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开启网页很吃手机效能和网络状况,前端工程师一开始就以手机版为优先,可以让HTML一开始载入,使用最少的效能快速载入网页。当开始制作桌面版时,只会少许跑版,做适当微调即可。
调用:customer(text'提示文字', href'跳转链接', btnText'按钮文字')
HTML5学堂:手机操作系统发展史。从手机出现到现在,手机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也是经历了几场“大战”。本文主要讲解的诺基亚的时代到现在苹果、安卓的时代的一个演变的过程。 诺基亚: 1. 在2007年
CSS3中有两个新尺寸单位vw和vh, 这两个单位非常适合于开发移动端自适应页面。 假如说有一个设计师做了一张1136x750px的页面,这长页面是针对iPhone6的屏幕设计的。 前端开发工程师将这张设计稿转换成网页, 网页中所有的元素尺寸都用px硬编码, 那么这张网页在iPhone6中能跑的好好的,但是到了其他手机中会容易出问题, 毕竟很多手机的屏幕尺寸和iPhone6是不一样的。 vw和vh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它们是一组相对尺寸单位,和百分比相似, 1vw和1vh其实和1%是一样的。换句话说, 不
WebRTC 技术由 Google 最先提出,目前主要在桌面版 Chrome 浏览器、桌面版 Edge 浏览器、桌面版 Firefox 浏览器、桌面版 Safari 浏览器以及移动版的 Safari 浏览器上有较为完整的支持,其他平台(例如 Android 平台的浏览器)支持情况均比较差。
由于PC端的网站功能已经写的差不多了,一直想写个微信小程序和App将数据整合到一起。发现uniapp可以一套代码搞定微信小程序和App,于是我利用空闲时间边看文档边搞、搞了一个礼拜初步完成了第一版。由于微信小程序和App进行微信授权的流程是不一样的,我分开进行了区分,全部搞好。正想申请App微信授权认证的时候,微信认证居然要营业执照和300块钱。没钱、免费办理的营业执照也注销了、所以目前只上线了微信小程序(免费上线)。
1. 我曾经从事了15年的Flash和HTML相关工作,我经历过。这是鄙人的亲身经历,1999年开始接触Flash技术,2000年向 Macromedia提交了Flash AS1的Math相关算法而成为beta tester,2003年是Macromedia Flash的dev volunteer, 2004年成为Macromedia在中国的第一个技术员工,2005年,Adobe并购Macromedia结束,进入Adobe做工程师,2008成 为Flash Video与Flash Media Server的
写在前面:本人刚刚接触移动端开发,希望自己的见解能够帮助到他人,不足之处还望提醒。
文章更新: 20161031 初次成文 20170422 微小修正以及友情安利@Sealt的皮肤 大概在一年前,小苏曾经对"Boss皮肤"进行了二次修改,做出了一款对编程友好的百度手机输入法皮肤。放出皮肤文件后,小苏答应大家将会继续修改和优化这款皮肤。但在此后乃至现在,由于自己严重拖延症的原因,一直没有对这款皮肤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优化。直到三天前,小苏才开始对这款皮肤进行二次修改工作。直到今天下午终于改得比较满意了才敢把它拿出来见人(生无可恋脸)。 这款皮肤参
通过 this.createSelectorQuery() 方法创建一个选择器对象。
最近一直在研究移动手机网站的开发,发现做手机网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试想下:我们连传统的PC网站都会做,难道连一个小小的手机网站难道都搞不定吗?其实手机网站就是一个微缩版的PC网站罢了!至于为什么觉得难、觉得无从下手。
如果作为普通访客可能会略有抵触,但是作为站长,我们却十分需要这样的广告来为网站赚钱贴补一下服务器维护费用。说实话我挺喜欢这个功能的,但是一直未找到合适的代码,直到我看了“蝈蝈要安静”的博客。下面代码方式内容来自于蝈蝈要安静的文章:
HTML5学堂:移动端开发中,经常遇到需要模拟APP的效果header或是footer固定住,里面的内容区域实现滚动。但是对低端手机单纯使用CSS是兼容不了,需要JavaScript的支持。本文讲解了使用iScroll5的使用方法,解决了固定高度的容器内滚动内容。 iscroll诞生的意义 之所以iscroll会诞生,主要是因为无论是在以前的iphone、ipod、android 或是更早前的移动webkit都没有提供一种原生的方式来支持在一个固定高度的容器内滚动内容。 这个不幸的规则导致所有web-a
在开发iOS版的直播卖货系统源码过程中,如何在html上展示商品详情,下面小编将从WKWebView入手,来介绍下实现过程。
作用: 网页的标签非常多,在不同的地方会使用不同类型的标签,了解他们的特点可以更好的布局我们的网页.
