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使用的模型实现人脸检测,在2080TI上,大概13帧每秒,慢是慢了点,不过胜在精度比较高,如上图所示,都能正确识别,关键点也很准确。这是人脸检测。 在人脸检测之后,如果我们需要做人脸比对或者匹配,通常就需要先进行人脸对齐,这样在提取特征会更有效。所谓人脸对齐,其实就是将原来倾斜等的人脸转换成端正的。如下图:
是不是足够可以以假乱真了!这样的视频用一款实时视频仿真软件 Face2Face 就可以达到,在软件中输入一个说话的人脸录像,通过算法生成对应的人脸模型,套用这个模型就可以创造 DeepFakes。最恐怖的是,这个逼真的效果看起来毫无违和感。
【新智元导读】在一篇已经被ICCV 2017接收的论文中,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他们号称是迄今最大3D人脸对齐数据集,以及精准实现2D、3D以及2D到3D人脸对齐的网络。研究人员用《我们距离解决2D&3D人脸对齐问题还有多远》为题,首次调查了在所有现有2D人脸对齐数据集和新引入的大型3D数据集上,距离达到接近饱和性能(saturating performance)还有多远。 ImageNet百万级精准标记数据集开启了图像识别新时代,人们也由此意识到,数据跟算法同样重要。为了构建更好的模型和算法,越来越多
本文主要探讨了解决人脸对齐问题,介绍了一种用于人脸对齐的完整方案,包括2D和3D人脸对齐、2D到3D人脸对齐、3D人脸对齐、数据集和度量方法、以及网络架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网络性能已经接近饱和,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姿态,可以通过增加训练数据来提升网络的性能。
人脸对齐,即根据图像中人脸的几何结构对图像进行仿射变换(旋转、缩放、平移等),将人脸变换到一个统一的状态。人脸对齐是人脸识别的一个重要步骤,可以提升人脸识别的精度。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人脸对齐的密集人脸对齐算法,该算法使用3DMM模型和基于CNN的深度学习模型。该算法可以处理不同姿态、表情和光照条件的人脸图像,并保持人脸图像的稠密度。该算法使用三个损失函数,包括形状损失、纹理损失和光照损失。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人脸对齐和人脸识别任务上获得了良好的性能。
本文介绍了人脸对齐的定义、任务、应用、常用算法以及难点,并介绍了当前有哪些对齐算法和深度网络模型,最后列举了人脸对齐在移动端选择对齐算法时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端到端深度人脸识别系统由三个关键要素构成: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人脸对齐(face alignment)和人脸表征(face representation)。其中,人脸检测的作用是定位静止图像或视频帧中的人脸位置。然后,人脸对齐将人脸校准到一个规范的视角,并将人脸图像裁剪到一个标准化像素大小。最后,在人脸表征阶段,从对齐后的图像中提取具有鉴别性的特征用于识别。
本文对人脸对齐的综述,介绍了人脸对齐的定义、发展历程、方法、挑战和未来方向。主要包括人脸对齐的两种方法:生成方法和判别方法。生成方法包括基于形状的生成方法和基于纹理的生成方法,判别方法包括基于距离的判别方法和基于相似性的判别方法。生成方法具有较好的对齐效果,但计算复杂度较高;而判别方法计算复杂度较低,但效果相对较差。文章还介绍了人脸对齐的评估方法,包括基于距离的评估方法和基于相似性的评估方法。最后,文章探讨了人脸对齐的应用,包括人脸检测、人脸识别、人脸表情识别等。
论文链接: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e090pe0h36k0m002a7q06d0at215203&site=x
1.概述 文章名称:One Millisecond Face Alignment with an Ensemble of Regression Trees 文章来源:2014CVPR 文章作者:Vahid Kazemi ,Josephine Sullivan 简要介绍: One Millisecond Face Alignment with an Ensemble of Regression Trees算法(以下简称GBDT)是一种基于回归树的人脸对齐算法,这种方法通过建立一个级联的残差回归树(GBD
