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前庭电刺激(GVS)的数据分析及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无创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NIBS)越来越多地用于探索大脑的功能机制。前庭电刺激(GVS)是一种安全、耐受性良好的NIBS技术,能够调节参与前庭和多感觉处理的不同皮层和皮层下区域的活动。GVS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其治疗结果一定程度上会由于治疗个体的不同而不同,同时选取的治疗波形也会影响结果。然而,大多数GVS研究都对所有被试选择了相同的通用刺激。这项技术的未来应用以及最终的临床应用,将依赖于信号处理领域的贡献。我们以信号处理为重点,概述了目前神经康复中的GVS使用现状,包括一般的刺激设计,与神经影像学数据的并行分析,以及对未来方向的建议。本文发表在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杂志。x思影曾做过多期脑刺激相关文章解读,建议结合以下解读阅读(直接点击,即可浏览,加微信号siyingyxf或18983979082获取原文及补充材料):

02
  •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Trends in Neurosciences:基于信息的无创经颅脑刺激方法

    认知神经科学的进展依赖于方法学的发展,以增加有关脑功能知识的特异性。例如,在功能神经成像领域,当前的趋势是研究大脑区域所携带的信息类型,而不是简单地比较任务操作所引起的激活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非侵入性经颅脑刺激 (noninvasive transcranial brain stimulation, NTBS) 在认知功能研究中的传统应用可能显得粗糙和过时。然而,在其众多参数中,通过与行为操作相结合,NTBS方案可以达到成像技术的特异性。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在基础科学和临床环境中实现这一目标的不同范例,并遵循基于信息的方法的一般原理。本文发表在Trends in Neurosciences杂志。

    02

    Nature Neuroscience:大脑的内感受性节律

    感知身体内部的信号,或内感受,是维持生命的基础。然而,内感受不应被视为一个孤立的领域,因为它与外感受、认知和行动相互作用,以确保有机体的完整性。我们重点关注心脏、呼吸和胃节律,回顾了内感受在解剖学和功能上与来自外部环境的信号的处理交织在一起的证据。从内感受信号的外周转导到感觉处理和皮层整合,在一个超出核心内感受区域的网络中,相互作用出现在所有阶段。内感受性节奏有助于从知觉检测到自我意识的功能,或者相反地与外部输入竞争。对内感受的兴趣重新引发了长期存在的问题,即大脑如何通过振荡同步、预测编码或多感觉整合来整合和协调分布式区域的信息。在同一框架下考虑内感受和外感受,为生物体特有的信息处理的生物模式铺平了道路。

    01

    相位相关TMS对脑电皮层运动网络的影响

    已有研究对经颅磁刺激(TMS)应用于大脑振荡,观察磁刺激对大脑状态的影响。然而,没有人研究相位相关的TMS是否可能调节属于同一网络的同源远端脑区连接。在网络靶向TMS的框架下,我们研究了对持续的大脑振荡的特定相位的刺激是否有利于刺激目标的远端网络节点出现更强的皮质-皮质(c-c)同步。在24名健康个体的实验中,TMS脉冲刺激刺激初级运动皮层(M1),间隔1个月,重复两次。考虑到TMS脉冲是在μ频率振荡的正(峰)或负(谷)相位时发出,刺激效应取决于在感觉运动网络的同源区域内c-c同步。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研究感觉运动网络中的c-c连接,并识别与刺激点连接的对侧区域。根据应用TMS脉冲的时间(峰或谷),其对脑内神经网络同步性的影响有明显的变化。研究发现,谷刺激试次与峰值刺激试次相比,在μ频带进行TMS脉冲后(0-200ms)的M1-M1相位锁值同步更高。本文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杂志。