大家好,现在由我来为大家做一期技术分享,分享的主题是《微信无缝推文是这样炼成的》。
3.最终签核完,生成PDF版的销售合同,且上面自动加盖公司的电子印章,并打印该合同
MobileIMSDK 是一套专门为移动端开发的开源IM即时通讯框架,超轻量级、高度提炼,一套API优雅支持UDP 、TCP 、WebSocket 三种协议,支持iOS、Android、H5、标准Java平台,服务端基于Netty编写。
前段时间我一直想着给博客添加一个公告栏,本来已经想好了建立一个模型然后前端留个公告栏的窗口即可,很简单。但是偶然发现了别人博客使用了一个开源的前端插件 tctip,可以公告栏和打赏还有微信群二维码显示,感觉非常符合我的要求,于是经过一轮考虑之后,我把这个前端插件做成了 django 的应用,可以非常方便地接入任何 django 项目。
2016年刚接触移动端开发,刚开始比较疑惑,每次遇到问题都是到社区里提问或者吸取前辈的经验分享,感谢热衷于分享的开发者为前端社区带来欣欣向上的生命力。本文结合先前写的文章和开发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也能帮助刚步入移动端开发的新人解惑。以下会以其中一个以公积金页面开发项目作为例子,介绍移动端的一些常见问题和使用Vuejs作为lib进行多页开发的经验。
前端代码的编写永远逃不过“兼容”二词,从前PC时代,因为IE的傲娇,导致程序猿们一直在兼容IE的道路上挣扎,如今移动设备的普及,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仿佛马上就要摆脱IE了,可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移动端确实不用考虑IE了,各种CSS新特性也用的爽到飞起,但一座大山压了过来,那就是分辨率的适配,移动端由于展示区域比较小,因此对于页面在不同分辨率手机上的展示细节也要求更加严格,这时像PC端有些固定宽高的布局方式显然不适应,我们被要求对于不同大小手机页面能自适应,真是非常有(tong)趣(ku)呢~ 话不多说,下面就总结了一些移动端常用的适配手法:
根据一些老博客里面的内容,现在整理一下目前流行的跨平台移动App开发技术的特点,并将几个不同的开发平台框架进行比较说明,仅供大家参考。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前言随着公司业务不断发展,移动开发项目越来越多,项目任务时间紧,我们内部开发流程是以项目为导向,有别于一般公司对产品不断迭代的做法,但移动端开发人员资源有限,需要在不同项目之间做业务场景切换开发,就会经常出现项目完成时间 Delay。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去解决呢?现在了解到的现状是每个业务组都有配备 Web 前端开发人员,那么是否能把涉及到业务模块分发给具体业务组 Web 前端开发人员去开发,剥离业务模块,我们移动端开发人员则专注于框架的开发或者手机端设备能力开发,比如可支持调用摄像头,监听网络状态变化,提供地理位置信息等等,有没有这样一套适合的解决方案呢,答案当然是有的。我们引入了可利用 Web 前端能力和移动端操作系统原生能力相结合开发模式,叫做 Hybrid 混合开发。 目录为何选择 Hybrid 开发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和解决经验总结为何选择 Hybrid 开发模式1,目前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随着公司业务飞速发展,移动端定制的项目越来越多,同时每个项目的业务逻辑呈现出复杂化和差异化特点,每个项目都需要提供 Android 版本和 IOS 版本,增加开发成本,开发周期往往又会被拖长。同时近年来前端技术蓬勃发展,HTML5 大行其道,很多主流 APP 厂商都利用 HTML5 前端能力来编写业务模块并结合原生设备能力进行混合开发,常见的比如淘宝、京东、微信、携程等等。虽然目前业务项目多,但是用户交互体验要求不高,常见页面也是列表,表单居多,适合充分利用HTML 5能力,因此引入Hybrid 混合开发模式,这样只需要 Web 前端开发人员写一遍前端业务代码,却能同时在Android 系统和 IOS 系统中执行。 