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新基建、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持续推进,单ARM处理器越来越难胜任工业现场的功能要求,特别是如今能源电力、工业控制、智慧医疗等行业,往往更需要ARM + FPGA架构的处理器平台来实现例如多路/高速AD采集、多路网口、多路串口、多路/高速并行DI/DO、高速数据并行处理等特定功能,因此ARM + FPGA架构处理器平台愈发受市场欢迎。
首先就是通过top命令查看,因为top命令最直接,且信息量够大,覆盖面够全,可以看到CPU的wa有点高
广义上Cache的同步方式有两种,即Write Through(写穿)和Write back(写回).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这两种方式都是从写操作的不同处理方式引出的概念(纯读的话就不存在Cache一致性了,不是么)。对应到Linux的Page Cache上所谓Write Through就是指write(2)操作将数据拷贝到Page Cache后立即和下层进行同步的写操作,完成下层的更新后才返回。而Write back正好相反,指的是写完Page Cache就可以返回了。Page Cache到下层的更新操作是异步进行的。
zabbix并没有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模板来完成在Linux中磁盘IO的监控,所以我们需要自己来创建一个,在此还是在Linux OS中添加。 由于一台服务器中磁盘众多,如果只一两台可以手动添加
如果你觉得这些问题都很简单,都能很明确的回答上来。那么很遗憾这篇文章不是为你准备的,你可以关掉网页去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了。如果你觉得无法明确的回答这些问题,那么就耐心地读完这篇文章,相信不会浪费你的时间。受限于个人时间和文章篇幅,部分议题如果我不能给出更好的解释或者已有专业和严谨的资料,就只会给出相关的参考文献的链接,请读者自行参阅。
前面两篇文章我们总结了 Docker 背后使用的资源隔离技术 Linux namespace。 Docker 基础技术之 Linux namespace 详解 Docker 基础技术之 Linux namespace 源码分析 本篇将讨论另外一个技术——资源限额,这是由 Linux cgroups 来实现的。 cgroups 是 Linux 内核提供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可以根据需求把一系列任务及子任务整合(或分隔)到按资源划分等级的不同组内,从而为系统资源管理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来自 《Docker
「 总感觉当下的生活不是想要的,总感觉一路走下去会是一个讨厌的未来,每天睁眼的一瞬间就是懊悔,昨天又浪费掉了...人生没有意义,但是要努力寻找活着的意义--------山河已无恙」
Linux进程管理和作业管理的另外几种管理命令:vmstat,dstat,pmap,glances,kill
许多现代分布式应用程序都建立在分布式一致键值存储之上。Hadoop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和“Netflix栈”的许多部分都使用Zookeeper。Consul公开了服务发现和运行状况检查API,并支持Nomad等集群工具。Kubernetes容器编排系统,MySQL的Vitess水平扩展,Google Key Transparency项目以及许多其他系统都是基于etcd构建的。有了这么多关键任务集群,服务发现和基于这些一致键值存储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测量可靠性和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个计算机底层小白,在了解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时常需要恶补很多基础知识。 本文记录在了解LMDB过程中接触的知识点。
考虑这样一种场景:有一个主播在美国推流,国内用户观看直播,拉流速率很小,视频非常卡顿。分析发现,带宽其实并不小,只是延时比较大(大于300ms)。
在客户端cmd界面中可以看到,当使用Linux系统用户登录到FTP服务器后,是允许跳出用户家目录操作的,这就存在安全风险,所以我们会想,能不能把用户锁定在家目录下,不允许其跳出家目录,这就需要在配置文件中加入如下设置项:
如图,当我们查看内存信息时,通常会使用vmstat或free命令。在使用vmstat -S M时,会看到下面的结果。
关于Kafka的一个灵魂拷问:它为什么这么快?或者说,为什么它能做到如此大的吞吐量和如此低的延迟?