OpenCV实现人脸对齐 一:人脸对齐介绍 在人脸识别中有一个重要的预处理步骤-人脸对齐,该操作可以大幅度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与稳定性,但是早期的OpenCV版本不支持人脸Landmark检测,因此一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人脸检测和对齐的级联分类器框架。该框架使用多个弱分类器进行人脸检测,并通过一个后验分类器进行对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人脸和对齐人脸,同时具有较好的性能表现。
本文提出了一种不需要人脸检测的人脸对齐方法。该方法分为两个步骤:1)Basic Landmark Prediction Stage,通过人脸特征点检测;2)Whole Landmark Regression Stage,基于人脸特征点位置,使用一个 Pose Splitting Layer 生成人脸的姿态。该方法可以用于任意姿态的人脸对齐,不需要人脸检测,且在实验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人脸关键点检测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算法业务,应用广泛。比如我们常用的换脸、换妆、人脸特效等2C应用中的功能,都需要先进行人脸关键点的检测,然后再进行其他的算法业务处理;在一些2B的业务场景中也都有涉及,如疲劳驾驶中对人脸姿态的估计,人脸识别前的人脸对齐等。
项目链接:http://cvlab.cse.msu.edu/project-nonlinear-3dmm.html
检测→对齐→表示→分类 在文章中,通过3d模型改进了人脸对齐的方法。然后,通过基于4million人脸图像(4000个个体)训练的一个9层的人工神经网络来进行人脸特征表达。在LFW数据集上取得了0.9
本文是《人脸识别完整项目实战》系列博文第1部分,第一节《完整项目运行演示》,本章内容系统介绍:人脸系统核心功能的运行演示。
来自中科院模式识别实验室的博士生郭建珠和他的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密集人脸对齐(3D Dense Face Alignment)方法。
作者 | 东田应子 编辑 | 磐石 出品 | 磐创AI技术团队 【磐创AI导读】本文是深度学习之视频人脸识别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介绍了人脸识别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分析了深度学习在人脸识别的基本流程,并总结了近年来科研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静态数据与视频动态数据在人脸识别技术上的差异。欢迎大家点击上方篮子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磐创AI。 一、基本概念 1. 人脸识别(face identification) 人脸识别是1对n的比对,给定一张人脸图片,如何在n张人脸图片中找到同一张人脸图片,相对于一个分类问题,将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快速变脸方法,该方法可以快速地将一张人脸图像转换为另一张人脸图像,并保持其光照、姿势和表情等属性。该方法包括人脸对齐、风格迁移和变脸生成等步骤,并使用一个包含68个面部关键点的三维面部表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生成高质量的变脸图像,甚至在测试集上获得了更好的结果。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人脸检测和识别的轻量级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使用MobileNet作为特征提取器,结合人脸检测算法,可以在保持较高准确率的同时,达到实时性能。同时,作者还提供了基于该模型的代码和示例,以方便读者使用。
点击上方↑↑↑“OpenCV学堂”关注我来源:公众号 机器之心 授权 看似「天衣无缝」的伪造技术,也是有漏洞的。 视频伪造是 Deepfake 技术最为主要的代表,其制作假视频的技术也被称为人工智能换脸(AI face swap)。一直以来,研究者发现 DeepFake 存在着这样一个漏洞:当伪造人脸头部转到 90 度时(侧脸 90 度),对方就能识别视频中的人脸是不是伪造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最近的一项测试中,技术专家兼评论员 Bob Doyle 允许研究人员进行一些关于人脸伪造的测试,期间研究人员采用
