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sdn.net/lu_embedded/article/details/56102831
记录一下自己交叉编译QT的过程,目前来说再体验了初次编译镜像之后,编译这个QT还是算比较快捷的,因为该有的库都安装完成了。
Qt 是一个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使用Qt开发的应用程序,只需要编写一套代码,然后把这套代码放在不同平台的Qt环境去编译,就会生成可以运行在对应平台的应用程序。例如,我在Windows写了一个串口助手,这套代码不用修改,放在Linux环境下的Qt开发环境,重新编译,就可以生成可以在Linux环境下运行的串口助手,当然,Qt支持的环境有很多。不同平台下的移植,只需要修改很小一部分或者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运行。
armv7是ARMv7-A指令集架构的缩写,其中“A”表示“应用程序级别”。ARMv7-A架构是ARM架构的第七代,支持32位指令和地址。它是2011年前的大多数ARM芯片所采用的架构,包括Cortex-A7、Cortex-A9和Cortex-A15等。
1. 准备下载相关的交叉编译器gcc (1)、aarch32架构的交叉编译器 因为系统是ubuntu 14-04的版本,可以直接使用安装的方式去安装aarch32架构的交叉编译器。也可以按照aarch64架构的方式去下载aarch32的交叉编译器,建议g++版本低一点,4.8.4左右。 sudo apt-get install g++-arm-linux-gnueabihf 执行命令成功后,使用 命令 arm-linux-gnueabihf-g++ -v 查看到安装的版本值,安装成功! 版本值显示如下图:
最近在学习音视频开发相关的内容,故硬件选型是非常重要的,加上芯片缺货,为了保证未来芯片供应链正常,结合预测趋势以及对芯片行业相关的定量分析 ,最终我选择了瑞芯微刚推出不久的芯片:RV1126_RV1109系列,为了高效学习,我将瑞芯微平台SDK里提供的docs目录下的文档做了分类整理和汇总,以便后期在工作中用到相应的知识可以很快的查阅到相关的资料高效完成调试和开发:
mqtt是一种工业物联网协议,可以用来连接阿里云、百度云、onenet等云端,应用广泛。
既然Qt是跨平台的,那么能不能在嵌入式平台实现一下呢?最近刚好看到,ST官方在开展创客大赛活动,就买了米尔科技的YA157C开发板移植一下。
有些嵌入式设备会有一块显示屏,用来显示各种图案、按钮等元素,单片机里常见的UI有emWin、TouchGFX等。Linux里常用QT,Qt是一个跨平台个C++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广泛用于开发GUI程序。QT在Windows平台下用来做一些上位机也非常好,使用起来方便简单,同时又开源免费。本篇给大家简单介绍NUC972 平台QT的移植及简单示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在一个嵌入式Linux板子上运行Hello World,软硬件入门学习的经典操作。依稀记得两年前,我第一次在飞思卡尔(现NXP)I.MX6上运行出Hello World的那种喜悦之情。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Qt 是一个跨平台的图形应用开发框架,被应用在不同尺寸设备和平台上,同时提供不同版权版本供用户选择。米尔 NXP i.MX 93 开发板(MYD-LMX9X开发板)使用 Qt6.5 版本进行应用开发。在 Qt 应用开发中,推荐使用 QtCreator 集成开发环境,可以在 Linux PC 下开发 Qt 应用,自动化地交叉编译为开发板的 ARM 架构。
将新生成的libQt5NetWork、libQt5WebSocket相关的库文件替换;然后再把openssl相关的库libssl、libcrypto放在目标板下
上篇文章:嵌入式Linux-Qt环境搭建,介绍了如何搭建在Linux开发板中搭建Qt的运行环境,并测试了Qt自带的例程。
想要在Linux板子上通过Qt界面来播放视频,一种可选的方式是调用FFmpeg库来实现视频的解码与播放。本篇先来进行FFmpeg库的交叉编译,将FFmpeg库移植到Linux板子上。
