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非常不建议用,懒人做法。不够精确且换种环境系统处理速度不一样可能就是bug来源。
C\C++标准库中提供了两种计时函数clock()和time()。其用法如下: (1)clock()函数用法
Rust for Linux 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将 Rust 引入 Linux,让 Rust 成为 C 语言之后的第二语言。但它最初的目的是:实验性地支持Rust来写内核驱动。
MPSoC的MAC支持1588。在Linux Kernel的配置项中使能CONFIG_MACB_USE_HWSTAMP,并在Linux rootfs添加Linux ptp/ethtool,就可以运行1588的软件命令ptp4l。 PetaLinux下,配置Linux rootfs命令是petalinux-config -c rootfs。1588在Linux用户态的应用程序软件包是Linuxptp,可执行文件是ptp4l。
首先定义参考时钟。其中的psgtr_ref_clk_2 ,是SATA使用的125MHz的参考时钟。
Linux下提供了丰富的api以供开发者们处理和时间相关的问题。然而这些接口看似各自为政实则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习和时间中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混乱。因此时间处理成为了许多Linux开发者的梦魇,遇到时间处理往往避之不及。不过只要你稍微花费一点点精力,学会在Linux上优雅的处理时间和日期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前面两篇clock framework的分析文章,分别从clock consumer和clock provider的角度,介绍了Linux kernel怎么管理系统的clock资源,以及device driver怎么使用clock资源。本文将深入到clock framework的内部,分析相关的实现逻辑。
全志平台他Tina系统linux4.9,Tina3.0.1-Tina3.0.3,再往后的版本应该修复了这个问题,此处以R331为例
硬件架构 从硬件架构图中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每个 CPU 核都包含各自的 local timer,相互独立。 每个 local timer 都支持中断的产生,中断类型为 PPI,即 CPU 的私有中断,GIC 负责分发到指定的 CPU,这些中断都可以用来产生系统事件。local timer的中断为以下四种: Secure Physical Timer event (ID 29,也就是上面device node中的13,29 = 16 + 13) Non-secure Physical Timer even
关注ARM平台上timer driver(clocksource chip driver和clockevent chip driver)的驱动工程师应该会注意到timer硬件的演化过程。在单核时代,各个SOC vendor厂商购买ARM core的IP,然后自己设计SOC上的peripherals,这里面就包括了timer的硬件。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厂商的设计各不相同,这给驱动工程师带来了工作量。然而,如果仅仅是工作量的话就还好,实际上,不仅仅如此。linux的时间子系统要求硬件timer提供下面两种能力:一是free running的counter,此外需要能够在指定的counter值上产生中断的能力。有些硬件厂商会考虑到软件的需求(例如:PXA270的timer硬件),但是有些硬件厂商做的就不够,例如:S3C2451的timer硬件。我们在写PXA270的timer硬件驱动的时候是毫无压力的,而在写S3C2451的timer的驱动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三星的HW timer的设计人员拉出来打一顿。
显示或修改系统时间与日期,只有超级用户才能使用date命令设置时间。一般用户只能查看。用法如下:
本文接上篇文章,从clock driver的角度,分析怎么借助common clock framework管理系统的时钟资源。换句话说,就是怎么编写一个clock driver。
C++的<time.h>头文件中有time和clock可以用来计算时间,但是<chrono>中提供了更加精确的统计时间的方法。 下面的代码支持Windows和Linux,但是要求编译器必须支持C++11。
在接入集团一个平台的时候,发现录制某个接口到测试环境回放,发现接口入参一致,一个start_day 一个end_day,但回放的时候会多调用一次数据库查询,很是奇怪;
