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IO-Wifi模块是基于SDIO接口的符合WiFi无线网络标准的嵌入式模块,内置无线网络协议IEEE802.11协议栈以及TCP/IP协议栈,能够实现用户主平台数据通过SDIO口到无线网络之间的转换。SDIO具有传输数据快,兼容SD、MMC接口等特点。
SPI总线由四根通信线组成,全双工、主从方式串行同步通信,一次传输8bit,高位在前,低位在后。
还有就是可以存储固件,用于OTA的设计。特别是对于有远程更新app的需求来说,这个就必须用起来了。
在前面学习了Linux高级编程的基础上,开始对硬件正式有所交集,以前学习Linux可能只知道某些传感器的数据存放在哪个文件夹下,读取相应的数据就完事,大部分是应用层方面的实现,而不知道这些传感器的数据具体是怎么来的。学习了stm32单片机之后,与硬件打交道,离底层又更近了一步。
整体来说,一个公司业务系统的演进流程基本都是从单体应用到多体应用。在单体应用时,不同业务模块相互调用直接在本地 JVM 进程内就可以完成;而变为多个应用时,相互之间进行通信的方式就不能简单的进行本地调用了,因为不同业务模块部署到了不同的 JVM 进程里面,更常见的是部署到了不同的机器,这时候一个高效、稳定的 RPC 远程调用框架就变得非常重要。
ifconfig用于查看和更改网络接口的地址和参数,包括IP地址、网络掩码、广播地址,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VS1053是一款硬件编解码的音频芯片,提供SPI接口和IIS接口两种通信协议,这篇文章是介绍在Linux下如果模拟SPI时序来操作VS1053完成录音、播放音频歌曲功能。但是没有注册标准的音频驱动,没有对接音频框架,只是在驱动层完成VS1053的直接控制,本篇的重点主要是介绍如何初始化开发板的GPIO口,使用Linux的延时函数,模拟SPI时序,代码写了两种版本,一种是直接通过ioremap直接映射GPIO口地址,完成配置,一种是直接调用官方内核提供的库函数接口,完成GPIO口初始化,控制。
SPI 是一种高速、高效率的串行接口技术。通常由一个主模块和一个或多个从模块组成,主模块选择一个从模块进行同步通信,从而完成数据的交换,被广泛应用于 ADC、LCD 等设备与 MCU 之间。全志的 spi 控制器支持以下功能:
学习 I2C 和 SPI 驱动的时候,针对 I2C 和 SPI 设备寄存器的操作都是通过相关的 API 函数进行操作的。这样 Linux 内核中就会充斥着大量的重复、冗余代码,但是这些本质上都是对寄存器的操作,所以为了方便内核开发人员统一访问 I2C/SPI 设备的时候,为此引入了 Regmap 子系统。
SPI NOR Framework:这层主要是处理不同厂家的NOR 物理特色差异,初始化SPINOR的工作状态,如工作线宽(1 线、2 线、4 线、8 线)、有效地址位(16M 以上的NOR 需要使用4 地址模式),为上层MTD 提供读写擦接口。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关于spi-mem Linux内核框架的工作,该框架将允许在SPI NOR设备和常规SPI设备以及SPI NAND设备上复用SPI控制器驱动程序。
OSI模型全名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即开放式系统互联,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简称OSI。
PYNQ-Z2是一款FPGA开发板,它以ZYNQ XC7Z020 FPGA为核心,利用ZYNQ中的可编程逻辑和Arm处理器的优势可以构建强大的嵌入式系统,PYNQ的开源框架可以使嵌入式编程用户在无需设计可编程逻辑电路的情况下充分发挥Xilinx ZYNQ SoC的功能,使用Ethernet作为PC和board之间的通讯方式,这块开发板除支持传统ZYNQ开发方式外,还可支持Python进行SoC编程,并且代码可直接在PYNQ-Z2上进行开发和调试。可编程逻辑电路以硬件库的形式导入并且可以通过API编程,这种方式基本上与软件库的导入和编程方式相同。
首先介绍一下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网络上所有设备之间通信规则的集合,他定义了通信时信息必须采用的格式和这些格式的意义.大多数网络协议都采用分层体系结,每一层都建立在他的下层之上,向他的上一层提供服务,而把如何实现这一服务的细节对上层加以屏蔽.一台设备上的第N层与另一台设备上的第N层进行通信的规则就是第N曾协议.在网络上的个层之间中存在着许多协议,接受方和发送方同层的协议必须一致,
OLED显示屏在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上用的非常的多,功耗低,不刺眼,优点特别多。本篇文章就介绍,在Linux系统里如何使用OLED显示屏,要使用OLED显示屏,大致分为两步: (1) 针对OLED显示屏编写一个驱动 (2) 编写应用层程序进行测试。
提供高性能的基于代理的远程调用能力,服务以接口为粒度,为开发者屏蔽远程调用底层细节。
Xines广州星嵌OMAPL138 DSP+ARM+FPGA无人机避障系统方案:前端由FPGA采集数据,通过uPP或EMIF总线传输至DSP;数据被DSP处理之后,被送往ARM,用于应用界面开发、网络转发、SATA硬盘存储等应用;OMAP-L138的DSP或者ARM根据处理结果,将得到的逻辑控制命令送往FPGA,由FPGA控制板载DA实现逻辑输出。
树莓派4的rt-thread一直在不断的更新,充分挖掘可以树莓派底层硬件的特性,同时借助各种外设,使得树莓派4成为一个更加适合学习嵌入式开发,验证各种外设功能,学习操作系统的好用的平台。