选自metaphysic.ai 作者:Martin Anderson 机器之心编辑部 看似「天衣无缝」的伪造技术,也是有漏洞的。 视频伪造是 Deepfake 技术最为主要的代表,其制作假视频的技术也被称为人工智能换脸(AI face swap)。一直以来,研究者发现 DeepFake 存在着这样一个漏洞:当伪造人脸头部转到 90 度时(侧脸 90 度),对方就能识别视频中的人脸是不是伪造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最近的一项测试中,技术专家兼评论员 Bob Doyle 允许研究人员进行一些关于人脸伪造的测试,
来自 Facebook AI 和美国圣母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种 6 自由度的实时 3D 人脸姿态估计技术,可以不依赖人脸检测和人脸关键点定位独立运行。
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居住着70多亿人。每个人的面孔组成部分相同,它们之间的大体位置关系也是固定的,并且每张脸的大小差异也不大。然而,它们居然就形成了那么复杂的模式——即使是面容极其相似的双胞胎,也能由微妙的差别区分出来。人脸特征如同指纹一样,无法找到完全相同的存在。那么,区分如此众多的不同人脸的“特征”到底是什么?是否可以设计出与人类一样能够自动识别人脸的机器?这是近几十年来被广泛研究着的热门问题。随着AI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本文全面介绍了端到端深度学习人脸识别技术,包括人脸检测,人脸预处理和人脸 表征等方向,详细介绍了最新的算法设计,评估指标,数据集,性能比较等。
现如今人脸识别应用已经大规模走进我们的的生活,但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仍然是计算机视觉的热点,还有哪些待解的问题?从应用的角度哪些新技术更值得关注?
人脸识别流程包括人脸检测、人脸对齐、人脸识别等子任务,这里优先总结功能相对齐全的开源项目,再总结完成单个子任务的开源项目。本文主要关注方法较流行且提供源码的开源项目,忽略了仅提供SDK的。
本文是《人脸识别完整项目实战》系列博文第1部分,第2节《项目系统架构设计》,本章内容系统介绍:人脸系统系统的项目架构设计,包括:业务架构、技术架构、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四部分内容。
人脸检测是给照片中的每个人脸指定一个边界框,人脸关键点检测则需要定位特殊的人脸特征,如眼睛中心、鼻尖等。基于二者的两步走方法是很多人脸推理任务的关键所在,如 3D 重建。
本次推送参考文献《An Empirical Study of Recent Face Alignment Methods》 人脸对齐方法的发展具有以下5个里程碑的阶段: 1、1995 年Cootes
人脸检测解决的问题为给定一张图片,输出图片中人脸的位置,即使用方框框住人脸,输出方框的左上角坐标和右下角坐标或者左上角坐标和长宽。算法难点包括:人脸大小差异、人脸遮挡、图片模糊、角度与姿态差异、表情差异等。而关键检测则是输出人脸关键点的坐标,如左眼(x1,y1)、右眼(x2,y2)、鼻子(x3,y3)、嘴巴左上角(x4,y4)、嘴巴右上角(x5,y5)等。
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及应用也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其中,人脸识别是运用较多的一种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AFLW人脸数据库是一个包括多姿态、多视角的大规模人脸数据库,而且每个人脸都被标注了21个特征点。此数据库信息量非常大,包括了各种姿态、表情、光照、种族等因素影响的图片。AFLW人脸数据库大约包括25000万已手工标注的人脸图片,其中59%为女性,41%为男性,大部分的图片都是彩色,只有少部分是灰色图片。该数据库非常适合用于人脸识别、人脸检测、人脸对齐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人脸关键点检测在安防、金融、娱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已经成为非常基础的算法,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它的发展历史,Tim Cootes & Chris Taylor 在 1995 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Active Shape Model)开创了人脸关键点对齐的先河,ASM 引入了统计模型来解决对齐问题,紧接着三年之后,他俩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 Active Appreance Model,这个方法有很重的历史地位,要知道当时人脸对齐问题是个很棘手的事,传统的 CV 算法太粗暴,难以应付人脸这种高纬特征,AAM 之后算是进入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为后来神经网络方法奠定了基础,基本思想是 ASM 并没有考虑到纹理特征,只是对 landmark 训练了一个统计模型出来,AAM 进一步优化了 ASM,在回归的过程中加入了纹理特征,这样就解决了特征的泛化匹配的问题,使得人脸对齐更加鲁棒。