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开发环境:Windows 7 64bit、Windows 10 64bit
Windows 开发环境: Windows 7 64bit 、Windows 10 64bit
本文主要为嵌入式入门开发者的接口、网口等板卡基础快速测试,当初级学习的开发者拿到板卡,如何在最快时间内,测试这个板卡的基础性能、功能是正常的,就让我们下面看看。
摘要总结:本章节分析uboot阶段2的硬件初始化过程,包括启动kernel、进入菜单和进入u-boot界面等步骤。
我们其实经常会遇到,如果没有网络,怎么么登录树莓派呢,可以使用串口登录 我们分别来讲下在windows 平台下和linux平台下通过串口登录树莓派 首先将树莓派的串口使用TTL转RS232接到电脑的串
随着ARM处理器性能不断增强,当前越来越多产品都倾向尽量用单一架构的高性能ARM平台来满足产品的不同功能要求。但是,在工业应用领域还是要面对一些实时控制和通讯的要求,单一系统架构无法完全满足。面对复杂的工业应用场景,创龙科技推出了基于NXP i.MX 8M Mini设计的工业核心板和评估板,提供了四核Cortex-A53 + 单核Cortex-M4异构多核的组合使用方法,使Cortex-M4发挥出MCU实时控制性的特性,从而满足复杂的工业应用场景。
Ubuntu 20启动时,自动加载了UART驱动,系统启动信息含有UART的相关信息。
###一、Bootloader的安装(在windows下进行) 1、什么是Bootloader: 要想弄明白什么是Bootloader,我们先从PC上的bootloader说起。PC上的BIOS和硬盘上的引导记录有着和嵌入式开发板中的bootloader类似的作用。PC的Bootloader由BIOS和MBR组成,BIOS固化在主板的一个芯片上,MBR则是硬盘的主引导扇区的缩写。PC启动后,首先执行BIOS的启动程序,根据用户的COMS设置,BOIS加载硬盘MBR的启动数据,并把系统的控制权交给保存在MBR
基于测试板卡:创龙科技TLIMX6U-EVM是一款基于NXP i.MX 6ULL的ARM Cortex-A7高性能低功耗处理器设计的评估板,由核心板和评估底板组成。核心板经过专业的PCB Layout和高低温测试验证,稳定可靠,可满足各种工业应用环境。
博客地址 : http://blog.csdn.net/shulianghan/article/details/42254237
因为现在电脑基本不配备串行接口,所以,usb转串口成为硬件调试时的必然选择。目前知道的,PL2303的驱动是有的,在dev下的名称是ttyUSB#。
上篇文章,使用BusyBox构建了基础的嵌入式Linux系统的根文件系统,基本的功能可以正常运行,但在这个基础功能上,还要许多地方需要完善。
zynq u-boot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xilinx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由几年前的2G模块,到现在广泛使用的4G模块,5G虽然很火热,但是5G模组还不是很成熟,另外据说专家们已经在研究6G了,移动通信真是发展迅速啊。随着它们速率的不断提供,模块的接口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2G模块只要串口就可以了,4G模块一般用的USB接口,当然串口也可以,只不过速率慢些。由于4G模块的驱动较为复杂,所以如果是USB接口,在普通MCU上做就会比较困难,这时Linux系统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Linux由于其完备的驱动支持,在上面做4G就会容易很多。
2019新年伊始,为了系统的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入手了一块韦东山的JZ2440,入坑之旅开始~
