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使用容器化技术来部署服务已成为主流, 而容器化技术的主流技术就是Docker了,就算是K8S,也主要是使用的Docker来构建镜像.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需要将某个程序跑在不同的 CPU 架构上,比如让某些不可描述的软件运行在树莓派或嵌入式路由器设备上。特别是 Docker 席卷全球之后,我们可以轻松地在 ARM 设备上通过容器部署各种好玩的应用,而不用在意各种系统的差异性。
《深度探索linux操作系统:系统构建和原理解析》是探索linux操作系统原理的里程碑之作,在众多的同类书中独树一帜。它颠覆和摒弃了传统的从阅读linux内核源代码着手学习linux操作系统原理的方式,而是基于实践,以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完整的linux操作系统的过程为依托,指引读者在实践中去探索操作系统的本质。这种方式的妙处在于,让读者先从宏观上全面认清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中都包含哪些组件,各个组件的作用,以及各个组件间的关系,从微观上深入理解系统各个组件的原理,帮助读者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是作者潜心研究linux操作系统10几年的心得和经验,能避免后来者在学习中再走弯路。此外,本书还对编译链接技术(尤其是动态加载和链接技术)和图形系统进行了原理性的探讨,这部分内容非常珍贵。
Docker Buildx 是一个 docker CLI 插件,其扩展了 docker 命令,支持 Moby BuildKit 提供的功能。提供了与 docker build 相同的用户体验,并增加了许多新功能。
Docker Buildx 是一个 Docker CLI 插件,其扩展了 Docker 命令,支持 Moby BuildKit 提供的功能。提供了与 Docker Build 相同的用户体验,并增加了许多新功能。
Linux 被部署到比 Linus Torvalds 在他的宿舍里开发时所预期的更广泛的设备。令人震惊的支持了各种芯片,使得Linux 可以应用于大大小小的设备上:从 IBM 的巨型机到不如其连接的端口大的微型设备,以及各种大小的设备。它被用于大型企业数据中心、互联网基础设施设备和个人的开发系统。它还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移动电话和许多物联网设备提供了动力。
Docker 提供了两种方法来创建基础镜像,一种是通过引入tar包的形式,另外一种是通过一个空白的镜像来一步一步构建,本文使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既FROM scratch
嵌入式系统三大部分:bootloader(uboot)、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
构建嵌入式系统有很多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他存在的地方,比如适配于那种场合和应用。我也是了解不多,参考了网上的一些东西资料,以及抒发自己在学习这些构建方法时的一些看法。
最近调研了一下某个做 APM 的厂商的 Go 探针程序,说是引入一个包,全程不用再修改其他代码就能在项目里引入探针。没想到在刚引入包试着构建了一下就翻车了。
在众多编程语言中,Go凭借一系列特性,成为了跨平台开发的理想选择。Go简洁的语法和强大的标准库使得开发者可以高效地编写代码。其垃圾回收特性避免了复杂的内存管理。更重要的是,Go提供了简单易用的跨平台编译特性,使得在一个平台上构建其他平台的二进制程序变得轻松。无论是Linux、Windows,还是macOS,甚至是小型的嵌入式系统,都可以通过Go来开发。
开源软件的一个关键优势是任何人都可以阅读源代码并检查其功能。然而,大多数软件,甚至是开源软件,都以编译后的二进制形式下载,这种形式更难以检查。如果攻击者想对开源项目进行供应链攻击,最不可见的方式是替换正在提供的二进制文件,同时保持源代码不变。
OpenHarmony OS 2.0 发布时,标准系统只支持 Hi3516DV300 一种硬件平台,而 Android、IOS 均提供了模拟器供开发人员使用。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华为长期以来都是设备供应商,专长是硬件,在软件开发方面缺少底蕴。鸿蒙应用开发提供了模拟器,但那是真机模拟器,需要接入到华为的开发平台才能使用。
11.06.18-Lunix-Distributions-1068x656-1.jpg
在Kubernetes中,Windows容器和Linux容器在镜像格式、运行时环境、网络和存储等方面有一些区别。将应用程序移植到Windows容器可能会面临应用程序依赖性、镜像构建和调试、性能和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挑战。