上一篇文章使用RT-Smart的IIC驱动OLED屏幕,进行基本的字符串显示,在使用过程中对RT-Smart有了一定熟悉,准备使用SPI驱动ST7789,但SPI接口没有引出,本次使用手上已有的传感器MPU6050进行使用。
SPI接口是一种高速的, 全双工, 同步的通信总线. 适配D1H芯片的Tina Linux的BSP-SDK(以下简称SDK)中已包含相关驱动文件: spi-sunxi.c. 它提供的了仅内核态下主从机的简易通信验证实验, 这或许是考虑到SPI通信速率比较高的特性. 验证操作
Android O版本对指纹有啥特别要求? 我们前面也介绍过《Android O新特性之Treble介绍》,在Android O以及以后的版本当中,Android 更新了框架,引入了一套叫HIDL的语
1.从技术层面讲,内核是硬件与软件之间的一个中间层。作用是将应用层序的请求传递给硬件,并充当底层驱动程序,对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和组件进行寻址。
点灯用到的都是GPIO的输出功能,这篇,通过按键的使用,来学习GPIO输入功能的使用。
本项目是基于全志V3S的随身终端(类似MP4),命名为V3S-PI,开发板使用四层板制作,全板采用0603电容电阻,相较于0402,制作更为方便,同时成本可压缩至100以内。
近年来无人机应用市场日趋火热,无人机开始被应用在多个领域之中,比如航拍,植保,运输,安防等。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加,对于无人机的大脑一飞控,的性能和功能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国内具有一大批优质的无人机企业,如DJI,零度,亿航,极飞等。可是这些企业的飞控系统并不开源,而开源飞控市场却基本被国外所垄断,比如APM, PX4, Autoquad等,国内目前还没有一款开源飞控可以与之抗衡,在国际上也没有令人熟知的“国产”开源飞控。 正是基于开发出一款世界知名的中国的开源飞控,我从2016年开始了StarryPilot这个项目。飞控的设计理念是一款轻量,功能强大的飞控,主要面向科研和无人机行业应用,使得无人机开发技术更加普及,也更容易将无人机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
Linux作为网络服务器,特别是作为路由器和网关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不可少的。TcpDump 是 Linux 中强大的网络数据采集分析工具之一。
Dubbo是一个分布式服务框架,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透明化的RPC远程服务调用方案,以及SOA服务治理方案。
TCP/IP四层模型和OSI七层模型对应表。我们把OSI七层网络模型和LinuxTCP/IP四层概网络
最近和国内某大厂对接了一个项目,计划采用TDMA协议架构,单时隙长度为2ms。这时间要求远比LoRaWAN Class B的时隙间隔快多了,此场景下LoRa不适用,决定采用SX1278的另一种调制方式 – FSK。
应该就是解惑了,ESP32可以使用JTAG来调试,这12-14就是JTAG的引脚。
调试IIC过程中,需要准备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需要通过示波器查看波形确定硬件连接是否正确,不然出现问题,软件再怎么调试,都是枉然.
今天就开启《面试八股文》系列的第一版-RPC王者Dubbo,moon 在后续的《面试八股文》系列还将继续推出mysql,spring,并发,redis,kafka,zookeeper等一系列文章。
今天就开启《面试八股文》系列的第一版-RPC王者Dubbo,在后续的《面试八股文》系列还将继续推出mysql,spring,并发,redis,kafka,zookeeper等一系列文章。
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终端产品都需要OTA的功能。今天为大家分享一款开源的,专为单片机开发的轻量级 OTA 组件:mOTA。
linux下设备驱动都有一套标准的结构,字符设备,块设备,网络设备都是自己的一套框架。编写驱动只需要把内核的框架搞清楚,然后照着结构填入参数,注册进内核,在应用层就可以按照标准的形式调用了。 对于网络设备而言,主要目的就是网络数据的收发,编写驱动时将linux网络设备驱动里的接口与实际网卡硬件的操作接口对应上,应用层就可以操作网卡完成网络通信了。底层驱动里编写网卡驱动与单片机一样。
为了使得多种设备能通过网络相互通信,和为了解决各种不同设备在网络互联中的兼容性问题,国际标标准化组织制定了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也就是 OSI 网络模型,该模型主要有 7 层,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物理层。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前段时间同一位作者发布的V3S开发板,由于该开发板的硬件解码一直无法完成适配,于是作者希望再找一块性能更强,接口更丰富的芯片来替代V3s。
当时有些地方写的比较笼统,然后我「把 Linux 接收+发送网络包的流程」这部分内容完善了下,现在重新分享给大家。