    03

    通过脑电图/脑磁图观察到的大脑活动来指导经颅脑刺激

    非侵入性经颅脑刺激(NTBS)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但也存在诸多局限性,主要问题是干预的特异性、效应大小不一。这些局限性促使最近的研究将NTBS与正在进行的大脑活动的结合。正在进行的神经元活动的时间模式,特别是大脑振荡及其波动,可以用脑电或脑磁图(EEG/MEG)跟踪,以指导NTBS的时间和刺激设置。在线脑电图/脑磁图已用于指导NTBS的时机(即刺激时间):通过考虑大脑振荡活动的瞬时相位或功率,NTBS可以与兴奋性状态的波动对齐。此外,干预前的离线脑电图/脑磁图记录可以告诉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如何刺激:通过调频NTBS到感兴趣的振荡区域,内在的大脑振荡可以被上调或下调。本文综述了脑电/脑磁图引导干预的现有方法和思路,以及它们的前景和注意事项。本文发表在Clinical Neurophysiology杂志。

    03

    Nature子刊重磅综述:人脑功能的因果映射

    绘制人类大脑功能图谱是神经科学的一个长期目标,它有望为大脑疾病的新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信息。早期的人类大脑功能地图是基于脑损伤或脑刺激导致的功能变化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被功能神经成像等技术所取代,这些技术可以识别出活动与行为或症状相关的大脑区域。尽管这些技术有优势,但它们揭示的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这给解释这些工具产生的数据和使用它们来开发大脑疾病的治疗方法带来了挑战。基于脑损伤和脑刺激的人类脑功能的因果图谱正在进行中。新的方法可以将这些因果信息来源与现代神经成像和电生理学技术相结合,以获得对特定大脑区域的功能的新见解。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为转化研究提供了因果关系的定义,提出了一个连续体来评估人类脑图研究中的因果信息的相对强度,并讨论因果脑图的最新进展及其对发展治疗的相关关系。

    02

    人类的自我运动网络

    三维空间中的所有意志运动都需要多感觉整合,特别是视觉和前庭信号。人类的大脑哪个位置以及如何处理和整合自我运动信号仍然是个谜。在这里,我们应用视觉和前庭自我运动刺激,使用快速和精准的全脑神经成像,在一个相对较大的数据集(n=131)中描述和表征整个皮层和皮层下自我运动网络。我们的研究结果确定了一个核心的自我运动网络,包括扣带沟(CSv、PcM/pCi)、小脑(小脑小舌)和颞顶叶皮层,包括VPS区和缘上回的一个未命名区域。基于其大脑连接模式和解剖定位,我们认为该区域代表了猕猴7A区的人类同源脑区。全脑连接和梯度分析表明,扣带沟和小脑小舌之间的连接在自旋运动感知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涉及更新视觉空间和前庭信息的反馈回路。PcM/pCi独特的功能连接模式暗示了它在多感觉整合中的中心作用,以感知自我参照的空间意识。所有皮层自我运动中枢都表现出与其他视觉、前庭、体感和更高阶运动区域的模块化功能连接,强调了它们在一般感觉运动整合中的相互功能。

    02

    Lancet Neurology:长期意识障碍的干预治疗

    严重脑损伤和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存在重要问题,特别是在他们的治疗选择方面。临床和神经影像学数据表明,即使是在受伤数年后,一些长期意识障碍患者仍可能从治疗干预中获益。大多数旨在提高患者意识水平和功能恢复的干预研究都是行为和脑成像的开放性试验和病例报告,但也有一些随机对照试验用以探究药物或非侵入性脑刺激的使用效果。然而,只有两项关于金刚烷胺和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研究提供了II类证据。尽管新的治疗方法对意识障碍患者似乎很有价值,但优化的刺激参数、替代药物以及康复策略仍需要测试和验证,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率。本文发表在Lancet Neurology杂志。

    03

    读文万卷004期:QSM与CT衰减值相关性研究;一种独立于感知处理和行为的意识检测指标;

    定量磁化图(QSM)用于区分钙化和铁沉积。很少有研究检查此类物质的CT衰减值与磁化率之间的关系。为了评估顺磁性和反磁性体模中金属浓度,CT衰减值和磁化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具有顺磁性或抗磁特性的大脑结构中CT衰减值和磁化率之间的关系,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者本对钆和钙体模、20名健康志愿者和84名患者进行了CT和QSM的MRI扫描。在体模研究中,研究者评估了金属浓度、CT衰减值和磁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在人类研究中,Pearson和Spearman相互关系被用来评估感兴趣区域包括苍白球(GP)、壳核、尾状核、黑质、红核、齿状核、脉络丛以及出血和钙化病变的CT衰减值和磁化率之间的关系。