微软有了自家的Linux发行版;没错,你可以下载、安装和运行它。事实上,您可能就想这么做。 OK,它没有被命名为MS-Linux或Lindows;微软现在拥有自己的、真正的通用Linux发行版:Common Base Linux(CBL)-Mariner。而且就像任何Linux发行版一样,你可以自行下载并运行它。是不是很棒? 微软不再是Linux的宿敌。那么,微软是AWS和谷歌的宿敌吗?这可以肯定。不过,绝不是Linux的宿敌。 就拿CBL-Mariner来说。微软没有大张旗鼓地发布CBL-Mariner
最近需要支持国产的 UOS 系统,这个系统我采用了 Xamarin 加上 GTK 开发,而我的日志系统有一个功能是记录日志的时候传入当前的文件路径,此时 NuGet 包是在 Windows 下构建的,因此传入的路径是 Window 构建服务器路径。此时在 Linux 上尝试获取文件名就炸了
今天继续关于Go开发经验的分享,这次的主题是关于Go的交叉编译和条件编译,伴随着我对自己打不过、惹不起的壕同事小张还有运维们的碎碎念。
很多同学都已经学习了 Linux ,可能已经在自己的机器上安装过 Linux,甚至都能搭建个简单的个人博客,也有可能编译部署过邮件服务器之类的软件,可是感觉仍然对 Linux 有点摸不着,颇有隔靴挠痒的感受。
嵌入式开发已经从以往的单片机开发逐渐过渡到越来越依赖Linux的系统。虽然大多数情况下,windows的开发工具可以做很多嵌入式开发工作,也有很多好用的工具,但是Linux里面的好用的工具也很多。这种情况下,解决的办法就是装windows,linux双系统就可以解决,但是这样切换系统的效率太低了,传输文件也非常的麻烦。用虚拟机也可以解决该问题,虚拟机也是比较庞大的,而且性能也不怎么好。遇到这些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工具。
CentOS 项目已经宣布了 CentOS 的战略转变,CentOS 以前是作为上游供应商的下游构建版本存在的(即它会在上游供应商之后收到补丁和更新),而现在它将转移为一个上游构建版本(即它会在上游供应商纳入之前测试补丁和更新)。另外,对 CentOS Linux 8 的支持也已从 2029年 5 月 31 日缩短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
1.新装系统后 需要设置su密码: 方法 sudo passwd 提示“Enter new UNIX password” 退出root:su 用户名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X86和ARM64是两种常见的处理器架构。为了满足不同架构的需求,Docker镜像也需要支持双架构编包形式。本文将介绍Docker镜像双架构编包统一的实践
在物联网的设备设计中,从低成本和低功耗的角度看,Android肯定比不过嵌入式Linux。但在选择用于部署Linux的发行版本时,却一直饱受困扰。
Docker是一种流行的容器化平台,它可以让开发者将应用程序打包成容器,并在任何地方运行。Docker容器的创建过程主要分为镜像构建、容器创建和容器启动三个步骤,下面将对这三个步骤以及Docker容器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Tina Linux诞生于2015年,彼时以智能音箱为首的AIoT产品刚刚兴起,AIoT产品所用芯片一般为原用于平板电脑的主控,所用系统也多为基于Android系统进行裁剪。全志基于市场需要和对产品趋势的理解,在Linux内核的基础上深度开发了Tina Linux系统。
此前对 Docker 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拉取一个基础镜像 → 拷入程序和运行库 → 运行。但最近需要在 SW64 平台验证 Docker 并跑业务,软硬件供应商无法提供配套镜像站,因此需要从零做适配该架构的镜像。
我负责的所有项目,也都会使用容器来再结合容器编排工具(Docker Swarm或K8S,依据大小而定)进行声明式部署,非常方便高效。但在这其中,我也遇到一个问题并一直再思考怎么样才是更好的。
疫情期间,宅家两月,对xmake内部做了不少的重构来改进,并且新增了不少实用的新特性,欢迎来体验。
一个操作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无疑是内核。鸿蒙系统声称自研了内核,从之前开源的 OpenHarmony OS 代码中可以看到,是一款名为 LiteOS 的面向 IoT 领域构建的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 又有两个版本:LiteOS-A 和 LiteOS-M。而 OpenHarmony OS 2.0 针对手机、平板等富资源设备,则使用的是 Linux 操作系统。
在选择 Python GUI 库时,跨平台兼容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不同的 GUI 库可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表现不同,因此需要选择一个能够在多个平台上运行良好的库。如果我们遇到下面的问题,可以尝试下我整理的方法。
AiTechYun 编辑:nanan 如果现成的Linux发行版不会让你满意,那么为什么不自己创建呢? 从Ubuntu(一种Linux操作系统)开始之后,微软已经在Windows子系统Linux版(W
