工程师的实习或全职机会,已经不是一件易事了。如果现在着手复习,茫茫题海不能毫无重点,我们要先抓住那些刚需必备的面试题。这次,作者收集了 12 个 AI 工程师职位的面试问题,助你攻下你心仪的 offer。
统计模型的一般形式是Y=m(X)+e。其中Y为输出变量、响应变量、因变量、被解释变量;m为均值;e为不可控因子,可以理解为噪声。故模型等式右边是用X组成的函数去描述Y的均值,即模型是在平均的意义下去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关系,所以在解读模型的时候,我不会将模型说死。
每天给你送来NLP技术干货! ---- 编译:王小新,来源:量子位 在调整模型更新权重和偏差参数的方式时,你是否考虑过哪种优化算法能使模型产生更好且更快的效果?应该用梯度下降,随机梯度下降,还是Adam方法? 这篇文章介绍了不同优化算法之间的主要区别,以及如何选择最佳的优化方法。 什么是优化算法? 优化算法的功能,是通过改善训练方式,来最小化(或最大化)损失函数E(x)。 模型内部有些参数,是用来计算测试集中目标值Y的真实值和预测值的偏差程度的,基于这些参数,就形成了损失函数E(x)。 比如说,权重(W)
小票打印是零售商家的基础功能,在小票信息中,必然会存在一些相关店铺的信息。比如,logo 、店铺二维码等。对于商家来说,上传 logo 及店铺二维码时,基本都是彩图,但是小票打印机基本都是只支持黑白二值图打印。为了商家的服务体验,我们没有对商家上传的图片进行要求,商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上传自己的个性化图片,因此就需要我们对商家的图片进行二值图处理后进行打印。
数据分析的数据模型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挖掘,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支持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数据模型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关系到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影响企业的决策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监督学习,判别模型,直接对数据的分布建模,不尝试挖据隐含变量,这些方面是大体相同的。但是又因为一个是线性模型,一个是非线性模型,因此其具体模型的结构导致了VC维的不同:其中,Logistic Regression作为线性分类器,它的VC维是d+1,而 GBDT 作为boosting模型,可以无限分裂,具有无限逼近样本VC维的特点,因此其VC维远远大于d+1,这都是由于其线性分类器的特征决定的,归结起来,是Logistic Regression对数据线性可分的假设导致的
推荐理由 对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盘点,网上屡见不鲜。但目前,还没人能结合使用场景来把问题说明白,而这一点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在文章中,作者将结合他的实际经验,细致剖析每种算法在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 本文的目的,是务实、简洁地盘点一番当前机器学习算法。尽管人们已做过不少盘点,但始终未能给出每一种算法的真正优缺点。在这里,我们依据实际使用中的经验,将对此详加讨论。 归类机器学习算法,一向都非常棘手,常见的分类标准是这样的:生成/判别、参数/非参数、监督/非监督,等等。 举例来说,Scikit-Learn
原文地址:http://www.csuldw.com/2016/02/26/2016-02-26-choosing-a-machine-learning-classifier/ 本文主要回顾下几个常用算法的适应场景及其优缺点! 机器学习算法太多了,分类、回归、聚类、推荐、图像识别领域等等,要想找到一个合适算法真的不容易,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都是采用启发式学习方式来实验。通常最开始我们都会选择大家普遍认同的算法,诸如SVM,GBDT,Adaboost,现在深度学习很火热,神经网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假如
导语:机器学习算法太多了,分类、回归、聚类、推荐、图像识别领域等等,要想找到一个合适算法真的不容易,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都是采用启发式学习方式来实验。通常最开始我们都会选择大家普遍认同的算法,诸如SVM,GBDT,Adaboost,现在深度学习很火热,神经网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假如你在乎精度(accuracy)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交叉验证(cross-validation)对各个算法一个个地进行测试,进行比较,然后调整参数确保每个算法达到最优解,最后选择最好的一个。但是如果你只是在寻找一个“足够
机器学习算法太多了,分类、回归、聚类、推荐、图像识别领域等等,要想找到一个合适算法真的不容易,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都是采用启发式学习方式来实验。通常最开始我们都会选择大家普遍认同的算法,诸如SVM,GBDT,Adaboost,现在深度学习很火热,神经网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假如你在乎精度(accuracy)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交叉验证(cross-validation)对各个算法一个个地进行测试,进行比较,然后调整参数确保每个算法达到最优解,最后选择最好的一个。但是如果你只是在寻找一个“足够好”的算法来解决你的问题,或者这里有些技巧可以参考,下面来分析下各个算法的优缺点,基于算法的优缺点,更易于我们去选择它。
本文主要回顾下几个常用算法的适应场景及其优缺点!(提示:部分内容摘自网络)。 机器学习算法太多了,分类、回归、聚类、推荐、图像识别领域等等,要想找到一个合适算法真的不容易,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都是采用启发式学习方式来实验。通常最开始我们都会选择大家普遍认同的算法,诸如SVM,GBDT,Adaboost,现在深度学习很火热,神经网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假如你在乎精度(accuracy)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交叉验证(cross-validation)对各个算法一个个地进行测试,进行比较,然后调整参数确
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是一种经典的线性学习方法,其原理是:给定训练样例集,设法将样例投影到一条直线上,使得同类样例的投影点尽可能接近,异类样例的投影点尽可能远离;在对新样本进行分类时,将其投影到同样的直线上,再根据投影点的位置来确定新样本的类别。
最大类间方差法是1979年由日本学者大津提出的,是一种自适应阈值确定的方法,又叫大津法,简称OTSU
深度前馈网络(deep feedforward network),也叫做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或者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是典型的深度学习模型。前馈网络的目标是近似某个函数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集成学习的决策树,其主要通过不同学习框架生产基学习器,并综合所有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来改善单个基学习器的识别率和泛化性。
时间序列的聚类在时间序列分析中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很多真实工业场景中非常有用,如潜在客户的发掘,异常检测,用户画像构建等。不同于一般样本聚类方式,时间序列因为其独特的时变特性,很多研究者都在探寻如何对其轨迹进行聚类。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集成学习的决策树算法,通过学习得到的的决策树基学习器,并综合所有基学习器的预测结果来改善单个基学习器的识别率和泛化性。
了解总体特征的最佳方法是对总体的每一个个体进行观察、试验,但这在医学研究实际中往往不可行。我们只能采用抽样研究,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或几个样本,通过样本信息了解总体特征,这种方法即「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