20 年之后,在众多研究者不断推动下 2D 人脸对齐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算法也已经白菜化,随便在 github 都有大量的精度不错的开源项目。
本文介绍了人脸对齐领域的一种算法——主动形状模型(ASM),它是一种基于点分布模型(PDM)的算法,通过全局和局部的形状约束条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人脸形状,同时介绍了ASM的流程和具体实现细节。
美好世界 Wonderful world 相隔41天,Edison又回来了,由于自己和团队的事情比较多,没有在我们的“计算机视觉战队”平台花费过多的精力,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人脸的故事。之前接触了一些人脸领域的知识,现在人脸相关的技术无处不在(例如机场的认证合一,人脸支付等技术),在这先和大家说一点生活中观察的一些事——记得2月中旬在哈尔滨机场,进行安检的时候,我特意观察了机场人脸检测的系统,令我震惊不已,因为我看到的是检测效果差,Bounding Box的位置若你观察后你会发现Recall一定很
Niko说,他在Dlib库68个关键点的基础上加了13个,把前额也包含在追踪范围里。
最近,一群工程师基于 tensorflow.js core 框架,开发出一款可以在浏览器上运行的人脸识别 API——face-api.js,不仅能同时还可以识别多张人脸,让更多非专业 AI 工程师,能够低成本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关键点算法已经从2D人脸渐渐发展变化为3D人脸,2D人脸是给定一副图片,找到图片中人脸关键点,这些关键点都是有着明确语义信息的,或者说都是可见的。而对于3D人脸,本身就是有一个立体结构的,也就是所谓的深度信息。在3D人脸中所要预测出来的关键点数量会远远地多于2D人脸。通过3D人脸关键点定位,能更好的对人脸来进行重构。目前2D人脸对关键点的检测已经相当准确了,从2D过度到3D人脸是一个主要的问题。
点击上方↑↑↑“OpenCV学堂”关注我来源:公众号 量子位 授权 还记得这个能将老照片修复到纤毫毕现的GFPGAN吗? 现在,它的代码正式开源了! 官方已经在GitHub上传了3个预训练模型,3个版本的效果区别如下: 其中,V1.3是最近更新的一版,修复效果更加自然。同时还能在低质量输入的情况下,输出高质量结果。 自上线以来,GFPGAN已经在GitHub上揽星1.7w+,还曾登顶过热榜第一。 更是在推特上引起过一波试玩热潮: 这一项目由腾讯PCG ARC实验室提出,其相关论文已被CVPR2021收
人脸识别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在大楼门禁系统中,它取代了传统的门禁卡或密码,提高了进出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在商场安保方面,人脸识别被广泛应用于监控系统,有助于识别和跟踪潜在的犯罪嫌疑人或失踪人员,提升了安全防范的能力。另外,手机解锁也是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快捷、便利的身份验证方式,替代了传统的密码或指纹识别。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基本上分为两步完成,第一步是人脸检测与对齐;第二步是人脸特征提取与比对;在第一步中人脸检测与landmark检测,实现人脸对齐,对齐又分为2D/3D对齐;第二步中提取人脸特征数据,从128维到024维都有可能,获取特征之后识别分为两种模型,一种是1:1称为验证,另外一种1:N称为鉴别。整个流程图示如下:
人脸对齐与特征点跟踪的过程中,遮挡和大的姿态变化是无可避免的,在跟踪过程中这往往带来特征点的跳变,影响用户体验。
提到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开源技术,相信很多业内的同行对于 InsightFace 应该不陌生,其中的 Arcface 论文被引用超过 2100+,自从 2018 年开源以来,在 GitHub 上的增长也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