    03

    BP综述:闭环脑刺激

    就像美存在于观察者的眼中一样,刺激对大脑的影响不仅仅是由刺激的性质决定的,而是由在那一刻接受刺激的大脑的性质决定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治疗性脑刺激通常应用开环固定方案,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一原则。只有最近的神经技术进步使我们能够使用应用于脑电图时间序列数据的前馈算法,在毫秒范围内以足够的时间精度预测大脑的性质(即下一个实例的脑电生理状态)。只要目标脑区处于预先设定的兴奋性或连接状态,就可以进行专门的刺激。临床前研究表明,在特定的大脑状态(例如高兴奋状态)期间而不是在其他状态期间进行的重复刺激会导致受刺激环路的持久修饰(例如长时程增强)。在本研究中,我们调查了使用脑电图通知的经颅磁刺激,在人类皮层的系统水平上这也是可能的证据。我们批判性地讨论了开发脑状态依赖性刺激,从而比传统固定方案更有效地长期修饰病理性脑网络(例如重度抑郁症)的机会和困难。同样基于实时脑电图的经颅磁刺激技术将允许通过记录刺激的效果来闭合环路。这一信息可能使刺激方案适应,使治疗反应最大化。通过这种方式,大脑状态控制大脑刺激,从而引入了从开环刺激到闭环刺激的范式转变。

    01

    重磅综述: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振荡和脑刺激

    衰老与认知过程和大脑神经生理学的改变有关。虽然遗忘性轻度认知障碍(aMCI)的主要症状为与较同等年龄和教育水平的人表现出记忆问题,但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除了记忆功能障碍外,还表现出其他认知方面的障碍。生理衰老的静息脑电图(rsEEG)表现出整体上低频振荡功率增加,alpha波活动减少和减缓。然而,AD的rsEEG主要表现为慢振荡增加,快振荡减少,以及大脑功能连接受损。最近对啮齿动物的研究,在静息脑振荡中与年龄和AD相关的变化,和通过gamma波段刺激的大脑刺激技术的神经保护效应同样存在于人类中。总之,目前的研究集中于优化rsEEG特征,将其作为aMCI患者转换为AD患者的预测因子,并了解脑刺激治疗后的神经变化。本文综述了生理衰老、aMCI和AD中rsEEG振荡变化的最新研究,以及来自人类和非人类研究的各种脑刺激发现。

    01

    支持神经发育障碍诊断和治疗的技术:系统综述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神经发育障碍(ndd)是一组早期发病的疾病,其特征是各种缺陷,损害个人、学术、社交或职业领域的功能。近年来,ndd成为儿科人群中最常见的诊断之一,其中最常见的诊断是学习障碍,患病率约为8%,发展性语言障碍7%,自闭症谱系障碍(ASD, 2%),以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2%)。诊断本身可能具有挑战性,因为各种共病在NDD人群中不是例外,而是一种规则。另一个挑战是不同疾病之间一定程度的表型重叠,以及一种具有相同诊断的个体的症状和功能水平差异很大。早期发现ndd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快速干预,改善儿童预后并最大化治疗效果,因为人类生命最初几年的神经可塑性很高。然而,转介进行NDD评估的患者在接受诊断时往往会遇到严重延误。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40%的家庭在首次就诊后六个月仍在等待诊断。此外,在加拿大进行的研究表明,从转诊到收到ASD诊断的中位总等待时间为7个月。此外,一旦确诊,家庭往往要处理在开始治疗方面的严重延误和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监测。例如,只有20%的图雷特综合症年轻人有机会接受行为抽动治疗,而那些接受治疗的人通常只参加不到建议次数的一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训练有素的治疗师,特别是在地理上偏远的地区,以及临床时间不足,无法提供最佳护理实践。因此,为ndd的诊断和治疗确定具有时效性和易于获取的策略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03