2,Web APP、Hybrid APP、Native APP 对比目前主流应用程序大体分为三类:Web App、Hybrid App、 Native App,如图:三者区别指采用Html5 语言写出的 App,不需要下载安装。类似于现在所说的轻应用。生存在浏览器中的应用,基本上可以说是触屏版的网页应用。 优点(1)开发成本低,更新快(2)更新无需通知用户,不需要手动升级(3)能够跨多个平台和终端缺点:(1)临时性的入口(2)无法获取系统级别的通知,提醒,动效等等(3)用户留存率低(4)设计受限制诸多(5)体验较差从外观上来看是一个Native App ,实则只有一个UIWebView,里面访问的是一个Web App ,如新闻类和视频类的应用普遍采取该策略:Native 的框架加上Web 的内容。不同于Native App 需要针对不同的平台使用不同的开发语言(如使用Objective-C、Swift开发iOS应用,使用Java等开发Android应用),允许开发者仅使用一套网页语言代码(HTML5+CSS+JavaScript),即可开发能够在不同平台上部署的类原生应用 。由于结合了Native app良好用户交互体验和Web App 跨平台开发的优势,能够显着节省移动应用开发的时间和成本,得到越来越多公司的青睐。 按照网页语言和程序语言的混合,Hybrid App 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多View混合型:Native View 和 Web View 独立展示,交替出现。 其应用主体通常是Native App,Web技术作为补充。即在需要的时候,将 Web View作为独立的 View 运行,在 Web View内完成相关的展示操作。开发难度与Native App相当.比如:微信里的公众号文章使用的是Web View 。 单View混合型:在同一个View 内,Native View 和Web View 为层叠关系,同时出现。开发成本较高,难度较大,但是体验较好。比如:百度搜索同时实现充分的灵活性和较好的用户体验。 Web主体型:应用主体是Web View ,穿插 Native 功能,主要以网页语言编写。整体开发难度低,基本可以实现跨平台,而用户体验好坏,主要取决于底层中间件的交互与跨平台能力。比如:项目管理工具 Basecamp 使用Web view呈现内容,调用系统原生 API 实现界面导航等功能来提高用户体验。 也并非是完美的解决方案。由于其使用 HTML5,某些依赖于复杂的原生功能或者繁重的过渡动画的应用会出现卡顿。同时,为了模拟Native App 的UI和感官,需要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尽管可以跨平台,但是并不能完全支持所有的设备和操作系统。最后,如果应用的体验不够原生化,如一个简单的网站,则还有被Apple App Store拒绝的风险。 指的是原生程序,一般依托于操作系统,有很强的交互,是一个完整的 App,可拓展性强。需要用户下载安装
我们在开发中,显示信息详情时,一般后台会给出html文本,在android端一般采用webview控件来展示,但是后台给出的html文本一般是给电脑端用的,没有自适配手机,导致手机端图片显示过大,需要左右移动来查看全图。下面给出几种实用方法,达到在手机端用webview展示html中的图片,能自适应手机屏幕展示。
选自Google Blog 作者:Brendan McMahan、Daniel Ramage 机器之心编译 参与:微胖、韩天哲 标准的机器学习方法要求在一个机器或者数据中心集中训练数据。谷歌已经打造出用于数据处理的最安全、最强健的云基础架构之一。现在,为了通过用户与移动设备交互来训练模型,我们推出了另一种办法:联合学习(federated learning)。 联合学习可以让移动手机协同(collaboratively)学习一个共享的预测模型,与此同时所有训练数据仍保留在设备上,将机器学习与数据储存在云端的
自Iphone和Android这两个牛逼的手机操作系统发布以来,在互联网界从此就多了一个新的名词-WebApp(意为基于WEB形式的应用程序,运行在高端的移动终端设备)。
