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金融开始遭遇困境,金融进化的新类型开始出现,金融科技便是一种。互联网金融的思维惯性让很多人简单地认为所谓的金融科技,其实就是将金融和科技两种元素简单相加,于是就导致了以AI、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与金融行业的结合。无论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缺席者,还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落败者,他们都开始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了金融科技身上。
互联网金融在前,金融科技在后的现实让很多人一直都在强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金融科技一直都在革“互联网金融”的命。因为金融科技其实就是在做那些互联网金融来不及做的工作,甚至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深度改造。如果我们一定要寻找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之间的关系,那么,金融科技是互联网金融的改造者,或许更加贴切。
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将金融科技看成是互联网金融的接棒者,并且全力加持其中。无论是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头部玩家,还是新入局的玩家,几乎都将金融科技看成是布局重点。再加上传统金融机构同样参与其中,所以,在金融科技领域,我们又看到了和互联网金融相类似的景象。
人们总是习惯喜新厌旧,将对新事物的溢美化作对旧事物的诋毁。如今,看待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时,人们的这一特点显露无遗。在互联网金融遭遇政策监管、模式困境的当下,全力拥抱金融科技、抛弃互联网金融成为主流。这似乎是一种政治正确。然而,作为一个曾经为我们打开思考金融行业发展新方式的催化剂,互联网金融并非一无是处。即使金融科技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互联网金融依然功不可没。
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创业浪潮在P2P平台跑路引爆的政策监管中渐行渐远,仅仅只是单纯地搭建一个平台,而不去深度参与到金融实际运作过程的做法愈发找不到新的发展突破口。人们在思索互联网金融未来走向的同时,同样在探索新技术与金融行业最佳结合点。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率先嗅到了这股味道,他们纷纷投身金融科技的洪流之中,试图通过发掘金融与科技的结合点,寻找有关金融科技的非金融属性。
如果从金融科技诞生的背景来看,它与互联金融的确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因为正是在互联网金融遭遇困境的大背景下,金融科技的概念才被越来越多的玩家关注和加持。所以,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科技更多地承担的是互联网金融接棒者的角色。然而,我们同样需要明白的是,金融科技真正扮演的是接棒者的角色,而不是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而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诸多玩家却把金融科技看成了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重新玩起了收割流量的旧游戏。
如今,人们对金融科技的本质究竟是金融还是科技依然模糊不清。在很多情况下,玩家们仅仅只是把金融科技看成是金融的一种来看待的,无论是继续探索金融的新形式,还是对金融进行深度赋能,金融科技始终都没有摆脱它和金融之间的联系。尽管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互联网金融的困局,但是,如果金融科技依然与金融紧密相连,非但无法促进自身的发展,甚至还将丧失金融科技的良好发展契机。
有些时候,方式和方法远比努力本身更重要。当我们对一个事情失去信心和耐心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从别的地方找寻机会。互联网金融同样如此。当我们借助互联网的手段无法破解金融行业难题的时候,选择另外一条路成了一种不用思考的政治正确。金融科技由此而生,并在资本与巨头的联合加持下一路狂奔。
当人们告别互联网金融落幕时的恐慌,一场有关金融科技的重新审视开始出现。可以确定的是,金融科技并不会像互联网金融那样,人们都可以参与,颇强的金融属性注定了它有可能会面临与互联网金融同样的厄运。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金融科技玩家其实是以传统头部的金融机构为主,典型的互联网公司很少出现。
很多时候,金融科技是以互联网金融的接棒者的身份来出现的。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金融科技的入局者通常在做的依然是与金融密切相关的业务,它依然没有跳出金融的“能量场”。这种现象的存在最终让那些并不具备金融基因的玩家开始显得力不从心,最后他们又陷入了互联网金融的怪圈当中,收割流量成为他们盈利的关键所在。
从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出台开始,人们便已经开始探索有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方向。之后,普惠金融、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等金融的概念开始出现。梳理这些概念,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去金融化。将金融业务交给传统的金融机构去运作,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转型去做支撑工作成为破局后互联网金融时代发展难题的一个主要方向。
新技术时代的来临让传统行业开启了新一轮科技化的浪潮,原本看似并不新颖的传统科技在被新技术赋能之后变得鲜活起来,这便是新技术赋能传统行业的魅力所在。金融行业同样如此。尽管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让其与新技术融合的过程中有很多壁垒,但经过互联网金融的洗礼,新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开始变得有些顺理成章。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落幕并未阻挡金融进化的步伐,当新技术开始落地和成熟,我们看到的是一场金融新进化的全新开启。同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渠道从线下迁移到线上不同,当下正在发生的这样一场金融的新进化,更多地侧重于金融本身,更多地寻求一种更加深度的金融变革。可以肯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新进化,或许从当下才刚刚开始。
