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 您找到你想要的搜索结果了吗?
    是的
    没有找到

    我对SD-WAN的再思考(上)

    我们周围遍布着各式的网络:有 “七国八制”时代的PSTN[ 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络],有刚成熟就衰落的ATM[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有局域网内的霸主802.3[ 802.3:IEEE 802.3,有线以太网标准],有高速廉价的接入PON[ PON:无源光纤网络],有日渐式微的SDH[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和传统WDM[ 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有攻城掠地的分组传输和OTN[ 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有3GPP的蜂窝网络,有中远程的微波和卫星网络,有解决短距无线覆盖的WIFI,有面向物联网的M2M和NBIoT…伴生的协议更是名目繁多,单单解决广域网链路层互通就有PPP、Frame-Relay、HDLC等多种协议;各种技术也是互相取长补短,吸收SDH的OAM和交叉复用的PTN和OTN,提供类似传统传输切片的刚性管道的FlexEthernet[ FlexEthernet:柔性以太网]。

    02

    安全大讲堂 | 孙朝晖:全量数据是一切网络安全分析的起点

    随着产业数字化发展进入深入区,网络空间不断壮大,网络的边界也变得难以界定,站在网络的角度看安全,传统的安全分析有着怎样的短板与不足?未来大数据分析应该更注重哪方面的能力建设? 近日,腾讯安全云鼎实验室「安全大讲堂」邀请北京派网软件CEO孙朝晖,基于安全业务视角,深度剖析网络大数据分析的应用现状,探讨“网络大数据分析发展趋势”,为企业网络安全建设发展提供了前瞻性建议。 从网络的角度看,传统安全厂家、安全专家在研究流量时,更多集中在HTTP、DNS、隧道协议、远程控制协议等常用网络协议上,但事实上,这些协议的流

    01

    腾讯网络平台部公众账号(鹅厂网事)-创刊号

    各位鹅厂的粉丝们,尔们好,今天首次与大家见面,请多多关照哦!在俺们鹅厂网事这里,大家将从鹅厂基础架构网络技术、架构方向、运营案例、研发经验、业务百态等多维度,看到我们很多干货经验、参与到我们诸多前瞻风暴、感受到我们超大正能量,期待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创刊号精选,耗费了小鹅几个月的时间,突然一天惊醒发现,云计算产业在发生很根本的一个变化,将对基础网络产生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你看,fackbook把数据中心建到美帝中北部北卡去了、亚马逊也来中国宁夏卖云资源了、电联移三大运营商也投资数百亿到内蒙古、贵州等地建立超大

    06

    运维安全,没那么简单

    随着IT技术和业务的发展,以及各式各样安全漏洞的涌现,运维与安全这两个专业日渐交融,人们对运维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出现了一个新的交叉领域叫“运维安全”。黑客、白帽子忙于挖掘运维安全漏洞,企业忙于构建运维安全体系,一时间无数漏洞纷至沓来,座座堡垒拔地而起。作者立足自身多年运维安全实践,也来探讨一二。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到回应答案的思路,先抛出作者对运维安全的理解,并解释了重视运维安全的原因。接着根据在运维安全一线发现的工作陋习以及企业面临的常见问题,整理出通用运维安全问题分类。之后对症下药,提出一个好的运维安全形态:不仅在于工程师们的安全意识,更在于一套相对完整的运维安全体系,从流程到技术,点线面多位一体共同缔造。

    02

    服务器托管双线技术方案怎么写_自己搭建内网穿透服务器全端口

    多线路接入技术就是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把不 同的网络接入商(ISP)服务接入到一台服务器上或服务器集群,使服务器所提供的网络服务访问用户能尽可能以同一个ISP或互访速度较快的ISP连接来进 行访问,从而解决或者减轻跨ISP用户访问网站的缓慢延迟(南北网络瓶颈) 问题。多线路接入是一个技术概念可以有多种具体实现方式,由于大多用户都是网通与电信,为了见简单起见,我们只讨论双线接入技术。目前国内的ISP提供商分别提出了“双IP双线路”、“单IP双线路”、“CDN多线路”和“BGP单IP双线路”等双线路实现方法,下面来对以上提出的双线路接入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010