移动应用的界面设计画布尺寸设计多大(特别是Android)、图标和字体大小怎么定、需要设计多套设计稿么、如何切图以配合开发的实现? 本篇将结合iOS和android官方的设计规范、搜集的资料以及工作中的摸索,来分享移动应用界面设计中的尺寸规范等问题,希望能给移动端的新手设计师些许指引。若有不当之处,欢迎斧正。
html{ font-size:1mm; } .titleheight{ height:10rem; //这里等于10mm width:11rem; //这里等于11mm }
之前我们在使用vue进行 h5 表单录入的过程中,遇到了Android软键盘弹出,覆盖 h5页面 输入框 问题,在此进行回顾并分享给大家:
很多的公司目前的网站仍然是只有电脑版的网站,在手机上无法良好的展示,在智能手机上网越来越普遍的趋势下,公司网站具备移动友好性,在手机上具有良好展现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解决公司网站在手机端良好展示的实际需要呢。下面是两种解决方案,可供需要的公司参考。
通过 HTML5 开发移动App 时,会发现HTML5 很多能力不具备。为弥补HTML5 能力的不足,在W3C 中国的指导下成立了www.HTML5Plus.org组织,推出HTML5+规范。
浏览器最重要或者说核心的部分是“Rendering Engine”,可大概译为“解释引擎”,不过我们一般习惯将之称为“浏览器内核”。负责对网页语法的解释(如HTML、JavaScript)并渲染(显示)网页。
每当设计一个新的App或网站时,作为对原型设计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我们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明星”原型设计工具。它们功能齐全、模板酷炫,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大部分设计问题。然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在面面俱到的背后,我们也能看到一些问题,比如:臃肿的文件、不够灵活的用户操作等。其实设计大部分的功能,尤其有特色的App或网站时,一款轻量级的原型设计工具不失为最佳的选择。 除了工具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外,在决定是否选择某一款工具前, 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比如,这款原型工具的上手难易度如何?这款工具是否能满足我们的设
首先你可能会给页面的 html 和 body 增加了 height: 100%, 然后就可能造成 IOS 上页面滑动的卡顿问题。解决方案是:
当地时间7月6日,苹果公司宣布,计划在iOS 16、iPadOS 16和macOS Ventura中引入一种新模式Lockdown Mode(封锁模式),以保护高风险用户免受 "高度针对性的网络攻击"。 目前,该功能旨在应对带有国家背景的监控软件如Pegasus、DevilsTongue、Predator和Hermit,即将推出的系统更新的测试版中可以预览该功能。 封锁模式默认关闭,可以通过进入设置>隐私和安全>封锁模式来打开。 苹果公司在声明中称,启用封锁模式后,将强化手机设备防御并严格限制某些功能,大
置身互联网时代,我们享受信息化时代带来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也层出不穷:WPS被爆会删除用户本地文件、学习通疑似泄露1亿多条用户信息、滴滴过度收集1.07亿条乘客人脸识别信息……近年来,数据泄露事件一直属于头条新闻,它也是最常见且代价最高的网络安全事件之一。那么这些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呢?我们如何规避风险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在PC上我们惯用的px单位在手机上根本不适用,即使我们写了<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maximum-scale=1, user-scalable=no, minimal-ui"/>防止网页自动缩放也无济于事,因为各手机分辨率大小不同。
