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MP协议全称(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是TCP/IP协议簇中负责IP组播成员管理的协议,在组播网络中,IGMP协议在最后一跳路由器与组播接收者间运行,通俗说即:“IGMP协议运行于主机与主机直接相连的组播路由器之间,主要用于维护组播成员关系。”
该网络接入了Internet,并在路由器配置PIM-SM协议,为网络中的用户主机提供ASM服务,使得加入同一组播组的所有用户主机能够接收任意源发往该组的组播数据信息
问题:IGMPv3 有哪些报文?还有 leave 报文吗?为什么?主机是不是可以选择源?
开放网络操作系统(ONOS)在2015年一年当中发布了五次代码版本,每个版本的名称以一种鸟的名字命名。这次的版本是EMU,它能够提高平台的性能,例如IP组播、SDN-IP、关键的用例包括CORD,服务
组播通信中,发送者将组播数据数据发送到特定的组播地址。要是组播报文最终能够到达接收者,需要某种机制使与连接潜在接收者网段的组播路由器能够了解到该网段内有哪些组播接收者,保证接收者可以加入到相应的组播中接收到数据。
组播基本架构 单播数据包传输的路径是利用“逐跳”(hop-by-hop)转发原理在IP网络中传输。相较于IP单播,IP组播通信的特点是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不是一个特定的单一IP地址,而是一个特定组地址。
今天海翎光电的小编围绕着组播、组播的MAC地址、IGMP原理、IGMPV1、IGMPV2、IGMPV3、PIM-SM工作机制展开为大家分享。
组播相对单播和广播有如下优势: 相比单播,由于被传递的信息在距信息源尽可能远的网络节点才开始被复制和分发,所以用户的增加不会导致信息源负载的加重以及网络资源消耗的显著增加。相比广播,由于被传递的信息只会发送给需要该信息的接收者,所以不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并能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组播(Multicast)可以很好的解决点到多点的数据传输。IP 组播技术在 ISP 提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中已经得到了应用。例如:在线直播、网络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和实时视/音频会议等。
最近有业务的容器需要在Kubernetes上运行ROS2,由于ROS2的DDS(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数据分发服务)的通讯框架采用了组播的方式将消息分发给订阅者节点以提高效率。所以如果在一个 kubernetes 集群中部署多套ROS2,就会导致在ROS2之间的数据出现串流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组播数据路由到本地的loop回环网卡上。研究了下在Kubernetes CNI中默认插件中的loopback是没有这个支持的。要解决这个需求,需要简单小改下cni 的 loopback 插件,让其在为pod创建loop网卡时,将组播地址224.0.0.0转到的loop网卡。在开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回顾学习下相关的知识。
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只需复制一份的相同数据包。它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减少了骨干网络出现拥塞的可能性。
限于某些原因 F-Stack 项目之前是未对 IPv6 进行支持的,随着 IPv6 需求的增多,近期对 IPv6 进行了支持。本文将简单介绍 F-Stack 支持 IPv6 所做的修改,如何使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F-Stack 如何支持 IPv6 以下所列为 F-Stack 支持 IPv6 所进行的修改,具体改动细节可查看 github 相关 commits。 F-Stack 框架支持 在 Makefile 中定义 IPv6 相关的宏INET6及需要包含编译的文件NETINET6_SRC
特别说明:本文于2015年基于OpenStack M版本发表于本人博客,现转发到公众号。因为时间关系,本文部分内容可能已过时甚至不正确,请读者注意。
所有版本的IGMP 都支持ASM(Any-Source Multicast,任意信源组播)模型;IGMPv3 可以直接应用于SSM(Source-Specific Multicast,指定信源组播)模型,而IGMPv1 和IGMPv2 则需要在IGMP SSM Mapping 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应用于SSM 模型。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用于维护主机和路由器之间组播组成员的协议,其功能主要是建立和维护组播组成员关系。
利用组播技术可以方便的提供一些新的增值业务,包括在线直播、网络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对带宽和数据交互的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信息服务。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IP组播的原理,文章链接如下:https://blog.csdn.net/Adsjddjjej/article/details/126305279
因特网上多播数据包的传输需要依靠多播路由器(一个路由器要想转发多播包,必须增加一些能够识别多播包的软件)
第三步:在MySQL01数据库中创建一个ds_wp数据库,然后倒入 ds_wp.sql