前一阵子在公司移植Linux2.6到一块ARM11的开发板上,下面粗略讲讲移植Linux的一般过程。
AMP(A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即非对称多处理架构。“非对称AMP”双系统是指多个核心相对独立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或裸机应用程序,如Linux + RTOS/裸机,但需一个主核心来控制整个系统以及其它从核心。每个处理器核心相互隔离,拥有属于自己的内存,既可各自独立运行不同的任务又可多个核心之间进行核间通信。
无界面初始化,也就是常说的 headless initialization,目的是在不需要给树莓派接入额外的显示器的情况下完成基本的无线网络配置,并且启动好必要的远程管理工具比如 ssh 等。
4. 打开SecureCRT(在资料光盘->windows工具目录),如下设置连接串口
希望这些能对想要学习嵌入式、进入嵌入式行业和那些刚学习嵌入式不久的朋友有所帮助。 如果你是在嵌入式开发阶段或者正在选型阶段,遇到了什么需求、问题以及经验感想,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本文测试内容包含系统启动测试、文件传送测试、LED测试、按键测试、按键测试、时钟设置测试、DDR读写测试等。
参考博文: http://blog.51cto.com/9291927/1791237
请先按照调试工具安装、Linux开发环境搭建相关文档,安装SecureCRT串口调试终端、VMware虚拟机等相关软件,按照Linux系统使用手册解压安装LinuxSDK开发包到Ubuntu。无特殊说明情况下,默认使用USB TO UART0作为调试串口,使用Linux系统启动卡(Micro SD方式)启动系统,通过路由器与PC机进行网络连接。
我们买开发板的目的就是把电脑上编写编译好的程序烧写到板子上验证学习。因此开发板上一定有个烧写口,例如JTAG烧写口。但电脑上是不会有这个JTAG口的,因此需要一个USB烧写器将两者连接,例如Jlink、OP/EOP。Jlink本来用的人很多,但随着版权意识的提高以及Jlink公司对盗版的打击,Jlink现在用得越来越少了。EesyOpenJtag是OpenJtag的便宜版本,他和我们的开发板是绝配,他可以直接烧写Nand Flash和Nor Flash,操作简单,价格便宜。
首先使用串口工具登陆开发板,然后在开发板上输入rz命令,此时终端会提示等待接收 ,此时在Mobaxterm里面鼠标右键会弹出一个选择框,点击Send file using Z-modem 来传输文件,如下图所示:
本文主要为嵌入式入门开发者的接口、网口等板卡基础快速测试,当初级学习的开发者拿到板卡,如何在最快时间内测试板卡正常?,继续测试教程(2)的按键、时钟设置、DDR读写、Micro SD接口读写、eMMC读写等测试部分,接下来是测试板卡的SATA接口、USB接口读写、USB HOST模式测试、USB DEVICE模式、串口测试等是否正常。
如果您是第一次烧录开发板镜像,请参考https://forums.100ask.net/t/topic/3403
先前分析了 Linux 入口地址和 Linux 系统启动流程,本文详细分析一下 Linux 启动流程中的 console_init 终端初始化函数。
众所周知,JZ2440 V2很小巧,精致。今天单就JZ2440的串口来讨论一些问题。我们在用串口进行调试的时候,需要用JZ2440自带的一根USB线连接电脑USB口和开发板的USB-com1口。先来看一下JZ2440的串口大致连接图:
小飞哥自毕业以来,工作5年了,一直从事的都是嵌入式MCU层面的开发工作,还从未涉足过linux开发相关的领域,最近的一次应该是翻过《鸟哥的linux私房菜》,学着敲过一些命令行,仅此而已...
