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选择设置好ext3日志模式

Linux是一种开放的、因Internet而产生的操作系统。Internet的发展、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如电子商务被迅速接受和普及,都为 Linux提供了更巨大的机会,使之成为企业和部门级的首选平台。同时,Linux也以其对新技术的巨大包容能力为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栖息环境。这表现在其内核技术的发展为Linux环境下管理数据、存储数据、分配数据、升级数据提供了高性能的系统技术支持。ext3文件系统就属这类技术中较突出的一种。     日志文件系统     通常在系统运行中写入文件内容的同时,并没有写入文件的元数据(如权限、所有者及创建和访问时间),如果在写入文件内容之后与写入文件元数据之前的时间差里,系统非正常关闭,处于写入过程中的文件系统会非正常卸载,那么文件系统就会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当重新启动时,Linux会运行fsck程序,扫描整个文件系统,保证所有的文件块都被正确地分配或使用,找到被损坏的目录项并试图修复它。但是,fsck不保证一定能够修复损坏。出现这种情况时,文件中不一致的元数据会填满已丢失文件的空间,目录项中的文件项可能会丢失,也就造成文件的丢失。     为了尽量减少文件系统的不一致性,缩短操作系统的启动时间,文件系统需追踪引起系统改变的记录,这些记录存放在与文件系统相分离的地方,通常我们叫“日志”。一旦这些日志记录被安全地写入,日志文件系统就可以应用它们清除引起系统改变的记录,并将它们组成一个引起文件系统改变的集,将它们放在数据库的事务处理中,保持在状态下有效数据的正常运行,不与整个系统的性能发生冲突。在任何系统发生崩溃或需要重新启动时,数据就遵从日志文件中的信息记录进行恢复。由于日志文件中有定期的检查点,通常非常整齐。文件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效率和性能方面的问题。     Linux可以支持许多日志文件系统,包括FAT、VFAT、HPFS(OS/2)、NTFS(Windows NT)、UFS、XFS、JFS、ReiserFS、ext2、ext3等。     ext3支持多种日志模式     ext3 是ext2文件系统的高一级版本,完全兼容ext2,与ext2主要区别便是具有快速更新文件的存储功能。计算机自磁盘上读取或写入数据开始就必须保证文件系统中文件与目录的一致性,所有日志文件中的数据均以数据块的形式存放在存储设备中,当磁盘分区时文件系统即被创建,按照文件形式、目录形式支持存储数据和组织数据。Linux的文件和目录采用层次结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一般是在安装系统时通过使用“mount”命令安装上的,用于使用的文件链表存储在文件/etc/fstab中,用于维护而安装的文件链表则存放在/etc/mtab中。     ext3提供多种日志模式,即无论改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还是改变文件系统的数据(包括文件自身的改变),ext3 文件系统均可支持,以下是在/etc/fstab文件引导时激活的三种不同日志模式:     ◆data=journal日志模式      日志中记录包括所有改变文件系统的数据和元数据。它是三种ext3日志模式中最慢的,但它将发生错误的可能性降至最小。使用“data= journal” 模式要求ext3将每个变化写入文件系统2次、写入日志1次,这将降低文件系统的总性能,但它的确是使用者最心爱的模式。由于记录了在ext3中元数据和数据更新情况,当一个系统重新启动的时候,这些日志将起作用。     ◆data=ordered日志模式     仅记录改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且溢出文件数据要补充到磁盘中。这是缺省的ext3日志模式。这种模式降低了在写入文件系统和写入日志之间的冗余,因此速度较快,虽然文件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不被记录在日志中,但它们必须做,而且由ext3的daemon程序在与之相关的文件系统元数据变化前执行,即在记录元数据前要修改文件系统数据,这将稍微降低系统的性能(速度),然而可确保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数据与相应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同步。     ◆data=writeback日志模式      仅记录改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但根据标准文件系统,写程序仍要将文件数据的变化记录在磁盘上,以保持文件系统一致性。这是速度最快的ext3日志模式。因为它只记录元数据的变化,而不需等待与文件数据相关的更新如文件大小、目录信息等情况,对文件数据的更新与记录元数据变化可以不同步,即ext3是支持异步的日志。缺陷是当系统关闭时,更新的数据因不能被写入磁盘而出现矛盾,这一点目前尚不能很好解决。     不同日志模式间有差别,但设置的方法一样方便。可以使用ext3文件系统指定日志模式,由/etc/fstab启动时完成。例如,选择data=writeback日志模式,可以做如下设置:     /dev/hda5 /opt ext3 data=writeback 1 0     在一般情况下,