0x01 Tcpdump简介 ---- tcpdump 是一个运行在命令行下的嗅探工具。它允许用户拦截和显示发送或收到过网络连接到该计算机的TCP/IP和其他数据包。tcpdump 是一个在BSD许可证下发布的自由软件。 tcpdump是非常强大的网络安全分析工具,可以将网络上截获的数据包保存到文件以备分析。可以定义过滤规则,只截获感兴趣的数据包,以减少输出文件大小和数据包分析时的装载和处理时间。 tcpdump 适用于大多数的类Unix系统 操作系统:包括Linux、Solaris、BSD、Mac OS
总线、设备和驱动模型,如果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喻成生活中的例子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举个例子,充电墙壁插座安静的嵌入在墙面上,无论设备是电脑还是手机,插座都能依然不动的完成它的使命——充电,没有说为了满足各种设备充电而去更换插座的。其实这就是软件工程强调的高内聚、低耦合概念。
看了好几天的STM32的书了,干说不练不太行。找到一个板子。去淘宝找了资料准备动手。
IDO-SOM3908-V1 是基于 RK3399 系列 CPU 开发设计的一款高性能核心板,双 Cortex-A72 大核+四 Cortex-A53 小核,六核 64 位 CPU,搭载 Android7.1/LINUX 系统,主频高达 2.0 GHz,采用 Mali-T864 GPU,支持 4K、H.265 硬解码。核心板内置 EDP、MIPI-DSI、HDMI、DP 显示接 口。并且还带有 2 路 MIPI-CSI 以及千兆 RGMII 等。其接口丰富,性能更强,速度更快。
IDO-SOM2D01 是基于 SigmaStar SSD201 SoC(ARM Cortex A7 内核)的超小型 SOM (System On Module)模块。模块在 2.95CM x 2.95CM 的 PCB 面积上整合 WIFI, NAND 以及电源管理电路,可应用于智能显示,楼宇对讲室内机,医疗电子,语音识别家电应用以 及物联网智能网关等领域,核心板进行了严格的电源完整性和信号完整性仿真设计,通过 各项电磁兼容、温度冲击、高温高湿老化、长时间存储压力等测试,稳定可靠。
IDO-SOM2D01 是基于 SigmaStar SSD201 SoC(ARM Cortex A7 内核)的超小型 SOM (System On Module)模块。模块在 2.95CM x 2.95CM 的 PCB 面积上整合 WIFI, NAND 以 及电源管理电路,可应用于智能显示,楼宇对讲室内机,医疗电子,语音识别家电应用以 及物联网智能网关等领域,核心板进行了严格的电源完整性和信号完整性仿真设计,通过 各项电磁兼容、温度冲击、高温高湿老化、长时间存储压力等测试,稳定可靠,批量供 货。
EtherCAT的从设备是需要使用专用的通信芯片才可以完成传输的,比如EtherCAT的开发者“倍福(Beckhoff)公司“的官方原厂芯片ET1100,其他的各个芯片厂商会取得倍福公司的内核授权,开发相关芯片,如亚信的AX58100等等。
不同于配置高端、性能强劲的Windows、安卓掌机,有一部分的爱好者往往对拥有复古外形的开源掌机更加感兴趣。作为开源掌机的热门产品,小巧便携的FunKeys掌机是各位开源爱好者争相复刻的对象。因热爱开源掌机DIY而聚集的“双核掌机开发组”开发者团队,就以FunKeys掌机为目标,开源设计了一款基于全志T113-S3芯片的全新双核FunKey开源掌机。
轻量系统是面向MCU类处理器例如Arm Cortex-M、RISC-V 32位的设备,硬件资源极其有限,支持的设备最小内存为128KiB,可以提供多种轻量级网络协议,轻量级的图形框架,以及丰富的IOT总线读写部件等。可支撑的产品如智能家居领域的连接类模组、传感器设备、穿戴类设备等。
Linux身份鉴别机制是保护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机制之一,是防止恶意用户进入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早期的身份鉴别机制就是传统的UNIX身份鉴别机制,它采用口令加密并与原密码进行对比的方式来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但是这种加密方式过于单一,在一个服务中用户的帐号密码泄露会涉及到多个服务的安全性,所以为了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出现了许多其他的身份鉴别机制,如指纹认证、USB认证等。但是这样导致了一个问题,为了应用这些认证机制,就需要重新编写并编译应用程序(如系统登陆服务login)。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5年Sun公司的Vipin Samar和 Charlie Lai提出了PAM(Pluggable Authentication Modules)身份鉴别机制,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和插件功能,使得系统在更改认证机制时不再需要修改应用程序,极大的提高了认证机制的灵活性。本报告对Linux各用户帐号的权限区别进行了分析,对传统UNIX身份鉴别机制的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重点对PAM身份鉴别机制的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PAM策略演示场景实现了身份鉴别机制的执行过程,研究结果也发现Linux身份鉴别机制是在Linux用户态下实现的,并不涉及内核的具体实现。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