二者的作用不同:IGMP Snooping 的使用是为了减轻组播数据在二层交换泛 洪带来的压力,IGMP Snooping proxy 而为了减少用户主机所在网段内的 IGMP 协议报文数量,使交换机其能够代理上游三层设备向下游主机发送 IGMP 查询报文,同 时代理下游主机来向上游三层设备发送成员关系报告报文。对接收者来说,它相当于查询器,对查询器来说它相当于接收者。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诸如视频直播、网络教学等实时业务的广泛应用,多个接收者需要同时从一个或多个源节点接收相同的流媒体数据,网络传输的信息容量大大增加,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对这些应用需求,传统的点播技术,不仅对源节点资源和网络带宽的消耗很大,同时用户数量的扩展受到限制。比较而言,组播是一个很好的传输方案。由于传统网络中路由器需要预先配置,然后才可以动态支持组播订阅者的加入、离开操作和组播树的生成操作,并且传统网络中的路由器没有针对用户对带宽的大需求来动态选择传输路径,很容易造成链路拥塞,不能够为用户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难以在传统网络中大规模部署。
① 单播 : 发送数据到 单个目的主机 , 每个 单播报文 都有一个 单播 IP 地址 作为目的地址 ;
1月12日,Kube-OVN 1.9.0 版本正式发布,感谢社区小伙伴们在这段时间来的贡献和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注:最后有面试挑战,看看自己掌握了吗 文章目录 IP多播----只给有相同需求的路由器传信息 以看视频为例-----组播路由器支持--------运行组播协议的路由器 IP组播地址------多播组的设备都有一个组播组IP地址---------一群共同需求主机的相同标识-------看直播、腾讯回忆------给你一个组播地址--------------一个D类地址表示一个组播族------224.0.0.0---239.255.255.255---------源地址总是单播地址-------UDP最大努力
组播服务模型的分类是针对接收者主机的,对组播源没有区别。组播源发出的组播数据中总是以组播源自己的IP地址为报文的源IP地址,组播组地址为目的地址。而接收者主机接收数据时可以对源进行选择,因此产生了ASM(Any-Source Multicast)和SSM(Source-SpecificMulticast)两种服务模型。这两种服务模型使用不同的组播组地址范围。
在IP组播传输模型中,发送者不关心接收者所处的位置,只要将数据发送到约定的目的地址,剩下的工作就交给网络去完成。网络中的路由器设备必须收集接收者的信息,并按照正确的路径实现组播报文的转发和复制。在组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协议来完成此任务。
正则安安每晚每隔三小时必然哭闹,我索性也就不睡了,反正也睡不好,起来泡茶,喝酒,作文。
IGMP是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totocol的简称,被称为互联网组管理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负责IPV4组播成员管理的协议。
今天给大家带来OSPF的基础实验及DR/BDR选举,邻居和邻接建立的文章我还在优化,下期给大家发布
前言:一直对组播这个概念迷迷糊糊,特别是交换机处理组播的方式,非常想搞懂但是懒癌发作。这几天终于耐心地看了下有关组播的资料,大致了解了一下同一广播域内组播的相关知识。组播占了计算机网络的一大部分,特别是组播路由这一块,知识点、名词非常多,要完全掌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海翎光电的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如有错误请提出,谢谢。还有,此文全部组播均为IPv4环境下的组播,IPv6的组播跟IPv4完全不同,请注意区分。
IPv6 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第 6 版)的缩写,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 IP 协议,其地址数量号称可以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地址 [1] 。 由于 IPv4 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络地址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IPv6 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1]
①IP多播(以前曾译为组播)已成为互联网的一个热门课题。目的:更好地支持一对多通信,网络中的带宽压力。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中兴网络设备的命令大全。花了一天的时间去找手册和整理、排版,希望对大家有用,觉得好的话还请点个赞,转发一下。
前言 上一篇博客已经实现了nginx+keepalived主从配置,这篇博客来实现双主配置,如果Nginx只有单台的话就会出现单点问题,那么整个网站就会挂掉,所以要实现Nginx的高可用,一台挂掉还会有另一台顶上去,从而保证网站可以持续的提供服务。
02 #如果不指定Master或者BACKUP,那priority最高的就是master 03 04 interface eth0 05 #监听的实际网口 06 07 virtual_router_id 51 08 #组播ID,通过224.0.0.18可以监听到现在已经存在的VRRP ID,最好不要跟现有ID冲突 09 10 priority 100 11 #权重为100,权重数字越大就越高 12 13 advert_int 1 14 #发送组播包的间隔时间,默认为1秒 15 16 smtp_alert 17 #发送邮件报警 18 19 authentication { 20 auth_type PASS 21 auth_pass hdtv 22 } 23 #这个是验证类型为PASS(明文),密码为hdtv。