    华中科技大学伍冬睿教授团队:生理计算中的对抗攻击与防御综述

    生理计算使用人类的生理数据作为系统的实时输入。其包括或者与脑机接口、情感计算、自适应自动化、健康信息学以及基于生理信号的生物识别等领域高度重合。生理计算增加了从用户到计算机的通信带宽,但也易受各种类型的对抗攻击,其中攻击者故意操纵训练和/或测试样例来劫持机器学习算法的输出,可能导致用户困惑、受挫、受伤甚至死亡。然而,生理计算系统的脆弱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学界目前不存在针对生理计算领域的对抗攻击的综述。本文系统性综述了生理计算主要研究领域、不同类型的对抗攻击、其在生理计算上的应用以及相应的防御措施,从而填补了这一空白。希望本综述能吸引更多关于生理计算系统脆弱性的研究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让更多人关注并投入使生理计算系统更加安全的防御策略的研究。

    02

    深圳先进院李骁健团队: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向医疗器械转化的问题与挑战

    近几年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从工程实现能力和服务功能场景来说,脑机接口技术已经达到了临床应用的临界点,在实验室科研成果向临床医疗器械转化过程中将会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章由此出发,首先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常用的信号源,包括脑电图、皮层电图以及皮层内电信号的特点,其次叙述了解码能力和信息双向闭环的考量,并讨论了目前脑机接口商用机设计中存在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挑战,最后简单阐述产业化发展中政策、资金和技术路线的协同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应用于医疗领域过程中在技术路线、产业发展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03

    人类感知决策的神经生理学

    反映知觉决策形成的动态神经信号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这些信号不仅能让我们详细研究决策过程的神经执行过程,而且还能揭示大脑决策算法的关键要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信号只能通过侵入性记录来获取,而非侵入性记录技术的局限性阻碍了人类神经科学的进展。然而,最近研究方法的进展,使越来越多的研究人类大脑的信号可以动态的跟踪决策过程。在本文中,我们强调了人类的神经生理数据是如何被用来研究形成决策的多个处理水平的新见解,并为能够解释个体内部和个体间差异的数学模型的构建和评估提供信息,并研究辅助流程如何与核心决策过程相互作用。本文发表在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杂志。

    01

    基于影像学和定量感觉测试预测慢性疼痛的治疗结果

    尽管有许多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某些人的慢性疼痛,如何为所有遭受慢性疼痛的人提供缓解疼痛的方法仍有很大的需求。目前所用的“一刀切”的方法既耗时又昂贵,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对治疗慢性疼痛患者无效。同时,根据群体的研究结果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在个体上可能产生负面的结果(不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甚至可能会加重)。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已经从对所有人采用类似的治疗方案转变为更加个性化和精确的治疗。这种方法的基础是基于个体特征,选择对其敏感的特定的治疗方案。本文为开发精准医疗引入了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框架,阐明了如何将跨多个领域的信息整合到一个个性化的疼痛治疗方案中(图1)。本文由多伦多大学的学者Karen D. Davis发表在pain杂志。

    01

    从诱发反应中解码动态脑模式:应用于时间序列神经成像数据的多元模式分析教程

    多变量模式分析(MVPA)或大脑解码方法已经成为分析功能磁共振数据的标准做法。虽然解码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脑机接口,但其应用于时间序列神经成像数据(如脑磁图、脑电图)以解决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实验问题是最近的事。在本教程中,我们描述了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告知未来时间序列解码研究的广泛选择。使用脑磁图数据的例子,我们说明了解码分析流程中的不同选项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目的是解码不同的知觉刺激或认知状态随时间的动态大脑激活模式。我们展示了在预处理(如降维、降采样、试次平均)和解码(如分类器选择、交叉验证设计)时所做的决策。除了标准解码外,我们还描述了对时变神经成像数据的MVPA的扩展,包括表征相似性分析、时间泛化和分类器权重图的解释。最后,我们概述了时间序列解码实验设计和解释中的重要注意事项。本文发表在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杂志。