顺序预读(prefetch,在Linux中也称为预读,read ahead)是一种用于提升顺序读性能的技术,用于缩小存储设备和应用程序之间巨大的效率差距。Linux内核在通用预读框架中执行顺序文件预读,它主动拦截VFS层中的文件读取请求,并将顺序的请求转换为异步预读请求,为即将到来的请求引入数据块,并在大块中进行。
关于Kafka的一个灵魂拷问:它为什么这么快? 或者说,为什么它能做到如此大的吞吐量和如此低的延迟?
对于一个即将踏上“系统运维”或者更加高大尚的工作“系统调优”,如果这不跟这两哥们搞好关系了,坑的不只有内存,更坑的是你拿着调优的钱却干着随时被调的活。因为作为一个系统运维人员来说监控和优化IO性能这是最有可能你生存下来的技能,为啥呢?因为你不仅给老板省了钱,还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虽然钱都进了老板兜里,但你渐渐地植入了他深深地脑海里,总有一天你比钱重要!好了闲话少扯,接下来说说这两个哥们到底是什么?
OSS(Open Sound System)是unix平台上一个统一的音频接口。以前,每个Unix厂商都会提供一个自己专有的API,用来处理音频。这就意味着为一种Unix平台编写的音频处理应用程序,在移植到另外一种Unix平台上时,必须要重写。不仅如此,在一种平台上具备的功能,可能在另外一个平台上无法实现。但是,OSS出现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只要音频处理应用程序按照OSS的API来编写,那么在移植到另外一个平台时,只需要重新编译即可。因此,OSS提供了源代码级的可移植性。
Linux之父曾说过read the fucking source code。在学习linux的过程中,我觉得read the fucking document也非常的重要,今天又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翻译了一下blkio-controller.txt,对cgroup如何控制IO有了大概的一个了解,当然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我会继续努力。
本文通过对Linux下串口驱动的分析。由最上层的C库,到操作系统系统调用层的封装,再到tty子系统的核心,再到一系列线路规程,再到最底层的硬件操作。
vdbench是一个I/O工作负载生成器,通常用于验证数据完整性和度量直接附加(或网络连接)存储性能。它可以运行在windows、linux环境,可用于测试文件系统或块设备基准性能。
工具:htop, net-tools, ping, iperf, UnixBench 等
capinfos是Wireshark默认配套安装的命令行工具之一,从其命名来看也能顾名思义,主要用于显示抓包文件的信息,如文件格式、数据包数量、时间范围(首尾包)、数据包类型等。
NGINX是众所周知的高性能负载均衡器、缓存和web服务器,为世界上40%以上最繁忙的网站供电。对于大多数用例,默认的NGINX和Linux设置工作得很好,但是要获得最佳性能有时需要进行一些调整。这篇博客文章讨论了在优化系统时要考虑的一些NGINX和Linux设置。
开始正式的说明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简单了解下 telnet,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个人认为最靠谱的 tcp 端口扫描工具,没有之一。
https://www.cnblogs.com/poloyy/category/1746599.html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初学者在单片机论坛中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在他们微不足道的小的8位微机中运行Linux。这些问题的结果通常是带来笑声。我们也经常看到,在Linux论坛中,询问Linux运行的最低要求是什么。常见的答案是Linux需要一个32位架构和一个MMU(存储器管理单元),并至少1MB的RAM来满足内核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基建、中国制造2025的持续推进,单ARM处理器越来越难胜任工业现场的功能要求,特别是能源电力、工业控制、智慧医疗等行业通常需要ARM+FPGA架构的处理器平台来实现特定的功能,例如多路/高速AD采集、多路网口、多路串口、多路/高速并行DI/DO、高速数据并行处理等。