当前版本作者联系方式(长期有效):E-mail: WindForest@yeah.net
相信有不少 Linux 用户都碰到过运行第三方(非系统自带软件源)发布的程序时的 glibc 兼容性问题,这一般是由于当前 Linux 系统上的 GNU C 库(glibc)版本比较老导致的,例如我在 CentOS 6 64 位系统上运行某第三方闭源软件时会报:
GMT 是一个 时区,也指一种 时制。很久以前,科学家通过天文观察,将一个太阳日定义为 86400 秒,以英国 Greenwich 天文台白天平均太阳最高点作为正午 12:00,这样一个相对长度 + 一个绝对时刻,就定义了一套绝对时间体系,也就是 GMT 体系,同时 Greenwich 所在的时区也作为 GMT+0 时区。自1924年2月5日开始,Greenwich 天文台负责每隔一小时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再后来又从 GMT 升级到了 UT1,本质不变,还是基于天体测量。
演示如下:下图表示的是date的用法。date(1)和date(1p)括号里的数表示这个用法的显示信息出现在man page 的第几章
time.h 是最常用的 C++ 计时头文件,在 C++ 中,计时通常使用 <time.h> 头文件中的 clock() 函数记录CPU 单元的运行周期时间,可以在 Windows / Linux 等操作系统中使用,配合 CLOCKS_PER_SEC 实现对真实事件单位秒(s)等的转换。
前言: 在《clocksource的管理和虚拟化》中,大概分析了kvm clock,tsc,hpet等clock source。其中尤其是kvm clock计算尤其复杂。其目的就在于让Guest中的clock更加准确。但是问题还没有完,Guest只是在Host中的一个进程,还是会发生时钟跳变。下文具体分析。 分析: 1,analysis 当前Host的墙上时间是HWT1,此时Guest中的墙上时间GWT1,如果是同一个时区的话,此时HWT1和GWT1是相等的。 如果此时Host中发生了调度,Guest所
common clock framework是用来管理系统clock资源的子系统,根据职能,可分为三个部分:
导读 | 第27届国际计量大会宣布最迟不晚于2035年取消引入闰秒,这一消息引起轰动。上一次闰秒产生,对Reddit、Mozilla、FourSquare等都产生了一定的问题,其中Reddit宕机时间超过1个半小时!本栏目特邀腾讯后台开发工程师陶松桥,带你是深入了解闰秒的来源及其影响,并介绍各类系统常见的闰秒处理方法,其中会分享TencentOS Server 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 闰秒从何而来 世界上有几种计量时间的方式: 世界时(UT1):是一种天文计量的方式,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地球的自转,并将自转一周
我曾以为像定时器这样基础的功能,操作系统会有一个完备的实现。当需要开启一个定时任务的时候,会有一个优雅的、如下形式的接口:
1、获取时间用time_t time( time_t * timer ),计算时间差使用double difftime( time_t timer1, time_t timer0 )。 精确到秒。
chroot 命令用于在指定的根目录下运行指令。chroot 是 change root directory (更改根目录)的缩写。在 Linux 系统中,默认的目录结构是以 / 作为根目录的起点。而使用 chroot 后,系统的目录结构将会以指定的位置作为新的根目录。
电源管理(Power Management)在 Linux Kernel 中,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子系统,涉及到供电(Power Supply)、充电(Charger)、时钟(Clock)、频率(Frequency)、电压(Voltage)、睡眠/唤醒(Suspend/Resume)等方方面面。
转载请注明文章地址 http://wiki.100ask.org/Linux_devicetree
之前写了 《协程框架(libcopp)v2优化、自适应栈池和同类库的Benchmark对比》 和 《C++20 Coroutine》 ,但是一直没写 C++20 Coroutine 的测试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1. cyclictest 简介以及安装 1.1 cyclictest 简介 cyclictest 是什么? 看名字应该就能大致猜出来它是一种 test 程序,Cyclictest的维基主页这么介绍它“Cyclictest is a high resolution test program, written by User:Tglx, maintained by User:Clark Williams ”,也就是它是一个高精度的测试程序,Cyclictest 是 rt-tests 下的一个测试工