    01

    综述:个性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

    个性化治疗在所有医学领域都获得了发展势头。精准医学可以应用于神经调节技术,其中聚焦的脑刺激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调节大脑回路,缓解临床症状。rTMS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和其他神经精神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临床效果。尽管rTMS的刺激参数范围很广(位置、角度、模式、频率和强度都可以调整),但目前rTMS的应用方式是一刀切,可能导致其临床疗效不佳(~50%)。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研究了rTMS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可以优化以解释神经功能和解剖学上的个体差异。我们讨论了目前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方案、治疗基础的神经机制、靶向策略、刺激参数选择和自适应闭环治疗。我们的结论是,更好地了解rTMS的广泛和可修改的参数空间将大大改善临床结果。

    01

    利用视听短片从自然刺激中获得开放的多模式iEEG-fMRI数据集

    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数据共享和开放科学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许多参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的志愿者的数据集现在是公开可用的,但颅内脑电图(iEEG)数据的共享相对较少。iEEG是一种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记录技术,通过在患者进行罕见的癫痫发作来源定位程序期间进行记录获得。与非侵入性记录技术相比,iEEG具有许多优点,如更好的信噪比和更精确的神经信号。iEEG对于研究高级认知过程(如语言、语义和概念表示)以及开发脑机接口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收集困难和道德协议的限制,共享iEEG数据的机会相对较少。共享这些数据将有助于解决科学可重复性问题并促进更充分的数据利用。

    01

    Nature综述:大脑中的音乐

    音乐在人类文化中无处不在,音乐作为情感和愉悦体验的来源,在身体上和情感上打动我们,学习演奏音乐会塑造大脑结构和大脑功能。大脑对音乐的加工(即对旋律、和声和节奏的感知)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听觉现象,一般使用被动聆听范式进行研究。然而,在听音乐时我们会积极地预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这种主动性导致了对音乐加工更全面的理解,音乐加工涉及到与行动、情绪和学习有关的大脑结构。研究者在这篇综述中回顾了音乐感知相关的认知神经科学文献。他们发现,音乐感知、行动、情绪和学习都取决于人类大脑的基本预测能力,正如音乐预测编码模型所述。这篇综述阐述如何将这种对个人音乐感知专长的构想拓展到用于解释集体音乐创作的动态性以及潜在的大脑机制。这反过来又对人类的创造力产生了重要影响,音乐即兴创作就证明了这一点。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最新进展为音乐的意义提供了新的认识。

    01

    Cerebral Cortex:调节γ振荡可以促进大脑连接性而改善认知障碍

    老年痴呆症造成了巨大的全球经济负担,但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的研究表明,脑电活动的伽马波段波,特别是40赫兹振荡,与高阶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清除淀粉样蛋白-β沉积。本研究发现与假刺激相比,在可能性阿尔茨海默病(AD;n=37)患者的双侧角回上应用40赫兹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导致长达8周的认知功能显著改善。静息状态脑电图(EEG)的功率谱密度分析表明,40Hz的rTMS调制了左侧后颞顶叶区的伽马波段振荡。进一步测试磁共振成像和TMS-EEG显示:40hzrTMS可以1)防止灰质体积损失,2)增强在双侧角回局部功能整合,以及在双侧角回和左中额叶回全局功能整合,3)加强信息流从左后颞顶叶区至额叶区和加强前和后脑区之间的动态连接。这些发现表明,调节伽马波段振荡通过促进大脑内的局部和长期的动态连接,有效地改善了可能性AD患者的认知功能。

    04

    PNAS:从儿童到老年大脑自发皮层动态变化轨迹

    在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寿命脑磁图(MEG)研究中(n = 434,6至84岁),我们提供了静息状态自发活动的规范轨迹及其时间动态的关键数据。我们进行了尖端的分析,研究了年龄和性别对全脑、空间分辨的相对和绝对功率图的影响,并在两种类型的图的所有谱波段发现了显著的年龄影响。具体而言,较低的频率与年龄呈负相关,而较高的频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通过层次回归进一步探讨了这些相关性,揭示了关键大脑区域的显著非线性轨迹。性别影响出现在绝对功率图中,而不是相对功率图中,突出了通常可互换使用的结果指标之间的关键差异。我们严谨和创新的方法提供了多谱图,显示了整个生命周期中自发神经活动的独特轨迹,并通过广泛使用的自发皮质动力学的相对/绝对功率图阐明了关键的方法论考虑。

    01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