02

磁盘管理的几个常用命令

-c    格式化时候检查坏块【速度会很慢,不建议使用该参数】   -t    跟格式【ext2|ext3|ext4】     -L    后面跟卷标【labelname】     -b    blocksize 块大小【常用的有1024、2048、4096】     -g    blocks-per-group 每个块组有多少个块组成     -G    直接定义该分区上块组的数量     -i    为数据空间中每多少个字节创建一个inode;此大小不应该小于block的大小;     -I    定义inode大小     -N    定义inodes的数量     -j    启用日志功能,相当于-t ext3    【mkfs.ext3=mke2fs -j=mke2fs -t ext3=mkfs -t ext3】     -m    保留给管理员使用的数据空间百分比【直接用整数表示,如-m 3 表示保留3%的空间给管理员】     -U    指定UUID【一般不用,系统自动生成的即可】     -O XXXX    启用指定特性     -O ^XXXX    关闭指定特性     【-O的特性有如下:mke2fs -O 设备名 [ -b block-size ] [ -L volume-label ] [ -n ] [ -q ][ -v ] external-journal [ blocks-count ]】

03

要了解fstab文件的格式,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在使用quota对磁盘进行限额时,如果你还不了解fstab文件的格式,那么请一定要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fstab文件中存放了与分区有关的重要信息,其中每一行为一个分区记录,每一行又可分为六个部份,下面以/dev/hda7 / ext2 defaults 1 1为例逐个说明fstab的格式:    1. 第一项是您想要mount的储存装置的实体位置,如hdb或/dev/hda6。    2. 第二项就是您想要将其加入至哪个目录位置,如/home或/,这其实就是在安装时提示的挂入点。    3. 第三项就是所谓的local filesystem,其包含了以下格式:如ext、ext2、msdos、iso9660、nfs、swap等,或如ext2,可以参见/prco/filesystems说明。    4. 第四项就是您mount时,所要设定的状态,如ro(只读)或defaults(包括了其它参数如rw、suid、exec、auto、nouser、async),可以参见「mount nfs」。    5. 第五项是提供DUMP功能,在系统DUMP时是否需要BACKUP的标志位,其内定值是0。    6. 第六项是设定此filesystem是否要在开机时做check的动作,除了root的filesystem其必要的check为1之外,其它皆可视需要设定,内定值是0。 fstab格式默认为此6项,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入修改.

01

文件系统的类型「建议收藏」

文件系统类型: ext2 : 早期linux中常用的文件系统 ext3 : ext2的升级版,带日志功能 RAMFS : 内存文件系统,速度很快 NFS : 网络文件系统,由SUN发明,主要用于远程文件共享 MS-DOS : MS-DOS文件系统 VFAT : Windows 95/98 操作系统采用的文件系统 FAT : Windows XP 操作系统采用的文件系统 NTFS : Windows NT/XP 操作系统采用的文件系统 HPFS : OS/2 操作系统采用的文件系统 PROC : 虚拟的进程文件系统 ISO9660 : 大部分光盘所采用的文件系统 ufsSun : OS 所采用的文件系统 NCPFS : Novell 服务器所采用的文件系统 SMBFS : Samba 的共享文件系统 XFS : 由SGI开发的先进的日志文件系统,支持超大容量文件 JFS :IBM的AIX使用的日志文件系统 ReiserFS : 基于平衡树结构的文件系统 udf: 可擦写的数据光盘文件系统

01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