使用40Gbps数据线连接TinyVision开发板和TypeC-SUB调试器,如下图所示:
uboot 属于bootloader的一种,是用来引导启动内核的,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从flash中读出内核,放到内存中,启动内核
之前一直是将ARM的Linux环境搭建在虚拟机中,然后在主机Windows中开启虚拟机来进行使用。而如今早已习惯Linux的使用,也已经完全适应在Linux下的日常使用了,所以本次打算将虚拟机中的嵌入式环境转移到主机Linux中,主机Linux使用的是Ubuntu 18.04,ARM CPU采用的是S5PV210。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相对还是比较繁杂,故在此做个记录。
这个文档记录了用 kGDB 调试 Linux 内核的全过程,都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一些总结。以下操作都是基于特定板子来进行,但是大部分都能应用于其他平台。
minicom minicom 是一款启动速度快,功能强大的串口终端调试工具,当然缺点就是纯字符界面,没有图形界面的调试工具看起来直观方便,但是它功能十分强大,并且在一些没有屏幕的嵌入式主板上运行颇有用处。 cutecom Linux系统可视化串口应用软件,使用上与Windows系统串口调试工具。 picocom 效果上类似 minicom 的精简版,设置比较简单,还可以有背景颜色。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听说过 u-boot 和 bootloader,但很多工程师依然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啥。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通过树莓派4的Linux的启动过程,描述如何进行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思路。通过树莓派4B的启动流程,看到一个Linux启动过程,同时,通过一步一步搭建一个完整的树莓派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来指导分析各部分的开发过程。
交叉编译器是在PC上运行的编译器,但是编译后得到的二进制程序却不能在PC 上运行,而只能在开发板上运行。交叉编译器命名方式一般遵循“处理器-系统-gcc”这样的 规则,一般通过名称便可以知道交叉编译器的功能。
前言: 本文用于解决win7以上系统使用dnw难装驱动问题,使用新驱动: zadig-2.3.exe,支持xp,win7/win8/win10系统,安装方便、高效,欢迎试用。
小编发现很多朋友在linux上烧写、配置、搭建Edison环境的时候出现过很多问题,基本上很多人使用setup tool for ubuntu,小编在此先提醒各位,千万别用!
方案:3个核(Linux或Debian) + 1个核(RT-Thread) Debian-AMP工程
本文主要为嵌入式入门开发者的接口、网口等板卡基础快速测试,当初级学习的开发者拿到板卡,如何在最快时间内测试板卡正常?,接下来是等是否正常。继续测试教程(3)的测试板卡的SATA接口、USB接口读写、USB HOST模式测试、USB DEVICE模式、串口测试等测试部分,接下来是CAN测试、VGA接口、7英寸LCD触摸屏、10.4英寸LVDS触摸屏、7英寸MIPI触摸屏等测试部分是否正常。
在嵌入式开发中,涉及交叉编译:在 PC 上编译,在开发板上运行。所以就涉及 PC 和开发板之间的文件 传输,方法有多种:网络传输、串口传输、USB 传输,当然,还有最笨的方法:U 盘拷贝。
本文主要介绍AM64x的Cortex-A53、Cortex-M4F和Cortex-R5F核心程序自启动使用说明。默认使用AM6442进行测试演示,AM6412测试步骤与之类似。
本文通过对Linux下串口驱动的分析。由最上层的C库,到操作系统系统调用层的封装,再到tty子系统的核心,再到一系列线路规程,再到最底层的硬件操作。
本指导文档适用的开发环境为Windows 7 64bit和Windows 10 64bit。本文档主要提供开发板FPGA端案例测试方法,所有工程均位于产品资料Demo1目录下。进行本文档操作前,请先按照调试工具安装相关文档安装USB转串口驱动、SecureCRT串口调试终端、ISE 14.7等相关软件。默认使用FPGA RS232作为调试串口,并使用TL-DLC10下载器进行操作演示。
本指导文档适用的开发环境为Windows 7 64bit和Windows 10 64bit。本文档主要提供开发板FPGA端案例测试方法,所有工程均位于产品资料Demo1目录下。文章内容包括有LED测试、按键测试、UART回环测试、模块采集测试、AD采集三核通信案例测试、采集抽样FFT显示等,欢迎相关用户查看分享。
lifi作为一个入门门槛低、设计范围广的实验,在理工高校中还是比较流行的。 通常实验分成3个部分,字符数据传输实验、音频传输实验、视频传输实验。在官方的实验指南中指定使用win7x64或者win xp来进行。老话题,这里说在mac怎么进行实验。 音频传输、视频传输实际跟电脑没关系,只要保证usb供电即可,找两个手机的usb充电器就足够了。 第一部分的实验则是使用了usb转串口卡,这个重点是安装mac版本的电脑驱动,比如我手头拿到的是CH341串口卡,可以在这里下载驱动。 首先安装驱动程序,安装完成后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