当互联网时代尚未来临,我们的金融活动基本上都集中在以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场景之下,在大厅里等待,然后在经过漫长的填表、签字之后才能完成一个金融操作。当互联网时代来临,我们的金融活动则是集中在线上新生的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的线上化等场景下完成的。
对于深陷漩涡里的互联网金融玩家来讲,他们寄希望于借助金融科技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对于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被逼退到角落里的传统金融机构来讲,他们则试图借助金融科技来打一个翻身仗,破解那些业已被证明痛点和难题。
至少从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科技所具备的“科技属性”要比“金融属性”多一些。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对于金融科技的“科技属性”的加持更是让这种趋势变得非常明显。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曾用两个琴童和一些羸弱的士兵击退过司马懿的数十万大军。这就是有名的“空城计”的故事。这个招式被后来的很多人在现场上应用,并且被钱钟书先生描述为“以不欺售欺”的典型性案例。而在当今商业世界里,“空城计”的时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其中,互联网金融的成长与发展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
席卷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寒冬依然在持续,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步伐却始终都没有停止。同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将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简单相加,进而从事投资、理财相关的金融活动不同,金融科技化的新动向开始更多地转移到了泛金融领域。发掘金融行业的全新功能,寻找金融与实体经济更多的结合点成为寒冬期的人们思考最多的话题。
对于金融与科技之间关系的模糊,最终导致了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的集体败退。但凡是那些真正理顺了金融与科技之间的玩家,几乎都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无论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的改变,科技是工具,金融是主体的地位是不能改变的。一旦发生了改变,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必然会进入到死循环当中。
因为那些金融科技玩家口头上宣扬自己在用科技改变金融行业,殊不知他们自己早已成为了金融行业的一员。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一个时代的产品和物种,它留下的是这个时代的印记。正如互联网时代,金融行业出现了互联网金融一样,它给我们留下的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印记。诚然,互联网金融或许仅仅只是属于互联网时代,当互联网时代的红利消失,互联网金融便开始转型升级。
P2P行业的持续爆雷最终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推到了风口浪尖,仅仅只是将互联网和金融两种元素简单相加或许仅仅只能通过去中间化的方式来解决金融行业运作效率低下的现状,但却无法真正改变金融行业本身。如何通过新技术的方式来解决那些互联网技术无法破解的痛点和难题,成为下一个阶段金融行业再进化的主要方向。
文/孟永辉 在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的那个时候,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它背后隐藏着的巨大风险。正是人们对于风险的无视,所以才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入到了一个比较艰难的境地。无论是用户还是政府层面,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开发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甚至用九十度的大转弯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但是,我们不可能否认的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不仅有蚂蚁金服、陆金所、腾讯金融等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诞生,出现了京东众筹、苏宁众筹、聚米众筹为代表的互金新生力量。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曾经如日中天的互联网金融遭遇到了当下的困境呢?互联网金融的未
在实体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金融同样需要进行这样一场全新的变革。只有这样,金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实体;只有这样,金融的供给才能真正满足需求的变化。然而,金融却并未按照这样一种方向发展,经过互联网的放大之后,金融则陷入到了更大的风险之中。我们看到的互联网金融出现的这样那样的乱象,几乎都是这一现象的直接体现。
外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并不乐观,简单进行渠道上的改变而不去改变金融本身的做法只能将金融行业的风险进一步扩大,而不是控制到合理的空间里。
文\孟永辉 金融科技是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除了互联网金融的草莽式发展带来的诸多不安定性因素之外,新技术对于传统行业影响的加剧同样让这种金融科技的发展变得有些顺理成章。当下,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科技的因子不断加入到金融行业的势力范围,并将金融行业的原有运行逻辑进行重新建构与优化。 金融科技成为互联网金融的解药。风控、项目对接、项目运营等诸多金融行业的运行环节都能够在金融科技时代找到注脚。而以阿里、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则以亲身实践参与到了金融科技的具体实践当中,不断为我们展示着