Qt 是一个跨平台的C++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框架。它提供给开发者建立图形用户界面所需的功能,广泛用于开发GUI程序,也可用于开发非GUI程序。Qt是完全面向对象的,很容易扩展,并且允许真正地组件编程。
xmake 是一个基于 Lua 的轻量级跨平台构建工具,使用 xmake.lua 维护项目构建,相比 makefile/CMakeLists.txt,配置语法更加简洁直观,对新手非常友好,短时间内就能快速入门,能够让用户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上。
最近有个科研课题需要在树莓派上做一系列验证,但是实验的程序是依赖OpenCV库的(最重要我们修改了库源码),而在树莓派上编译OpenCV源码很费时间,因此我只好使用交叉编译的方法来编译源程序。刚开始我们觉着网上材料大片,这部分的问题应该不大。可到操刀干活的时候,我才发现网上很多方法不仅繁琐,而且有的甚至还不是那么一回事,没看到一篇完全适合我的情况的。于是,我花了一天半左右的时间,整理这些材料并结合一点TRIZ原理,完成了这项任务。现在分享一下我的方案总结,不过我的方案不尽完善,欢迎大家指点修正,帮助后人节省时间。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blogs.com/leisure_chn/p/10693247.html
Qt 5.9 之后的安装包与之前相比,不再区分 VS 版本和 MinGW 版本,而是全都整合到了一个安装包中。因此,与之前的安装包相比,体积也是大了不少,以前是 1G 多,现在是 2G 多。
Linux平台上有许多开源的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框架(框架的意思就是工具),这些框架极大的方便了开发者进行嵌入式系统的定制化构建,目前比较常见的有OpenWrt, Buildroot, Yocto,等等。其中Buildroot功能强大,使用简单,而且采用了类似于linux kernel的配置和编译框架,所以受到广大嵌入式开发人员的欢迎。
他这个编译器安装比较简单,直接运行这个脚本即可:默认安装到opt下面,我这个是安装过一次了,所以会提示是否覆盖。
本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beer/archive/2011/05/05/2037449.html
这个QT程序我不想吐槽,实在是太卡了,我做了这么久的嵌入式QT开发,都没写过这样的程序,所以,接下来,我要用开发板运行自己写的QT程序:
上篇文章介绍了STM32MP157D-DK1开发板Qt镜像的构建,通过在Ubuntu中重新编译带有Qt功能的系统来实现。
QTableWidget是Qt中的表格组件类,相关使用函数可以参考Qt Creator中自带的帮助文档。
有时,我们需要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GUI,来满足特定嵌入式场景的人机交互需求,比如汽车影音系统、智能医疗终端、可视化无人机遥控等。Qt是一套C++扩展库,为嵌入式和图形显示都做出了很多优秀的改进和提升。这一篇来看看把Qt搞到ARM平台开发板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备不时之需。
进行整体编译时遇到相应的错误,这个是为了跟RK原厂SDK同步的代码,由于我这个是从第三方买来的,故下面这个功能需要屏蔽掉。
本文介绍了如何将OpenCV库移植到ARM平台上,包括编译工具链、依赖库、配置方法以及运行时注意事项。
Qt Creator是一个IDE,就是一个平台,一个开发环境,类似的比如说VS,也可以进行Qt开发,当然VS中的Qt是作为一个插件插入VS平台的。
在做跨平台(这里指的是嵌入式Linux图形界面应用程序开发)图形界面应用开发中,当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常常会首选QT来作为开发工具。在现实开发工作中,我们可以需要好几个人来完成整个大型应用程序的开发,例如这是一个带有物联网功能和图形界面的传感器检测嵌入式软件项目。那么在开发中可能会去实现这些功能:
C语言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是属于底层编程语言了,计算机行业里有句话说“C生万物”!不得不说,C语言的出现,改变了计算机的编程语言世界。