本文将从上层介绍Linux上的TCP/IP栈是如何工作的,特别是socket系统调用和内核数据结构的交互、内核和实际网络的交互。写这篇文章的部分原因是解释监听队列溢出(listen queue overflow)是如何工作的,因为它与我工作中一直在研究的一个问题相关。
Distributed Replicated Block Device(DRBD)是一个用软件实现的、无共享的、服务器之间镜像块设备内容的存储复制解决方案。其核心功能通过Linux的内核实现,比文件系统更加靠近操作系统内核及IO栈。DRBD是由内核模块和相关脚本而构成,用以构建高可用性的集群。其实现方式是通过网络来镜像整个设备。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网络RAID。它允许用户在远程机器上建立一个本地块设备的实时镜像。
昨晚读了一篇Paper:https://penberg.org/parakernel-hotos19.pdf
tc(Traffic Control) 是linux系统中常用的来控制传输速率、模拟网络延时丢包等场景的工具,tc命令有三个主要的概念,是qdisc、class和filter,qdisc又分为classless qdisc和classful qdisc,在控制传输速度的方面大致有两种用法
5G速率非常高,与之相连的Host设备要发挥5G的全部性能,必须正确的配置上位机,如CPU负载均衡,软硬件加速方案等。但是现阶段5G的部署不是很完善,实网测速最高到1Gbps左右,这时候可能高速率问题甚至无法发现。客户端部署仪表进行测速成本太高。因此有了Loopback测试的解决方案。
这是个系统性问题,并非单一原因导致的,排查过程涉及测试/验证较多,很多实验是多个优化点的组合。由于单次实验很耗时,很多是同步进行的,本文就不再以时间线的形式逐步递进,而是逐一列出所有的问题点及对应排查方法、优化方法。
我们很高兴发布.NET6预览的第6版,本次预览是倒数第二次预览了。在本次预览发布之后到最后一次预览之前,我们会进入RC期,将会有两个RCs。这个版本本身相对内容较少,而Preview7的内容会更多。在所有预览发布结束后,我们将持续对问题进行修复,直到11月发布最终版本。请大家一起期待.NET的新版本。
前天一个研发的兄弟问我,实现完成了ClickHouse数据备份的功能,然后把数据上传到HDFS之类的文件系统中,但是提交给测试,发现程序把网卡带宽跑满了,就向我咨询在Linux下是否有可以限制某个命令操作的带宽速率的,然后就推荐了trickle这个命令给研发同学,这里我也推荐给大家。
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村上春树
今天在查看服务器日志的时候无意间发现我 nginx 的日志文件有一天很大,于是猜测应该是有人在用脚本请求平台,进行想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所以有了这篇与 ChatGPT 的聊天记录。
我们都知道HDFS是来源于Google的GFS的分布式系统,它的特点是易于扩展,同时可以开发于廉价的机器上,同时他可以保证所有文件的备份数据维持在健康的数量上,同时非常适合进行批处理,因为设计之处就是在大数据文件大量的操作是顺序读的操作,同时也非常适合流处理。
👋 你好,我是 Lorin 洛林,一位 Java 后端技术开发者!座右铭:Technology has the power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今天在工作遇到一个docker日志丢失的问题,最终一步步查找到原因了,这里记录一下过程。
FTP(文件传输协议)是一种常用的文件传输协议,今天就来说一下Linux安装vsftpd服务 首先先准备一个vsftpd软件包,yum进行安装(默认系统盘里有)
ZFS的设计与开发由Sun公司的Jeff Bonwick所领导的一支团队完成。最早宣布于2004年9月14日,于2005年10月31日并入了Solaris开发的主干源代码。并在2005年11月16日作为OpenSolaris build 27的一部分发布。Sun在OpenSolaris社区开张1年后的2006年六月,将ZFS集成进了Solaris 10 6/06版本更新。 ZFS的命名来源发想于"ZettabyteFile System"的首字母缩写。但 ZFS 本身并不具备任何的缩写意涵,只是作者想阐述做为一个具备高扩充容量文件系统且还有支持许多延伸功能的一个产品。
硬盘的物理结构是比较复杂的,这里我们只需要知道最常用到的几个术语即可,也就是chs寻址中所涉及到的结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