文\孟永辉 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纵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们却发现互联网技术对于金融行业的改造似乎与庖丁解牛相差甚远。 尽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极大地拓展了金融行业的影响力,但这种仅仅只是改变金融行业获取用户渠道的做法并不能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正向影响,甚至还有可能会对金融行业的发展造成伤害。 P2P平台的跑路潮、校
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讲,当下或许正在遭遇着一场从未遭遇过的寒冬。P2P平台的持续爆雷告诉我们这个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业态是多么地不堪一击。或许,正是由于当下互联网金融遭遇到的寒冬,所以我们才会有时间去思考互联网金融到底要向何处去。
从金融科技的发展情况来看,那些当初信誓旦旦地将自身定义成为金融科技的玩家,在很多情况下,仅仅只是为了打造一个概念而已,实质上,他们正在从事的恰恰仅仅只是互联网金融而已。换句话说,他们口中的金融科技,仅仅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的发展再度告诉我们,仅仅只是名头的改变并不能够带来长期的高枕无忧,金融科技需要回归行业本身,才能真正获得突破。纵然是处于头部的蚂蚁金服、京东数科都无法逃脱这一魔咒。说起金融科技的折戟沉沙,无外乎其过度地关注金融,而忽略了科技,最终又走回到了互联网金融的老路。
对于金融科技究竟是什么,以往人们的认识是模糊的。这样一种模糊的认识,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便是金融科技的发展进入到了本不应该属于它的发展轨道里。我们看到的诸多将金融科技看成一种营销手段的做法,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一切的迷茫和彷徨最终将会被时间冲淡,正如互联网金融所经历的一样。当监管的政策坤有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市场之中的弥漫气氛便开始蔓延,有些止步不前,有人全身而退,有人身败名裂。然而,前进的步伐并未停息,互
火了一段时间之后,金融科技的风潮似乎也开始沉寂下去。随着以BATJ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不断将发展的目光聚焦在更加彻底的去金融化的层面上,一场有关金融科技再度进化的全新阶段由此来临。同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是概念上的延展不同,很多金融科技企业开始将目光进行聚焦,并持续不断地去金融化。
金融科技时代的来临已然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或许是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必然结果。因为单纯地借助互联网与金融两种元素的简单相加无法真正达成改造金融行业的目的,而盲目地对金融行业进行流量输送最终让其难以完成提升行业运行效率的目的。于是,借助新的技术对金融行业进行改造成为破解当下金融行业痛点和难题的必然选择。
蚂蚁金服开始布局新技术了,京东数科改名京东科技了,一切都在按照人们预想的情况正在发生。金融与科技的分野已然成为一种必然,或许,只有这样,金融科技的发展才能跳脱出互联网金融的怪圈。而这,又何尝不是金融科技本该有了样子呢?
当下正在经历着的席卷诸多行业变革的产业革命正在将我们的生活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原本仅仅只是改变用户与行业对接渠道的方式逐渐失去效果,以行业深度变革为原点的新产业革命正在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主题。电商、金融、外卖、出行等诸多行业都将会被新技术深度改变,并且将会让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作为一个深入到每一个环节的“毛细血管”,金融行业的变革同样引发人们的诸多关注。可以断定的是,未来金融行业的变革将会加入更多新技术的元素,并且将会真正改变我们对金融行业的既定印象,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有科技感和个性化。
至少从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科技玩家们的转型和升级依然是没有完成的。无论是蚂蚁金服、抑或是京东科技,几乎都是如此。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判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金融科技的玩家们试图在用彻底的去金融化来逃避监管,从而让金融科技本该具备的特质和意义。笔者始终认为,金融科技之所以会具备如此大的影响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并非是它所从事的金融业务,而是金融与科技两种相对较为基础的元素深度融合之后所产生的深度改变。
金融科技玩家们终于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一旦脱离了金融本身,他们是万难对科技产生任何兴趣的。当下金融科技正在遭遇到的发展现状,正是这一现象的直接体现。但凡是现在还在金融科技领域「耕耘」的玩家,基本上都是那些真正将「科技」看成是金融科技本身的玩家。而那些将「金融」看成是金融科技本质的玩家,早已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文/孟永辉 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落幕后的下一个发展风口。而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科技似乎仅仅只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的游戏。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员参与的时代不同,金融科技时代的金融行业发展似乎仅仅只是一些有技术和流量优势的大平台的游戏。 其实,除了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之外,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早已将目光聚焦在了金融科技的身上,并开始在自我运作的过程当中加入金融科技的元素,以此来优化传统金融行业的运作逻辑。同互联网金融时代仅仅只是搭建平台相比,金融科技时代似乎更加侧重于内在技术的“