    四大特性揭示IDC数据中心存储需求—恒梦数据

    目前,Internet上的数据量爆炸性增长,数据总量呈指数上升,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必须具有足够的容量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量。 IDC数据中心存储需求之1.大容量 目前,Internet上的数据量爆炸性增长,数据总量呈指数上升,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必须具有足够的容量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存储系统不光要有大量的现实容量,还应该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能根据数据量的增长提供无缝的、不停机的容量扩充。 IDC数据中心存储需求之2.高性能 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对于企业而言,及时获得所需数据非常关键;对于ICP而言,较高的访问速度是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宽带应用,存储系统的带宽要与网络带宽相适应。因此,存储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率是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从历史上看,计算机速度的瓶颈已逐渐从20世纪80年代的CPU和90年代的网络带宽转移到I/O子系统。因此,要提高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的整体性能,存储系统的性能提高是一个关键问题。 IDC数据中心存储需求之3.高可用性 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存储了企业大量的关键数据,因此,必须保证这些数据始终是安全可用的。在任何情况下,例如系统产生错误或遇到意外灾难,数据都不能丢失。系统应具有快速故障恢复能力,保证应用系统永不停机(7×24小时不间断工作),数据始终保持完整性和一致性。 IDC数据中心存储需求之4.可管理性 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保存着大量的业务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管理不光体现在应用层的管理,还体现在存储系统的管理。这主要表现在集中的自动化管理,如数据按特定规则的备份、对系统性能和流量等特性的监测、存储设备的负载平衡等。 以上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特点需要用相应的技术进行保障。某些技术能在几个方面对存储系统做出贡献,特别是存储系统的管理渗透到整个系统的各个方面,我们很难把它从系统中单独分离出来。但作为讨论方便,我们仍从系统要求出发分别对上述特点进行讨论。 针对存储容量问题,现在最成熟的还是基于磁盘、光盘和磁带的存储技术。这些技术在很长时间内仍将占有主流地位。现在磁盘、磁带的存储容量每年增长1倍,基本上能适应数据的增长。在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存储任务是由以上述技术为基础构成的存储系统来完成的,主要有磁盘阵列、磁带库和光盘库。新出现的SAN(存储区域网)、NAS(附网存储)和集群存储等新的网络存储结构为存储系统容量和性能的扩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另外,数据共享技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缓解容量问题。 对于高性能方面,在单个磁盘读写性能提升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并行I/O技术和Cache技术成为主角。并行I/O技术目前在国际上正被广泛研究,像磁盘阵列技术、多通道技术等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大规模并行I/O和多级存储技术,它们主要是从存储系统的整体结构入手,利用SAN和集群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存储系统的整体性能。对于Cache技术,针对不同的应用(如数据库中事务处理方式、WWW方式等)采用合适的数据预取策略正被广泛应用。此外,采用光纤通道技术作为新一代存储接口已成为趋势,促进了存储系统性能的提高。 对于数据可用性问题可从多个层面进行讨论。磁盘阵列是一种最基本的高可用存储技术。在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应选择双电源、双控制器、没有单点故障的磁盘阵列。对于系统层面,集群、SAN等技术也可以大大促进系统可用性的提高。另外,Standby技术、系统整体冗余、远程实时备份和灾难恢复等技术也是高可用性存储所不可缺少的技术。 我们看到,冗余磁盘阵列、存储区域网和集群技术对存储系统的各个方面都有较好的贡献,将这几种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满足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要求的存储系统。对于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而言,这几种技术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存储管理贯穿于存储系统的各个方面。数据共享、无缝扩展、实时备份、容错技术、系统监控、流量控制、远程数据备份、灾难恢复等无一不需要相应的软件进行保障。对于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高效、稳定、安全的存储软件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过去往往被人们忽视。现在,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存储管理的重要性。著名IT企业,如IBM、Compaq、HP等,均推出了自己的存储管理软件,专业的存储软件公司,如VERTIAS公司,在存储软件方面更有全线的存储管理软件可供选择。 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大量相互融合的技术进行保障。一方面要发展更好的技术,另一方面要把各种技术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提供稳定、安全、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01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