但是幸好,仍然有非常优秀的Linux发行版本在等我们。其中比较有知名度的是Ubuntu以及Debian。
Cpufetch是一款功能强大的CPU架构信息获取工具,该工具支持x86、x86_64(Intel和AMD)以及ARM架构的CPU。Cpufetch支持在Linux、Windows和macOS操作系统上运行,但我们建议广大用户在Linux操作系统上使用Cpufetch。
OpenELA 已将其进程自动化,以便在 RHEL 新版本发布后几天内即可获得新的企业 Linux 源。
最近在学习音视频开发相关的内容,故硬件选型是非常重要的,加上芯片缺货,为了保证未来芯片供应链正常,结合预测趋势以及对芯片行业相关的定量分析 ,最终我选择了瑞芯微刚推出不久的芯片:RV1126_RV1109系列,为了高效学习,我将瑞芯微平台SDK里提供的docs目录下的文档做了分类整理和汇总,以便后期在工作中用到相应的知识可以很快的查阅到相关的资料高效完成调试和开发:
运维工种对于自动化的强烈需求已经显露无疑——作为一个古老的技术工种,在几台、几十台服务器时尚可人肉维护,面对云计算时代动辄上百上千的服务器,单凭人肉维护显然束手无策。想像一下诸如谷歌、阿里云的上万台服务器,如果单凭人工维护恐怕运维就会成为人员需求量最高的工种,没有之一。 在Devops备受推崇的时代,即使开发也难免要接触到一些运维工作。所以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自动化运维的学习资源,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作为一名运维工程师,这些只是可能是你的必备,作为一名非运维技术人员,不妨记录下来,有需求之后再行
Electron 是由 Github 开发,用 HTML,CSS 和 JavaScript 来构建跨平台桌面应用程序的一个开源库。
几年前,我读了Linux内核的创建者Linus Torvalds的一本书,名为“ Just for Fun”。它描绘了该项目的历史,从最开始在一个卧室里写出来,到偶然进入世界舞台。我想,把我自己与Linux的交互联系起来可能会很有趣,也许还可以稍微回顾一下我使用过的其他操作系统。
孔矾建,腾讯高级工程师。多年云原生技术实践经验,聚焦容器镜像与存储领域,负责腾讯云容器镜像仓库产品开发,Harbor 社区 Maintainer,《Harbor 权威指南》联名作者。 前言 愿景与现实 早在1995年,就有“write once and run anywhere”(WORA,编写一次即可在任何地方运行)用于描述 Java 应用程序。时过20年,Docker 高声喊出了自己的口号——“Build Once, Run Anywhere”(一次构建,随处可用)。 愿望是美好的,然而,现实总比理想
Makefile 是一种特别设计用来帮助项目的构建管理的文件。它定义了编译器和IDE工程管理系统自动执行的命令集合,主要用于自动化编译,减轻重复性任务的负担。Makefile 文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规则来指导如何产生目标文件,这些规则包含目标、依赖和命令:
许多企业都采用容器来进行开发和管理稳定的应用程序,Docker 是该领域功能最丰富且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已有数百万应用程序在使用它。Docker 本身有着强大的独立生态系统,并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工具包来管理容器化过程,但 Docker 还有其他替代品,它们提供了独特的用例和功能。本文深入探讨了 Docker 七个替代品,其中包括一系列综合平台,如 Docker 以及可以作为 Docker 生态系统组件替代品的工具等。
本文介绍了多款知名的开源应用软件,科技公司可以用它们来管理自己的 IT 基础设施、开发产品。
陪伴了我 3 年的 Mac 在几个月前迎来了它的退休时刻,我将其置换成了公司新发的 Mac M1。对电子产品并不太感冒的我,并没有意识到 M1 是 ARM 架构的(除了个别软件的安装异常之外),显然,Mac M1 做地是不错的,我并没有太多吐槽它的机会。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ARM 架构的机会。
你可以从没有发生的事情中看到这一点的证据。Ubuntu背后的公司Canonical还没有收到IBM 34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尽管公司创始人马克·舒特沃斯(Mark Shutteworth)可能会接受这笔交易,尽管该公司声称不打算寻找买家。
Linux平台上有许多开源的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框架(框架的意思就是工具),这些框架极大的方便了开发者进行嵌入式系统的定制化构建,目前比较常见的有OpenWrt, Buildroot, Yocto,等等。其中Buildroot功能强大,使用简单,而且采用了类似于linux kernel的配置和编译框架,所以受到广大嵌入式开发人员的欢迎。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