文|孟永辉 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不断布局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技术昭示着当前的互联网行业正在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阿里和京东的双十一大战并不仅仅体现在数据,更多的体现技术上,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参与运营、无人机加入包裹的配送、大数据加持下的智能推荐都是这一趋势的重要体现。 新技术的不断加持让互联网的力量逐渐式微,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是以新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时代,行业互联网化将会逐步被行业科技化所取代,行业互联网主要着力点在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上,而行业科技化则更多地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新科技的应用上。金融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特别是新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完善,为人们思考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当新零售风靡一时,或许预示着人们正在忘记电商曾经带给我们的巨大改变,正如当新金融不断成长,我们开始与互联网金融说再见一样。那个曾经在资本与互联网风潮的联合作用下野蛮生长的全新物种不断颠覆着我们对于金融行业的原有认知。金融这个曾经相对封闭的行业在与互联网发生化学反应之后竟然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并且真正让人们的生活开始因互联网金融有了很大改变。
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玩家上市被终止,让我更多地去思考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结合的正确方式。无论原因为何,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仅仅只是将金融与科技简单相加——以科技为噱头,行金融之实的做法,并不能够真正改变金融的本质,所谓的科技仅仅只是收割用户的方式和方法,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内涵和意义。
文\孟永辉 流量红利的结束让“互联网+”时代发展起来的诸多行业都在开始新的调整,并寻找新的发展思路来面对消费升级时代的用户需求。阿里全面布局新零售、百度深度介入智能科技、腾讯不断打造业务生态都是这种趋势的直接体现。互联网金融作为诸多行业当中的底层支撑体系,通过新技术的手段来优化现有的运行逻辑的做法开始越来越多地在金融行业当中出现。 已经在阿里、百度公司内部出现的酷炫的人脸支付、华尔街金融机构开始尝试的智能风控、蚂蚁金服正在进行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风控体系……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开始进行优化和调整的具体体现。随着
文|孟永辉 马云在投资者的信里再次重申,基于大数据为基础的全新金融体系的建立将会改写300多年来金融体系的进程。以数据、信用和基于大数据风控为基本的新金融体系将会建立,一个全新的金融发展时代即将来临。根据Analysys易观分析显示,跟随消费升级,以消费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正在向医疗、教育、家装、农业、旅游、房产、汽车、保险等多个细分垂直领域进一步渗透。中泰证券更是大胆预计,到2020年,单单消费金融一项的市场交易规模就将达到十万亿元。 新的时代必然蕴藏新的机遇,新金融时代同样如此。以大数据为主要链接点的新
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完全可以用“疯长”一词来形容,各式各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涌现、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概念开花,传统金融被逼退到了角落里。降低了的参与门槛、围绕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产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让许许多多无法参与金融行业的人得到了机会。以互联网金融为标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入到了顶峰期。
对于很多熟悉金融科技的人来讲,他们仅仅只是将金融科技看做是互联网金融的替代物,通过金融科技,他们想要继续获得资本关注。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么金融科技必然又会陷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怪圈里。因为仅仅只是把金融科技看成一个概念,而不是真正蜕变而成的一个新物种,金融科技又将陷入互联网金融的怪圈,平台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当下以BAT为代表的科技巨头持续布局金融科技的再进化正是这种趋势的显像表达,未来或有更多的平台跟进,并将真正开启金融科技进化的全新时代。
持续不断的互联网金融乱象,正在生动地告诉我们,仅仅只是将“互联网”和“金融”两种元素相加,无法带来行业的持久发展。金融行业科技化的过程必须找到互联网金融之外的方式,才能继续前行。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接棒者们开始崭露头角,试图通过对金融行业进行更加深度的改造以寻找金融科技化的正确方式。
互联网金融遭遇突如其来的监管让人们对于未来金融行业科技化的发展充满了不信任,甚至很多人认为金融行业与科技的结合就是一个伪命题。其实不然。互联网金融遭遇困境很大的原因是由于仅仅只是改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获取渠道,并未改变金融行业本身所决定的。这种仅仅只是输送管道的改变,而没有去改变金融行业本身的做法自然不会起到太多实质性的作用,金融行业想要真正实现蜕变,一场源自于金融行业本身的大变革或许更加重要。
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巨头的上市遇阻,彻底浇灭了以科技作为幌子,继续从事金融业务的最后一丝希望。于是,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技玩家,真正意义上的以科技为主导的金融科技发展新模式开始出现。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