本文作者:李晓玮,腾讯 IEG 高级工程师 都2019年了,手机查看HTML邮件的体验怎么还那么差? 试想一下,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准备睡前查看一下订阅的邮件周报,而且还是一个精心设计过的HTML富文本邮件。只不过它只能在pc上完美展现,在手机上最大的字号只有不到4像素,图片也变成了马赛克,会是一种怎样的虐心体验。 最近做了一个群发邮件的手机端适配需求就是要解决这个体验问题,先上效果。 优化前: 优化后: 当然,pc端和网页版也要完美适配,outlook、foxmail和网页版效果如下:
原文:A tale of two viewports — part two 译者:nzbin 在这个迷你系列中,我将解释 viewports 和各种重要元素的宽度是如何工作的,比如说 <html> 元素,窗口以及屏幕。 我们将在本页讨论移动浏览器。如果你是刚刚接触移动端,我建议你首先阅读关于桌面浏览器的第一部分。这会让你在熟悉的环境中循序渐进。 移动浏览器的问题 手机浏览器与桌面浏览器的最大不同就是屏幕尺寸。对于一个基于桌面优化的网站,移动浏览器的显示效果明显不如桌面浏览器,要么缩小后
宿主环境(host environment)指的是程序运行所必须的依赖环境。例如:
2007 年 1 月 9 日,iPhone 发布会召开;6 月 29 日,iPhone 正式上市。4 个月后,Google 与众多手机厂商结盟,成立了 OHA 联盟,以开放的 Android 对抗 iPhone。 在 2 个阵营的互搏中,移动互联网拉开了为期 10 年的疯狂增长。 10 年后的今天,移动互联网已经从增长期过渡到平稳期,我们的生活被极大地改变。然而,有些显而易见的不合理又一直存在: 对用户而言,为什么移动互联网服务不能像 PC 那样触手可及? 对开发者而言,为什么流量越来越贵,变成少数寡头的
HTML5+CSS3+JavaScript Web 前端开发案例教程(慕课版)【不推荐】,微信读书中找到的学习Web前端书籍,第10章开始啦,耶(^-^)V
例如,在一部分辨率为1280×720带虚拟导航栏的手机上,通过上面的方法获取到手机分辨率为1184×720。但是如果将导航栏隐藏起来,再调用上面方法获取的手机分辨率是一样的。
如果有一个文本和一个按钮,我们想让文本粘在上面,而按钮粘在下面!使用CSS Flex 似乎很容易做到。
2017年里,Mockplus推出了全新的3.2版本可谓是匠心独运诚意满满,举办了国内首届原型设计大赛也不失为一场开拓创新。然而最让广大用户出乎意料的,想必定是那恰逢2017年春节最后一天推出的Mockplus企业版。也许是摹客要实现在2017年里对用户的承诺,也许是摹客在2018年里的一种自我突破的展望。总之,在这承前启后,辞旧迎新之际,Mockplus可以说是树立起了一个在走向更快、更简单的原型设计工具道路的里程碑。
本文主要讲,在我们使用手机输入的时候,会因为手机的虚拟键盘隐藏了一些界面的元素。我们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虚拟键盘不隐藏界面元素。
注意: 如果电脑显示的缩放为125%,那么给媒体特性设置宽度时只设置手机型号的宽度不起作用。(因为电脑显示的手机宽度是 :125%×真实手机宽度)
作者:Tolonger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e7e755ca281 除了百分比流式布局之外,rem布局占据了目前移动端布局的热潮。那么究竟这几种布局差别在哪里,对应的有什么效果,希望本文能给你一些有益的启示。除此之外还有响应式布局,固定宽度布局等。 百分比流式布局 这里面最知名的当属bootstrap框架的思路,他所有的组件以及模板ui均是百分比流式布局,单位为px.并且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对移动端适配的页面也均是采用这种核心思想去做的,方法简单,多端共用,可以针对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