有小伙伴反馈在其实验室环境中, 通过sysbench工具测试,虚拟机上的内存性能指标只有其物理机的一半左右:
1.概述 某年某月某日某项目的线上分布式文件系统服务器多台Linux系统kernel崩溃,严重影响了某项目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在公司造成了不小影响。通过排查线上问题基本确定了是由于linux内核panic造成的原因,通过两个阶段的问题排查,基本上确定了linux内核panic的原因。排查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网上查找资料和根据内核错误日志分析并且构造条件重现。本文档就是对自己在整个问题排查过程中的总结。 2.第一阶段 因为刚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比较紧急,每天加班都很晚,也制定了很多问题重现和定位原因的计划
在《C++应用程序性能优化》一书中,假设大家读过相信大家一定对性能优化这一块很上心,文中总是对优化前后的时间对照很直观给我们一个感受。
资料下载 coding无法使用浏览器打开,必须用git工具下载: git clone https://e.coding.net/weidongshan/linux/doc_and_source_for_drivers.git 视频观看 百问网驱动大全 资料下载 coding无法使用浏览器打开,必须用git工具下载: git clone https://e.coding.net/weidongshan/linux/doc_and_source_for_drivers.git 视频观看 百问网驱动大全 编程_
Prometheus[1] + Grafana[2] 快速上手,监控主机的 CPU, GPU, MEM, IO 等状态。
最近在开发一个项目,需要用到高精度的延时机制,设计需求是 1000us 周期下,误差不能超过 1%(10us)。
timer的计数使用了标准头文件<ctime>里的clock()函数,它返回自进程启动以来的clock计数,每秒的clock数由宏CLOCKS_PER_SEC定义,CLOCKS_PER_SEC的值因操作系统而不同,在win32下是1000,而在linux下则是1000000,页就是说在win32下的精度是毫秒,在linux下的精度是微妙。
我们都知道多线程可以提高程序运行的速度,但是至于能够提高多少却一直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下面就用Linux C的多线程编程技术,简要分析下多线程的运行效率。
前言: kvm-clock,tsc,hpet,acpi_pm,pit,rtc。。。这些词看着都晕了@@ 虚拟化场景下,容作者在这里一一道来。 分析: 1,Linux clocksource 以Li
随着sd卡的流行,sd卡在嵌入式设备上使用的场景也越来越多。那下面我们可以看一下,linux驱动框架上是怎么处理sd卡驱动的?
CPU time 指的是计算机处理器在执行一个特定程序时花费的时间,也就是程序在处理器上实际运行的时间。
https://docs.nvidia.com/cuda/cuda-c-best-practices-guide/index.html 来阅读原文。
static struct s3c_ts_mach_info s3c_ts_platform __initdata = { .delay = 10000, /*转化延迟*/ .presc = 49, /*转化时钟分频*/ .oversampling_shift = 2, /*转化次数 1<<2 == 4次*/ .resol_bit = 12, /*转化进度*/ .s3c_adc_con = ADC_TYPE_2, }; /*s3c_ts所列的资源*/ static
1、Python 怎么调整 C/C++ 2、在计算密集型的应用场景下两者的性能差异有多少。
mysql通常使用odirect使数据绕过OS缓冲区落盘,wal还是使用系统缓冲。这样数据的写盘不会造成系统刷脏抖动。在pgsql中数据是与OS缓冲绑定的,自己没有做字节对齐,也不使用odirect的方式直写设备,社区对数据直写的态度也一直很悲观,原因是之前也做过很多探索,结果都不是很好:
进入cmd_bootm.c,找到对应的bootm命令对应的do_bootm():
我想有个用于(开发)未来项目的水墨屏,刚好我又买了一个带树莓派 “hat” 的小玩意。就这样,灵光一闪的我想到旧 Amazon Kindle 电子书阅读器可以变废为宝。
这几天在为一个网络控制器实现IEEE 1588单步时间戳的驱动,几经调试终于完工了。顺便分享一下调试方法,当然如果你想玩1588的单步时间戳,首先得有支持这个功能的硬件平台。如果对1588报文单步时间戳不了解,可以查看我之前的文章“IEEE 1588 Sync报文单步时间戳”。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