Tiny4412开发是友善之臂推出的Android、Linux学习开发板,CPU采用三星的EXYNOS4412,32位芯片,属于Cortex-A系列,主频是1.5GHZ,可以运行ubuntu、Android5.0、纯Linux等操作系统。
交叉编译器是在PC上运行的编译器,但是编译后得到的二进制程序却不能在PC 上运行,而只能在开发板上运行。交叉编译器命名方式一般遵循“处理器-系统-gcc”这样的 规则,一般通过名称便可以知道交叉编译器的功能。
① 使用Busybox手工制作 Busybox本身包含了很了Linux命令,但是要编译其他程序的话需要手工下载、编译,如果它需要某些依赖库,你还需要手工下载、编译这些依赖库。 如果想做一个极简的文件系统,可以使用Busybox手工制作。
跨平台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它已经被讨论了几十年了。在最近的一些尝试,让我对跨平台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在想法真正落地之前,我梳理了一下不同跨平台方案的一些特征,便有了它的几种模式。
前面的几篇文章,介绍Qt例程,都是和硬件无关的,Windows平台和嵌入式平台都能运行。
综合资料百度云:https://pan.baidu.com/s/1kJdJ6xc12Yg4rPby_MatDA 提取码:4u7d
看到很多人在小哪吒上编译Opencv,自己也尝试过编译了几次,各位开发者在编译的时候都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现将其整理出来方便后面新来的开发者查阅。
今天打算换一个QT安装版本,去官网看了一眼发现变成了在线安装。本来官方下载的就慢,现在更是雪上加霜,现在给大家推荐几种下载方式。
本指导文档适用的开发环境为Windows 7 64bit和Windows 10 64bit。本文档主要提供开发板FPGA端案例测试方法,所有工程均位于产品资料Demo1目录下。进行本文档操作前,请先按照调试工具安装相关文档安装USB转串口驱动、SecureCRT串口调试终端、ISE 14.7等相关软件。默认使用FPGA RS232作为调试串口,并使用TL-DLC10下载器进行操作演示。
本指导文档适用的开发环境为Windows 7 64bit和Windows 10 64bit。本文档主要提供开发板FPGA端案例测试方法,所有工程均位于产品资料Demo1目录下。文章内容包括有LED测试、按键测试、UART回环测试、模块采集测试、AD采集三核通信案例测试、采集抽样FFT显示等,欢迎相关用户查看分享。
不过上面的解决方案不是很好,在QT编译一次,或者重新生成一次,都要单独处理一方的交叉编译环境
因为我们的嵌入式设备使用的是C语言,所以如何不想自己从头造轮子的话,就需要找一个比较合适的C语言的二维码生成的库。
rootfs翻译过来就是根文件系统。顾名思义,它属于文件系统范畴,文件系统的作用就是用来管理、储存文件的。文件的概念对于linux来说很重要,不是有一句话叫”一切皆文件“,Linux的一切行为与操作都反映在文件上。 上文我们编译的linux源码提供的是操作系统的“灵魂”(管理和调度逻辑),但还是需要“肉身”(文件系统)来落地实现。所以,你只是编译烧录kernel,是无法正常启动的,还需要再给它搭配一个文件系统。
静态库是一个包含预编译代码的文件,可以与可执行程序链接以创建单个自包含的可执行文件。静态库中的代码直接链接到可执行文件中,这使得它比动态库更快、更高效。
简单地说,就是程序的编译的环境和它的运行的环境不一样。即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另一个平台上的可执行代码。交叉编译的概念主要和嵌入式开发有关。
把上面编译出来的 100ask-imx6ull-pro512d-systemv-v1.img重命名为emmc.img(或sdcard.img),把emmc.img(或sdcard.img) 放到“100ask_imx6ull 烧写工具”的 files 目录里,就可以使用工具烧写到 EMMC(或 SD/TF 卡)。
Robert Griesemer:曾协助制作Java的HotSpot编译器和Chrome浏览器的JavaScript引擎V8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