验证类型也可以选择IPSEC,但是官方是不推荐的 24 25 virtual_ipaddress { 26 10.1.41.141 27 } 28 #虚拟IP为10.1.41.141 29 30 #############下面这些是文档中存在,但是在上面没有用到的############################# 31 32 dont_track_primary 33 #忽略网卡错误 34 35 track_interface { 36 eth0 37 eth1 38 } 39 #监控eth0和eth1这2块网卡的状态 40 41 mcast_src_ip 42 #使用这个地址作为多播包的源IP,而不是使用interface eth0上的IP 43 44 lvs_sync_daemon_interface eth1 45 #绑定eth1作为lvs同步的 46 47 garp_master_delay 2 48 #master和slave漂移时间改为2秒,默认位5秒,怪不得我昨天发现每次都是5秒才转移 49 50 virtual_ipaddress { 51 / brd dev scope label 192.168.200.17/24 dev eth1 52 192.168.200.18/24 dev eth2 label eth2:1 53 } 54 #vip可以写成整个网段和某块网卡上的所有IP 55 56 virtual_ipaddress_excluded { 57 / brd dev scope / brd dev scope ... 58 } 59 #排除哪些IP 60 61 virtual_routes { 62 src 192.168.100.1 to 192.168.109.0/24 via 192.168.200.254 dev eth1 192.168.110.0/24 via192.168.200.254 dev eth1 192.168.111.0/24 dev eth2 192.168.112.0/24 via 192.168.100.254 63 } 64 #当状态切换的时候会增加和删除路由,格式如src [to] / via|gw dev scope tab 65 66 nopreempt 67 #这个参数是用来,当master当掉,slave接替原来的master作为master后,这个时候当master重新起来后,有了这个参数后原来的slave就不会自动再自动切换为slave,而是继续作为master 68 69 preempt_delay 300 70 #接上面那个参数,这个表示,只有在老的master重新正常300秒后,老的master才会切换为master,这个参数范围是0-1000,默认为0 71 72 notify_master | notify_backup 73 | notify_fault | notify | 74 smtp_alert 75 #各种报警方式,可以定义具体的内容来达到不同的报警信息。
一、NAT技术(网络地址转换) 1.NAT作用 主要解决IP地址短缺问题,并且避免来自外部的攻击。 主要有 3 种应用方式:动态地址转换、静态地址转换、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RT。 2.NAT三种应用方式 (1)动态NAT: 多对少(m>=n & m>=1)情况下。 m 代表内部网络地址。 n 代表可用的外网地址。一般指外部的地址池(pool)中的地址数量。 将大的网络地址空间映射到小的地址空间。 (2)静态NAT:一对一 一个内部地址只转换为一个外部地址(公网IP)。 主要用于一些特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交换技术,主要是三层方向的,文中提到的示例都以锐捷设备为例,很适合大家查漏补缺,以下是目录:
我在微软官网找到了用 C# 做 UDP 组播的方法,我优化一些逻辑,保留核心代码,然后加了一点封装
可能原因包括:成员端 DR 静态 RP 配置错误,成员端DR 收到 BSR 消息后 RPF 检 查失败,无法计算出 RP,成员端 DR 的 PIM 配置错误没有和邻居路由建立 PIM 邻居造成 RPT 建立失败等。
理论技术:TCP/IP协议族(四)ICMP和IGMP协议! 应该先说IP协议的,后来考虑到层次性,还是先把支撑协议介绍完在细说IP!因为IP是我的最爱也是我的痛!呵呵! 一、ICMP协议 为什么要使用ICMP!使用ICMP的原因是什么呢? 先简单说下IP 不能做的!IP 不能提供差错控制和辅助机制(如:主机的管理和查询)! 为此,ICMP很好的承担了这个任务! ICMP是网际控制包协议,它的功能是:差错报告和查询 ICMP发送的ICMP包并不能直接交到下1层,必须在加IP的包头! ICMP
当同一个网段内有多个IGMP路由器时,IGMP通过查询器选举机制从中选举出唯一的查询器。查询器周期性地发送普遍组查询消息进行成员关系查询,主机通过发送报告消息来响应查询。而作为组成员的路由器,其行为也与普通主机一样,响应其它路由器的查询。
Smoothed round trip time (SRTT): 发送EIGRP数据包给邻居,直到本地路由器接收到邻居对该数据包发送确认包的平均时间(毫秒)
案例配置需求: 1、 设备之间互联的IP如图所示; 2、 R1 和R2设备互联使用12.1.1.X/24,X表示设备编号,如R1使用12.1.1.1/24,R2使用12.1.1.2/24,其它设备互联同上; 3、 AS100内IGP协议运行OSPF协议,AS200内IGP协议运行EIGRP协议; 4、 R3和R4配置运行BGP协议,建立EBGP邻居关系; 5、 配置组播稀疏模式,其中R3和R4为RP,在AS100,配置静态RP地址为3.3.3.3,在AS200,配置静态RP地址为4.4.4.4; 6、 R1作为组播源,R6作为239.1.1.1的组播接收者; 7、 R4根据MBGP做RPF检测,其它路由器根据单播路由表做RPF检测; 8、 R3和R4配置BGP协议,单播流量走S1/1线路。组播流量走S1/2线路; 9、 R3和R4使用Loopback0口建立MSDP;
每日一篇华为HCIE面试题。关于华为HCIE面试大家都很熟悉了,而组播作为HCIE RS3.0中重要的知识点,小栈就一些追问给大家做出整理(第四篇)
在多个平台广受大家喜爱,有朋友又想看IGMP的文章,咋一看这两个技术中间就差了一个字母,不过两者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技术,那么今天瑞哥就安排一下!
作为IP传输三种方式之一,IP组播通信指的是IP报文从一个源发出,被转发到一组特定的接收者。相较于传统的单播和广播,IP组播可以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所以被广泛应用于IPTV、实时数据传送和多媒体会议等网络业务中。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